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柯蒂斯论学前教育七大目标

来源: data.06abc.com  0人参与

  奥德丽.M.柯蒂斯(Audrey.M.Curtis)是英国伦敦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她在对学前教育课程进行了长达数年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吸收了早期幼儿教育家的思想精华,借鉴了各种学前教育课程,特别是美国“提前开端”计划;经过反复选择和思考,为英国保育学校(Nur-sery School)3-5岁幼儿设计了一套立足于发展他们能力的课程。在此课程中,柯蒂斯认为学前教育必须教给幼儿最重要、对今后发展具有奠基意义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意识和态度等,应该教幼儿学会学习。

  为此,她将学前教育目标确定为七个主要方面,即发展幼儿自我意识;发展幼儿的社会性技能和能力;发展幼儿的文化意识和能力;发展幼儿的交往技能和能力;发展幼儿的感知运动能力;发展幼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幼儿的美感和创造意识。这七大目标是其课程的核心。下面扼要分别予以介绍

一、发展幼儿的自我意识

(一)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自我意识是主体对自己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认识,尤其是对人我关系的认识。自我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幼儿的发展。自我意识的发展包括身体和感觉意识的发展,也包括情绪情感的发展。孩子很早就能照镜子,并开始区分自己与别人。但让教师吃惊的是,很多3岁幼儿对身体各部分关系的理解还很肤浅。

   对自己的外部形象的认识是值得注意的。有的研究表明,外表吸引人的幼儿和其貌不扬的幼儿相比,前者被认为更富于自信和独立性,而后者则被认为有更多的非社会性行为。即使3岁的孩子,在选择图片时也更倾向于选择漂亮的幼儿。漂亮的幼儿更招人喜欢,容易与他人建立起良好关系;不漂亮的孩子往往受人忽视。这些又反过来影响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对年龄的意识,在幼儿身上也是较有趣的。理解身体随年龄变化这一点对幼儿来说是较困难的。甚至那些已经有了婴儿小弟弟(小妹妹),并知道小婴儿也会长得和自己一样大的幼儿,仍难理解妈妈和教师从前也是小孩子。幼儿对生命、生长、死亡等概念的理解是逐渐产生的,他们试图用简单的办法来处理这类复杂问题。崐例如,把静息和死亡联系在一起,因而变得害怕睡觉等。

  关于性别意识,许多4-5岁幼儿仍然不能完全知道性别的恒常性。2-3岁孩子倾向于把积极方面(如外表漂亮)归于女孩;而把消极方面(如自私、好战)归于男孩。一旦儿童确定了自己的性别,他们会很快学习成人期望的行为和性别角色。

  幼儿生活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不可避免地会与别人相处,受到他人评价等。因而会产生一定的情绪情感。幼儿的情感体验也是其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方面。长期以来,由于受皮亚杰观点的影响,我们一直认为幼儿是自我中心的,难以从别人角度考虑问题。但近年来有研究表明,3-4岁幼儿已经显示出对成人或同伴的理解和同情。即使经常捣乱的孩子,当看到老师难过时也会主动安静下来。5岁幼儿,还能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

(二)教育与幼儿自我意识发展

  发展幼儿自我意识,是学前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为了较好地做到这一点,需要让幼儿掌握与身体和感觉、情感相关的一些概念和技能。

  1.知道身体各部分的名称,区别它们的功能;认识到所有有生命的动物都要进食、排泄这些共同特征。

  2.知道不同的人有不同于他人的外表,如肤色,眼睛和高度差异,但同时也具有共同的生理特征。

  3.接受这一事实:所有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如大多数人能走、跑,但却不能飞。

  4.理解身体的变化:生理现象有始也有终(死亡);睡眠和清醒是两个阶段。

  5.有关感觉意识的知识。幼儿需要获得一定的词语,使他们可以讨论嗅觉、味觉、触觉、听觉和视觉,并让他们有具体的感觉体验。

  6.了解身体的局限:知道身体会疲劳、生病;认识身体与生理病痛之间的关系,思考对付身体不佳的办法。

  7.理解、接受和交谈如“愉快”、“悲伤”、“惊奇”等情绪情感的能力。让幼儿了解、懂得人有时会发怒或发火的事实是重要的。

  8.认识情感和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如,有的孩子学会用脚踢让他愤怒的人,这样可以缓解一下他个人的情绪,但很可能会引起报复。

  9.在不影响影响别人时,适当发泄紧张情绪。

  10.敏感地察觉他人的情绪和需要。


(三)发展自我意识的活动

  为了切实发展幼儿的自我意识,柯蒂斯还设计了一些活动。这些活动提出了需要的材料、活动的做法等。下面列举一些供参考。

  1.成长

  材料:婴儿洗澡用品和其它必需品──爽身粉、毛巾、澡盆、棉花球、尿布等。玩法:(1)邀请一个婴儿和他的父母同来保育学校,并将他们介绍给幼儿。(2)为便于幼儿展开讨论,邀请幼儿的父母参加活动。(3)要求家长与幼儿一起谈论幼儿,并鼓励幼儿提问。(4)婴儿的父母给婴儿洗澡,必要时可换尿布。(5)让幼儿边观看边议论:自己和婴儿有什么不同?自己能做哪些事?比较婴儿和自己的需要有什么不同?

  2.我的身体有多大?

  材料:一些纸、蜡笔、或者一块水泥地面配上彩色粉笔。玩法:在纸或水泥地上画出躺着的教师或幼儿的身体图,然后让幼儿对图形的轮廓进一步描摹后,说一说身体的不同部分的名称,比较身体各部分的大小,和老师身体轮廓的差异。在描画身体轮廓时,允许幼儿变换不同姿势,如躺下或蜷缩成一团,以此增加活动的兴趣,帮助幼儿把身体大小与姿势联系起来。


    3.我喜欢自己的什么地方?

  材料:无。玩法:教师谈论身体的某一部分,让幼儿理解为什么我们要知道这些,然后鼓励幼儿描述他们喜欢自己身体的哪一部分?这部分有什么用处?我们如何保护它?使用它?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让幼儿明白:身体是一个整体,其各部分是相互联系的,并意识到自己的身体和别人的身体是有区别的。

    4.放松运动

  材料:无。玩法:教师让幼儿依次识别身体的各个部分,并摆动它们,最后全身充分放松摆动。此后,让幼儿坐下来,安静地体验身体放松的感觉。

    5.闻闻罐头瓶里的气味

  材料:手帕(要干净),几瓶有气味的罐头,如:花制的(百花香)、果制的(苹果、柠檬)、香料制的(肉桂)、木本制的(松果)。玩法:把幼儿的眼睛蒙起来,让他们闻一闻所有罐头,然后说一说闻到了什么气味?有的孩子可能会鉴别某种罐头的气味。组织幼儿讨论哪种气味好?在些活动前可简单介绍一下鼻子的构造。

 6.听我说

  材料:无。玩法:教师说出身体的某个部分,让幼儿迅速指出相应部分。如教师说:“摸摸耳朵,再摸摸鼻子”。可以变换口气,说话速度和节奏。此活动可以训练幼儿听力,又可帮助幼儿识别身体的不同部位。

