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如何帮助儿童习得适宜的社会行为

来源: 06abc.com 作者: lluosh 感谢 lluosh 上传 0人参与

      【摘要】儿童需要在教师的帮助下习得能为社会所接纳的适宜行为。用管制和惩罚的方式来制止儿童的不适宜行为,会给儿童带来消极的自我认识和内心感受,不利于其获得自我管理能力。积极的做法应该是满足儿童的需要,增强儿童的能力,发展儿童的自信和自尊,给予儿童自由选择和自主决定的权利和机会。具体策略包括:创设合理的活动室环境;保持每天稳定有序的日程安排;让等待时间最小化,时间利用最大化;让儿童参与规则的制定;引导儿童用语言表达消极的内心感受: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帮助儿童释放消极情绪:采用“冲突谈话”的方式干预儿童的人际冲突;用积极的方式强化儿童适宜的行为;树立良好的榜样。 
  【关键词】适宜的行为;不适宜的行为;增强能力;自我管理 
  儿童并非生来就会按照社会所认可的方式去行事,而是随着自身的成长和发展逐渐理解被社会所认同的行为规则。并学习如何与他人交往,以及怎样在必要的时候调整自己的行为。儿童这一系列的学习与发展的过程不是自然发生的,他们需要教育者来帮助他们习得能为社会所接纳的适宜行为。 
  一、对待儿童不适宜行为的消极方式:管制和惩罚 
  儿童在一日生活和活动中常会出现一些不适宜的行为,对此,许多教师习惯的应对方式是以传统的“纪律”来约束。这种纪律约束通常意味着纠正甚至惩罚。这种管教方式确实可以制止儿童的不适宜行为,但效果只是暂时性的,而且会带来其他严重的负面影响。一方面,这种来自于外部的控制不能帮助儿童很好地发展自我管理能力,相反,他们会更依赖成人的管制和约束。如果儿童不能做到自我管理,以后还是有可能再次出现不适宜的行为。另一方面,常用纪律管制和惩罚的手段会让儿童感到羞愧,对自己失去信心,并形成低自尊,尽管儿童不适宜的行为被暂时制止了,其内心产生的消极感受却得以延续。 
  儿童出现不适宜行为往往源于他们缺乏安全感、有受挫感、对自我形象的消极认识以及父母不合理的教养方式。因为儿童的行为与儿童的需要有着密切的联系。儿童除了有基本的生理需要以外,还有被爱、被尊重以及安全感、归属感、成就感和价值感等心理需要。当儿童的这些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他们就有可能产生不适宜的行为。比如当儿童感到不安、有压力或焦虑时,他们的行为可能会表现出扰乱性的、攻击性的或缠人的特点。如果教师意识到这些,就会明白,惩罚、严厉地对待、大声命令或批评是一种消极的方法,这样做并不能解决问题,只会强化儿童渺小、负面的自我形象,它对儿童产生良好的自我概念,形成适宜的社会行为,并能够自我管理以及获得生活在社会中所需要的内在控制能力是没有帮助的。 
  二、对待儿童不适宜行为的积极方式:满足儿童的需要,增强儿童的能力 
  作为负有照顾和教育儿童责任的幼儿园教师,我们有必要了解自己在帮助儿童习得适宜行为过程中所充当的角色。我们需要为儿童提供指导,帮助他们获得和发展适宜的社会行为,而不是等到儿童出现不适宜的行为时才使用强加的“纪律”和惩罚的手段去制止和管教。鉴于儿童的需要会影响儿童的行为这一观点,预防和消除儿童不适宜行为的积极做法之一是敏感地回应儿童,满足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需要。比如,为儿童营造安全、可信赖的环境和心理氛围,以缓解其焦虑和恐惧感;通过各种表达方式让儿童知道他们是被爱、被接纳的;尊重儿童,认可他们的能力和价值,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很重要,被别人需要,从而获得自信、懂得喜欢自己,等等。同时,要认识到指导儿童行为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儿童做到自我管理,达到自律,自觉表现出适宜的社会行为。因此,积极做法之二是要赋予并增强儿童的能力,支持儿童去学习怎样管理自己的行为。鼓励儿童学习相应的技巧和能力。教师要为儿童营造一个可以增强他们能力的环境,利用环境引导儿童按某种适宜的方式行事,不是因为别人希望他们那样做,而是因为他们自己愿意那样做。为此,教师要帮助儿童发展自信和积极的自尊,引导儿童进行有效的交流并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增强儿童能力的关键在于在儿童能自我控制的情况下给他们实施控制的机会。因此,教师有必要给予儿童作选择和作决定的机会和权利,允许儿童自己来控制周围环境中的某些状况。 
  三、帮助和指导儿童形成适宜社会行为的具体策略 
