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幼教活动主体与幼儿主体性培养

来源: 浙江学前教育网  0人参与

幼教活动 主体 与 幼儿主体性 培养

一、关于幼儿教育活动主体

谁是幼儿教育活动的主体?多少年来,大家只认为是教师。可是,这正是必须转变的传统观念,必须确立孩子是幼儿教育活动主体的观念。

有许多人会说: 3 岁多的孩子,什么事都不懂,怎么能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在自觉地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在人的自觉的能动的实践活动中,就成了主体。[ 1 ]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自觉的能动的实践活动,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自在言中之意。

从学生学习活动过程(教学活动过程)的基本矛盾运动看:教学由学生、教材(对幼儿来说,主要是游戏的内容)、教师三个基本要素构成,这三个基本要素中哪两个要素是推动教育、教学活动发生、发展的基本矛盾?是学生主体性发展水平(含认知水平)与教材要求(包括幼儿游戏内容等)之间的矛盾,而不是学生与教师的矛盾;在这种基本矛盾运动中,学生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所以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有人认为:教师是整个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发动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是教材的“化身”,所以,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我们认为:教师对教育、教学的设计、发动、组织与指导,是教师工作的一种职责,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但“教师主导作用并非教师主体”。 [2]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作用,是两种主体性作用的关系,而非两个主体实体的关系。教师是教育、教学本体的主体,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发展的主体,不能把主体性作用关系与主体实体关系混淆。关于教师是教材的“化身”问题,笔者认为:学生对教师的认识,实质认识的是教材,这从另一侧面说明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

黑格尔认为:逻辑学的范畴应以存在为开端,按照“存在──本质──概念”的次序排列开展研究。 [3] 教育、教学活动是一种客观存在,从教育、教学存在入手去认识教育、教学活动主体问题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过程的发生,首先是由教师“发动”的(体现为教师的一种职责),但教育、教学活动的真正标志却不是教师的“发动”,而是学生认识活动的“启动”。因为教育、教学活动的本质是学生学习活动过程本身,教师“发动”只是学生学习、认识活动“启动”的外因,内因是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欲望(求知欲)、学习动机、学习情感等因素的作用;教师的“发动”再卖力,而学生无动于衷,不被学生所认可、所接受,便永远没有学生认识活动的“启动”。这正如 李秉德 教授所指出的:“教学活动是为了谁而组织的?是为学生。没有学生就没有组织教学活动的必要。在教学活动中是谁在学习?是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4] “自 20 世纪”年代中期主体教育思想理论问世至今,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已成为教育理论界绝大多数人的共识。这告诉我们,这种“共识”必须成为我们每一位教师应该尽快确立的一种现代的教育观念,即学生主体观。

考察当前的幼儿教育实践,教育活动的主体问题并没有很好地得到解决。主要表现是:不少教师严然以教育活动“主宰”者的身份出现,与孩子不是朋友关系、知心人的关系,而多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严然以“权威”的身份出现,在孩子的学习活动中与孩子不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而多是“我说 - 你听”的关系、“我要求 - 你来做”的关系;在教育、教学目标达成上,不少教师过分强调“师道尊严”,不是根据孩子的需求去确立标准,而是必须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发展,等等。上述种种,突出地反映为孩子还没有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更没有成为发展的主体。

孩子的主体性是一种自身的自然存在, 3 至 6 岁是孩子主体性发挥与发展的黄金期。但决定其能否发挥与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孩子的内因,没有孩子主体地位的真正回归与自身自然存在的主体性的释放,教师再怎么卖力对教育活动进行“发动”也是没用的,教师的作用只是外因条件;教师如果取代孩子的主体地位(教师成为主体),视幼儿教育活动是一种“我教 - 你学”的过程,必将限制孩子主体地位的到位与主体性作用的释放,其主体性的发展尽管有其可能性,但这种可能性难以真正成为现实。

二、关于幼儿主体性培养

如何培养与发展幼儿的主体性?

