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应追求幼儿的有效学习和发展
机会该如何把握
这是一个公开展示的中班体育活动。在活动的开始环节,我用笔记本电脑播放了一段有关体育项目的影像资料。由于屏幕小,声音轻,许多幼儿既看不到画面也听不见声音。于是有的幼儿就走上前来看。这样一来,更多的幼儿看不到了,现场秩序有点混乱。我急中生智将电脑高高举起,以便让每个幼儿都能看到。但事后有听课教师说这正好是一次让幼儿学习解决问题的好机会,可惜我没有把握住。但我当时的想法是,这是一个公开展示的活动,如果我立即将这个问题提出来让幼儿讨论,可能会占用许多时间,从而使活动无法顺利开展下去,而且我认为这一情景未必有太大的教育价值。不过,事后细想起来还是有些困惑,我的困惑主要是如何对待活动过程中时时出现的非预估情景。您也有类似的困惑吗?对此您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生成与预成之间
在本案例中,教师一方面希望教学活动能按照自己的预先设计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又觉得生成的问题可能也有价值。如果按教学设计“走”,似乎影响了幼儿的学习主动性;如果跟随生成的问题,又恐原定的活动目标难以达成。这里涉及的实际上是应该如何看待课程的生成和预成的关系问题,并且如何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处理好两者关系的问题。
我们知道,预成活动为幼儿发展提供基本保障,生成活动为幼儿发展提供多种可能。实现一个教育目标有多种途径,很难说它们孰优孰劣;实现一个教育目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换句话说,一个具体的教育目标往往不是一两次活动就能实现的。因此,在预成活动的框架下,教师应把握种种生成活动的可能,在生成和预成之间找到动态的平衡点,避免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本案例的关键并不在于教师是按原计划开展教学活动,还是组织幼儿对生成的问题进行讨论,而在于教师如何在幼儿发展的总目标和本次活动的具体目标之间进行权衡,最终决定是否在有限的集体活动时间内,根据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和特点选择适宜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突发事件处理“三步曲”
第一步:调整心态,冷静面对。幼儿活泼好动、爱说爱问,所以在活动中出现突发事件是合情合理的。教师要调整好心态,积极应对和处理。
第二步:抓住重点,因势利导。对于突发事件,我认为并不是任何时候都适合让幼儿现场来讨论解决的。如果正好是与本次活动相关的问题,或者是一个存在于大多数幼儿身上亟待解决的问题,那么教师就可以因势利导,否则教师可以延后处理。
第三步:事后反思,注重积累。对于每次出现的突发事件,教师都要在事后及时反思并记录,如“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何处理会有更好的效果,下次备课和组织活动时应如何避免这类问题的发生”。教师只有做到事后反思,注重积累,才能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体现教师的作用
当遇到这种两难情景时,教师应冷静下来较为迅速地作出价值判断。是忽略当时的问题,将幼儿引入预设的活动,还是抓住契机生成新的活动?教师对幼儿现状、教材特点、活动组织等最有发言权,关键在于能否机智地将幼儿吸引到活动中来,让幼儿饶有兴趣地参与活动,而不是强制幼儿被动地按教师的意愿活动。
教师的作用不应仅仅体现在准备学科知识和教案设计中,还应体现在活动全过程,包括活动前对幼儿原有经验的了解与分析,对可能发生问题的预设与解决策略的考虑,以及材料的提供、坐位的安排、教具学具的设计与试用等。教师应全面细致地考虑,认真反复地操作,为从容面对突发情况,顺利开展教学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让“机会”展示教育价值和教育智慧
当教学中出现非预估事件时,教师应如何应对呢?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思考这个问题:
第一,是否有必要解决。这取决于教师对此事件的价值判断。如果事件的发生已经导致教学活动无法进行,或者机会确实来之不易,那么教师有必要暂时停止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果断地进行处理;如果事件通过教师的暂时性处理已得到控制且没有造成不良影响,那么教师可采取延伸处理的方式,以保持教学活动的连贯性。
第二,如何在现场既深入又自然地解决突发事件。这就得看教师的教育智慧了。教师首先要冷静,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以宽容、理解的态度来处理。有时采取非语言的方式或许会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用心对待细节
