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浅谈幼儿个别化行为的观察与解读-顾伟毅

来源: 06abc.com 作者: susan 感谢 susan 上传 0人参与

多元智能的理论向传统的评价观念和评价方法提出了极大的挑战,让我们更多的关注到人类智能的多元本质,关注到儿童智能的差异性和个体具有的特殊性,承认儿童个体在不同领域中认知能力的非同步性,坚信每个儿童都有其自身的潜力和优势,现代评价观使充满关爱的去理解和欣赏儿童。在对《儿童个体建构的支持性策略研究》的项目实验中,我尝试用发展的眼光去发现和期待儿童个体的潜质和独特性,在多角度观察解读孩子,多纬度记录分析孩子等方面有了一些体会和经验,并为儿童的个体建构提供了支持和保障。

一、        拓展观察项目内容,广角度的解读孩子。
每个儿童都蕴藏着各种智能的潜能,由于受遗传和环境的影响,儿童的智能发展和表现的形态存在着众多的差异。在实施《纲要》的过程中,我们感悟到:要了解儿童建构过程的诸多差异,就必须客观、全面的解读孩子,不仅了解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同时了解儿童社会性情感及其他方面的智能强项;不仅了解儿童的经验背景,同时注重儿童富有个性特质的学习风格,不仅了解儿童的建够结果,同时了解儿童建构过程的轨迹,不仅了解儿童一般的外在形态,同时了解儿童隐含的、潜在的能力倾向。此外,教师尤其要用仁爱之心,去观察那些在传统评价中没有优势可言的儿童,发现和了解他们的优势和强项,挖掘和开发他们的潜力,重塑孩子们发展的信心。
 
1、 在自然情景中,关注儿童的活动过程和思维品质。
儿童的学习是个连续的过程,儿童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思维轨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远远比结果更有意义,我们在多次观察情景中发现儿童林林种种的表现,不得不惊叹在同一现状结果的掩盖下,其过程和内涵却有如此之大的反差,因此,我们更关注在自然情景中细致观察孩子的活动过程并理解其个体的本质要素。
案例:苇苇拼数字卡片
(背景:老师在活动区投放了新材料。新材料是1——9的数字拼图,每个数字用不同颜色的塑泡纸粘贴在黑色的底板上,并被分割成不同形状的几何图形,将不同形状的几何图形镶嵌在同色的边框图内,便能拼出完整的数字。)
苇苇在新材料盒里随意摆弄了一会图片,似乎明白了怎么玩法。她首先选出了一个兰色的边框,然后在图片盒中翻动着挑了一块兰色的拼图对着底框镶嵌着,当感到图片与底框吻合时,又接着查找第二块兰色的图片镶嵌,镶嵌了三块兰色图片便拼出了“3”。苇苇接着又拿起一快黄色边框的底板,然后寻找黄色的图片,与刚才不同的是,她找到一块黄色的图片后,并没马上镶嵌,而是将其捏在左手,右手继续翻找黄色的图片,找到后,再将其捏在左手,苇苇的左手已经捏了四块图片了,当她确信盒子中再没有黄色图片了,便停止寻找,将手中的图片一块块的镶嵌,不一会儿拼出了“4”。苇苇又用同样的方法拼出了数字“6”和“1”。接着,苇苇又开始寻找紫色的图片进行组合,她镶嵌了一会总不吻合,于是停住手仔细察看,原来盒子内有深浅两种紫色,而苇苇却把它们混杂在一起了,她立即把两种紫色分开,拼出了“2”和“7”。这时,苇苇似乎悟出了一个规律,数字和边框间应该留有窄窄的空隙,于是在拼数字“9”时,当发现字体直接连着边框时,就不断调整使其与边框留有空隙,这样的方法明显加快镶嵌速度。桌上已排列了长长的数字,可苇苇依然关注着盒内剩余的图片,灰色的“8”被分成四个对角三角形,苇苇摆弄了好一会儿也没拼好,索性将零乱的图片放置一边,去拼搭最后几张图片,数字“5”拼的很顺利,苇苇似乎得到了鼓励,再一次去镶嵌没完成的“8”,好一会儿才将四块三角形组合起来,复杂的数字“8”也镶嵌成功了。看着长长的一排数字,胖乎乎的小脸露出了淡淡的笑意。
老师问:“苇苇,哪个数字是最难拼的?”
苇苇想了想指着图片说:“3最难”。
“哪个数字是你第一拼的?”
“我第一拼的数字是3。”
分析:在十五分钟的拼数字游戏中,三岁的苇苇自始至终沉浸在自我尝试、操作、体验和调整的过程中,她不仅在活动中逐渐感知了材料的颜色、图形和数字,更难得的是对拼图方法的尝试、调整和归纳。苇苇在尝试新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思维品质令教师赞叹和折服,儿童是在活动中不断调整自己并建构新经验的,儿童也有自己的思想,教师应充分了解儿童的潜力,不应仅把知识和技能简单的传授给儿童,而应积极创设活动的环境,帮助和支持儿童的意义建构,帮助儿童建立自己的经验。拼图后的回答令教师出乎意料,苇苇觉得最难拼得不是数字最大、图形最复杂的“8”,而是第一拼搭的“3”。由此看来,儿童对新事物的感知,并不完全依据认知深浅来排列的,对新事物的“第一次”尝试,往往对儿童具有更大的挑战,往往会给儿童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因此,教师要鼓励和支持儿童尝试“第一次”,促进儿童的主动建构及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
 
