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幼儿园尝试性教育活动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susan 感谢 susan 上传 0人参与

      在教育改革逐渐深入的今天,学前教育也以其独特的姿色在这场改革中掀起一个又一个高潮。一时间,众多新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理论如体验教育、愉快教育、成功教育等应运而生。近几年来,受中小学教学中流行的“尝试教学法”的影响,尝试性教育渐渐在幼教领域掀起了热潮,我园在充分认识其理念的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尝试性教育活动的试点,并由此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我们以为既然幼儿园要开展尝试性教育活动,就必须首先由尝试教育的概念入手,从其内涵和实质上去认清和把握它。
一、尝试性教育活动的涵义
     “尝试”一词古今中外早已有之。查阅中国的权威辞典,都可以看到“尝试”一词的解释。《辞源》中说:尝—试探;《辞海》中说:尝,含有辨味和试探的意思;按现代社会对尝试的理解认为,“尝”是指探测问题的难易;“试”是指探测解决问题方法的有效性。由此可见,“尝试”二字合在一起,即是对问题的一种探测性活动,其目的是获得关于问题的难易及解决问题方法的有效性的信息,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既然我们强调“尝试”二字,那么在整个尝试教育中,“试”也就成为了活动的核心。围绕这个核心,我们可以看到尝试性教育的教学模式对于先行的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区别于幼儿园先行“教师先讲,学生后练”,尝试性教育活动的实质可以归纳为两句话“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即由老师先提出问题,幼儿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大量尝试去初步解决问题,最后由教师根据幼儿在尝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讲解。相较于教师讲解,幼儿再去操作的步骤来看,尝试性活动中由于幼儿有体验在先,当老师讲解时,他不但注意力高度集中,而且会更易于理解老师的意思。当然,我们这里谈“先试后讲”中的尝试,并非让学生放任自由地尝试,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所进行的尝试性活动。教师通过问题的提出、情境暗示等方法引导学生向预设的方向进行尝试,因此我们所提出的尝试性教育活动应是学生自主尝试与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引导的有效结合。
     通过以上对“尝试”一词的剖析以及对尝试性教育活动实质的分析,我们以为幼儿园尝试性教育活动是依据一定的教育目标,在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下,幼儿通过合作讨论、动手操作等途径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初步的尝试性探索,最后由教师针对活动中出现的难点和重点进行归纳总结的一种教育活动。
二、幼儿园开展尝试性教育活动的必要性
     在理解了尝试性教育活动的涵义之后,我们发现它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难以理解,相对于幼儿园现在的教学,关键是一个理念和教学模式的转变。那么这种教学模式的转变对于幼儿发展究竟能产生多大影响,幼儿园开展尝试性教育活动的必要性体现在哪儿呢?
1、幼儿有兴趣尝试
     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纲要》在对各领域的要求中都将激发幼儿的兴趣放在第一位,而我们看到无论是方案教学还是园本课程这些新的理论,也十分强调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但很多教师并不清楚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是从何而来,因而对尝试性活动中幼儿有兴趣尝试持怀疑态度。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主要是由其认知结构中的观念冲突(也称作“认知不协调论”)所引发的。当学习者面对新知识与原有知识之间出现了不一致或是差距所引起的不确定性时,就会引起学习者中等程度的唤醒状态,即好奇心和兴趣[1]。因此,当幼儿面对新问题与原有知识之间出现的适当程度的观念冲突时,幼儿是有兴趣去尝试和探索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引发幼儿的认知冲突。以我园中班开展的“水的搬运”这一尝试性教学活动为例,当教师发现所有的幼儿都用直接倾倒的方式将瓶中的水搬运到大盆中去时,教师提出:如果不用直接倾倒的方法,还有哪些方法能将盆中的水搬运到瓶中去呢?我们知道,对幼儿来说,把瓶子里的水倒进盆中在其能力范围之内,而不用直接倾倒的方法,将盆中的水搬运到瓶中去超出了一些幼儿的能力范围,这时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从而开始了探索性活动。通过一系列的尝试,幼儿发现用旧布条、海绵、废报纸、小勺、小罐子、吸管以及用手捧等方法都能进行水的搬运。在整个探索活动中,我们观察到幼儿一直保持很浓的兴趣和较高的探索欲。所以我们说,幼儿是有兴趣参与尝试活动的。
