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提问是课程的起点
在幼儿园活动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师已经习惯于不断地向儿童“抛”问题,似乎只要儿童能回答或解决这些问题,课程实施就是成功的、令人满意的。从表面上看,教师提出了很多问题,但其实教师的“问题意识”并不明显。很多时候,只是把事先准备好的问题和答案按部就班地带出来而已。由教师的不断提问和儿童的被动应答形成的教学模式让我们看到儿童是被动甚至无助的。在课程实施现场,虽然偶尔能看到教师给予儿童提问的机会,但是教师并未认真倾听,更没有把儿童的问题看作是生成课程的钥匙,这种“给予儿童提问机会”的做法似乎只是为了表明教师对儿童是尊重的,但这并不是真正理解儿童、尊重儿童的表现。
在专业研究领域,有关“教师提问”的研究非常丰富,也比较深入,而有关“儿童提问”的研究相对薄弱,成果也鲜见。事实上,儿童天生就爱提问,提问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提问是儿童的一种存在方式。儿童提问不仅是“想知道”什么,更多时候是对成人逻辑世界的质疑,表现的是儿童的兴趣、儿童的需要、儿童的能量。从儿童发展的视角来看,提问对儿童的语言、认知具有促进作用,能帮助儿童获得信息,提高其批判性思维能力等。
那么,儿童的提问对于课程实施具有怎样的价值呢?在我看来,儿童通过提问把那些与他们有关的人和事都带进了课程。那些被带进课程的人和事并不是被罗列着的,而是以一定的关系活跃在课程中的,因此它们可以成为最有价值的课程资源。同时,儿童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其他儿童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更有可能引发其他儿童的提问乃至反问、质问。因此,儿童的提问可以被看作是课程的起点。
课程是生活意义的载体,生活意义很多时候可以通过儿童的“提问”显现。我们应该明白的是,儿童的提问并不是被“教”出来的,更不是被逼出来的,儿童提问的机会也不是教师施舍的。当我们特意给出一段时间让儿童提问时,儿童反而提不出问题。只有当儿童感觉到自己所处的环境是民主的,是充满爱和理解的时候,只有当他们的思想在自由飞翔而又能得到教师欣赏的时候,儿童的问题才会汩汩流淌而出。
问题一旦被提出,答案便被追寻。但是,教师不应是给予儿童现成答案的人,而应是一个能与儿童真诚对话的人。为了帮助儿童解答问题,教师也必须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儿童在问题与问题的碰撞中寻找答案。教师切忌直接给予答案,否则易使儿童满足于表面的“知道”,而不再去探究更深层次的意义。教师提问的艺术在于引导幼儿不断提出问题,而不是直接解决问题。回答的艺术则表现为答案的开放性,“回答”不应是终结性行为。如果课程到了一个不能再产生问题的状态,这恰恰就是课程意义的缺憾,而不是课程效果的完善。如果情景合适,儿童自然会向自己或他人不断提出有意义的问题,从而循此前进,竭尽全力追寻答案或提出新问题。
总之,儿童如果被置于丰富开放的环境之中并与教师、同伴充分互动,自然就会源源不断地提出各种有价值的问题。儿童的提问是真正属于儿童自己的课程的起点。此时,教师应该是一个倾听者,同时又是一个真诚的对话者。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何媛 桂林,541004)
手工材料
关键词:
- 小班体育活动教案《独轮车运球》 2024/11/17
- 排队安全我知道 2024/10/21
- 彩色糖果罐 2024/10/21
- 我会穿鞋子 2024/10/09
- 用爱陪伴孩子成长 2024/10/08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