2、 在群体背景中,关注儿童的活动态度和个体风格。
儿童是完整的个体,在其建构过程中,不仅需要认知经验背景的支持,同时
受自身心理特质和社会性品质的影响,与个体的情感、兴趣、渴望、意志相联系,是个体多元素的系统运转过程,快乐健康的情绪、积极活动的态度、敢于面对困难的意志、探究发现的渴望是儿童建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因此,我们力求去解读儿童的活动态度和个体风格,并常常依托群体背景,通过横向比较的观察方法,更好地了解孩子的个体特征,以提供有效的教育对策。
案例:“三个粉刷匠”                  
 背景:(今天是中班第一次做刷画游戏。大大的纸盒、各色颜料瓶、大小不一的画笔……。凡凡、月月、超超成为今天第一批的“工作者”。)
镜头一:凡凡进入活动区后,往调色盘中加了些水和颜料,捏着笔搅拌了好一会儿始终没上色,不料却将颜料溅在左手上,于是她便焦急地擦拭,没想到越擦越糟,连右手也染上了颜料。凡凡有些紧张,用眼神悄悄关注周围的动静,双手来回揉搓着。老师轻轻说:“凡凡,手脏了待会儿洗干净,你怎么不刷呀?”凡凡低着头小声说:“我……我不会。”“这没什么难的!把颜料刷上去就行了。”老师握住凡凡的小手,在纸盒上轻轻地一点。啊!有颜色了!看来,没想象中的难,凡凡开始放松了……她一声不吭,脱离了老师的大手,自个慢慢地刷了起来……
镜头二:超超一进入游戏区就快速地拿起笔,可画了二下就放下笔想离开。“超超,月月已经刷了一大块,真漂亮,你能行吗?”超超看了看月月的作品说:“我要比她画得更好!月月画的黄树,我要画彩色的树。”于是,他又回到刷画区,用笔粘了些颜料就往纸盒上刷,可是毛笔有些干,还有些翘,超超用力刷,只有几条浅浅的痕迹,超超将笔头往下压,可一画又翘了起来,再将毛笔全部贴近纸盒还是没画上。超超着急了,悄悄去张望一旁的月月,他一下明白了,自言自语道:“我忘记加水了!”超超将笔蘸上些水,再蘸些颜料,然后大胆地在纸盒上涂色。“老师,颜色涂上去了。”超超饶有兴趣地画了起来……
镜头三:与凡凡和超超相比,月月进入刷画区就显得胸有成竹,她调了黄色后,尝试着刷了刷,感觉不是很难,就放手刷了起来。月月左右刷、上下刷,连纸盒的底部也刷到了。纸盒上开始冒出一个个小泡泡,还不停地往下淌水,可月月始终没发现。“哪来的水呀?怎么还会冒泡泡?”老师在一旁好奇地问。月月停下笔,左看右瞧,忽然她用笔尖对准泡泡戳了一下,泡泡破了,一个、两个……,泡泡少了。“哎?这么多水该怎么办?拿抹布擦擦吧”小姑娘又找起抹布来了……
分析:粉刷匠”的故事展示了三个不同风貌的孩子。面对新的游戏情景,凡凡、超超、月月表现出或胆怯、或活跃、或沉稳迥然不同的学习风格,不禁感叹儿童个体风貌竟有如此的差异,更体会到孩子的活动状态和建构过程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其实凡凡已有一定的技能,只是由于胆怯而表现出了拘谨畏缩。超超开放活跃,善于关注环境,但缺乏耐心细致,对游戏的结果关注不够。而月月的个性、认知、技能都发展得较好,但对环境的信息不够敏感。面对三个面貌风格迥异的孩子,教师该如何应答和引导?对凡凡的鼓励和扶持;对超超的设问和激将;对月月的肯定及置疑,都建立在教师细致解读的基础上,体现出教师对不同风格儿童的引导能力。
 