2、幼儿能尝试
    知识迁移理论告诉我们:学生原有知识对新的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简单地说就是学生会自觉地把已学过的东西应用到新情景中,一个新的知识对学生来说并不是完全陌生的,或多或少都会与学生头脑中已有的认知结构相关联。因而即便教师不讲,学生也会自觉地对新知识进行迁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水的搬运”的科学尝试活动中,教师只是提供幼儿一些辅助材料,如报纸、硬纸板、布条、小罐子等,并未给幼儿讲解材料的用途。但在幼儿实际操作中,我们看到有些幼儿会将硬纸板折成漏斗的形状,把盆里的水通过纸漏斗倒进瓶子里。实际上,在幼儿的这一尝试性活动中,他脑中已经进行了知识的迁移。首先,他的认识中已有了“漏斗可以用来把水倒进瓶中”和“硬纸板放在水中不容易腐烂”这两个概念,当他发现材料中没有他要的漏斗而只有硬纸板,于是便产生了“能不能用硬纸板来代替漏斗”的知识迁移。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幼儿在没有老师讲解的情况下,是有主动完成知识迁移的可能的,即幼儿能尝试。这就为幼儿园开展尝试性教育活动提供了可能性。
3、幼儿尝试能成功
     很多老师在谈到尝试性教育活动时,总是怀疑把尝试权交给幼儿,他们能否成功?在这里我们以为开展尝试性教育活动的前提就是,我们应充分相信幼儿不但“能够尝试”,并且是能够“尝试成功”的。著名的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告诉我们,追求成功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幼儿也是如此,试问有哪个幼儿不希望受到老师的表扬、同伴的羡慕?这种需要在幼儿的学习中便会转化为幼儿不断追求成功的动力。我们现行的“先讲后练”的教学模式,老师一手包办尝试性活动,幼儿看得多、做得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减少了幼儿尝试成功的机会,让人以为离开了老师,幼儿就什么也不会做。而在尝试教学活动中,老师放手把尝试的活动权交给幼儿,让他们自己寻求解决的方法。在追求成功的动力的驱使下,幼儿会自觉地想尽一切办法,即使在这一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他们也没有放弃。当然这里也需要老师在旁边适当的引导,帮助幼儿到达成功的彼岸。在“水的搬运”活动中我们可以看见,在幼儿第一个尝试活动成功后,脸上表露出的喜悦感和成功感是难以抑制的,这就激励着幼儿进行下一个尝试的欲望。如此循环,到了活动结束时,我们惊奇地发现幼儿想出的很多运水的方法是老师事先没有预料到的,而且比老师预设的方法要好。由此,我们完全可以相信幼儿的尝试是能够成功的。
三、开展尝试性教育活动的条件
     尝试性教育活动作为一种新的幼儿园教育活动模式,目前还处于探索开发的阶段。对于幼儿园开展尝试性教育活动的条件、原则等还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这里笔者主要从教师组织活动的角度出发,谈谈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几点。
1、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内容,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
     建构主义认知理论告诉我们,个体知识既非来自于主体,也非来自于客体,而是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建构起来的。幼儿由于其心理水平还处于前运算阶段和具体运算阶段的前期,不可能像中小学生那样通过老师的讲解和系统的知识学习来获取知识,而主要通过与周围环境的不断互动来丰富自己的知识能力。这就决定了教师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要贴近幼儿的生活,让幼儿易于探索和理解。同时在内容的安排上注意遵循幼儿的年龄特征,要与幼儿的能力水平相匹配,否则太难幼儿认为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解决不了问题,就会产生厌倦;太容易幼儿在尝试时没有成功感,从而也就失去了下一次尝试的兴趣。例如,我们在很多幼儿园看到关于“水”的教学活动,这是小朋友十分熟悉的东西。但同样是认识水,中班老师只是把教学难点放在认识水的一般特征和用途上;而到了大班,教师则将难度上升到通过让幼儿尝试把水加热,或者把水放进冰箱里等小实验认识水的三态变化。这样,在组织活动的时候,既选择了贴近幼儿生活的内容,同时又在难度上依据年龄拉开差距。