 7.照照自己

  材料:镜子、装满水的深容器、亮晶晶的银箔等。玩法:告诉幼儿,可以运用不同的方法看到自己。教师先演示,然后让幼儿玩,做各种尝试。如,扮鬼脸或让镜子变形;投块小石头入水使水起波纹后看自己的变化。之后,组织幼儿交谈所看到的影像,自己喜欢哪一个,为什么?但要注意,有些幼儿或许会怕影像,应作妥善处理。
    8.跟我学


    材料:无。玩法:幼儿轮流担当排头(领头)。领头可以做任何动作或姿势,其他幼儿必须跟着模仿。这一活动的目的在于把听觉与身体意识联系起来。

二、发展幼儿的社会性技能和能力

  幼儿的社会性技能是第二个需要考虑的方面。婴儿呱呱坠地,便开始了社会化历程。到3岁时,幼儿已从成人,尤其是父母那里学到了许多技能。然而,许多幼儿不久就发现,在家里学到和学校(幼儿园)里的不一样。

  在保育机构中,幼儿通过观察成人的工作,不仅仅能够学会在这样的环境中所需要的社会性技能,这是家庭无法取代的。

  幼儿社会技能的获得对其以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这里所说的社会性技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交往技能

  这一方面是指幼儿判断自己或他人的行为是否能被接受以及理解行为后果的能力。例如,一个4岁的幼儿若不断地抢同伴的玩具,最终他会认识到,他将导致社会孤立。另一方面,是幼儿对约定俗成的礼仪的认识和运用能力。一个幼儿,他要想参与他人的活动,必须具备以下社会知识:

(1)如何才能获得他人的允许而加入活动。
(2)怎样处理加入活动后碰到的矛盾。
(3)怎样利用一种有效的方法退出活动。

  由此可见,幼儿要想和别人处理好关系,一起玩耍,需要一些言语的和非言语的交往技能、知识,懂得大家的规则;否则,他将遭到遗弃、排挤、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那么,成人在幼儿社会性技能的发展上能起什么作用呢?

  首先,应根据幼儿的个别差异做好指导工作。由于生理条件、生存环境和言语等许多条件的差异,幼儿在社会交往方面也存在差异。有的幼儿能与别人保持和谐关系,但却不一定喜欢集体活动或长时间地与伙伴一起玩。有的幼儿害怕加入集体活动,或在集体中在表现拘束、紧张、或常遭他人冷漠;有的幼儿喜欢独自或只和熟悉的人一起玩。所以,成人要善于把握幼儿交往的不同特点,与幼儿积极交谈,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创造条件,让幼儿体验与别人共处的乐趣。

  其次,为幼儿提供真正相互了解的机会,让幼儿了解彼此的好恶、愿望等。这样,当幼儿需要参与时,更能准确地判断、选择,减少失败的可能性,并在参与后成功地与同伴合作。有研究表明,孤僻的幼儿与比之年龄小的孩子进行一对一的游戏极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社会性水平。当他们重新回到自己同龄组中时,社会性技能有明显的发展,尤其是游戏时,这一方法对教师是有意义的。

  另外,幼儿关于家庭生活的知识对其参与水平影响较大,因此,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家庭,了解家庭成员不同的生活方式,性格差异,将有效地提高他们在家庭外的社会参与水平。

2.与人合作和解决冲突的技能

  幼儿生活在社会关系中,不可能不与人发生冲突;许多事情必须与人共同努力才能完成,这就需要合作的能力和妥善解决冲突的能力。而一旦幼儿意识到他将成为社会的一员,并且学会了为小组作贡献的技能时,他就要对别人施加一定的影响。由此,他意识到,他的力量不只影响个人,还会影响到他人的生活。他会产生一种驾驭别人的力量感,即别人要听他的指挥。社交能力强并想控制某种场合的幼儿,能扮演领导者和服从者双重角色;而那些自感无能、生活不安定的幼儿通常没有能力去制定或接受别人定下的规则,只会求助于攻击性行为,来达到攻击别人的目的。幼儿想影响别人的欲望不可避免地会导致与他人的冲突,而这并非坏事。按照皮亚杰的观点,与伙伴的冲突是幼儿减少自我中心思维的基本因素。幼儿必须认识到,即使是好朋友,也会存在分歧,而必须协调彼此的观点并进行合作。
  大多数3-4岁的幼儿,解决冲突的方法不外乎两种:要么退缩回避;要么挥拳相加。教师要帮助幼儿认识到,解决冲突的办法有多种,使他们懂得友好相处,彼此合作。

(1)帮助幼儿理解限制行为的各种规则以及制定规则的原因。
(2)帮助幼儿认清冲突的原因,并设想另外的替代行为及其结果,讨论一下分享、折衷的重要性和使用暴力、攻击解决冲突的消极性。
(3)使幼儿理解合作概念的意思,小年龄的幼儿需要让他们直接地观察两人或多人一起合作、解决问题、或完成某项任务的有效性。
(4)鼓励幼儿去帮助别人,并从中享受他人给予的服务。
(5)为幼儿提供一个强调合作、关心和分享的学习环境,同时也要让幼儿拥有玩“摔跤”游戏的机会。玩“摔跤”游戏,不仅可以使幼儿了解自己的力量,同时也使幼儿体会合作。
(6)当幼儿发生冲突里,教师要帮助解决。但是,只要有可能,让幼儿自己来解决更好。如果发现幼儿孤立无援,怏怏不乐,则不应视而不见、放任自流,但也不能偏向太多。

3.学会同情、关心和友爱同情,关心和友爱的能力有助于社会性技能的发展。研究表明,同情可建立在对自己价值的信念的基础上。那些感到自己有社交能力并受到尊重的幼儿,要比那些认为自己无足轻重或没有多大成绩的幼儿,更多地显示出同情、关心别人,也更容易受到别人的支援。同情与关心通过模仿形成。所以,应提供一个助人的榜样作示范。幼儿不仅需要观察别人之间的友好、同情,而且也需要孩子们之间表示友好的机会。对幼儿良好的社会性行为,教师应予以表扬,强化。

  要培养幼儿对别人的关心和同情,重要的是让他们认识到,真正的同情是一种真情流露。被迫说“对不起”的幼儿,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理解这个词的的含义。当然,对幼儿来说,抽象的概念、如仁慈、爱和残忍等是很难理解的,但在一个鼓励别人慷慨、宽容和关心的环境里,便很容易理解这些抽象概念。

  不过,通过一些措施,训练幼儿的道德价值观还是可能的。

  下面介绍一种发展幼儿社会性技能的活动。 

1.猜猜他是谁

  材料:无。玩法:活动开始,教师坐在一组幼儿的中央,先给他们提供一定的线索,如“有个幼儿喜欢玩木偶”猜猜他是谁。幼儿可以依次站在中央,代替教师的角色。这个活动有利于发展幼儿交流技能,促进幼儿的相互了解。

