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沟通三方谈(之一)
来源: 浙江学前教育网 有0人参与
这几年,有些家长和幼儿教师产生了一些家园不协调的困惑,我了解一些幼儿园的老师(有当事的或非当事的),也接触过不少家长,各方都振振有词,皆有其道理,而我的看法又与他们不尽相同,究其原因,主要是立场不一样,角度不一样。
家长只面对自己的孩子,多从自家的需求出发,这是可以理解的,而家长往往难以明了幼儿园的情况,不清楚老师的意图与难处,又不太掌握幼儿园的教育,就难免发生不协调,产生误解。老师呢,要面对全班孩子,实行幼儿园的管理与要求,是从工作本位出发,往往想当然认为家长应该明白,应该配合,由于班级孩子众多,事务繁杂,难免忽略家长的想法与需求。而我呢,由于跳出了 “ 三界外 ” ,旁观者清,所以能比较客观地看待这些困惑。 解决困惑的出路是:突破本位局限,主动换位着想, “ 沟通 ” 与 “ 理解 ” 是必须的。为此,本文就以下事例展开三方谈,以利于全面、合理地认识问题,解决问题。 之一 家长的说法:我的小孩在幼儿园里没少被老师批评,回家后我都要问明白事情的原因,多数是别的同学引起的。我让小孩对老师说,小孩不吭声,我想去对老师说,又怕老师说我事儿多。我倒不是护着孩子,只是担心这种状况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不好,我该怎么办呢? 老师的说法:家长多是偏听偏信孩子,怕孩子吃亏,又不了解实际情况,孩子说的往往不全面,还可能是文过饰非的。一般来说,发生矛盾、冲突多的孩子,不可能自己全没有问题,而家长听了孩子的说法就起急上火,因此对老师有意见,甚至 “ 兴师问罪 ” ,这不但造成家园隔阂,对孩子也只有坏处。家长应该冷静地了解实际情况,主动与老师交流,听一听老师的说法,这样有利于合理把握自己的孩子,有利于帮助老师了解问题,有利于和老师配合教育。 我的说法:有一句名言: “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 ,用在此处很合适,这就是上述家长和老师的症结所在。我认为,双方都有失之偏颇的问题。 先说说家长,家长的担心是有道理的,若孩子说的情况是确实的,当然对孩子的心理有消极作用。但实际情况是不是这样呢?孩子的话要认真地听,但要带着 “ 问号 ” 听,所谓 “ 当局者迷 ” ,大人尚且如此,更何况稚气的小孩子。所以这位家长首先不是去盲目担心,而是要搞清楚情况是否确实?至于对老师的顾虑就有点 “ 杞人忧天 ” 了。能否与老师沟通好,在于家长的心态和出发点。若是主观偏颇或 “ 兴师问罪 ” ,当然会让老师反感 “ 事儿多 ” ,但若是诚心与老师交流情况,与老师配合教育,我想,老师不但不会反感,还会欢迎的,这不是对孩子很有好处吗? 再说说老师,老师的说法不是没有道理,但老师的失误是缺乏 “ 自知之明 ” ,忽略了反思自己,家长偏听了,自己有没有偏颇呢?事实是,老师处理孩子问题的偏颇与误解是有可能的,由此给孩子造成了伤害,而老师却全然不觉。孩子的说法不可全信,也不可不信,即使只有三成有道理,也值得老师认真考虑。要珍惜家长和孩子的反馈,据此改善自己的教育态度和策略,不是就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了吗。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关键词:家园
- 家园共筑,预防溺水 2021/06/17
- 家园共育,携手共促幼儿健康成长 2020/10/20
- 家园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记县中心幼儿园家长委员会换届选举大会 2014/10/24
- 家园同步进行环境教育 2013/04/04
- 家园合作如何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2013/02/15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