2、注重尝试问题的设计,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
    从整个尝试性教育活动的过程来看,尝试问题的设计最为关键,这是关系到教育效果的重要步骤。首先教师在设计尝试问题时应能引起幼儿心理上的“认知冲突”,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也要充分估计到学生尝试的障碍和难度,循序渐进,尽量使设计的每一个问题“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例如,在“水的搬运”这一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让幼儿想办法将瓶里的水倒进盆子里,于是幼儿无一例外地把瓶中的水直接倒进盆子里。这时老师第二次提问:“除了用直接倾倒的方法搬运水,你还会用其他的办法将盆中的水搬运到瓶子里吗?”我们看到有些幼儿用布条、海绵把盆里的水吸起来,再挤到瓶子里;也有幼儿用小勺把水舀到瓶子里。这是老师又一次提问:“请小朋友们想一想,试一试,怎样用最快的速度把水运到瓶中,同时又不让水渗到瓶子外面呢?”其实这个问题已经设计得比较深,对幼儿现有的水平有一定的挑战性。这时我们听见有小朋友轻轻地说:“用漏斗。”老师立刻捕捉到这个信息,提示说:“可我们现在没有漏斗怎么办?”这时已有小朋友开始用硬纸板折成漏斗状,也有小朋友受到启发把硬纸板折成小方盒。从教师设计的这一系列尝试问题来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调整学生尝试的障碍,每一个问题都是在幼儿原有的水平上拔高一个层次,循序渐进,一步步把学生引向成功的体验,不断激起幼儿对下一个尝试的欲望。
3、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个别差异
     由于尝试教育遵循的是“先试后导”、“先练后讲”的教学模式,这就从根本上转变了教师在教学中控制者的地位,而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这一转变要求必须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能尝试,而且能尝试成功”。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会感到宽松自由,才有在尝试的过程中说出“我来试”“我有问题”“我认为”之类的机会。在指导幼儿尝试的过程中,我们要能耐心倾听孩子们的想法与感受,随时捕捉尝试中出现的偶发事件的价值[2]。就像我们在前面看到的,老师在提问有什么好方法能将水一滴不漏地运到瓶子里时,有幼儿说用漏斗,教师很快就捕捉到这个想法,从而把幼儿引向下一个环节。此外,在建立民主和谐的尝试氛围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要尊重幼儿在尝试过程中出现的个别差异。幼儿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必然在探索中出现差异,这就需要我们在引导的时候因人而异,为不同的幼儿设置不同的障碍。例如,在尝试性教育活动“水的搬运”中,当老师要求幼儿用多种方法把水运到瓶子里时,对于那些想了很多方法的幼儿,老师要从难度上进行指导:“有什么方法能迅速将水运到瓶中,且不渗漏到瓶外?”而对于那些手里只拿了把小勺左顾右盼,看着别的小朋友忙得不亦乐乎的幼儿,老师应对其进行适当的提示:“除了小勺能运水,还有其它方法了吗?”并引导幼儿根据辅助材料的形状、特征来选择方法,很快在老师的提示下,幼儿想到了把硬纸板折成小盒子舀水。因此,在我们组织尝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但要注意整体的探索氛围,同时还要关注幼儿的个别差异,力求让每一个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和满足。
     当然,我们在此探讨尝试性教育活动开展的实质和价值,并不是对幼儿园现行的教育活动和课程结构进行批判和否定,而是期望通过学习和开展尝试性教育活动,在教师的教学意识中形成“尝试”的理念,相信“学生能尝试,并且尝试能成功”,从而最大程度地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调动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为无论我们的教育理念怎样更新,教育名称怎样换代,其最终的目的还是要促进幼儿的身心全面发展。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儒家经典mp3:05论语3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