  (一)采取积极的措施预防和消除儿童的不适宜行为 
  1 创设合理的活动室环境 
  创设合理的学习环境可以减少儿童之间的冲突,预防儿童不适宜行为的发生。首先,从活动室空间来看,如果给儿童提供了跑动的空间,他们就有可能在活动室里追逐奔跑。所以活动室里的布置不宜太空旷。太拥挤当然也不合适,容易增加攻击性行为的发生率,因为身体碰撞的意外会更多地发生在拥挤的空间里。其次,从为儿童提供的材料来看,如果教师为儿童提供的玩具和材料不充足,或者不适合儿童的发展水平,他们也会因玩具和材料而发生争吵。有研究者发现,发生在幼儿园里的人际冲突有90%以上是因所有物而引发的争吵。因为处于自我中心阶段的幼儿通常认为活动室里的所有玩具和活动都是为自己而准备的。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提供更为充足的材料来预防和消除儿童的不适宜行为,解决人际冲突。另外,在氛围的营造上,教师可以在远离那些特别吵闹区域的位置标示出一个区域作为安静区,满足儿童的心理需要,因为每个人都有可能在一定的时间需要有一个能让自己安静下来和属于自己的个人空间。 
  2 保持每天稳定有序的日程安排 
  预防儿童不适宜行为的一个有效策略是保持每天稳定有序的日程安排。稳定有序的日程可以让儿童清楚地知道一天里有哪些事情以及接下来要做些什么,这样会让他们比较有安全感。教师可以把有明确说明的日程表贴在儿童看得见的地方。日程表最好图文并茂,能让儿童看懂,对于日程表上的安排,教师尽量不要随意更改和变动。要注意的是,日程安排务必合理。让儿童感到比较舒适。比如,活跃的活动应该安排在安静活动的后面,在激烈的户外活动之后要安排一段安静或休息的时间,但如果儿童还没有活动到需要休息的程度,一般不要强迫他们休息。 
  3 等待时间最小化。时间利用最大化 
  不要让儿童等待。教师要预见到如果让儿童站着或坐着很长一段时间等待外出,或让儿童坐在桌子旁什么事也不做等待午餐,一些儿童就会出现破坏性的行为。教师要安排好时间,长时间的等待是不必要的。即使在过渡环节也要准备一些活动来吸引儿童的兴趣和注意,不要让儿童无事可做。教师可以给他们讲一个故事,做一个手指活动,唱一首歌,或玩一个游戏。 
  给予儿童足够的时间让他们自由选择和参与活动,与同伴交谈,完成他们正在做的事情,这也是一个预防儿童出现不适宜行为的有效策略。儿
童做每件事需要花费的时间比我们预想的要长,如果他们因为活动时间受限而感到压力的话,就有可能出现不适宜的行为。 
  4 让儿童参与规则的制订,给儿童的行为设限 
  让儿童参与班级规则的制订可以防止儿童出现不适宜的行为。如果儿童知道别人期待自己做什么,他们通常会有更好的表现,在遵守规则方面也会表现得更为合作。教师可以和儿童一起讨论规则,也可以请儿童帮着制订一些简单的规则。教师可以把配有图示的规则贴在活动室的相应区域,以帮助儿童自我调节。 
  教师在为儿童的行为设立限制时,首先要考虑几个问题:这些规则公平吗?各条规则之间有冲突吗?儿童能理解这些规则吗?他们了解在违反规则之后会有什么后果吗?如果儿童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为有哪些限制,就会更愿意接受并执行这些规则。当然,限制应该是简单、少量的,一旦定下来则要坚决、持续地执行。比如,可以设立这样的限制:不允许出现伤害自己、伤害他人或破坏材料的行为。这是每个人都必须遵守的规则,没有这样的限制。儿童可能会经常试探成人对他们容忍的限度。 
  5 接纳儿童的消极感受,帮助儿童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一旦教师认可消极感受是儿童成长和自然发展的一部分,如认识到儿童有时会感到愤怒、受挫或不安是很自然的,就更容易接纳这些感受。接纳并不意味着支持,接纳儿童的消极情绪有利于帮助他们驱散这种负面情绪,这是帮助儿童控制其不恰当行为的第一步。 
  教师需要帮助儿童用社会可以接受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消极感受,比如可以引导儿童用语言表达愤怒、嫉妒或挫折,以减轻消极感受。首先,教师只有真正用心倾听,儿童才会比较愿意倾诉。对于一个正感到伤心的儿童,听到成人说“我明白你的感受,知道你感到很伤心”比受到成人逼问“出什么事了,为什么”要舒心得多,他会觉得和一个能接受自己感受的成人交谈比和一个逼他解释的成人交谈要容易得多。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儿童用适当的词把内心的感受表达出来,在儿童表达时,教师要作一些回应,对他们进行鼓励,如:“这确实让人感到很生气。”当听到有人认可自己的内心感受时,儿童会深感安慰。最后,教师可以尝试请儿童说一说心里的感受。值得注意的是,与情绪失控的儿童谈话通常是无效的,教师需要对儿童有耐心,给儿童足够的时间先让他平静下来,即要给予儿童恢复自我控制的时间和空间。当儿童在某种情绪状态下是用行动而不是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消极感受时,教师要温和而坚定地提醒他们,通过不断的提醒让他们最终学会使用语言而不是行动来纾解情感。 