3、在对儿童的全面观察中,关注儿童的情感和社会性品质。
在对建构主义理论的感悟中,大家更多关注的是儿童对认知经验的建构。然而儿童作为一个完整独立的个体,在其发展过程中,不仅在不断的获取和建构自然和科学经验,同时也无时无刻不在学习与他人交流情感和愿望,学习与环境和他人的协调的规则和能力,并由此对其自身发展产生极其重大的意义。因此,在儿童发展
的特殊阶段,我们应充分了解和关注儿童的社会性品质,并为儿童的整体发展提供支持。
案例三:活泼的阳阳
阳阳是个圆脸、大眼睛的女孩,在许多活动中都能看见她活泼的身影。在游戏时,她常常主动邀请小朋友跟她一起,并会想出好多主意。在一些合作游戏中,阳阳喜欢选择一些能力较弱的孩子,然后,让别人听她安排和指挥。一次,阳阳看见忻忻与翔翔两个男孩在玩照镜子的游戏,玩的时候动作变化不多,气氛也有些沉闷,便主动上前说:“你们的动作怎么这么慢,我和你们一起玩吧,我来做镜子外的人,你们做镜子里的人,好吗?”两个男孩同意了。阳阳大大方方的站在镜子前,接连变化了好几个动作:转手腕、扭扭腰、转个圈、翘屁股等,忻忻和翔翔顺从的跟着做了起来。突然,阳阳停了下来,指点忻忻说:“你的动作太慢了,应该和我一样快才像照镜子。”不一会儿,阳阳又不满意了,抖抖自己的右手说:“我出的是这边的手,你们也应该出这边的手,方向要一样。”。由于阳阳的参与,游戏气氛活跃了许多,俩个男孩也觉得游戏很快乐。可见,在开放的角色游戏中,阳阳经常处于中心地位,领导才能得到了发挥。但是,当阳阳在目标显性的认知活动中就往往出现一些矛盾,并常常因为与他人的各持己见而不欢而散。在玩“小动物找家”时,女孩佳佳和阳阳都在玩着相同的内容,阳阳一边玩一边查看佳佳做的内容,当看到佳佳做错时,阳阳马上着急地说:“小狗家在三层楼的第四间!”佳佳瞪着眼睛有些生气地说:“谁要你说,我会自己看的。”可在接下来的游戏中,阳阳还是不时的去数落佳佳的游戏情况,并多次遭到佳佳的反对。直到佳佳完成游戏离开区域时,阳阳却连一半也没完成。
分析:阳阳是个活泼外向、自我意识强和具有一定领导能力的孩子,她乐意参加各类游戏,尤其热衷于合作游戏,因为这不仅能与同伴交流对话,更能让她体验领导者的角色和身份。此外,因为活泼和好动,阳阳在个别活动和安静游戏中就显得易受环境影响,注意力不集中,对游戏结果不太关注。针对阳阳的个性,教师应充分发挥她的领导才能,为她提供组织伙伴共同游戏的机会,体验成功感。此外,教师还应为她创设一些独自探索的个别操作环境,如间隔、半封闭的活动区域,并明确其游戏内容的目标,经常性的对其活动结果进行评价,引导她的任务意识,体会游戏的成功感,培养阳阳细致专注的学习品质。
 
二、尝试多形式的纪录方法,简洁灵活的予以运用。
观察和记录是解读儿童的过程和手段,要确切的保存观察的即时信息,为制订教育策略提供依据,记录成为观察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常常会因此感到力不从心和难以周全,如何在集体教育背景下比较准确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儿童的活动状态和本质要素,并且简洁有效的予以记录。怎样协调全面观察与个别观察之间的关系,突出观察的重点和有效信息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令教师应接不暇,分身乏术,教师在观察过程中急需要一种行之有效的技术支持,以保证在实践过程的操作。我们针对儿童发展的需要和教师的困惑,就儿童及游戏的发展状况,尝试采用图示、表格、文字等多种方法对儿童个体和群体背景、全面记录和重点记录、横向比较和纵向发展等多种纬度予以记载,以及时、简洁、有效地获取信息,达到真实、客观地反映幼儿活动状况,为制订教育策略提供依据。在此介绍若干观察记录方法,以资参考。
 