2.三脚同行

  材料:围巾或长的绳子。玩法:将合作的重要简单地向幼儿介绍一下,然后,让幼儿两人一伙,并排站成一行,把相邻的两条腿绑在一起。先让幼儿自由地练习行走,由简单到复杂,之后开展小组间的竞赛。当幼儿慢慢移动时,教师可以大声鼓励他们,并和他们一起讨论。认识到没有两人的合作,谁也动弹不了,以此来培养幼儿的合作性。

3.击鼓传包

  材料:一个大的容易传递又容易解开的包裹。玩法:幼儿围成一圈。教师把一个小包交给一个幼儿,然后开始传鼓。随着击鼓声,小包在幼儿间依次传递。停止击鼓时,刚好接到小包的幼儿可以打开小包,看看里面装的是什么,然后将小包重新扎好。鼓声一响,再次开始传递。这项活动有利于幼儿遵守规则和自我克制。

4.一起拉

  材料:一块大石头,一根长绳子。玩法:告诉幼儿,他们得挪动一块大石头。(这块石头很大,只有大家一起拉,才能挪动它)。然后,把绳子拴在石头上,所有幼儿一起用力,教师在一边给幼儿加油。如果还拉不动,则教师给予帮助。通过此活动,培养幼儿的以下意识:(1)人多力量大;(2)大家合作是重要的;(3)大家必须一齐用力才能拉动巨石。还可能通过讨论,加深幼儿对合作的理解。

5.学习关心和爱

  材料:几只弱小的小宠物(兔子、猫等)。玩法:与幼儿一起讨论关于友爱、仁慈、温暖、爱这些的含义。使幼儿知道,对待小动物要仁慈,不要粗鲁。赞扬幼儿温柔的行为。

6.警察游戏

  材料:警察的头盔、深色裤子、旧的宽松外衣、蓝衬衫。玩法:选一名幼儿当“警察”,带上头盔,组里的其他幼儿中,一人扮演“失踪”的孩子,一人当男孩父亲,一女孩当母亲。这对父母向警察描述“失踪”的孩子的服饰、头发颜色、外貌等特征。教师可以扮演警察,警察提出一些问题,让“失踪”的小孩说出其父母的姓名、家庭的地址等。幼儿可以轮换上述角色。

三、发展幼儿的文化意识和技能

  幼儿在学习社会的同时,也学到了他们自己与周围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的关系。教幼儿学习他所处的社会的文化是早期教育的重要内容。要让幼儿认识到,自己不仅是家庭中的一员,也是社会的一员,他们生活在一个存在多种文化现象的社会中。但是,由于少数民族文化群体的分布极广,多数儿童在不了解城市市民有不同的种族和信仰的情况下长大了。

  在单一文化地区工作的比较敏感的教师常常感到,他们无法对幼儿介绍一种多元文化的课程。他们认为,幼儿不可能掌握不同国家的概念或者在一国内的不同文化群体间的关系及其共同点。皮亚杰和威尔(Weil)在1951年发现,6岁以下的幼儿不能讲出“镇”、“州”、“国家”等概念,也不能理解城市与国家在空间上的关系。但有一个很明显的迹象表明,3岁的幼儿已发现皮肤的差异。古德曼(Goodman)在1952年率先指出,幼儿已注意到种族差异,还会产生种族歧视。 卡茨(Katz)在1976年也证实了这一点。普什金(Pushkin )通过对伦敦三个地区幼儿的研究发现,在白种孩子对黑种孩子的不友好因素中,相当程度上是由母亲的不友好态度造成的,所以,应该从孩子很小的时候起就开始对其基本的种族和文化态度施加影响,将多文化教育统一到全部课程中去。

  幼儿学会把自己看作多元文化社会中的一员要比仅承认当今社会存在许多不同种族复杂得多。因为这包括承认各民族人民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并认识到家庭和朋友的异同。幼儿首先得理解家庭的每个成员在家庭中的地位是不同的,他们都有自己的角色。

  幼儿还要向社会学习,认识各种行业。幼儿教育工作者的作用就是要利用社会资料,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地帮助幼儿去认识各种劳动者,如当地的邮递员、清洁工、送奶工、警察等。参观当地商店也有利于幼儿熟悉各种售货员。此外,通过看电视,幼儿会知道许多有关医生、护士、飞行员等各种职业的知识,当然,其理解是有一定限度,教师可以尽可能地邀请不同生活节奏的人们来保育学校,以增加幼儿了解他们的机会。

  城镇的幼儿,其生活背景和农村的不同。他们习惯了各种人来人往、车辆噪声、大街、马路、红绿灯。而农村的幼儿则对些感到惊讶。经让幼儿理解城乡生活的差距。

  那么,应该怎样来培幼儿的多元文化意识呢?

  多元文化教育并不是加在现有课程上的一套活动,它表现为一种观点,而非一门课程。实际上,教师选择什么样的教材,什么样的组织形式,以及家长持什么样的态度等都反映了不同的文化态度。

  发展幼儿的文化意识,关键在于教师的态度和技能与有关的知识,教师要如实地评论他自己所处的文化环境,谈论与大社会的关系及对他人的态度等,这将是很受欢迎的。

  具体而言,教师应做些什么泥?

1.积极开展能够提高幼儿自我意识和发展其能力、情感的活动。

2.鼓励幼儿讨论他们的生活方式是相似还是不同。这不仅能使幼儿明确他们自己的文化,而且还能引导他们注意其它文化。这种积极的讨论有利于克服对少数民族的偏见。生活在缺少明显文化差异地区的幼儿,在讨论生理差异、家庭大小以及个人经验等方面会受到一定限制,而生活在多元化文化地区的幼儿,却有极好的条件去讨论不同的外貌特征、衣着和语言等等。

3.鼓励幼儿接受别人的不同于自己的观点或感受。有事实表明,幼儿并不像成人想象地那样自私自利。这告诉我们,关于文化意识方面的教育,要比想象的容易些。

4.扩大基本文化课程的设置,包括民族服饰、语言、音乐及食物等。另外,除了传统的节日外,还可向幼儿介绍其他文化地区的节日,如中国的春节等。没有少数民族的地区,向幼儿介绍这些活动也是可行的,尽管这些地区3-4岁幼儿,对这些活动的体验上比不上那些亲眼目睹服装差异,并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听到各种民族音乐的当地幼儿。

  虽然幼儿还不能透彻地体验不同国家和人种的差异,但有许多具体而有意义的方法能使幼儿感受到种种文化的不同。要使幼儿懂理,他是于社会有用的人,必须了解社会文化的不同。

  发展幼儿的文化意识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实现。

1.了解社区生活

  努力为幼儿创造与社会紧密联系的每一个机会,让幼儿尽可能多去参观消防站、邮局、保健中心、警察局、牛奶场等。如果不能安排此类活动,可以邀请这些行业的人员来谈谈他们的工作。还可以利用创造性游戏发展幼儿认识社会的能力。