  6 转移注意力 
  改变儿童不适宜行为的一个常用的策略是转移注意力,将其引入到一个合适的、积极的活动中去。有一些活动可以帮助儿童平复情绪,如玩水就是一个特别能起到安抚情绪作用的活动;玩陶土和面团能很好地帮助儿童纾解挫折感,教师可以鼓励和引导他们揉捏或用拳头、木槌敲打材料;让儿童瞄准目标投掷沙包或泡沫球,有利于释放他们的消极能量;手指画也能起到类似的作用。教师可以专门设置一个安静的角落,里面有舒适的摇椅和玩水、玩面团或进行手指画等活动的空间和材料。当儿童发脾气时,教师选择恰当的时机平静而温柔地与儿童交谈,告诉他你希望他感觉好一些,并将他的注意力转移到积极的活动上。遇到儿童打人或咬人的情况,教师必须立刻制止,但不要责备和惩罚他们,要告诉他们不允许有人伤害他人。等儿童平静下来,教师要及时为他们提供一个替代活动。让儿童意识到教师会帮助并支持他们以非破坏性的方式释放消极情绪,他们会逐渐获得自我控制能力。 
  7 通过“冲突谈话”干预儿童的人际冲突 
  儿童之间若发生了冲突,教师最好鼓励和支持他们自己解决。但是当冲突升级时,教师须进行干预。一个有效的干预方式是“冲突谈话”,具体做法是先将发生冲突的双方各置于一旁,使他们慢慢平静下来直到可以交谈时,让双方都来说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想一想对方的感受是怎样的。最后,请双方谈谈自己要怎么做才可以让对方感觉好一些。像这样的“冲突谈话”可以帮助儿童学习从对方的视角看待冲突,因为大部分儿童从来没有被要求过要考虑同伴的感受。教师不用责备和惩罚的方式对待发生冲突的儿童,这会让儿童首先感到如释重负,而当教师让他们想一想对方的感受,说一说怎样做才能让对方感觉好一些时,他们也许就能想到解决的办法了。有时他们想到的是各自做一些让步,试着与同伴分享一件玩具,有时想到的是给对方一个大大的拥抱。这是结束冲突的一个令人满意的方式,特别重要的是它能让儿童获得自我掌控情况的能力。 
  (二)用积极的手段帮助儿童习得适宜的行为 
  1 利用积极的强化
 
  给予积极的强化意味着教师要将注意力从不期望儿童做出的不适宜的行为转向期望儿童表现出的适宜行为上。以往教师通常关注的是儿童出现的不适宜行为,然而,这恰恰给了儿童消极的强化,他们可能认为只有当自己做出不适宜的行为时,教师才会注意到自己,给自己更多关爱。因此,期望儿童有所改变的话,教师自己必须先作出改变。如,教师可以悄悄观察那些平时常出现破坏性行为的儿童,每当他们有积极的表现时,就用微笑、点头或鼓励的话语来给予强化,而当他们出现消极行为时,则予以忽视,不予理睬。例如,当一名儿童伤害了另一名儿童时,教师首先要关心的是受伤害的儿童而不是攻击他人的儿童,儿童意识到自己不适宜的行为并不能得到教师的关注,这样儿童接受到的信息就是教师会对他积极的行为而不是对消极行为作出回应。教师用积极强化的方式想要儿童有所改变可能比用责骂、惩罚的方式强迫儿童停止他们不适宜行为所花的时间要长。然而这种方式是更有价值的,因为儿童由此获得了自己内部对行为的控制而不是依靠外部来控制。这样的努力让儿童向自我控制的方向又迈进了一步,他们逐渐开始可以不依赖于成人而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管理。 
  2 树立良好的榜样 
  教师要为儿童提供榜样示范,以帮助他们习得适宜的行为。这就需要教师自己首先做到自我控制。如果教师对那些出现破坏性行为的儿童大喊大叫,就是将自己置于与失控的儿童同样的状态。马里昂(1997)指出,“帮助儿童管理愤怒的情绪最有效的方法是成人作出榜样示范:认可,接纳自己的愤怒感受,对自己的情绪负责,并以直接的无伤害的方式表达出愤怒的感受。”教师要成为儿童礼貌行为的榜样,不要对出现不恰当行为的儿童大喊大叫,而是应该走到他面前,以礼貌而又坚决的方式轻声告诉他什么样的行为是合适的,告诉他应该怎样做。这样的教学策略会让人联想到维果茨基的鹰架理论,即先给儿童提供必要的支持,在他们能够为自己的行为承担更多的责任后逐步撤回对他们的外部支持。当儿童学会自觉控制自己的行为并表现出适宜的社会行为时。这就是对教师付出努力的最好回报。家长也会注意到孩子在这方面的进步,并且会支持教师的努力,这样的努力是值得的。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没有牙齿的大老虎(说课稿)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