1、  平面图
平面图法就是用几何图形在平面上标示出班级活动区域的现场方位,教师在图上相应的区域位置记录参与该游戏活动的幼儿以及简单的游戏情况,几天或一、二周后进行统计分析。
15人次
都是女生
12人次,
都是女生
5人次
7人次
拼图无人参与
6人次
8人次,女生3次,男生5次
7人次,
彭一飞
4次。
 
1
13
人次
 
5人次
 
 
2
 
8人次,
都是女生
 
 
2次,
都是男生
 
 
制作名片
无人参与
10人次,
男生占大
多数
 
12人次,
2/3女生
 
8人次,朱慧晟3次
7人次
女生
 
18人次,2/3为
女生
做挂历无人
参与
统计
 
 
 
 
 
 
 
 
 
 
 
 
 
分析
游 戏 现 状
思 考 分 析
调 整 设 想
  7个美工活动内容,参与者为55人次,男生仅为6人次,且仅局限为“对称剪”的内容。
1、性别差异引起幼儿的兴趣点不同。
2、基本技能掌握有差异,影响了幼儿的表现。
3、作品展示方式比较单一,无法保持幼儿兴趣。
1、 通过交流活动共享操作经验。
2、 结合圣诞、元旦庆祝活动,共同装饰教室,引起更多的、尤其是男生的参与积极性。
  相对聚集区域:瓶盖棋。13人参加(18人次),占全班1/2。
1、竞赛的游戏形式引起并保持幼儿的兴趣。
2、游戏自身的低结构性让幼儿可以自己制定游戏规则。
1、通过讲评共享经验,同时增加游戏难度——扩展到二维空间。
2、继续保持幼儿合作游戏的兴趣,建议幼儿强弱组合游戏。
  无人参与区域:名片角、挂历角、拼图角一周内无人问津。
1、名片角的材料投放时间过长,且没有变化,幼儿兴趣减退。
2、制作挂历的难度较高,目标指向单一,幼儿逐渐失去兴趣。
3、拼图的内容还应有近半数幼儿没有参加过,受挫的经历令幼儿不愿再次尝试。
1、替换新材料。
2、讲评中谈谈幼儿对于该区域的看法,了解幼儿的心声。
3、调整记录方式——照片,便于幼儿自我检查和同伴互动。
幼儿是群体中的一员,其个体的发展离不开集体的环境。因此,只有在全面观察基础上进行个别化指导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平面图利于教师对全班幼儿的整体活动态势的全盘了解,尤其能直观的反映各个活动区域的参与率及近期儿童活动的兴趣点。“平面图”的记录方便易行,教师的后位操作,不会干扰幼儿的正常活动,从而保证了观察数据的真实可靠,并为教师后续的观察指导奠定了基础。然而“平面图”更多反映的是“面”上的观察和整体的一般状况,很难对细节进行描述分析,所观察的信息比较适合作为材料投放或材料调整中的策略依据。
 
2表格法
表格法是根据重点观察的项目内容绘制表格。在观察过程中用简单的符号和文字记录部分或全班幼儿在某一时段参与重点游戏区域的情况(人数、频率、游戏的一般状况、幼儿能力水平),以了解班级重点活动区的进展状况。两位教师可围绕相同的内容,将各自的观察信息记录于同一表格,以整体反映活动现状。
表1——中一班活动记录
学号
游戏:数字接龙(数游戏)
游戏:连连看(互动)
游戏:桃花(手工)
次数
活动情况
次数
活动情况
次数
活动情况
1
★★
模仿提示卡
在旁观者的提示下学会玩法
 
 
2
模仿提示卡
★★
2/旁观,讲解玩法
三等分折不齐
3
 
 
 
 
4
自排,不关注提示卡
在旁观者的提示下学会玩法
 
 
5
★★
模仿--自制新卡
 
 
 
 
6
随意画卡
随意、无规则
无作品,离开
7
自排,不关注提示卡
 
 
 
