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适合幼儿的教育
来源: 浙江学前教育网 有0人参与
反思以往的教育实践,我们教师更多的是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寻找适合于 幼儿 的教育,如以教师为主体设定幼儿活动的内容;选择有利于达成预期教学效果的活动方式;强调幼儿知识的获得,以标准化、统一化的 学习 结果作为评价幼儿的标准等。新课程理念最大的意义在于要求教师转变传统观念,站在幼儿的角度去发现适合幼儿的教育。我园近年来开展的探索型主题活动,就是以研究和了解幼儿为基础,以此有效促进幼儿发展的教研实践。教师通过研究和了解幼儿的 兴趣 、需要和经验,创设条件使幼儿在开放化的教育背景中去学习,从中支持和提升幼儿的学习品质。
一、在聆听与观察中走进幼儿的心灵 聆听与观察,是打开幼儿心灵的金钥匙。 聆听幼儿的心声和观察幼儿的行为是教师了解幼儿兴趣和需要的重要途径。通过观察幼儿的言行,教师可以分析幼儿的所思所想,推测幼儿思维的方式及过程,预测幼儿正在开展的探索活动可能的发展方向,并在此基础上,选择较适宜的方式去支持幼儿的探索行为,如帮助他们把困惑明确化,启发他们开阔思路,或为他们创设更具挑战性的探索环境等。 如大班“人体的秘密”这一主题的产生,起源于幼儿们饶有兴趣的“说”和教师细致的“听”。在开学的第一天,幼儿们欣喜地发现了相互的变化,有的说:“老师,我已经和你差不多高了。”有的说:“我的头发这么长了,奶奶给我扎了小辫子。”有的说:“暑假里我吃了许多‘肯德基’,妈妈说我又长胖了。”从幼儿的纷纷议论中,教师意识到他们对“人体”变化的兴趣,于是问:“老师为什么没长高、长胖呢 ? ”启发幼儿从仅关注长高、长胖到进一步探索人体与运动的关系等。 “人吃下去的东西到哪里去了”是几个幼儿在探索“人体的秘密”这一主题时产生的问题,原因是他们不太相信其中一个幼儿妈妈说的“有营养的都被人体吸收了,没用的就变成了粪便”这句话。幼儿们想自己研究一下的要求得到了教师的支持,于是便出现了一个有趣的情景:几个幼儿蹲在马桶边仔细地观察粪便,想找到早上吃下去的鸡蛋和馒头在哪里。 由此看到,幼儿的一言一行都有自己的经验背景,幼儿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是思考的结果,但是他们的经验往往是零星的,带有明显的主观性。因此,他们依靠个体经验形成的“理论”可能十分天真、甚至可笑,却都反映了他们内心探索世界的需要和逐渐丰富起来的对世界的认识。教师只有仔细观察幼儿的一举一动、倾听幼儿的表达、欣赏幼儿的作品,才有可能走进幼儿的心灵,从而理解和认同他们的奇思异想。进而支持幼儿的行为。 二、在支持和挑战中推动幼儿的发展 支持和挑战,是发展幼儿心智的有效途径。 在开展探索型主题活动中,幼儿常常会有智慧火花的闪烁,但由于受到自身经验、活动材料和时间空间等因素的制约,一些有价值的想法没有被引起足够的关注。在和幼儿共同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往往能在观察幼儿的活动和解读幼儿需要的基础上抓住一些有价值的问题,通过启发、提问、眼神和行动来支持他们的活动,从而使他们正在研究的主题向纵深发展。 推进主题的深入进行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可以通过为幼儿提供自由的时间和空间以及材料,间接地帮助幼儿开展探索活动,如“人体的秘密”探索活动中,教师认为“指纹”这个小的主题很有研究价值,但出乎意料,它并没有引起幼儿的注意,于是教师找来了印泥、颜料,和幼儿玩起了“印指纹”的游戏。“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 ”教师的提问引起幼儿对指纹的兴趣,幼儿在观察后纷纷说指纹“像蜗牛”“像羽毛”“像蜘蛛网”等。教师的这种间接地支持幼儿、推动主题发展的方式,使幼儿的探索更加积极主动且有一定的方向。 教师“挑战”幼儿体现在关注幼儿经验的同时,不断引发幼儿的思考。当幼儿对某一主题产生较强兴趣,但缺少足够的经验时,幼儿往往会用提问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考。这时,教师要善于记录和归纳,帮助幼儿提升问题,进一步激发幼儿思考。