2.了解服装

  服装可以很明显地反映不同文化群体最明显的标志。各国的民族传统服装都极有特色。如果没有真的民族服装,可以让幼儿参看照片等。服装的种类很多:褶裙、和服、腰带、夹克、防水短外套、头巾及红毡帽等。

  教师可与幼儿讨论这些服装,并指出穿这些服装的季节。如果保育学校中哪类幼儿家长有这类服装,则要劝说他们给幼儿看,然后再讨论一下这些服装有什么不同。

3.了解住房

  搜集一些不同住宅的照片,如,楼房、平房、相邻独立的房屋、帐篷、乌篷船、小木房及高架楼阁等。教师可领幼儿讨论自己住的房子和图片上的房屋,由此,可使幼儿了解房子的不同。讨论时,启发幼儿谈谈,为什么各地房子有所不同,将自己特别感兴趣的房子找出来,塑造出模型,或画一画。也可鼓励家长在户外为幼儿造出类似的小木屋或阁楼。

4.欣赏音乐

  让幼儿欣赏用不同乐器演奏的各种音乐,可以进一步提高幼儿的文化意识。同时,也使幼儿认识到不同乐器。如风笛、竖琴、曼陀林、各种簧管乐器等。

5.学习烹调

  不同文化背景中,烹调的特色不同。虽然保育学校很难烧出这些特色来,但可以让家长带一些现成的、具有他们文化特色的传统菜肴来与幼儿一起分享。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带一些做菜用的原料来。这样,幼儿可以看看,闻闻未煮熟的菜。向幼儿介绍一些应时的水果和蔬菜,如豆角、甘薯、苹果、桔子、芒果、木瓜、海菜等。与幼儿一起讨论它们的味道和质地有什么不同,问问他们喜欢什么,为什么喜欢等。挑选一些调味品,如豆蔻末、薄荷酱、肉桂、咖喱粉和香菜等,让幼儿闻闻、尝尝。还可以选一些简单易制的食菜谱,让幼儿学习做一做。

6.了解节日

  每个国家都有许多节日。节日包含了不同的文化传统。庆祝各种节日,是让幼儿体验文化差异的重要方式。日历上许多日子是应该熟悉的。尤其是一些重大节日,意义价值大,要让幼儿知道。例如,中国的春节──中国的传统节日,在农历正月初一,也指初一之后的几天。这几天,中国人以互送礼物、互相拜年、放鞭炮等来表示庆祝。在伦敦的华人,则是以传统的狂欢游戏形式来庆祝。

  中秋节──中国的传统节日,在农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人们有赏月,吃月饼的习俗,也是家人团聚的日子。

  端午节──中国农历五月初五。人们划龙舟、吃粽子来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在日本,这一天为男孩节,常悬挂鲤鱼旗来庆祝。

四、发展幼儿交往技能和能力

  通过语言和别人交流的能力是人类独有的。但语言只是我们表达思想、情感 和意见的媒介之一。音乐、运动、戏剧、美术、姿势等也是常用的交往手段。

(一)通过语言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

  语言不仅是一种交往工具,也是一种思维工具。在学会说话以前,婴儿就已通过姿势或有意义的音节来与母亲或保姆交流感情了。有人研究表明,出生才几个星期的婴儿也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是成人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儿童最初的3年,学到的词汇印象最深刻。当然,之后的几年,语言会持续发展。

  许多人都把保育学校阶段的幼儿的语言描述为“自言自语”,甚至今天仍有人认为,幼儿不能考虑听者的观点。然而现在一些研究者研究表明,幼儿也会从听者的立场出发,试图更改他们的语言及说话方式。大多数幼儿还往往利用非言语手段等进行“会话”,指着或拉着成人与他们一起找东西,而不试着用语言来表达。保育阶段幼儿的语言仍然是模糊的,发音不清,讲话时倾向于用替代音。代词的用法也混淆不清,把主格的我与宾格的我混用。他们还乱用语言规则。

   随着对人称代词、介词和副词的逐步学习,幼儿的语言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女孩,其用词越来越丰富。然而,教师需要随时检查一下,幼儿是否只是在对所听到的词语进行简单模仿,是否真正理解了像“上面”、“下面”、“后面”等词语。幼儿经常使用听起来较确切的词语,而实际不他们并没有完全领会这些词语的含义。

  尽管存在语言上许多不成熟现象,但大多数4岁幼儿已经能够使用复杂的句子。到保育学校末期,幼儿已能进行广泛地交谈。

  语言的发展依赖于幼儿的听和说。如果幼儿要建立自己的语言体系,形成自己特有的思维方式,丰富自己的阅历,那么,基本的途径是与有文化修养的成人进行交往。

  每个幼儿进保育学校时,都有自己的语言背景。有些幼儿害怕陌生的环境,因而变得沉默寡言。影响了语言发展。所以,要为幼儿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里,要比在喧闹的课堂内更能自如交谈。但仍有许多幼儿从家里到保育学校时,语言表达能力很差。对这些幼儿来说,教师的帮助是十分重要的。

下面介绍一些教师与幼儿交谈的策略。

1.导向策略:用语调、问话和评价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转向特定的话题,并鼓励他们用预测、推理、想象等特殊方式进行思考。

2.鼓励策略:以评价帮助幼儿进一步深入讨论,这也是让幼儿的交谈继续的策略、集中的策略、有控制的策略。

3.信息策略:当幼儿有接受能力时,向其提供信息或观点。

4.维持策略:常用微笑或点头等非语言评价来鼓励幼儿继续谈话。

5.总结策略:因为要离开,教师需要用总结性的话语来表示对幼儿谈话的满意,让他们明白,教师离开后还可有时间继续交谈。

  不少教师认为,上述策略对幼儿是有帮助的。但必须知道,并不是所有的谈话都要以教师为中心。

  要帮助幼儿发展和其用语言表达概念和思想的能力,教师该起什么作用呢?课堂气氛是促进语言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哪儿气氛轻松活跃、强调与成人一起探索,而不是专由“无所不知”的成人传授思想,哪儿的谈话就更自由。总之,要提高幼儿的语言技能,教师可采取的措施是很多的。下面择要列举几点。

1.倾听幼儿的谈话

  在保育学校里,众多的幼儿围着1-2个教师,都想让教师注意自己,这是与家庭的主要区别之一。因而,在与成人的关系上,保育学校幼儿更经常地处于听者地位,而不是发言者地位。3-4岁的幼儿,如果总是感觉到自己没有说话的机会,只能认真地听教师讲,那是让他们灰心丧气的。在纪律问题较多的课堂里,教师很难抽出时间倾听个别幼儿的谈话。尤其是当幼儿口齿不清、讲话内容又模糊时更是如此。然而,成人在一定时间去听幼儿谈话,必要时要求幼儿讲清楚些,将是十分有益的。倾听幼儿谈话十分重要,这不仅是在他们开始可能会花一分钟甚至更多的时间来回答老师的提问,尤其是要回答的问题较复杂时,所需时间更长。但是,由于教育任务的压力,常常使教师不愿等待,结果是,要么替幼儿回答,要么自己作进一步陈述,使幼儿越来越糊涂。在这种情况下,幼儿要么完全退缩,要么就简单地信口开河。显然,不论哪种反应都无助于幼儿语言的发展。

