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事活动:日本幼儿教育的一大特色
一、日本幼教机构中行事活动的开展 行事活动大约于20世纪50年代出现在幼儿园,现今已成为日本幼教的一大特色或传统。 (一) “行事”的含义及其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 “行事”是日本幼儿园、保育园常年例行的较大规模的庆祝活动。它是取材于社会生活或幼儿园生活重大事件的综合主题活动,目的在于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使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在全年保教计划中,行事占有重要位置。幼儿园、保育园一年计划由一系列行事活动贯穿起来,如自 * 月学期初的入园式、花祭、端午、远足、七夕、合宿、秋季运动会至学期末的生活发表会等,儿童在期待和兴奋中渡过了一个又一个行事活动,经历了各种各样的事件与体验,成长起来。有人甚至提出 “行事中心保育”的观点,即幼教机构要以行事活动为中心实施保育。尽管对此幼教界的看法不尽相同,然而,日本幼教实践的确是将行事作为 “幼儿园第一重要内容”。行事活动为非日常性活动,但它本身又是幼儿生活的组成部分,并作为重要的教育途径与手段,与日常保育相联系,共同实现预期的教育培养目标。 (二) 行事活动的内容范围及其由来 1.行事活动的内容。 日本幼儿园中的行事活动内容极为丰富,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类别: (1) 国民行事:这是有关国民生活或国家政治生活的行事活动,如国庆日、文化日、敬老日、勤劳感谢日等。 (2) 社会行事:这是日本民俗活动,民间传统的节庆,如鬼节、端午、女儿节或花祭、七夕、夏日祭、年糕节等。 (3 ) 幼儿园行事:特指有关幼儿园儿童生活的重大事件。包括:①庆祝仪式。如入园式、期末总结会、毕业式等;②发表行事。作品展览、生活发表会等;③体育行事。如远足、运动会等,以及合宿、挖红薯等接触自然的行事活动。 各类行事活动的功能有所不同,幼儿园在开展行事活动时,要考虑如何达到教育目标,对幼儿发展产生效果,并将行事活动融入日常保育。 2.行事的原义或由来。 行事多与季节及农耕活动有关。日本民族是农耕民族,其生产方式与自然界运动变化密切相关 (有称之为“稻作文化”),因而注重祭祀,以祈望好收成,表达丰收的喜悦和对自然恩典的感念,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企盼与祝愿。最初此类活动带有宗教性质。久而久之,遂演变为日本民族特有的生活方式,成为日本人的重要生活内容,祭祀亦成为庆祝活动的专有名词。一年中,各地大小祭祀一个接一个,有全国的或是以地域范围开展的庆典活动。行事活动中,地域民众积极参与,齐心协力开展活动,从而紧密联结,凝聚在一起,形成具较强亲和力的民族特征。进入现代社会,这类祭祀祝愿活动有增无减,足见它在日本人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行事活动随社会发展,宗教色彩日渐淡薄,而宗教活动所特有的仪式特征则得以延续。幼教机构作为社会地域之一组成部分,行事活动自然必不可少。 (三) 行事活动的指导 1.幼儿园行事活动的意义。 幼儿园行事活动通常是围绕一个主题,如七夕、运动会,以此为中心,将表现、语言、健康、环境、人际关系等各发展领域有机联系起来,通过活动,促进幼儿身心多方面的发展。幼儿在参加各类行事活动中,可以体验到幼儿园生活的丰富和快乐,获得综合的活动经验。幼儿与伙伴共同参加活动,可以养成喜爱集体生活的态度等,行事活动的教育意义在 “幼儿园教育要领”中有极为明确的表述。 行事活动不仅有益于幼儿的健康发展,也可增强园所保育工作者或教师的团体意识,并与地域社会密切交流、联系与合作,与此同时发挥幼儿园对家长及社区环境的影响、支援作用。 2.行事活动的指导。 要搞好行事活动,发挥预期效果,就需予以适宜的指导。幼儿园要依其是否有益于教育目标的实现,及本园具体条件等,对行事加以选择,要将行事活动置于全年计划之中,综合考虑安排,并对每一次行事活动予以认真设计并组织指导。 行事活动的计划与指导主要包括:目标的设计,考虑活动的规模与程度,如有的为全园性的,如运动会、七夕;有的则仅在年长组进行,如远足;合宿活动有园外合宿,是适于年长儿童的,对年中组则为园内合宿;再有,行事的准备工作、场地的安排、道具的使用与变换、当日活动的构成与程序等均需考虑周密。