1 .要深刻领会与把握主体性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人类主体理论认为:人在自觉地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在人的自觉的、能动的实践活动中,就成了主体,也就体现了人的主体性。关于人的主体性的内涵,马克思说:人具有自然性、社会性、精神性,主体性是人的这三种属性综合的最高表现,是人的本质特征。心理科学认为:人的主体性是个性的核心,也称自我意识,是指能够自觉、主动地认识和调整自己的心理和行为,主体性越鲜明,则越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而做,该怎样去做;而主体性不强,即称自我意识不成熟,他们往往只是被动地、机械地适应环境。马克思的人类主体理念为我们研究人的主体性奠定了理论基础,心理科学为我们研究人的主体性培养提供了理论依据。

人的主体性是作为社会主体的人在各种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根本特性,它通常包括人的自主性、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等。自主性主要表现为自尊、独立、自主、自决、自强等自我意识,以及自我体验、自我评价、自我调控能力等;主观能动性主要表现为学习兴趣、求知欲、成就动机、竞争意识与精神、参与态度与行为以及社会适应性等;创造性主要表现为创造意识与精神、创造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等。自主性、主观能动性是创造性的基础,创造性是主体性的集中体现,是人的主体精神、主体潜能的集中体现。主体的自主性、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等的发展,其内涵与外延,不仅包容了素质教育所提出的德智体美等的全面发展,而且无论是在广度还是在深度上,都是对素质教育的一种超越,尤其突出了创造个性的发展,即弘扬每个学生的主体精神,开发每个学生的主体潜能。全面发展,必须定位在主体性的整体发展上,作为素质教育必须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因势利导,以充分发展每个学生的创造个性。只强调全面发展的共性,忽视创造个性的培养与发展,将导致素质教育的失败。

深刻领会与把握主体性的丰富内涵是十分重要的,忽视这一点,将导致主体性培养的盲目性,也将自然导致包括幼儿教育在内的素质教育的盲目性。

2 .要深刻研究、把握、运用主体性发展的规律。

主体性体现为人的主体,心理素质与能力素质的统一,其培养与发展存在着自身规律。根据近几年对主体发展性教学实践的总结,其主要规律有:

( l )内因起决定性作用。即只有在学生真正成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时,学生主体自身自然存在的自主性、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才能从静态中启动起来,通过动态的运动使主体性发展的可能性成为现实性。忽视这一条规律,教师强行灌输,其可能有的发展也只能是一种被动的发展、不充分的发展。

( 2 )外因只是主体性发展的条件。这首先要求教师不能与学生主体争位,争位必将导致灌输,争位必将导致包办代替,教师必须实现由“讲师”(讲授)到“导师”(指导)的角色地位转换;其次,要求教师必须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差异,了解每个孩子的个性差异所在,从每个孩子的实际出发进行培养。

( 3 )参与是实现孩子主体性发展的基本途径。实现参与首先靠孩子主体自主性、主观能动性的启动在体性的发展靠主体参与实践实现,参与质量越高,主体性发展越大;决定其参与质量的不是孩子一般化的“半醒”状态(针对“沉睡的潜力”的启动而言)的参与,而是小朋友们的“合作学习”与讨论、争论等。

( 4 )追求自主发现是孩子主体性发展的最基本的心理动力源泉。参与的目的是发现,每一个孩子都希望自己去发现,而不喜欢大人指手划脚。孩子通过实践(学习)活动自己发现,亦称“创造”。自然,孩子的创造不同于成人的创造,所以称学生(孩子)的创造为“类创造”,它是主体教育追求的最高境界。它仰仗于孩子主体的真正回归,仰仗于孩子自主性、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全面而全速的启动。教师的作用只能是指导而不是包办代替。

3 .从“教师主导作用”的认识误区、实践误区中走出来,为实现孩子的主体回归与主体性的最充分发展提供保证。

当前,影响学生主体地位真正落实与学生主体性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广大教师对“教师主导作用”的认识误区与实践误区的存在,认为教师主导作用即教师讲授、学生接受,讲授即讲知识。这种误区源于凯洛夫“教师主导作用”理论的影响。 20 世纪 30 年代,前苏联刮起了一股“学校消亡”论和取消班级授课制、取消教科书、否定教师作用的思潮,前苏联政府接连发文件予以纠正。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依据认知心理学提出教学活动过程是学生的认识过程,于是提出“教师主导作用”问题。应该说,这是教学论研究的一大进步。但由于他是“教师中心论”的积极倡导者,则十分强调:“教学过程中,讲授起主导作用”, [5] “讲授”即讲知识,学生的任务是“接受”,“并不负有发现新的真理的任务”。 [6] 可见,广大教师对“教师主导作用”认识误区的出现,根源在凯洛夫“教师主导作用”理论的影响。教师的主导作用,即作为教育本体主体的教师的主体性的作用。当前与今后的问题是,如何正确认识与实施“教师主导作用”。笔者认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是一种科学的提法,它既科学地阐述了教师主导作用是“指导”的作用,但并非指教师是主体;又科学地指出了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去实施,必须为实现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服务。“教师主导作用”的实践误区告诉我们,只要教师成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的主体地位及其主体性发展是要大打折扣的,素质教育也是要大打折扣的,幼儿教育也自然如此。

编辑: cicy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队伍建设:如何带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