2.给幼儿提供谈话的材料

  如果要求幼儿用语言说出正在发生什么,已发生了什么或将会怎样发生,那么,应该确保为幼儿提供谈话材料。但是,只给幼儿提供有趣的材料就期盼自然有益于发展语言和智力,即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也难以达到。教师要引导幼儿观察事物明显的特征,并通过谨慎的提问,帮助幼儿深入讨论和理解。这种方式,不仅能增加幼儿有关的知识,还能丰富幼儿有关的词汇。

  要充分利用图片这个极好的材料。图片能激发幼儿谈话和想象。让幼儿通过观察图片,表达对图片内容的理解。学着编故事,并讲给别人听。

  参观校外一些有趣的地方,也能为幼儿提供有价值的谈话内容。在为外出准备期间,如果让3、4岁的幼儿先讨论,内容一定比参观期间或之后贫乏得多。向别人描述自己所看到的东西,能极好地帮助幼儿清晰而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讲出先后看到的事物,将事物按次序排列,对幼儿来说是一个挑战。排序是发展语言的一项极重要的方式。因为它在逻辑学和因果律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组织的讨论是发展幼儿语言的另一有效措施。例如,教师也竭力地让幼儿理解“浮”“沉”等概念,曾看到过石头沉到河底而软木浮在水面的幼儿,容易掌握“浮”、“沉”这些词语的含义。

3.鼓励交谈和对话

  幼儿和成人一样,如果谈话的内容符合自己的兴趣,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关,那么,他们谈话的积极性也会高。研究发现,幼儿在家中谈话特别多的一个原因是环境熟悉,有更多的话题。当谈到有关小弟的出生,蚂蚁搬家、买新玩具等方面时,幼儿往往轻松而愉快。

  教师不能总以长者自居,而要和幼儿共同分享他们的经历,有趣的事。要多鼓励、不要轻易批评、禁止幼儿的谈话。当然,教师要妥善引导、帮助提供话题、启发思路、安排丰富多彩的活动,提供理想的谈话机会。不仅要让幼儿的谈话无拘无束,还要让他们体会到,与人交谈是非常快乐的。

4.为幼儿提供发展听力的机会

  会听别人交谈,掌握与别人交谈的方法对幼儿来说十分重要。幼儿必须听出各种不同的声音和单词等,还要懂得安静倾听的重要性。成功的方法是,教师每天安排出一段时间,和幼儿一起静静地听各种声音。柯蒂斯教授意识到一点,还是一次带幼儿到乡下去,听到一个小男孩对她说:“老师,你听,多安静啊!”

  发展幼儿的听力,教师可采用多种方法。如通过听歌谣、故事等。

5.帮助幼儿理解

  语言和思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教师的一个主要作用即是,帮助幼儿理解他们在做什么或说什么。在讨论中,幼儿往往显示出他们恰当地使用词汇,但是,仔细地观察他们的行为后会发现,他们对概念和思想并没有充分理解。不一定要幼儿完全理解各种信息,起码要理解其要点。

(二)通过音乐、运动和舞蹈发展交往能力

  在言语表达系统建立以前很长时间内,幼儿是通过非语言的方式,如动作、表情等来表达其感情和需要的,甚至很小的婴儿也能与成人“谈话”。

  进入保育学校时,幼儿已经学会了用近似成人使用的语言表达需要。但即使这样,他们的很多表达还是非言语的。在这个年龄,表达情感时往往更倾向于用行动而不是靠语言。

  音乐对于沟通种族差异和各种文化物质是理想的中介。尽管学前儿童难以学会民歌和各种乡村舞蹈,但他们听各种不同的声音和感受音乐的节奏是可能的。印度、巴基斯坦的古典舞蹈、日本的歌舞音乐、爱尔兰的基格舞和非洲音乐都能给儿童传递一些他们表现文化特性的情感。

  幼儿爱随音乐舞蹈。音乐能使幼儿活动增多、交往加密。教师必须鼓励幼儿多活动,使幼儿在交往中交谈,在交往中发展交往能力。

  不仅应该让幼儿听音乐,而且应该鼓励他们创造自己的音乐,因为他们喜欢探索声音和节奏。在声音和节奏方面的丰富经验为幼儿提供了锻炼听觉的机会,这对其他领域的学习也具有积极的价值。

  和音乐密切相关的是表演游戏。通过社会性戏剧表演游戏,幼儿懂得了在我们的社会中人人都有不同的社会角色,习得了一些不依赖成人的能力。

(三)通过艺术发展交流能力

  利用艺术形式,幼儿可以表达新的思想和感情。对那些语言表达能力差,忍受情感困苦的儿童来说,这是将他们的经历告诉别人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可以利用下面四种方式来鼓励幼儿交流。

1.素描:用铅笔、粉笔、粗大蜡笔等。
2.油画、水彩画、用刷子、手指、脚趾。
3.塑造:用粘土、面团、橡皮泥、烂泥。
4.拼贴:各种材料,包括树叶、贝壳、石头、纸盒、布片、果实、木块、珠子、折纸、浆糊等。

(四)发展幼儿交往能力的活动

  可供选择的有关运动的词:伸展、弯腰、转、走、跳、滚、跃、扭、蠕动、倒下、匍匐、缩、伸直、游泳等。 活动:活动幼儿慢慢地绕着屋子转,动作接近上述词语表述的。

1.谈论一幅画

  材料:有人物的日常生活情景画。玩法:问幼儿在图片上发生了什么?如果回答合理,再和他们讨论:“接着还会发生什么?”“图片上的人会想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等。这类活动将帮助幼儿回忆、预测和详细描述可能发生的变化。

2.变易的字

  材料:无。玩法:在室内地板上写出一些“动词”,并念给幼儿听。然后,让幼儿在房间时慢慢地到处移动,当身体移到某个词上时,就要马上做出这个词所表示动作。幼儿怎样理解的,就怎样表达,不求准确。每次可用3-4个词。轮流请2-3个幼儿来做。建议使用的词:拉长、弯曲、转、走、蹦、滚、跳跃、跳绳、快速扭动、蠕动、降落、游、爬行、卷曲、伸直等等。这项活动能够帮助幼儿增长词汇量,并鼓励幼儿区分不同类型的运动。

3.听音命名

  材料:录音机及录有幼儿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如真空吸尘器、钢琴和鼓笛等乐曲、电话铃、洗衣机等发出的声音、水笼头漏水声、关门声等)的录音带。在两种声音中间要有停顿时间。玩法:让幼儿通过命名来区分声音。如果反应正确、可接着问一个合适的问题,讨论一下他们关于该事物知道些什么

4.透明的画

  材料:颜料、纸、透明胶片、刷子、擀面杖。玩法:让幼儿往纸上挤各种颜料,然后把透明胶片盖在颜料上,再用擀面杖在透明胶上滚动来展开颜料。这样,透过胶片,幼儿能看到颜料混合到一起的样子。

5.自发的舞蹈

  材料:各种录音磁带。玩法:鼓励幼儿随着音乐自由表达,他们愿意怎么动就怎么动。如,表达暴风雨、战争、和风的音乐的动作。这类活动不仅能使幼儿集中注意,提高听的能力,而且能使幼儿意识到,我们能用非语言的方式表达情感和思想。

五、发展幼儿的运动和感知能力

  随着越来越多的家庭住到高楼上,电视节目和计算机游戏占据了幼儿的大量时间,严重影响了幼儿自由活动能力的发展。但是,许多家长认为,孩子长大了,活动能力自然发展了。这是可笑了,几乎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这一点。有规律、有系统、高质量的锻炼对幼儿身体的生长发育是十分重要的

  那么,应发展幼儿的哪些运动知觉能力呢?

