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学前教育任重而道远——访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所长傅禄建
记者:在胡锦涛总书记所作的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要“重视学前教育”,您对此有何新的见解? 傅禄建: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非常重要和及时。从国家战略的整体思路来看,教育事业作为开发人力资源和维系社会公平的基础已经得到社会的重视,并被提到是推动国家强盛发展的可持续的动力这样的高度来认识。目前,对我国的教育体系有两种认识,即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我国的国民教育体系已经发展得相当完善,终身教育体系还在努力构建之中,但值得关注的是,只有学前教育与这两种体系都有关系。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幼儿园教育是国家的基本学段,这就说明幼儿园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而如果从终身教育的角度看,0~6岁学前教育阶段无疑是人一生发展的起点,有人说终身教育是一个人“从摇篮到坟墓”的教育,自然它与学前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两种教育体系在学前教育阶段发生重叠,更凸现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以及为什么要重视学前教育。 记者:目前,国家对学前教育立法给予了相当大的重视,《学前教育法》草案的起草工作还被列入了教育部2008年的工作要点,您参与了与学前教育立法有关的前期调研工作,您如何看待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 傅禄建:当前,国家对义务教育、高等教育的支持力度较大,相关的法律、政策和保障体系也比较完备,但由于学前教育尚属于非义务教育阶段,国家的法律不完善, 已有的政策在管理层面就不能得到很好的贯彻和落实,首当其冲的是弱势群体的孩子接受早期教育的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因此,我认为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中,城乡差距造成的教育不公平现象是最为严重的,农村人口的大量转移又使得流动人口子女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更加得不到保障。对这一群体国家有规定,人口流入地的地方政府要承担起满足这一群体接受教育需求的责任。但更让我忧虑的,是那些被留在农村、由爷爷奶奶照看的留守儿童,这一群体在农村因尚未被纳入义务教育阶段故无法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而农村地区学前教育又相对落后,有些边远和贫穷地区甚至都没有学前教育资源,故也无法得到国家政策的关心,留守的学龄前儿童正在成为一个被“边缘化”的群体,这是一个必须引起人们重视的问题。我在调研中发现,农村一些地方政府根本没有发展学前教育的意识,有些县一级的政府对学前教育几乎没有任何投入,很多地方从镇一级开始就不给幼儿教师编制。我认为学前教育阶段不像初中和高中阶段,学生是可以用寄宿的形式集中学习的,幼儿园的设点自然是很分散的,也不可能凸现规模效应,幼儿教师编制数也不能按照常规的师生比来设置,这是学前教育的特点所决定的。国家和各级政府要重视学前教育,首先就要解决园所布局和教师编制问题。 此外,要关注学前教育的质量。近几年有两种学前教育机构数量正在增长,一种是家庭作坊式的幼儿园,在城市和农村都有出现,另一种是附属于小学的学前班, 大多出现在农村。对前一种机构,政府的管理在政策上是缺位的,而后一种机构则有相当严重的小学化倾向。这两种机构的产生至少说明社会对学前教育有需求,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加以取缔。因此,如何对这两种机构加强规范和管理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这些全国范围内的问题,必须由政府教育部门牵头加强管理,但前提是,政府首先要真正重视发展学前教育,其次要在全社会形成关心学前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记者:您对上海的学前教育也很熟悉,您认为上海学前教育要进一步发展还需要关注哪些问题? 傅禄建:上海学前教育的发展还是比较健康的,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政府的重视和强势管理。上海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随着新一轮人口高峰的到来,如何扩大和巩固现有的学前教育资源,来满足市民接受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现在学前教育的资源配置要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一个班的孩子只要配置一间活动室就可以了,但现在还要考虑如何让孩子吃得健康、玩得快乐、睡得安稳,所以我们不可能用过去的标;隹来解决现在的问题。对上海学前教育而言,尤其是人口大量导入的城郊结合地区,政府首先要做好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的规划。 上海的学前教育要进一步发展还必须提高办园质量,因此,上海的学前教育工作者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实施有价值的学前教育。上海市教委沈晓明主任提出学前教育要研究“医教结合”,我认为很有道理。我感到这并不是让我们简单地用医学理论去解决教育问题,也不是单纯地以教育者的眼光去看待医学研究,而是希望学前教育工作者要更多尊重和关注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遵循规律来实施教育。有些事情从教育角度看也许并没有多大的错误,但是一旦从是否符合儿童生长规律来看就会有问题。如社会上很流行让孩子从小学乐器、读英语,这本来并没有什么大错,但从孩子的生长发育和认知特征来看,以考级和单纯记忆为最终结果的学习就不符合学龄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了。 再如,幼儿园的课程设置。幼儿园的课程大多是向义务教育阶段靠拢,如美国的义务教育已向下延伸至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与学前教育的衔接做得较好,其小学低年龄段的教育与幼儿园教育非常靠近。我个人认为,在所有学段的衔接上,幼小衔接是最成问题的,这也是上海接下来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幼儿园以保育为主,而学校以教育为主,幼儿园的教育形式以活动为主,而学校教育则以教授为主,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教育形式。我们曾经做过有关小学生愉快程度的调查,结果发现相对其他年级而言,一年级小学生的愉快程度最低,说明一年级小学生很不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较重的学业负担很容易导致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我曾多次建议,幼小衔接不能仅要求幼儿园向小学靠拢,很重要的是小学低年级学段要向幼儿园靠拢,在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上都要考虑儿童的年龄特点,要降低学习难度,采用游戏化的教学形式。我甚至提出是否能让孩子入小学的年龄再推迟一年,到了岁入学。我认为这样起码会有三个好处:第一,如果退休年龄不变,那么晚读书一年就相当于晚毕业一年,这样,可以减轻国家的就业压力;第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公民参加工作的年龄是16岁,但目前我们的义务教育阶段到15岁就结束了,初中毕业生为了生存就要去打工,因而不可避免地出现“童工”现象,推迟一年入学就自然解决了这个问题:第三,如果儿童晚一年读书,其身心发展和认知能力会更成熟一些。以儿童的视力发育为例,学龄前儿童的视力发育最多达到1.2,到了二三年级才能达到1.5,其手部小肌肉的发育也是如此。如果过早地让儿童大量写字,势必会影响他们手指关节的发育,进而影响其握笔方法和读写姿势,尤其易造成过早近视。 此外,要重视0~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育工作。目前,我们已依托社区建立了一些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和指导服务中心,从政府层面开始大力推进0~3岁婴幼儿早教事业的发展,但我认为尤其应该重视对年轻家长进行科学育儿理念的宣传和引导。在这一点上,上海应该可以大有作为并领先发展。 记者:在2008年来临之际,您对学前教育工作者有何要求与期望? 傅禄建:幼儿教师是很光荣的职业,但幼儿教师首先要能解读孩子,理解孩子,能够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实施科学的教育。我在加拿大看到,他们的幼儿园教师很注重与孩子沟通和交流,教师大多拥有儿童营养保健、安全急救等方面的技能,说明他们很了解孩子,知道如何给孩子的发展予以支持。我们的教师也要掌握这些技能,相信近期上海市正在开展的幼儿教师“儿童急救技能”的普训能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我认为幼儿教师队伍的培养任务还非常艰巨,建议是否可以考虑给幼儿教师提供更宽广的通道,广泛利用社会资源,跨部门来开展幼儿教师的培训工作。此外,幼儿教师还要承担起面向社会和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知识的任务。幼儿园不仅应该考虑如何依靠和利用社区资源,还应该思考如何使幼儿园资源为社区和家长服务。
手工材料关键词:发展学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