行事活动过程中既要对幼儿全体加以组织,又需对个体予以指导。 例如,运动会是秋季在各园得以普遍开展的行事,通常为全园儿童共同参加的大型活动,系融身体运动、游戏娱乐及教育为一体的庆典。幼儿可以在各类体育项目中,锻炼身体,增强运动能力,在参予活动中体验分享、互助与合作,一些活动带有竞技性,如红白两组赛跑、竞赛投球,小组中每个幼儿均积极努力,争取团体荣誉,活动中还可练习计数,比较多少等。在为运动会做准备中,幼儿可对活动内容项目发表意见,设计制作道具,如头饰、节目单等。行事活动并非仅限于少数人,而是面向全园每个幼儿,包括残障儿童均有机会充分表现。保育园还为0~3岁小儿安排了适宜活动,如爬、钻、登高、跑动、抱住滚动的球并抛出等。幼儿可以在活动中感受到自己的力量和能力,并得到共同活动的愉悦。 行事活动不仅是园所师生共同进行的非日常性活动,而且往往成为地域社会生活的盛大节日。如运动会、七夕或生活发表会,届时,家长均来园观看并参与活动,有的全家到场,并通告亲朋加入,地域住民代表、民政部门工作人员及其他友邻园所学校的长者也到会庆祝。运动会等行事活动是幼儿园孩子们的成长汇报,不仅如此,教师也要表演自己的节目,还有亲子共同活动的项目,地域社区的学龄儿童、未入园幼儿,住民与老人等均有节目。凡此,均需幼儿园教师们予以很好的设计,并有效组织指导。 二、行事活动的特点及其对中国幼教的启示 探讨分析日本幼儿园行事活动的特点,可以获得对中国幼教的有益启示: (一)行 事活动与“幼教生活化” 1.行事活动以幼儿为主体, 内容贴近幼儿生活实际,有助于推动生活、教育一体化。 行事活动以幼儿为主体,是从幼儿出发,以其兴趣、需要为出发点加以设计与组织的,而不是依成人如教师的主观意愿强制实行的,行事活动的内容贴近幼儿生活实际,并有益于丰富其生活经验,使幼儿获得发展所必需的体验。 日本幼教强调要让幼儿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直接和具体的生活体验,这不仅适合幼儿学习特点,而且对于处在被大量间接信息如电视、电脑、游戏机等包围的现代社会中的幼儿,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行事活动正是体现了这种精神或理念。一方面,为幼儿提供充分接触自然的机会,同时,在日常保育过程中积极引入社区文化及多种仪式,扩大社会接触范围,使幼儿与地域社区广泛交往,以促进其生存和生活能力,适宜的行为方式与态度的形成并奠定健康人格的基础。行事活动本身就是幼儿园孩子们的生活内容,但又具非日常性、团体性、社会性,对幼儿富于刺激性,产生新异感,为幼儿所喜爱,因而有益于其教育作用的发挥,实现生活教育一体化。行事活动还可以直接体现出日常保育工作的成效。 行事活动强调幼儿的参与性、主动性,如前述,从活动的计划,准备及活动过程,幼儿均作为主体参与其中。幼儿园在目标确立上,突出了行事的情感价值,以幼儿能否在活动中获得愉悦、是否尽兴作为计划中首先要考虑的因素。 2.行事活动有助于实现集团意识与个性发展的有机统一。 行事多为全园范围以团体形式进行的较大规模的活动,幼儿需协调与伙伴关系,协力齐心,克服困难,达到活动的目的。在共同参与活动中,幼儿感受到相互的存在,加强了相互了解与分享经验、相互学习,行事往往以班级为单位加以组织,如运动会、发表会等,带有一定竞技性,有益于激发幼儿的团体意识。 行事活动为每个幼儿提供了表现的机会,教师需依每一个幼儿的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并注重在班级或团体活动中发掘每一个幼儿的潜力。行事活动中,每个幼儿的努力均会得到教师、伙伴团体的认可,甚至家长、地域住民也给予充分鼓励,自信得到了增强。这样,幼儿园的行事活动就成为每个幼儿成长的契机。幼儿是在集体的行事活动中实现自我,达到集体意识与个性发展的辩证统一。 行事活动的开展对教师也有意义。一方面行事是对教师综合指导与组织能力的检验,由于行事活动通常在年级间或全园范围开展,各班级教师甚至全园教师需共同参与,相互配合协作加以组织,在设计活动、准备材料中也需交换意见,求得共识。当日活动的开展亦需同年级乃至全园教师的一起协力。教师在此过程中可以相互促进提高,教师的集团意识也得到增强。正所谓“全员保育”。 (二)行事活动与“幼教社会化” 行事活动的内容密切结合社会生活。行事活动中相当一部分为社会行事,如鬼节、女儿节、七夕节,有益于丰富幼儿的社会生活经验,认同民族文化,同时对幼儿园也有助于实现其作为幼儿步入社会桥梁的作用。 