有效的教学活动有赖于教师对教材、幼儿和环境的把握以及对各种资源的有效利用。我们无法精确预料教学过程中会生成些什么,但可以预见一些细节,如,教具的大小、教具出示的时机、坐位的安排等都是决定活动能否顺利、有效开展的因素,不容忽视。如在户外场地上,小小的笔记本电脑屏幕显然无法让全体幼儿看清楚,这是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充分考虑到的。
《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细节真的不是“细枝末节”,而是用心,是一种认真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我们知道,教学活动是一个变化发展、动态生成的过程,其间必然存在许多非预期性的因素和细节。教师若能利用好这些即时生成的细节,那么教学过程必然是富有创造性、极具智慧的。
带给我的启示
对于活动组织能力强的教师来说,这些状况一般会被轻松解决,甚至会成为活动中的亮点。而活动驾驭能力稍弱的教师往往会感到措手不及。作为一线教师,我也遇到过类似情形,该案例带给我的启示是:
1.使用能有效促进活动开展的教辅用具。在公开活动中,许多教师不管适用与否,喜欢采用多媒体教育手段。像案例中这位教师用笔记本电脑播放影像资料,幼儿必然看不清画面、听不清声音。我认为,该教师完全可以将其作为准备活动让幼儿提前观看,避免在现场使用电脑。如果实在想用电脑,那也得用大屏幕投影才行。
2.重视活动中发生的非预估事件。教育不是作秀,而应通过一日生活各个环节来促进幼儿的发展。平时,我们会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来组织活动,而活动中发生的突发情况恰好是难得的问题情境,我们可以组织幼儿探讨。如果现场仍然混乱,教师可以暂停播放,示意幼儿安静。然后,以该体育项目中的比赛规则为切入点,和幼儿简单探讨规则,引导幼儿达成共识:资料下次用投影再看,现在大家来做运动员继续本次活动。
应将有价值的问题“抛”给幼儿
体育活动中出现的意外情况往往很多,如何对待和处理主要看教师的经验和教育智慧。我们不赞成将所有问题都“抛”给幼儿,或让幼儿被随机产生的问题牵着走,美其名日“让幼儿学会解决问题”。
如果这段影像资料很重要,能够帮助幼儿达到预设目标,那么,教师不妨进行一个小小的讨论,但时间不能太长。如,教师可以启发幼儿:“屏幕很小,小朋友都想看清楚,但是大家都到前面来了,还是有小朋友看不清楚,大家快点想想有什么好办法?”如果影像资料只是起个引子的作用,教师不妨用现场模仿或请幼儿模仿的形式帮助幼儿理解,而不宜将这个问题变成幼儿的学习资源。
三言两语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之所以会错失一些有价值的教育机会,原因在于不相信幼儿有能力解决一些问题。针对案例中“屏幕小,声音轻”的问题,教师完全可以把这个问题抛给幼儿,在与幼儿平等的对话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幼儿的办法不可行,教师考虑到这是公开展示活动的现场,可先给予适当的引导,提出建议,或作为延伸活动。在平时的活动中,教师可经常提供能让幼儿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表达想法,培养幼儿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的习惯。
既然是体育活动,目标就不能偏离。如果教师把问题交给幼儿解决,那么是引导幼儿懂得朋友之间不该争抢,还是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我想,教师的“引导”还是应该遵循简便、快捷、有序、有针对性的原则。
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受:如果活动前有充分的准备,活动组织时就得心应手。如为了使抽象概括的知识具体化和形象化,活动中需要用到哪些教具,什么时候用,教师都应做到心中有数。如果教具使用不当,非预估情景就会层出不穷。像案例中这位教师遇到的情况就是活动准备不够充分导致的。
在案例中,教师将笔记本电脑高高举起实在不妥,因为这样做,屏幕不会变大,声音不会变响,秩序依然混乱。如果依听课教师所说把握教育机会,势必会占用很多时间。我认为可以这样处理:教师让幼儿分组看一段录像,引导幼儿争当文明小观众。与此同时,教师配上清晰生动的讲解,这样既不会占用太多时间,又能达到让幼儿观看录像的目的。
在教学活动中,适时、适量、科学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多媒体不是唯一的教学手段,也不是非用不可的。在体育活动中,借助图片或其他教学手段或许效果更好。
教育应追求幼儿的有效学习和发展
案例中教师的困惑具有代表性,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通常,在公开展示的活动中,这种困惑更容易产生。因为这时教师的压力和负担更重,教师生怕因为自己的不当处理而影响幼儿园的形象和声誉。其实,如何处理教育活动中出现的非预估情景,是对教师教育观念、教育能力的考验。
●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幼儿的终身发展是有益的