 
8
模仿提示卡
 
9
自制新卡
 
 
 
10
自制新卡
 
第四次成功完成
思考分析
1、经过讲评交流活动,幼儿打破了原有的模式。
2、原有提示卡对幼儿操作起到了暗示作用。
1、教师较多个别指导,面比较狭窄。
2、幼儿不太关注同伴的游戏行为,成功、有价值的互动较少。
1、 集体活动难以解决个体问题。
2、 实践经验较少。
调整设想
1、   通过交流活动共享经验,进一步理解记录符号的意义。
2、   将幼儿自制的记录卡作为游戏材料,供能力较弱者模仿,同时激励幼儿绘出新的提示卡。
1、通过小组、个别交流形式,推动幼儿之间的有意互动,在掌握规则的同时也体会到与同伴互动的好处。
2、改变图板呈现方法,以便于幼儿观察。
1、提供树枝供展示作品,保持幼儿操作兴趣。
2、个别指导:
①教师直接指导,
②幼儿做小老师。
在全面观察之后,教师依据活动中的共性问题和幼儿近阶段的必备经验等因素,确定重点观察区域,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记录,了解重点区域的发展状态和幼儿的兴趣点和能力。这种方法明确了教师的观察指向,记录方便简洁,信息量大,利于教师之间的自然衔接,操作简易,适用于对重点区域的观察了解和调整。 “表格法”反映的是重点区域游戏的儿童的一般状态,难以全面、细致的地反映出幼儿个体的发展轨迹、建构过程。
3、 比较记录法:
比较记录法是对特定对象或特定环境下所反映的状况进行比较性记录和分析。她使教师通过背景的参照和比较性的观察,能比较准确的把握儿童个体的发展状态,以了解儿童的个体特质和智能强项。“比较1”主要反映同一儿童在不同区域的状态。“比较2”主要反映不同儿童在同一区域中的不同状态。
比较1——幼儿个体在不同区域的活动情况记录
观 察 实 录
评价指标参照及观察分析
日期:3.11  姓名:黄唯伦  内容:井字棋
 
  与顾晨成一起游戏,连续几次已经输了还要落子,顾晨成提出“教”,黄拒绝称“我会的”。之后几次又输了,开始四处张望,又连输了2次,离开。
特点:1a、2c、3a、5c、6a、7c、8c、9c、10c、12b、13a、14a
 
评价指标参照:
1、有兴趣的;一般的;犹豫的
2、有计划的;一般的;随意的
3、自信的;一般的;试探性的
4、模仿的;一般的;创造性的
5、认真的;一般的;嬉戏的
6、专注的;一般的;易分散的
7、克服困难的;一般的;易受挫的
8、敏于观察的;一般的;不敏感的
9、遵守规则的;一般的;不受约束的
10、  乐意与同伴互动;一般的;排斥的
11、  乐意与成人互动;一般的;逃避的
12、  对结果重视的;一般的;不在意的
13、  急切的;沉稳的
14、  健谈的;安静的
15、  权威的;服从的
分析:
1、在游戏过程中表现过于自信,很少能关注到同伴;
2、不乐于接受别人的意见,受挫能力、坚持性较弱;
3、对绘画感兴趣,坚持时间也较长,是因为展示形式的吸引以及自身较好的绘画技能的支持。
 
 
 
 
 
16、   
日期:3.11  姓名:黄唯伦  内容:拼装笔
 
  进入该角,与江若菘聊了几句,拿起已经拼装好的笔看了看,又盯着江看,江:“你也拼呀。”黄:“我看看你拼得对不对。”拿起零件套了几下,离开。
特点:1c、2c、3c、5c、6c、7c、8c、9c、10c、12b、13a、14a
 
日期:3.11  姓名:黄唯伦  内容:制作贺卡
环顾教室,注意到美工角的作品展示,进入,寻找材料,发现缺少画纸,取出手工纸替代,看看展示作品画几笔,画的是郁金香,渐变涂色、涂满。完成后向教师展示作品。
特点:1a、2a、3a、4a、5a、6a、7a、8a、9a、11a、12a、13b、14b
 
