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由案例“我要,我要,我就要”引发的思考

来源: 张家港市万红幼儿园 汤立红  0人参与

一、案例:我要,我要,我就要
镜头一:
  早上来园活动快结束的时候,可可的奶奶气喘吁吁地拿着一件外衣走进教室说:“老师,你帮我教育一下可可吧,这么冷的天竟然要穿夏天的裙子,我实在是拿她没办法了。”刚说完,可可也跟着冲进了教室,一边捶打着奶奶一边喊着说:“我要,我要,我就要。”在同伴们的哄笑声中,可可的喊声更响了,奶奶也只能一个劲地无奈摇头。
镜头二:
  离园时间到了,孩子们个个像小鸟一样扑向前来接他们的家人,阳阳在座位上一边等待一边着急地自言自语说;“妈妈怎么还不来接我呀!”一会儿阳阳的奶奶来到了教室门口朝他使劲的招手,可阳阳只当没看见,还故意扭转身去不理会奶奶,奶奶来到他身边和他说着什么,好象是向他解释妈妈没来接的原因,可阳阳就是不听一个劲地嚷嚷道:“我要,我要,我就是要妈妈来接我吗!”最后在老师和***好说歹说下才不情愿地离开了幼儿园。
二、案例分析:
以上案例是发生在我们班一日活动中的两个真实小故事,对于这样的小故事,我们也是屡见不鲜;面对孩子表现出来的这些行为,我们也一直在探讨和思考,并查阅了有关这方面的资料,专家们对孩子表现出来的行为也有更详细的研究;其实说白了,像案例中这样的现象就是属于典型的任性行为,而且在实际生活中、在每个家庭中更是普遍存在。《纲要》中明确指出:应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因此针对这些现象,分析和研究这类儿童的性格问题成了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对全面落实《纲要》精神,促使每个幼儿全面发展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寻找问题的根源:
  3—6岁的幼儿,性格正处于发生和发展阶段,虽然出现了相对的稳定性,但仍然是极不稳固。所以我们应当重视孩子最初形成的性格特征。因为在一般情况下,性格比较容易沿着最初的倾向发展下去。例如:性格比较顺从的幼儿,容易遵照成人的吩咐和集体规则行事,以后仍然稳定成为与人和睦相处、守纪律的性格;而最初形成的任性的萌芽,要求别人处处依从他个人的意愿,成人如果迁就好,事事似乎顺利进行,否则会发生许多麻烦和不愉快。成人在无可奈何中纵容这种性格的发展,任性的性格特征也将日益巩固而最终定型为——任性的性格。这种孩子往往有一种错误观念,认为他是家中的“小皇帝”,可以支配一切人和事,他的要求和意愿带着浓厚的主观色彩。不管正确与否、合理与否、有益与否,也不管客观条件允不允许,只要想做的事,就非得做到不可,他们不受任何外来的约束;然而,客观现实又不可能都是为满足他们的愿望和要求而存在的,周围的一切人和事物也不可能都服从他们的意愿,任他们去支配,所以这类性格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往往碰钉子,遭受挫折,每天都会有不顺心、不愉快的事情,几乎天天生气、发怒、烦躁,因此,他们也是最痛苦的,这样,久而久之,不仅会影响身心健康,甚至会酿成心理疾病。
四、分析任性性格的成因:
1、 家长把他们“宠”坏了。
现在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长辈们对待这些“小太阳”真是放在手里怕捏着,含在嘴里怕化了,百般地宠爱。很多年以前看到的一幅漫画,至今仍令我记忆犹新:一个孩子指着天上的月亮哭闹着对奶奶说:“奶奶,我要到月亮上去看看。”于是奶奶就拿来了梯子让那个小孩往上爬…….这就是我们中国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的最好写照。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不管孩子的要求合理与否,他们都会尽可能地给予依顺、满足;但是家长哪里知道,正是这样一味地无原则的满足,也就是在这样一次次的满足中,孩子自私、娇狂、易冲动、唯我独尊的不良性格慢慢滋生了。
2、 家教不当的适得其反。
3—6岁的孩子正处于“反抗”期,他们不知为什么要反抗,也说不出反抗的道理,只会对家长的要求加以否定、拒绝,甚至顶撞,表现出较强的独立性,自我意识也在明显增强,开始要求以“我”为主,常常听他们说:“我自己……”,“我要……”,家长一听到这样的话,往往会说:“你还小,还还不会……”。于是在无形之中剥夺了孩子的自主权利;而此阶段的孩子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要求家长能看重自己。这时,如果家长仍然没有掌握基本的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仍然一味的迁就,仍然用固定的眼光来看待他们,就会抑制孩子合理的表现欲,增强孩子的反抗欲。于是大哭大闹、跺脚、赖地现象就会迅速地登场亮相。
3、 生活内容的单调乏味。
由于现在家庭居住环境的封闭,使孩子失去了很多与同伴结伴游戏玩耍的机会和条件,虽然部分家长已经有这方面的意识,也为孩子创设了一定与玩伴交往的机会,但在很大层度上还是不能满足孩子的需求,再加上岗位上激烈的竞争给年轻家长带来了沉重的压力,白天干不完的活,晚上还要加班加点,因此,家长也就无暇顾及到孩子,只能让电视机、玩具来陪伴他们,于是一个小时,甚至几个小时过去了都不去理睬孩子,使孩子产生巨大的压抑感。为了摆脱这种无聊、枯燥乏味的境况,孩子就用哭闹、扔东西等行为来引起大人的注意,以寻求心灵的安慰和满足。
4、 任性还常常表现在病愈后。