在“人体的指纹”主题活动中,幼儿在观察的基础上提出了三十多个问题,如“手指破了,指纹会断掉吗”“我小时候的指纹和现在一样吗”“每个人的指纹为什么不一样”“指纹可以算命Ⅱ马”“动物有指纹吗”等,教师在整理中发现幼儿的问题虽比较零散,但大多集中在“指纹的用处”这一问题上。 指纹有什么用,教师归纳后提出的这一问题,引发了幼儿的后续探究。幼儿发现“警察可以根据指纹抓小偷”“一按门上的指纹锁,门就开了”“动物的脚上也有花纹”“指纹是人的记号,万一走丢了,妈妈可以找到我”等。教师又进一步“挑战”幼儿:“用什么方法可以获取指纹 ? ”幼儿的思维更活跃了,有的在玻璃上哈气印上指纹,有的用面粉取得指纹,还有的用印泥和颜料获取指纹。通过对指纹从“外在形态的观察”到“指纹的作用”的探究,再到“获取指纹的方法”,教师一步步地挑战幼儿,而幼儿在接受挑战的过程中学习的主动性、思维的活跃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同伴的合作性等都得到了发展。 当然,在“挑战”幼儿时教师还需注意考虑幼儿的原有发展水平和可能达到的状态,如果问题太容易,幼儿的探索兴趣就会减弱;如果问题超出了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幼儿可能没有能力去完成,从而失去探索的信心。这些都要求教师在反复观察和研究幼儿的基础上,不断积累教育教学经验,并通过实践反思形成自身的教育智慧。 三、在开放化大背景中提升幼儿的学习品质 幼儿是在背景中学习的,交往就成了学习的关键。 当幼儿与他人交往时,会产生更多的认知冲突,从而促进他们的发展。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探索潜能与学习方式,而且他们的经验和能力都不一样,在和他人共同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争议和质疑,会有不认同和不理解等,这些都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有效的发展契机,幼儿会在其中学习许多依靠个体难以获得的经验和方法,从而将幼儿的能力在原有水平上提高到更高的发展水平上。因此,如果教师能拥有正确的教育观,把幼儿的学习放在一个开放化的大背景中,把幼儿与他人的合作学习作为重要的学习途径,创造条件让幼儿与同伴、教师、家长和专业人士等产生互动,就会使幼儿的学习在一个更广阔的范围内进行,如同伴问的交往和合作,使幼儿的学习不局限于个体经验的获得,他们从别人那里学习了更多的方法和经验:教师的参与,使幼儿的疑问有了有效的解决途径:家长的参与使幼儿的学习有了丰富的知识背景,促使他们的视野更加开阔。 如在“人体的秘密”主题中,一组幼儿在研究人体的关节。几个幼儿商量以后,进行了分工:东东躺在一张大纸上,君君用记号笔画出东东身体的轮廓,另两个幼儿一边查资料一边在争论“关节的位置”,然后他们用橡皮泥制作出不同部位的关节,粘在人体轮廓的相应位置上。这个看似简单的合作,实际是四个具有不同经验背景幼儿的共同学习的过程,他们从同伴那里获得新的信息,向他人借鉴操作材料或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也在不经意的争论中获得新的认识或发现。一位做骨科医生的家长十分关注幼儿的研究,他利用自己的职业优势,用幻灯给幼儿讲述了人体骨骼结构及骨骼在人体中的作用等知识,更让幼儿兴味盎然。家长的参与,使幼儿获得了新的研究视角,也为幼儿园教育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教育空间,极大地促进了幼儿的发展。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关键词:发现
- 发现问题——助幼儿园新教师专业化成长 2012/11/20
- 让幼儿拥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2012/08/16
- 发现问题——为新教师成长提速 2012/04/06
- 发现 探究 分享——以科学探究活动“光与影”为例 2012/03/11
- 幼儿园教育笔记:呵护孩子的发现 2011/04/14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