“比较1”是对一名幼儿在多个区域中的游戏情况作了实录,从中教师可以了解到幼儿个体的兴趣点、活动风格以及智能强项。
 
比较2——同一区域内多名幼儿的活动情况记录
评价指标参照及观察分析
日期:3.30  姓名:张雪滢  内容:多米诺骨牌
目测两牌之间的距离,把齐楚、朱慧晟用剩的牌全部拿来,骨牌排列弯弯扭扭,齐楚第一次全部推倒骨牌,张:“我也可以的。”4次还没有全部推倒。(介入:找找哪里出问题了?)张重新排,一会儿用目测的方法,一会儿用间隔抽牌的方法。教师再次进入该区域观察时,地面上的骨牌被推开,一片凌乱,张已经离开,朱慧晟:“她还没有排完就走了。”
特点:1a、2c、3a、4a、5c、6c、7c、8b、9c、10b、11b、12b、13a、15a
 
1、   有兴趣的;一般的;犹豫的
2、   有计划的;一般的;随意的
3、   自信的;一般的;试探性的
4、   模仿的;一般的;创造性的
5、   认真的;一般的;嬉戏的
6、   专注的;一般的;易分散的
7、   克服困难的;一般的;易受挫的
8、   敏于观察的;一般的;不敏感的
9、   遵守规则的;一般的;不受约束的
10、                           乐意与同伴互动;一般的;排斥的
11、乐意与成人互动;一般的;逃避的
12、对结果重视的;一般的;不在意的
13、急切的;沉稳的
14、健谈的;安静的
15、权威的;服从的
 
 
日期:3.30  姓名:齐楚  内容:多米诺骨牌
目测两牌之间的距离,20枚骨牌排列整齐,慢,2次推倒,(介入:想不想知道一种又快又好的方法?)点头,观察教师的间隔抽牌的动作,在教师抽第6-7枚骨牌时模仿,很快排好,一次全部推倒,高兴地拍手。
  (介入:排30张,行吗?)想了一想,点点头,继续间隔抽的方法,完成后,朱慧晟叫来老师一起看,一次全部推倒,笑了,并向四周看了看。
  (介入:这次呢……)“我排40张”,间隔抽,碰到墙,将牌向前推移,完成后,叫来老师和同伴(朱慧晟、张雪滢),一次全部推倒,笑了、跳了。
特点:1a、2a、3a、4a、5a、6a、7a、8a、9a、10b、11b、12b、13b、14b
 
日期:3.30  姓名:朱慧晟  内容:多米诺骨牌
目测两牌之间的距离,20余张骨牌排列成线形,稍有弯曲,注意到了教师与齐楚的互动,模仿抽的动作。再次排列时,仍然用目测距离的方法。
特点:1a、2c、3c、4a、5b、6c、7b、8c、9a、10b、12b、13b、14b、15b
 
   
“比较2”是对多名幼儿在某一个区域中的游戏情况作了实录,教师可从群体参照比较中准确的把握不同幼儿的个性特征及交往合作能力。
 “比较观察” 立足于“点”“面”结合,因“比较”而使教师发现“差异”,发现儿童的与众不同,利于教师了解儿童个体的活动风格、个性品质、社会交往能力等。“比较观察”能兼顾到个别与小组的同时观察,有较高的观察效率。此外,该方法还可以对同一幼儿在不同时段进行过程性地纵向比较观察,从中了解幼儿的发展轨迹和发展态势。“比较观察法”比较适合在了解特定个体和特定游戏内容(主题)时运用,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因注意对背景情况的描述,以更好的比较反映和突现观察对象的个体特征。
 
