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幼儿教师教学机智的运用
[摘要]课堂教学是一项动态、多变的综合活动。教师的课前预设难以覆盖教学活动中的方方面面。因此,当教学活动中的出现偶发事件时,就要求教师有着快速的反应能力和良好的应变能力。教师的教育机智成为了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通过对教学机智的内涵、影响因素、如何培养四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旨在对新课改背景下幼儿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加以探讨。
[关键词] 教学机智 智慧素养 教学运用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是目前学前教育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综观近几年的幼儿研究,对幼儿教师的要求在不断的提高,其中一个尤为明显的转变就是对教师技能技巧的要求转变成为对教师包括反思能力在内的综合素质的要求。今天,笔者所要探讨的教学机智也正是在这样的一种背景下对“研究型教师”“反思型教师”的综合能力的一种探讨。
一、教学机智的内涵
教学机智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关于敏锐地察觉幼儿身上的细微变化,面对新的意外情况,快速作出反应,果断决策,及时采取灵活而有效措施的能力。
在教学当中,常常出现一些不稳定、不连续、变化不定的时刻需要某种无法计划的机智的行动。这些不稳定的时刻并不是教学中的偶然事件,他们本质上是教学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一线教师已经深深地体会到教学目标是确定性目标与不确定性目标的结合。在实施过程中,由于不确定因素的存在,常常使教学情境瞬息变化,情况错综复杂,随时可能有意想不到的偶发事件,教师的智慧素养和机智行为就更显重要。正如乌申斯基所指出的那样;“所谓教学机智,缺乏它,教师无论怎么研究教育理论,永远也不会成为实际工作上的好教师。”
二、教学机智出现的几种常见类型
教学机智的出现往往出现在不经意之间,笔者经过对多次教学活动的观摩,总结出以下几种教学机智的类型,现分别加以阐述和分析:
1、善待错误型
新课程教学观认为,教学不只是课程的执行和传递,更是课程的创生与开发;教学不是实施计划、教案,照本宣科的过程,而是课程内容持续生存和转化的过程,是帮助每一个幼儿进行有效地学习,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当幼儿出现错误时,教师要及时创造条件,巧妙诱导,使之感悟并纠正自己的失误。一位教师执教数学活动《2的组成》,教师提问:“一个苹果和一个梨子合在一起是几个水果”一幼儿举手回答:“三个水果。”在场所有的小朋友都笑了。教师急忙制止说:“别笑,这个小朋友能够勇敢的站起来回答问题,已经很不错了。”转而转身对该幼儿说:“你说的这个答案不对,可是和正确的答案很接近,再好好想想好吗?” 这样巧妙、不露声色地帮助幼儿迂回前进,保护了幼儿自尊心,无疑是教学机智运用的最高境界。
2、随机应变型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过程既是知识、信息传输反馈的过程,也是精神、情感交流融会的过程。教师丰富细腻的面部表情,充满爱心的教学语言,恰当、适度的评价方式,能产生师生心理上的“认同”与“共振”。例如:一教师在教授诗歌《动物的尾巴》时,幼儿对“弯”这个字不是特别理解,这时,教师把自己的双手合并举过头顶,整个身体向一侧倾斜,边做边说:“春风吹过来,小草轻轻的弯下了腰,我们一起来学学小草弯弯腰,好吗?”简单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使幼儿在充实而热烈的学习气氛中感受到了理智的满足和情感的愉悦。
3、顺水推舟型
教学是综合过程,难免有失误。课堂偶发事件,对教师是一种挑战,但经过教师及时、巧妙、灵活地处理,能够对教学起到烘托、补充、增效作用。我曾观摩过一位教师的计算活动《分蛋糕》。所有的幼儿都和教师配合的很好,只有一位很调皮的男孩子东看看西瞧瞧,在老师还没有进入“分蛋糕”环节,就提前偷偷的跑到另一侧,尝了尝蛋糕的味道。这时,该教师发现后,轻轻地把这个男孩子挽了过来,柔声问道:“蛋糕好吃吗?”该幼儿点头。 “蛋糕这么好吃,我们可不能独自吃完,要和大家一起分享,对吗?”男孩子又点头 “我们班又这么多小朋友,蛋糕却只有一个,你会怎么分呢?” 三个问题,不但化解了危机,而且将问题集中到教学活动的目的中。这种应急处理方法,充分体现了研究性学习“从幼儿出发,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本质特征。
4、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型
在语言活动《方脸和圆脸》中,一幼儿说道:“椅子是方形的。”另一幼儿立刻起来反驳:“不是的,椅子下面的轮子不是圆形的吗?”就这个问题两个孩子争论起来,活动因此停了下来。这时,执教的老师接着这两个孩子的话:“你们两个说的都对,椅子的面是方的,下面的轮子是圆的。就像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东西,不单单是圆形或者方形,他们既有圆又有方,方中有圆,圆内有方,谁也离不开谁,请你们想象生活还有哪些东西也是既有圆又有方的?”把生成的问题又抛回给了幼儿。下面听课的老师一片喝彩,这位老师如此巧妙地把教学中的争论变为可利用的生长点,既不影响教学的顺利进行,还使幼儿潜移默化的受到了教育,充分体现了个人的智慧。