我们的教育追求的是幼儿的有效学习和发展,保证幼儿获得那些对其终身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关键经验。“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幼儿在园三年的时间,启发幼儿的智慧,帮助幼儿健康成长,为其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朱慕菊《中国幼儿发展的回顾与展望》)如果教师心中时刻装有这样的大目标,明确什么才是对幼儿发展有价值的,那么在处理实践中的非预估情景时就会取舍自如,就能以促进幼儿能力的提高和有效的发展为前提。
幼儿学习到底是为了什么?怎样才算好的教育活动?这是幼儿园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我认为好的教育活动应该看幼儿在学习中是否运用了经验,是否获得了新经验,是否学到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学习的目的就是要解决问题,学以致用。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需要从小培养的,是需要幼儿通过参与具体活动获得的。平时,我们常常需要创设教育环境对幼儿进行教育,当教育活动中出现与幼儿发展有直接关系的问题时,如果能抓住这样的教育契机,教育效果就会更自然、更有效。其实这些道理教师是知道的,教师感到困惑的情况有两种。一种情况是,如果不是在公开展示活动中,教师会放松很多,即使活动时间拉长一些,问题也不大。可是在公开展示活动中,教师顾虑很多,生怕自己处理不好会导致参观的同行、领导对幼儿园的评价不佳,所以教师不敢做没有把握的事。另一种情况是,教师缺乏处理突发情况的能力,对教育价值的判断有点把握不准,不知该采用怎样的教育策略、搭建怎样的台阶使活动过渡自然又能向纵深发展。
“有效的学习和发展”不是一句空话,案例中出现的让幼儿根据实际情况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一教育契机,正是值得我们捕捉的。如果我们不抓住这样的教育契机,只是为了按时完成预设的教育内容,那将得不偿失。教师的创造性取决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教师一旦具有了对幼儿的深入理解、对教育教学策略的创生能力,就能进行具有创造性和高效益的教学,就能运用合理而富有创意的程序,采用积极有效的教育策略,促进幼儿学习。
●抓住教育契机灵活处理非预估情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那么,如何在教育实践中根据非预估情景生成新的教育内容,从而使幼儿获得有效的学习和发展呢?教师在开展生成性教学活动时应考虑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给学习者的主动质疑、求解留出时间与空间。在这里,教师的提问很重要,一方面提问要能引发幼儿思考,另一方面要有助于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教师若要处理好教育活动中出现的非预估情景,就要了解和掌握幼儿的学习特点以及各领域教学中幼儿应该掌握的关键经验,特别是要了解本班幼儿的特点。在本案例中,教师如能很好地把握教育时机,采用相应的教育策略,就能让幼儿获得自己学习解决问题的机会。那么怎样对待在教育实践中出现的非预估情景呢?以下几点供教师们参考。
1.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在教育活动中,如果幼儿对教师预设的内容不感兴趣或是突发情况已导致幼儿兴奋点和关注点转移,那么教师按照原有计划进行教学不但收不到好的效果,更谈不上促进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此时,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比较有效的方法是顺应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在满足幼儿兴趣与需求的基础上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和学习,这样的学习对幼儿来说才是有效的。
2.做好思想和材料方面的准备
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依据自己对学习者的了解,估计本班幼儿在教育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由于生成的活动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不可预知性,所以教师要多做假设,做好充分的思想和材料方面的准备,以便更有效地支持和引导幼儿学习。教师可以在日常教育实践中不断摸索,以掌握更多的处理非预估情景的方法和策略。
3.通过提问引发幼儿思考
在本案例中,教师可以用具体的问题引发幼儿讨论。如:“谁有好办法使大家既看到影像又听到声音?”“我们怎么做才能既节省时间又让每个小朋友都看到、听到?”如果我们能够经常这样做,就能培养幼儿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正是我们应该追求的。
手工材料
关键词:有效学习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