(一)发展大运动技能

  这涉及到身体大肌肉的运动;走、爬、跑、跳、单足跳、快跑、跳绳等。

(二)发展平衡技能

  平衡包括静态的和动态的两部分。静态平衡技能要求身体静止时保持平衡;动态平衡;动态平衡是在运动中保持身体平衡。用脚尖站立、单足立地都可以锻炼平衡。

  视觉在幼儿的平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克拉蒂和马丁(martin)在1969年 研究发现,6岁以下幼儿闭上眼睛后不能用一只脚站立保持平衡。通过走平衡木、用头或双手托运小沙包、旋转自己的身体等,可以锻炼幼儿的动态平衡。

  像其它运动技能一样,平衡技能的发展有一定顺序。直到入小学的年龄,儿童才达成熟水平。当完成推、推、拉、举之类的任务时,都要求儿童具有平衡技能。

(三)发展幼儿的操作能力

  操作技能包括大肌肉运动(操作)技能和精细肌肉操作技能。大肌肉操作技能主要有抓握、投掷、跑、跳、踢、反弹

  3-4岁儿童控制小肌肉能力的发展比较迅速。这个阶段可以培养哪些精细运动技能呢?

(1)个人技能,如穿脱衣服、特别是扣钮扣和拉拉链、刷牙、用餐具等。
(2)搭小积木,如搭建塔、路、阶梯等。
(3)运用拼板玩具发展手眼协调能力。
(4)使用木工工具、烹调。
(5)使用铅笔、钢笔、画笔等。
(6)使用剪刀。
(7)适当地管理小动物。
(8)描画图形,如画垂直线、水平线、圆形、方形、三角形等。
(9)向容器里倒水或从里将水倒出来。
(10)穿线、缝纫。

  值得注意的是,保育学校不要把过多的时间花在发展幼儿的精细动作方面,否则,可能会阻碍幼儿这方面的发展。


(四)发展幼儿的感知运动能力。

  感知运动能力在幼儿认知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且在学前和小学阶段发展最迅速。

1.视知觉技能

  它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眼睛运动的协调,即能熟练地协调使用手和眼的能力。
(2)对图形──背景的感知觉,即将图形从与之不易清楚地分辩的背景中识别出来。
(3)形状恒常性,即认识到某形状不论在任何情况下保持一定固定特性。
(4)认识空间位置差异的能力。
(5)空间关系,即认识空间中物体之间关系的能力。

2.听觉能力

  听觉系统可能是所有感觉系统中最复杂的,但人们对听觉能力的发展了解甚少。有关幼儿听觉定位发展方面的研究更妙。但是,幼儿到3岁时大体上能够确定声音的方向。3-4岁幼儿已经能够执行简单的听觉辨别任务,但是,这种能力的发展要持续到12-13岁。

3.触觉和运动觉

  触觉经验在幼儿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到5岁时,触觉辨别能力已发展得很好了。例如,蒙住幼儿的眼睛,用铅笔尖轻轻地碰下他的手或胳膊,他能够正确地指出触点。

  感知运动技能的发展需要练习。通过提供多种机会,创造性活动和自我表现,促进感知运动技能发展。对于感觉经验和感知运动技能发展的重要性怎么强调也不会过分。有证据确证了这一点,即感知运动方面的练习会提高幼儿的学业成绩,增强幼儿的自信。

(五)发展感知运动技能的参考

1.拍身体

  材料:一些大的塑料球。玩法:教师可以示范两手拍球的动作,并请幼儿试着做做。然后要求幼儿轮流将手从背后搭在伙伴的肩上并一起弹跳。这可以鼓励合作,并使被拍的孩子练习弹跳。

2.上和下

  材料:一张或几张结实的矮桌子。玩法:先向幼儿介绍线路,并指示在桌子下面和上面都一样有空间。然后,鼓励他们画一条线或一个圈,定出爬行的线路。之后,让幼儿交替地从桌子上和桌子下按路线爬行。这个活动给幼儿提供也区别“上”和“下”的实例,而这是他们常常不能掌握的概念。

3.跨越岛屿

  材料:在室外的水泥地上,用粉笔画出几个“岛屿”,其余地方当作“河流”。也可以在草地上放几块木块,代表“岛屿”。玩法:用一个简单的故事作基础,随着事情节的展开,要求幼儿从一个“岛”移动到另一个“岛”。各个“岛”之间的距离要不同。鼓励幼儿用不同方法在“岛”之间移动,距离小的可小步跨过,距离大的可跳过去。从一个“岛屿”移到另一个“岛屿”时,可以互相请求帮助,这样可以强调合作。该项活动更适合年龄较大的幼儿。

4.神秘的客人

  材料:一条围巾。玩法:教师拿出围巾,并让幼儿讨论别人用围巾蒙住你的眼睛时是什么感觉。游戏开始,蒙住一个幼儿的眼睛,让他通过触摸来猜测站在他面前的人是谁。蒙眼幼儿在蒙上围巾前可以仔细地看看小组中每一个幼儿有什么特点。再选一个幼儿作“神秘的客人”,让蒙眼幼儿猜猜他是谁。如果猜不出,“神秘的客人”可以说句话,发出点声音等,让蒙眼幼儿猜。此活动有助于提高幼儿的意识,并让他们懂得,通过触摸可以获得不少知识;同时也鼓励他们发展解决问题的技能,培养对视觉有障碍的人的同情。

5.镜子

  材料:一面大镜子。玩法:拿出镜子,让幼儿讨论:照镜子时能从中看到什么。然后,选一个幼儿作教师的搭档,帮教师做演示,当幼儿理解后正式开始。游戏的方法是:将幼儿分成2人1组,互相隔开一定距离,每一组中的一个幼儿当照镜人,另一个做镜中的“影像”,后者必须重复照镜人的每一个动作,但双方不能有接触和交流。互换角色。此活动可以促进幼儿控制肌肉的能力,并使他更注意对方、提高注意力。

6.感觉袋

  材料:一只袜子、若干件家庭、教师用品。玩法:在袜子中放入某样东西,然后让幼儿摸摸袜子,猜猜里面装的是什么。成人可以用词语提供线索。幼儿轮流去猜,藏放物品、提供线索。此活动能促进幼儿触觉辨别和语言技能的发展。