三、影响教学机智形成的因素
教师的教学机智的形成受很多因素的直接影响,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培养教师的智慧素养和机智风格呢? 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方面可以探讨:
1、对工作和对幼儿的热情态度。
教学机智产生的前提是教师对工作和对幼儿的高度责任感。如果一个教师对事业与工作缺乏责任感,对幼儿冷漠无情,那么当他(她)在教学活动中遇到幼儿的诘难或提问时,就有可能认为是节外生枝、故意刁难或成心捣乱,因而就可能以厌烦甚至粗暴的态度对待。那样就很难体现出教学机智。只有满腔热情的对待事业、工作、幼儿,注意力才能高度集中,思维才能积极活跃,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妥善、巧妙地处理意外事件。
2、深厚的知识素养和经验积累。
教学机智是在教师的丰富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如果一名教师的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十分深厚,那么他在工作情境中提取各种必要的知识和经验就会得心应手。也只有永不停息地不断扩大知识领域,努力更新和充实经验的教师,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挥洒自如,机智巧妙。因此。我们更容易在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身上看到“教学机智”的闪光。
3、临场冷静沉着的心理状态。
教学机智是在教师冷静沉着的心理状态下产生的。如果缺乏良好的心理素养,遇事慌慌张张,冲动不已,就难免举措失度,很难“机智”了。例如:一位老教师在一次公开课活动中,执教的是音乐活动《顽皮的小杜鹃》,当活动开始后,原本准备好课音乐课件怎么也打不开,这时候,这位老师不慌不忙,笑眯眯的对小朋友说:“这是一只害羞的小杜鹃,她第一次来到我们班做客,所以有点不好意思。你们越着急,她会越害羞的,我们稍稍等她一下,好吗?”简单的一句话,使原本紧张的气氛一下子缓解了下来,同时紧扣课题,使孩子们始终沉浸在活动的氛围中。
其次,除上述因素外,教师的思维品质、性格以及能力等都对教学机智的形成和有效发挥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四、如何培养教师个人的教学机智
教师的教学机智并非天生的,也不是先装在头脑里,然后再去运用的,也就是说,有些知识和能力是可以传承的,有些知识和能力只有通过亲身体验和感悟才能生成的。因此,教学机智也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它应该是教师在学习教育理论、总结教学经验、努力参加教学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教师综合运用各种教学能力达到了成熟地步的表现,更是教师掌握了高超的教学艺术的表现。同时,也是教师观察的敏锐性、思维的灵活性、意志的果断性、教学的技巧性等几方面独特心理特征的结合,笔者从教师应具备的几方面素养进行阐述:
1、知识素养——不懈学习,厚积薄发。
幼儿教育的涉及面极广,这就需要教师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博古通今,具有精深广博的学科知识。这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同时,我们教学的对象——幼儿,他们生活在社会这个复杂的大环境中,周围的一切事物都会作用于他们的感官,给他们的身心发展以巨大的影响。由此观之,教师并不能专注于、局限于教材知识,两耳不闻“窗外事”。除了钻研所任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具备广博的文化素养。同时,应时刻关注社会、对社会现象应有敏锐的洞察力,具有丰富的社会知识,具有正确认识社会、判断社会现象的能力。然而,教师要在短暂的时间里作出反馈,这种能力并非与生俱来,更不能寄托于教师随心所欲的“灵机一动”,教师需积累各方知识。教师的知识不能仅仅局限在他所教的本学科的范围内,尤其当今社会,新科技不断涌现,知识信息的总量成倍地增加,教师要不断地吸取新信息,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就像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里所说的:“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幼儿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所以,教师应该使自己的知识如泉水一样源源不断,只有这样,才能在三尺讲台前得心应手,课堂上达到游刃有余的境界。
2、业务素养——深钻教材,对话文本。
备课是上课的准备工作,只有备好课才有可能上好课。因此,教师应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对文本的钻研上,把更多的时间、精力倾注在备课上,做到“懂”“透”“化”。备学案
首先,对教材中的难点要充分揣摩。如诗歌《珍珠被》一文中说道“星星下河来,洗澡闪银辉,鱼儿鱼儿可真美,盖床珍珠被。”对于这样的一首诗歌,教师对于整个诗歌的意境要充分的揣摩(这是怎样的一幅夜景图?);还要关注、品味诗歌语言的精妙(珍珠被是指什么?),读懂诗歌内涵(为什么说小鱼身上盖着珍珠被?),读懂语言文字与情感表达的关系(教师要想象出星星的光芒洒落在水面上,整个银色的水面覆盖着鱼身,宛如盖在鱼儿身上的珍珠被的宁静、美好的画面)。反之,如果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停留在一知半解上,自己就不能准确的进行教学反馈。