以前我班有一个叫陈浩楠的小男孩,他是出了名的乖乖仔,但他的体质并不是很好,每次因身体不适休息后来园上课后的第一天总会有一些反常表现:爱生气、特脆弱易哭等,但很快地也就恢复了正常;这样的情况在其他孩子身上也时有发生;我们也进行了分析和思考:这可能与孩子在患病期间,家长为了能让孩子尽快恢复身体健康,所以在各方面对孩子就表现得非常迁就,生活起居也照顾得格外的细致周到;而病好后,这样的特殊待遇没有了,再加上病后身体虚弱的缘故,减少了与小伙伴接触、游戏的机会,孩子就似乎觉得受到了冷落,因此也会任性地哭闹、放肆起来。
五、应对策略:
(一)  指导家长确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1、让家长懂得以正确的方式来爱孩子。
法国哲学家、教育家卢梭曾说过:“我们似乎对孩子有一种天生的溺爱,但你可知道,现在给孩子幸福,将来就是给他痛苦;现在给他天堂,将来就是给他坟墓。”这话虽然有些夸张,但也不乏辨证和睿智。俗话说: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现在的情况跟以前虽然不一样,但教育的道理确是相通的,这就要求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更加严格,这才是真正地爱孩子,其实爱本身也是一种教育,关键在于家长如何巧妙地把握和运用。记得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那种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做法,会让孩子为所欲为,误入歧途。因此,只有给孩子正确的爱、理智的爱,才能促使儿童的健康发展。
2、引导家长摆正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
  作为家长应当明白,孩子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一个普通的公民和劳动者,必须在家中让孩子过普通人的生活,把孩子摆在恰当的位置上。不要把孩子的地位抬得过高,视他们为“星星”、“月亮”,一切都顺从他,服从他,使他生活在特殊的位置上,这样就会导致孩子产生特殊的思想意识,从而就会用特殊的态度去对待别人,渐渐便形成蛮横无理的性格。
3、做孩子的知心朋友,满足孩子的合理需要。
  3—6岁是孩子成长中的飞跃时期,他们有较强的自我表现欲,喜欢“我自己来”,这些都是这一年龄阶段孩子的共同特点,家长要适当引导,满足孩子的合理需求;同时幼儿期的孩子又具备好奇、好问、好游戏的特点,家长在了解幼儿年龄特点的基础上,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从忙碌的工作中抽出一定的时间和孩子进行交流,安排好孩子的业余生活;例如:带孩子一起散步;做家庭小游戏、听音乐、讲故事,陪孩子看电视、玩玩具等,做孩子的知心朋友等等,使家庭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充满乐趣、其乐融融。从而使孩子养成一种积极向上、活泼开朗的性格,成为一个幸福、快乐的人。
(二)教给家长正确的教育方法。
 1、持之以恒,协调一致。
   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难成方圆。在孩子的生活中,要建立一定的行为规范,使他们知道人生该怎样、不该怎样,渐渐培养起他们坚强的意志。记得教育家威特文莽说过:不允许的事,一开始就不允许,这对孩子来说没有什么痛苦。这句至理名言告诉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立场坚定”“持之以恒”,不要因为孩子的哭闹而心肠软下来,使孩子养成得寸进尺的坏习惯,那么以往的教育成果也将会付诸东流。另外,家庭成员的教育方法也要协调一致,如果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教育的效果就会相互抵消,不但使孩子无所适从,还会给孩子的性格转化带来反作用。
2、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任性的孩子,当他的要求未得到及时满足时,往往有哭闹、满地打滚等行为表现,如果家长这时无原则地迁就、满足,就会形成一种以哭叫来实现自己欲望的坏习惯。家长如果看到这样的情形,必须先制止他,并进行劝说,如哭闹更厉害,那就采取冷处理,平静地对待他的哭叫,以静制动,由他去一旁哭,你若无其事地去做别的事情,当孩子发现他激烈的喊叫没有吸引你的注意,没有引起你的同情时,他的哭闹也会自行消失;待他平静后再耐心地加以引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还可以让孩子进行换位思考,或通过孩子感兴趣的儿童文学作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不断运用积极鼓励的方法,促使孩子逐渐改掉任性的坏习惯。
   二十一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这种人才不仅要有强健的体魄、广博的文化素养,更要具备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个性品质,我想通过努力,一定能让任性固执的孩子在爱的感召下朝着更健康稳定的方向成长、发展。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关键词:由案

    暂无...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大班幼儿数学课件:100以内的数的练习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缅怀追思 浸润童心 —长兴县煤山镇中心幼儿园开展4月主题党日活动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