7.少了什么

  材料:一些日常生活用品、盘子。玩法:允许幼儿花一段时间看看、摸摸盘中物品。然后让他转过身去,悄悄取走某种物品,看幼儿能否发现里面少了什么,这个活动能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记忆力。

8.交通灯

  材料:红、绿、黄三种颜色的圆形各一个。玩法:成人举起某种颜色的圆形,让幼儿做合适的动作。规则是:看到红圆停步,看到绿圆前进,看到黄圆时后退。这个活动可提高幼儿视觉辨别能力,并能促进其注意力发展。

六.发展幼儿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前期是认知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多数学前儿童在7岁前已达到皮亚杰所说的“具体运算水平”,即是说,幼儿可以来分析和解决一些问题。

  按照皮亚杰的观点,幼儿的思维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幼儿思维源于感知。幼儿相信自己的所见所闻,并且在一个时刻只能将注意集中在一个物体上,集中在一个物体的一个特征上。感知能使幼儿获得关于事物的物理知识,它是幼儿逻辑思维赖以发展的必要前提。

2.幼儿的思维是可逆的。他们只能注意转移前或转移后的状态,对转换过程本身则不能理解。

3.幼儿尚未达到思维守恒。当物体在空间中位置发生变化时,幼儿不能认识到物体的量没有变。

4.幼儿思维是自我中心的。幼儿以自己的感知认识世界,很难想象从别人的角度看物体的样子。但这点和第3点同样遭到质疑。


  柯蒂斯认为,在考虑前运算阶段幼儿的思维特征进应注意两点:

1.幼儿不能进行逻辑思维并不意味着他们必然是差劣的思考者。相反,他们一直忙于探索、提问、比较、命名、形成内在的印象,这正是其逻辑思维赖以发展的基础。

2.幼儿思维具有广泛的个别差异,把握幼儿各方面的发展至关重要,这对发展幼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好奇心和认知兴趣都是幼儿探索外部世界的行为动机,但好奇心一般指向外部事物本身,而认知兴趣则更多地指向探索带来的概念的冲突上。创设认知环境,让幼儿接触更多新鲜,复杂的事物,可以引起幼儿探求的兴趣。而这种好奇心和认知兴趣是幼儿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此外,幼儿还需要一些分析,解决问题的技能。

1.观察能力

  许多幼儿教育家们推崇培养观察能力的价值。幼儿应该有仔细观察二维或三维物体的练习。教师应教给幼儿观察的方法,与幼儿一起讨论有趣或有争论的事物。

2.分类能力

  皮亚杰认为,当幼儿第一次开始将东西归类时,就开始作“图形集合”了。5岁末,许多幼儿能按自己选择的标准进行分类。布鲁纳认为,通过分类,幼儿可逐步认识到环境的复杂性,学会分辩周围的事物。

  那么,怎样帮助幼儿发展分类技能呢?

(1)向幼儿提供探究和向成人或伙伴描述各种物体特征的机会,如物体的大小,形状,功能、气味、声音、手感和味道等等。物体可以是常见的,也可以是罕见的。
(2)鼓励幼儿描述各种材料的相似点与不同点。幼儿在充分理解“相同”与“不同”这两个词之前,需要有许多分类和匹配的经验。
(3)鼓励幼儿自己决定如何分类,这可能更有利于用不同的方式去使用和描述物体。这一技能的发展将为下一阶段打下基础,那时,幼儿将逐步认识到物体有多种特征,因而不可能绝对地属于某一类。
(4)帮助幼儿理解某些和全部的区别。提供大量的机会让幼儿通过执行指令或合适的场合听到这些词的正确使用而逐步明白这些词的含义。对“某些”和“全部”这种概念的理解是理解事物的“部分”与“整体”的区别的基础。

3.排序技能

  排序技能的发展需要哪些具体经验呢?
(1)按顺序排列物体的经验。
(2)比较所玩物体的经验。
(3)将一套按某种顺序排列的物体与另一套物体匹配的经验。

4.数的能力

  要是发展幼儿的数概念。在儿童真正理解数之前,他们需要有计数、匹配、分类和比较的经验。帮助儿童发展数概念的方法有:

(1)计数。
(2)给儿童提供发展一一对应概念的机会。
(3)比较数和量。

5.空间关系技能

  对幼儿来说,“接近”──事物在空间上靠得有多近;“分离”──事物在空间离得有多远,此二概念是基本的。幼儿会积极地探究事物的空间关系,把事物分开后再并拢。有时使用“里面”,“外面”这些词,但不够精确。

  发展幼儿的空间关系技能的方法有:

(1)给予幼儿组合和拆卸物品的充分机会。
(2)鼓励幼儿对原有物品和材料重新安排,赋予新形式。
(3)鼓励幼儿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
(4)帮助幼儿了解自己的身体转动的方法。
(5)和幼儿一起讨论素描、照片和画面,使他们更形象地理解空间关系。

6.时间意识技能

  2岁的幼儿便能意识到自己一日生活中所发生的活动。直到4岁时,幼儿才知道时间是连续的,并且开始理解客体在“现在之前”也是存在的,并继续存在下去。但是,孩子没有时间流逝的真正概念,更不知如何测定时间。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方法来培养幼儿的时间知觉:

(1)鼓励幼儿在连续性活动中描述过去的事件和预测将要发生的事件。
(2)讨论幼儿生活中的日历上反映出的重要事件,如生日、假日、圣诞节、复活节等。
(3)评论季节变化。
(4)探讨计时器的用途,如闹钟、节拍器、沙漏等。通过计时器可以展开许多活动并标记时间的开始和结束。
(5)事先通知幼儿,在一定时间内他们将停止现在的活动而准备另一件事情。

7.理解简单的因果关系

  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相联系的是对简单的因果关系的理解。儿童到4岁时开始探索因果关系问题。他们常常渴望知道事情怎么样,为什么会发生如此事情等等。幼儿还喜欢探讨物体的运动与变化。因此,要给幼儿机会来接触不同结构和种类的物体,使他们能比较、判断、解决问题。然后,可望对自身提出问题,在成人帮助下寻找到某些答案。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是重要的。这种环境的特点是:

(1)能让幼儿保持惊奇感和好奇心。

(2)使幼儿有充分的练习机会,包括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

(3)使幼儿的活动愉快有趣。

  发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参考活动:  