其次,对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要深思熟虑,要事先预测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且对学习难点如何引导,如何以学定教,备课时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因此,应该重视幼儿文学作品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幼儿通过多种途径对文学作品进行不断的感知,能够初步培养幼儿文学素养。
综上所述,教师要引导幼儿多元感悟,首先应关注、实现师本先行对话,对幼儿正确、到位的理解,教师都应予以充分的肯定并加以鼓励。
3、经验素养——积累经验,不断提高。
其实,教学艺术和电影、戏剧一样,同样是遗憾的艺术。在教师漫长的教学实践中,总会经历困难、挫折,甚至失败,而教学中某些失败往往是由于缺乏灵活的反馈机智而造成的。教师必须养成在遗憾中反思,在成功中总结的良好的教学心态。随时把教学中的一孔之见,一思之得记录下来,把教学中的失误和疏漏记下来,教学艺术水平将会在不断纠正差错中得到迅速提高,天长日久会使自己的教学艺术日趋成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以学定教。
4、思维素养——捕捉“机智”,精益求精。
在日常的教科研活动中,教师应该抓住“一课多研”中的“教学机智”。例如:在观摩活动中,除了有意识的记录活动过程之外,还要记录执教教师对意外情况的处理,而后进行反思和分析。又如:在课前的预设过程中,学习“备学案”
即站在幼儿的角度,对教师的提问进行模拟性的回答和设想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这样的思维过程能够帮助教师锻炼思维的缜密性。
5、教学艺术素养——尊重幼儿,灵活处理。
现在的幼儿思维敏捷,平时耳闻目睹甚多,视野开阔。有时教师不甚了解的事,他们也能说得头头是道。因此,在教学中偶尔遇到一些不知所措的问题,教师可灵活对待,不妨先听听幼儿的想法,有时会茅塞顿开。教师可充分相信幼儿的能力,例如综合活动《岩石上的小蝌蚪》,教师就能在故事的关键处,让幼儿自主在两个答案中选择其一,并坐到相应的区域,然后阐述理由。类似于这样的活动设计,充分考虑到幼儿主动探究,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且幼儿在发表意见的过程中教师自然得到启发,并适时点拨,通过比较后求答案,树立幼儿正确的认识观。
综上所述,教学机智往往存在于教学过程的偶发事件中,很多都是幼儿的“创新灵光”,对教师有很大的启发作用,能推动教师深思。教学机智运用得好,对于提高和发展幼儿的能力,培养幼儿好的思维品质等都有极大的作用,更具价值的是,它对于提高教师的应变能力、思辨能力、反思能力有着无可比拟的作用。集体教学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学机智是教师素质的画龙点睛之笔。让我们不断地在实践中学习、摸索、思考、积淀,不断地充实自己、追求个性、构建风格,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年4月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钟启泉、崔允槨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7月
3、《现代教育论》 黄济、王策三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7年6月
4、《幼儿园教育》 李季湄、肖湘宁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年7月
5、《发展心理学》 林崇德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7年5月
6、《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 任长松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年1月
7、《课堂教学技能》 张学敏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3月
8、《讨论式教学法》 Stephen D.Brookfield ,Stephen Preskill(罗静 译) .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2年1月
9、《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朱慕菊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8月
10、《关于生态式融和课程》 屠美如 学前教育研究 2003年5月
本文获2007年鹿城区教师论文评比二等奖
作者:温五幼 王畅
手工材料
关键词:
- 小班体育活动教案《独轮车运球》 2024/11/17
- 排队安全我知道 2024/10/21
- 彩色糖果罐 2024/10/21
- 我会穿鞋子 2024/10/09
- 用爱陪伴孩子成长 2024/10/08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