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妈妈还要做一位好医生
每一位母亲无不非常爱自己的孩子,但爱孩子光有爱是不够的。聪明的妈妈在家里还要做一位好医生,掌握一定的医药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让亲爱的宝贝健康、快乐地成长!
盛夏小心婴儿“脱水热”
小李刚刚4个月的女儿笑笑近来突然夜间啼哭不止,烦躁不安,体温高达39℃。小李吓坏了,以为孩子得了什么重病,急忙带笑笑到医院。经医生检查,笑笑得了“脱水热”。医生说,这种情况在夏季并不少见。
由于婴儿的肾功能尚未成熟,不能像成人那样浓缩尿液,以减少水分的丢失。尤其是夏季,由于散热的需要,婴儿与大人一样,也要排出大量的汗液以维持体温的恒定。在正常情况下,婴儿夏天每日给水的需求量为每公斤体重100~150毫升。若入不敷出,就会导致婴儿缺水,妨碍其正常生长发育,有的甚至会出现体温突然升高,即所谓“脱水热”。
婴儿不会用语言或动作来表达口渴。当婴儿睡眠不安或不明原因地哭闹时,家长就应想到宝宝有患“脱水热”的可能。这时只要给宝宝喂些温开水或5%的葡萄糖水,婴儿就会立即安静下来。有些年轻的父母因为没有经验,总认为婴儿哭闹是因为肚子饿了,迫不及待地给婴儿喂高浓度的牛奶、果汁或浓糖水等。殊不知,过浓的辅食反而会加重缺水,增加肾脏负荷,危害婴儿健康。(于峰)
幼儿睡姿透露疾病信息
良好的睡眠是保证幼儿体格及神经发育的必要条件,幼儿是否健康活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睡眠质量的优劣。正常情况下,幼儿睡眠时一般是安静舒坦、头部微汗、呼吸均匀而无声。但是,当孩子患病时,睡眠就会出现异常情况。
幼儿睡眠时哭闹不停,时常摇头,用手抓耳,有时还伴有发热,可能是患有外耳道炎、湿疹,或是患了中耳炎。
幼儿睡前烦躁,易惊醒,入睡后全身干涩、面红、呼吸粗且快,脉搏快。这常预示发热即将来临。
幼儿入睡后翻来覆去,反复折腾,常伴有口臭气促、腹部胀满、口干、口唇发红、舌苔黄厚、大便干燥等症状。这是胃有宿食的缘故,治疗原则应以消食导滞为主。
幼儿入睡后四肢抖动,睡眠不宁,则多是由于白天过于疲劳或精神受了过强的刺激,如惊吓所引起。
幼儿入睡后面朝下,臀部高抬,并伴有口舌溃疡、烦躁、惊恐不安等症状,这常常是小儿患各种急性热病后余热未净所致。
如此说来,细心的家长不妨留意一下自己孩子的睡姿。如果发现诸如上述异常的情况,应进一步密切观察,或带孩子到医院接受检查和治疗。(玲玲)
孩子腹痛不一定是蛔虫作怪
3岁的顺顺数月来胃口不佳,有时饭后还有呕吐,这让顺顺的父母着了急。起初,父母想顺顺一定是肚里有蛔虫,给他吃了打虫药,却也不见什么小虫子。后来,父母带孩子到医院检查,结果发现顺顺患了慢性胃炎伴有贫血和消化道出血。
慢性胃炎多发生于成人,可是近年在儿科门诊发现慢性胃炎的患儿并不少见,而且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尤其是以3~6岁的学龄前儿童较多见。儿童慢性胃炎以胃窦炎多见,萎缩性胃炎比较少见。
胃窦炎的病灶主要在胃窦部,幽门螺旋杆菌是形成胃窦炎的“罪魁祸首”。其他诱因还有贪食冷饮、饮食无节律、挑食、爱吃油煎食品等。长期无节制地进食会使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增多,使胃黏膜水肿和糜烂,而过食冷饮会使胃黏膜下血管收缩和黏膜层变薄,这些原因都会导致儿童患上慢性胃炎。
近年来,临床上西医治疗多采用减少胃酸及消灭幽门螺旋杆菌的药物,对儿童胃窦炎有一定疗效,也常用强化黏膜防御能力的药物,但仍有部分患儿疗效欠佳,需要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中医中药对防治胃窦炎有较好的疗效,常用的有清热理气和调理脾胃的药,如蒲公英、黄芩、白芍、陈皮、乌药、山药、香附、延胡索、枳壳、木香、北沙参等。还有一些中成药也被广泛运用于治疗,不过以上药物都应根据医嘱服用。(时毓民)
留心宝宝的“病理性”哭闹
哭虽然是宝宝的本能,但也常是宝宝某种需要或者不舒服的表示。宝宝的哭闹亦可能是其病理性表现。
“病理性”哭闹是由疾病引起,常见于以下情况:
1.口腔溃疡
患有口腔溃疡的宝宝往往在吃奶或进食时哭闹。
2.腹痛
如肠套叠表现为阵发性剧烈的哭闹,同时面色苍白、呕吐、排出果酱样大便;急性阑尾炎持续性哭闹、发热,一旦阑尾穿孔后哭闹加剧;嵌顿性腹股沟疝腹痛剧烈,患儿常用手抚摸嵌顿处,出现呕吐、肠痉挛,一阵阵哭闹,安静一段时间后又因肠痉挛而再哭闹等。
3.鼻塞
吃奶时因鼻塞影响呼吸而哭闹。
4.头痛
多种原因引起的头痛都会使宝宝哭闹,如发热,脑膜炎时呈一阵阵尖声哭叫。
5.外耳道炎、疖肿
喂奶时当患侧的耳朵贴近母亲身体时或牵拉患侧耳朵时宝宝会哭闹得更厉害。
一般来说,“病理性”哭闹的宝宝哭声不同寻常,有时尖叫,声音嘶哑,常突发性剧哭;伴有发热时精神萎靡、面色苍白,有时伴有呕吐、腹泻、大便有血,需去医院进一步查明原因。(许积德)
手工材料
关键词:聪明妈妈
- 聪明妈妈要多创造“全家餐” 2009/10/07
- 聪明妈妈做出宝宝喜欢的花样豆腐 2008/11/17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