  1.谁走得快

  材料:容量为一升的塑料香槟饮料瓶(或满或空)、乒乓球、成套的齿轮、台球、重而厚的纸板圆盘、薄纸盘、一块大木板、大勺、油漆、胶水、稀粥以及粘度不同的液体。玩法:在操作上述材料的过程中,让幼儿注意观察,启发他们思考、提问、积累经验。具体方法如下:把一套大小不同的齿轮安装好,转动其中的一只,其它的齿轮也会跟着转动,让幼儿发现齿大小不同,旋转速度也不同。让幼儿沿斜面或地板滚动塑料瓶,使他们思考,尽管瓶子都一样大,可是满瓶的总比空瓶的滚得快。让幼儿滚动乒乓球或弹子球,并思考为什么他们的滚动速度不一样。把重而厚的纸板圆盘和薄纸盘分别钉在一块大木板上(钉在圆盘中心)使其转动,让幼儿注意,同样的力为什么重的圆盘转的时间长;用勺子从锅里舀出粘度不同的液体再倒回锅,为什么粘度越大,流动越慢。这类活动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并增加幼儿关于速度和动量方面的经验。

  2.阴影和倒影

  材料:无。玩法:晴天时带幼儿去看阴影和倒影。哪个物体的影子最长,哪个物体的影子短:再让幼儿看看自己伸长胳膊、摆动腿、改变自己影子的形状(告诉幼儿,不要直视太阳)。如果有水坑、水池,还可与他们一起讨论有关倒影的问题。鼓励幼儿观察平静的水面中的倒影,并注意,当水面泛起涟漪时倒影会发生什么变化。

  3.相同和不同

  材料:选一些只有一方面不同的物体。例如,颜色、形状、大小均同,只有重量不同的积木块;把不同,其它方面均相同的勺子,颜色相同,仅孔数不同的钮扣等等。玩法:把材料摆在桌上,让幼儿一一给他们分类。例如,把所有的勺子摆出来,让幼儿仔细看看它们是否一样,比较后作出结论。在活动中,鼓励幼儿摆弄材料,并讨论它们的异同。

   4.怎样过河

  材料:几块木板、游戏器械、适合做“桥”或“船”的材料。 玩法:假想幼儿面前有一条河,鼓励幼儿思考,如何才能做到不湿衣服而渡过河,在附近放置些可让幼儿选用的材料,以便当他们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造船或建桥)。

   5.时间卡游戏

  材料:几套以连续事件为内容的图片。如,早晨起床、穿衣、吃饭、去参加生日聚会之类的有时间顺序的图片。玩法:先把一套卡片的顺序打乱放在一起,请幼儿按顺序挑出重新排列。等他们较熟练后可把几套卡片混在一此,让他们挑选排列。

    6.“如果...那么...”游戏

   材料:无。玩法:和幼儿一起讨论下列问题:

(1)天冷时出去玩做些什么准备?

(2)碰上下雨怎么办?

(3)如果伤害了小伙伴的感情该怎么办?

(4)如果颜料干了该怎么办?

(5)如果跑着过马路会发生什么?

(6)如果在街上丢失了,你该怎么办?

七、发展幼儿的审美和创造能力

  这一部分最后论述,但并不说明不重要。

  我们所处的时代需要人善于从新的角度观察周围环境,对周围世界的美有意识、具有敏感性。因此,在教育中从小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柯蒂斯认为,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不仅仅是艺术教育,而是逐渐唤醒幼儿美的意识,培养幼儿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然而,美的教育不应是被动的过程。无疑,当幼儿受到鼓励,积极主动地富有创造性和表现性方法进行活动时,他们会更有创造性和审美能力。通过音乐、艺术、文艺作品、戏剧等多种形式,将有助于幼儿发现周围美的事物。

(一)通过美术发展幼儿的审美和创造能力

 1.教师应对美术感兴趣,具有相当的美术素养。要经常给幼儿观察绘画,雕塑和其它美术品,并和幼儿一起讨论它们的审美特性。鼓励幼儿观察美术作品的细微方面:风格、表现方法;并用适当的词汇来描述美术作品的线条色彩、布局和造型等方面的美。

 2.不仅要让幼儿学习审美,还要发展他们的创造美的能力。让幼儿把一些物品糊、剪、粘在其他纸或材料上;也要让他们运用粉笔、蜡笔、铅笔、钢笔、炭笔和颜料等进行实践,创造视觉图形和图画。还可让幼儿运用学到的创作手法与教师一起布置,装饰他们的活动室、走廊、娃娃家、戏剧角等地方。

 3.与颜色、形状的意识紧密相关的是对质地的欣赏。教师可以拿出质地不同的衣服让幼儿一起欣赏、触摸,然后共同谈论感觉,何种衣服最舒适、美观。这些经历不仅能够提高幼儿的审美意识,同时也可促进幼儿的感知判断能力。

(二)通过音乐发展幼儿审美和创造能力

  大多数幼儿喜欢唱歌。他会在游戏中自发地唱歌,模仿他们听到的声音,“创作”词和曲。在听音乐时,幼儿更偏爱节奏明快的曲子。教师应创造音乐环境,使幼儿更具有审美和创造意识。

 1.教师应选择不同速度、音调、音质、节奏等广泛领域的好音乐给孩子听。

 2.教师应给幼儿提供音乐素材,与他们一起探究不同情境下音乐的变化,让他们随着音乐的节奏、音调、速度等进行想象。

 3.让幼儿利用简单的乐器合作演奏简单的音乐。学前儿童最合适的乐器是打击乐器。

(三)通过故事、诗歌歌谣等在帮助幼儿发现他们周围世界中的美起着很大作用。

  在挑选文学作品时,教师的目的在于帮助幼儿鉴别好的或坏的材料。教师还必须牢记,不仅需要故事、诗歌等刺激幼儿的想象力和兴趣,更需要利用它引导幼儿欣赏优美的词句,体会其中美的意境。给幼儿朗读好的故事、诗歌,能刺激幼儿的创造活动。如,根据其中的情节绘画,雕塑或构造模型。幼儿对诗歌和故事最可能的反应是社会戏剧游戏的方式,这是培养幼儿创造性的一种积极方式。 幼儿在接触了一些故事、诗歌之后,会自发地编写小故事。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开始时,可让幼儿编简单故事的一些开头、结尾或中间过程,进而给一个主题,让幼儿编情节简单的故事、诗歌。

(四)发展审美和创造能力的参考活动。

    1.欣赏画

  材料:一组不同流派的绘画作品,包括抽象图案。玩法:与幼儿讨论他们观看画时的感觉。他们是不是感到幸福、悲痛、激动、惊讶、愤怒、恐惧?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图画是哪幅?为什么?适当时可引入有关词汇。

 2.颜色匹配

  材料:一组不同颜色的材料。玩法:要求幼儿先将相似颜色的材料挑出来,然后再挑出哪些对应的颜色的材料。讨论,为什么将这些颜色的材料放在一起效果会更佳。

 3.什么形状

  材料:卵石、浮木、粘土、各种废旧物品、几何图形等。玩法:让幼儿感知物体的整体形状,将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不同物品特性上。问他们更喜欢哪一种形状,是规则的还是不规则的形状。之后,鼓励幼儿用不同材料自己制作一些“奇形怪状”的物品。

  这类活动有助于幼儿理解与木材和金属不同的有韧性的材料的特点。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ppt电子书:艾里克森的自我表现发展理论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缅怀追思 浸润童心 —长兴县煤山镇中心幼儿园开展4月主题党日活动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