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教师自身不当行为对幼儿的影响
要真正了解我们所教导的孩子,最重要的是要具有反省自身行为的勇气。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教师会发现幼儿的许多不当行为,然而面对幼儿不当行为,很少有教师从自身行为角度去进行反思。本文通过观察法,收集有效案例31例,发现教师自身不适当行为对幼儿不当行为有重要影响作用。教师不适当行为主要有两种:教师行为不足和教师行为过度。其中有关“教师行为不足”的案例21例,“教师行为过度”案例占10例。
幼儿不当行为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司空见惯,为许多幼儿园教师所苦恼。然而却鲜有教师从自身行为的角度去反思幼儿不当行为发生和发展的原因,从而通过调整和改进自己的行为来有效减少和预防幼儿不当行为的发生频次。
教师行为不足与幼儿不当行为
教师行为不足就是指教师无任何干预或是干预程度欠缺的行为。教师行为不足是影响幼儿不当行为的最大行为因素,占教师不适当行为总数的67.7%。教师放任不管行为是一种典型的行为不足情况。当教师对班级幼儿不当行为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时,容易引发更多的不当行为发生,整个班级迅速陷入混乱无序的局面。
案例1中教师虽然在场,却对教室里出现的喧闹、乱跑等不当行为漠然无回应,于是幼儿认为这样的行为是可以被允许的,越来越多的幼儿开始吵闹、追逐。
案例2中,当教师表现出对幼儿的不当行为不管不顾时,幼儿便更加“肆无忌惮”起来。有研究者指出,成人监督的程度是与年幼儿童恰当和不恰当行为相关的最重要的一个变量。
本研究还发现,教师的放任不管行为尤其容易造成波及全班的不当行为。有时教师并不是完全放任不管,而是表现为对活动疏于管理,这时儿童同样容易表现出不当行为。
案例3中,教师在活动中和家长聊天,疏于管理和监督班级,幼儿很快就表现出了各种不当行为。教学准备不充足也是教师容易发生的一种不适当行为,是一种教师行为不足的表现。由于教师在开展活动之前没有准备好“钟表”(参见案例4),只能在课堂上画,而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却花了相当长的时间来画钟表,不仅触发了许多不当行为,同时也让幼儿浪费了宝贵的活动时间,严重的时候教师将会失去在幼儿心目中的信任。
案例1
活动情境:区域活动;事件:喧哗、吵闹
区域活动时间,幼儿在角区玩桌面玩具、他们有的坐着,有的站着,有的满地跑。每个组之间没有明显的间隔,组员不固定、中间的一个组经常有8位小朋友,桌面的玩具放不下,经常掉到地上,孩子们也不捡,整个班里非常混乱,几乎所有小朋友都在吵闹。教师始终在场,但是却对幼儿这种吵闹行为不做任何干预。喧哗是持续性的,此起彼伏。
案例2
活动情境:午点;事件:拿着点心四处逛、喧哗吵闹
点心时间,有的小朋友拿着瓜跑出了教室,有的小朋友边走边吃。教师在场,但是看到幼儿的这些行为并没有任何回应。似乎没有觉得有何异样,幼儿闹得更加起兴了,吵闹一直持续到15:09午点结束。
案例3
活动情境:教学活动;事件:不专心
老师在教小朋友练习写数字,碰巧班里来了一位家长,这位家长是小学教师,老师随机就请这位家长教小朋友如何写出漂亮的数字。小朋友也饶有兴趣地看老师如何下笔,如何收笔。家长老师一直教小朋友写到了“5”,之后就准备离开了。这时老师和家长聊起天来,全然没顾下面的小朋友。小朋友们也开始随意聊天、玩笔、嘻笑……几分钟后老师送走了家长老师,继续教学活动,幼儿又认真听讲了。
案例4
活动情境:教学活动;事件:不专心、吵闹
今天老师带小朋友认识钟表。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圆圈(钟表),接着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数着钟表上的刻度。可写到“10”的时候教师停了下来,因为发现没有位置写“11”了。小朋友也嚷嚷:“老师,上面的数字很大(间隔很大),下面的数字很小(间隔很小)”。于是老师擦掉刻度重新写, 第二遍还是没有把数字间隔掌控好,当教师第三遍写完刻度时,有小朋友又说话了:“老师,那些数字为什么都‘躺下’了?”原来老师写时歪着身子,所以写出的9、10、11这几个数几乎倾斜了90度。老师再次擦掉重写。
“老师,怎么没有10呀?”
“老师,您老东张西望,所以就写错了。”一个小男孩说道。
老师回答说:“我知道了,下回老师准备好点。”于是老师转过背认真画钟表,这时下边的小朋友开始交头接耳,嘻嘻哈哈,有的小朋友甚至大喊大叫,一直持续到老师把一个完整的钟画完。
教师行为过渡与幼儿不当行为
教师行为过度是另外一种不适当行为,主要指教师干预过多。教师行为过度将直接导致幼儿不当行为的发生。案例5中,教师任意地打断幼儿活动,并掌控和安排幼儿重新饰演角色,本来幼儿还很感兴趣,互相之间玩得很起劲,可是当教师武断干预后,使幼儿原来的游戏“变了味”,于是幼儿失去了继续游戏的兴趣。案例6中,教师只是单方面地想要A和B去美工区制做“恐龙”,在幼儿表现出不愿意去玩的时候,教师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幼儿身上,幼儿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最后幼儿以不愿意参加游戏的行为来予以“反抗”。研究者还发现,大部分教师干预过度的行为都发生在区域活动这一环节,区域活动是一种开放、自由、自主的活动。“活动区意味着选择的可能性,意味着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来决定自己做什么和怎么做,而兴趣、自由选择与自主决定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基本条件。”因此,在区域游戏中幼儿是可以按自己的意愿自主地选择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和活动伙伴的,并能按自己的学习方式、速度、习惯去操作实践。过度的干预行为不但会剥夺幼儿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也会让幼儿失去活动的兴致,表现出不当行为。
案例5
活动情境:区域活动;事件:不参与活动
A和另外三位小朋友在表演区表演《小马过河》,A演小马。老师在下面当观众,他们演得很认真也很开心。可是演到一半时,“小马”忘记该说什么了。这时老师开始走进“剧场”组织安排幼儿,谁演小马,谁演别的角色,怎么演。A被老师安排坐在“剧场”外做观众。老师叫“小马”开始讲,但A在底下小声说。老师批评A:“我叫××讲,你别讲。”“现在你们全都出来,由××讲。”又接着说,“一会××讲完了,××来讲,每个人都要讲。”这时小朋友脸上的笑容不见了,有两位小朋友似乎不愿意听老师说话了。A开始四处逛。老师生气了:“怎么又走了,怎么坐不住啊你。”“一二三,出去! 出去笑! 笑够了再进来。”
案例6
活动情境:区域活动;事件:不参与活动
因为下午会有人来班里参观,为配合参观,老师想请几位小朋友去美工区画恐龙,让小朋友自愿举手参加。结果有7人愿意去美工区。可是老师想要没有举手的A和B参加,所以老师就点名让A和B参加,他们俩都说不愿意去,老师说:“你们俩必须去。”A、B来到美工区,但是之后的近二十分钟的时间,A和B都很不高兴,始终心不在焉的样子。
由此看来,教师行为不足和行为过度对幼儿的不当行为具有一定影响作用。Jersild(1955)认为要真正了解我们所教导的孩子,最重要的是要具有反省自身行为的勇气。教师应该时刻注意反思自己的行为,警惕自身不适当行为可能对幼儿行为造成的不利影响,努力改进自身行为,从而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幼儿不当行为的发生。
手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