4、个案分析法
个案分析法旨在对特定对象的活动过程进行细致观察和记录,从中解剖、分析观察信息,找出内隐的价值因素,归纳和提炼对儿童的解读及教育策略。
案例:宸宸垒高
背景材料:(小一班的垒高区域里投放了各种各样的易拉罐,几天过去了,可来玩的孩子却很少。今天宸宸第一次走进区域玩垒高游戏,教师在旁进行了游戏全程的观察。)
宸宸进入垒高区后,随意取了几个可乐罐,靠着墙壁在垫子上垒起来。他放好一个罐子,过了好一会才放第二个,当搭好三个罐子时,动作似乎快了些,四个、五个,可乐罐一点点长高了,当垒到第六个时,罐子开始朝一边倾斜,宸宸紧张的用手去扶,并小心地将垒好的罐子朝墙壁推(也许是想依靠墙的支撑力吧),可宸宸护住了上面的罐子,下面的却摇晃起来,宸宸又急忙去扶下面的罐子,不料手一松,罐子全倒了下来。宸宸只得重新垒高,搭到第六个罐子又朝外倒了下去。宸宸一脸的不解,焦急地问:“顾老师,为什么总不往里靠,老是往外倒?”老师说:“对呀,就是这个问题,为什么呢?”宸宸见老师没有直接回答,就仔细看着地面,一边用手摸着塑泡垫子,并把罐子放在垫子上挪了挪,突然,宸宸大叫到:“顾老师,我知道了,垫子上有一条一条凸出来的东西,放不平的。”“那怎么办?”“在地板上搭。”说着,宸宸把材料筐搬到了地板上。这次宸宸没有马上垒高,开始将可乐、雪碧、等罐子分别堆放,然后开始在地板上垒高,宸宸在两个雪碧罐上垒两个可乐罐,接着又是两个午后红茶罐,手部动作平稳而轻柔,往上垒罐子时注意与下面罐子的口对齐,并将上下罐子边沿的凹凸处卡住。当垒好第八个罐子时,宸宸停了下来自我欣赏着,似乎不想再往上搭了。教师将手平举在垒高罐子的上方,“能不能搭到顾老师手的位置?”宸宸看了看犹豫地说:“不行,会倒的。”“试试看,说不定能行。”宸宸受了鼓励又继续垒高,九个、十个,宸宸的小脸渐渐地红了,垒第12个罐子时,高度已达到了他的身高,宸宸高举手中的罐子,努力控制着身体往上垒,当小手轻轻离开罐子时,“成功了!”“多高啊!”,渐渐围拢过来的孩子发出一阵阵赞叹,“再往上搭”“再来一个”。宸宸似乎成了一个小英雄,在同伴们羡慕的眼神中,很果断地又拿起一个罐子准备搭第13个。然而罐子的高度已超过了宸宸的头顶,此时,老师有意将小椅子放在宸宸身边,遗憾的是,宸宸正全神贯注注视着垒高的罐子,并没有注意到老师的暗示。在同伴“加油、加油”的呼喊声中,宸宸踮起脚尖,竭力伸长手臂往上够,眼看就要搭上去了,然而终应支撑不住自己的身体,整个人的重心落在了手上,“哗啦啦。。。。。。”高高的罐子一下子倾倒了。
宸宸不服气,还想再来一次,看见老师组织讲评活动了,才不得不罢手,可小嘴却不停的嘀咕着:“下次我再来试一次。。。。。。”连一边的朱新熔和小点点也附和着:“我也想来,我也想来。。。。。。”
分析:
教师在全程观察宸宸的游戏后,由衷得惊叹孩子在游戏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墙面支撑力的理解,对手部动作的控制、对罐子口与底部的吻合衔接、对垫子、地板不同平面的比较以及易拉罐分类排列等,这一切都体现出了一个三岁孩子关注和调整环境的能力,同时也展示了宸宸自信、敢于解决问题及对游戏结果追求的积极健康的个性品质,宸宸在游戏中的种种体验和尝试过程对孩子的自主建构是极其有意义价值的。
几天来垒高区一直无人问津,今天宸宸的游戏成果却吸引了众多幼儿的视线并萌发了大家对下一次游戏的期待。可见小年龄幼儿对游戏的热情不仅在于材料本身的趣味性、形象性、同伴生动、立体、新奇的作品成果也可能对孩子产生一种激励,当具体感性的游戏经验呈现在孩子面前,能有效地消除孩子心中的畏难和陌生的感觉,并从中获得活动的自信。
   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个案分析法在对现象的描述分析中,提炼出许多内隐的价值信息。尤其在解读儿童、教师行为分析、教育策略思考等方面提供了极其鲜活的素材。这种观察方法对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和专业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在当今的教育研究和教育实践中被广泛的运用。然而,个案分析比较费时、费力,对教师的分析和提炼水平有相当高的要求,操作的简便性相对
 
在实验<纲要>的过程中,我们努力从多种纬度去解读孩子,尝试针对不同游戏阶段、不同内容、不同儿童的个体有选择灵活的进行观察和记录.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我们总结的几种观察方法虽各具优势,但又尚存不足,如何依据背景需要有机、动态的选用方法,是我们在研究过程中的另一种思考.我们在此研究中所追求不仅是对儿童的解读、对教师行为的反思、对教育策略的思考,更想建构对儿童教育新的理解和新的理念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环保儿歌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