行事活动并非仅限于以园所自身为单位开展,而通常是幼儿园与家长、社区连携,共同参与组织的,有益于双向互动,互利互惠。 首先,社区教育资源得以开发利用。行事活动往往是园所与家长、家委会等共同设计组织,可发挥家长的人力、智力资源优势,如七夕活动中,家委会组成联络小组,沟通信息,维持秩序,协助活动的组织。有的家长为园所长年役工或临时义务为园所服务,在行事活动中承担了大量的工作。有的活动结束时,由家委会或社区老人为孩子们颁奖。有的园场地有限,则无偿使用社区活动场或游戏场开展活动。家长及社区的参与无疑扩大了幼儿接触的范围。 同时,家长、社区住民得以广泛参与活动,观摩教育。园所的行事活动通常安排在周六、周日举行,并在社区张贴告示,欢迎广泛参与关注。教师预先以书面形式通知家长,使了解并适当配合做准备。行事事实上是幼儿园日常保育之凝缩,教师通过对家长的观摩予以指导,如活动中不仅看幼儿个人的行为表现,又了解其在团体中的位置及与伙伴交往关系等,使之理解保教目标内容,认同教育观念。有的行事如运动会还安排了亲子活动项目,和以家长为主体的活动项目,通过参与增强了家长对幼教的理解支持,并相互学习与协作。行事活动的开展密切了家、园双方关系,实现了园所对家长、社区地域的育儿支援。 总之,行事活动的社会性、开放性特征使幼儿教育融入社会生活之中,而非脱节,孤立进行。一方面对幼儿可以扩大生活经历,激发积极情感,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与集团意识,增强社会适应性,从而有利于幼儿发展目标的实现。在当今少子化核心家庭增多的社会背景下,增强园所教育与地域联系,无疑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幼儿园等教育机构而言,也有利于园所与家长及所在社会社区的联系、互动,在共同参与中,增进地缘社会关系与地方团结,幼儿园作为正规幼教机构的社会地位也得以实现,从而发挥其作为社区“幼儿教育中心”的作用,扩大辐射与影响。 (三)行事的仪式特征与幼教的文化传承价值 行事活动多为庆祝活动,因其大多数来源于带有宗教意味的祭祀,活动的开展通常富于仪式性。部分行事活动本身就是幼儿个体社会化的重要礼仪,如入园式、毕业式等。 行事活动的开展具有一定阶段性、时间性,有特定的规范程序,特别是传统民俗活动,有着较隆重的仪式。如运动会:奏乐——幼儿列队进入场地——园长、地域或家长代表讲话——幼儿发言等,进而逐项依较严格程序开展。再有,行事活动往往有特定服饰并使用民族器物。如运动会,幼儿要着运动服,各班幼儿头上结彩带;七夕活动需竖竹枝击太鼓,全园幼儿、教师及家长着和服舞蹈,使用团扇与和式灯笼等。行事活动尽管具有娱乐性,多以游戏形式开展,但又不同于幼儿的日常生活及自由游戏,并非个人随心所欲。行事活动以其特定团体活动的形式,特定民族文化主题及特定的程序仪式等,营造出一种特定的氛围情境,使人体验到一种无可名状但又确实存在的庄严、神圣,幼儿受到这种特定情境氛围的感染熏陶,会留下深刻印象,并可最大限度激发潜力,增强意志力。如某园七夕活动,3岁幼儿也能始终参与全园活动,坚持跳舞2小时,令人惊异和赞叹不已,足见仪式的影响力。 幼儿在行事活动中体验并认同着地域或民族的生活方式,并逐渐领悟其中蕴含的民族文化精神,如向上努力,顽强奋进、礼貌互助、协力合作,幼儿与团体融为一体,不仅增强了集团意识,民族凝聚力也得以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 行事活动是极具日本特色的幼教形式。它是通过其仪式性的外在形式及以民族文化民俗事项为主要内容,并将二者结合而成为文化传承的有效途径。 概言之,日本幼儿园中的行事活动内容贴近幼儿生活实际,是以幼儿为主体进行的,它突出了幼儿教育在激发积极情感,增强良好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目的功能,并将集团意识与个性发展有机统一起来。行事活动是园所向地域开放并与家长、社区联携开展的,因而有益于地缘社会关系的建立,并发挥幼教主导、辐射功能等,均为中国幼教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值得很好借鉴。行事活动对于幼教本土化,发挥幼儿教育在文化传承方面的价值,也应引起中国幼教同行的认真思考。
手工材料关键词:行事活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