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化人”式教育促进幼儿自我效能感的提升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qingchuan 感谢 qingchuan 上传 0人参与

  “化人”式教育模式是把教育过程看作一个动态生成的、教与学统一的相互影响和相互活动的过程;是以幼儿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创设具有“化人”力量的“浸泡”式文化,同化、熏染、启迪幼儿的“文化无意识”①,让幼儿自然而然地在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体验认知结构经历的变化,自主建构知识,开发幼儿的多元智能,培养幼儿自我发展(学习)能力的一种潜移默化式的教育方式,有利于幼儿的参与、探究、体验、互动、自主建构,更有利于有效的开发和培养幼儿终身受益的潜能和多元智能。 
  自我效能感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在社会心理学中提出的,他指出:自我效能感是人们对自己为获得某种预期结果所需实施的特定行为(区别于一般的自信心)能力的信念。自我效能感理论告诉我们,一种行为的启动、以及行为过程的维持,主要取决于行为者对自己相关行为技能的预期和信念。它既影响人的行为选择、动机性努力、认知过程以及情感过程,也影响着个体的发展和健康水平。提升自我效能感对于提高学习效能、增强学习动机、改善学习态度都有重要意义,是个体不可或缺的一种关键经验。“化人式”教育是教师通过变过去的“倾泻”、“灌输”,教人知“道”、闻“道”、遵“道”为创设适宜幼儿原有知识经验自然有意义转化的“浸润、习染、熏陶”的“化人”文化情境,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诱发幼儿自主调整自己的认知冲突;增强幼儿自主建构知识的信心;开发幼儿各种潜能;增进幼儿社会化发展;增加幼儿成功满足感的一种育人模式,能有效促进幼儿自我效能感提升。 

  一、“化人”式教育激发幼儿学习动机,促进幼儿自我效能感的提升 
  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是影响自我效能感最有力的信息源。“化人”式教育是教师以幼儿为学习的主体,发掘、提升、利用和驾驭文化内蕴的“化人”功能浸润、习染、熏陶幼儿,促进幼儿学习方式改变,提高教育有效性的一种教育方式。“化人式”教育为幼儿提供了立足生活的“植入型”丰富自然的“化人”文化情境,文化情境的创设是从幼儿感兴趣、有直接感受和体验的事物入手,依据幼儿年龄与身心发展的水平提供的“化人”文化磁场,幼儿进入具有陶冶和滋润的“人化了”的文化“磁场”,文化“磁场”的需要和要求必然成为幼儿心理反映对象,幼儿个体本己文化与新文化之间的认知冲突很容易转化为幼儿主体内在心理需要,同时通过“化人”活动的熏陶和催化,又能不断激发主体发展的新需要,从而产生学习动机。
      幼儿在“化人”活动中,可根据自己亲身的感受和体验,无意识参与“润泽、抚育”活动,又从好奇、有趣、好玩的“无意识文化”探究中可以自然而然的产生进入“新文化”的学习动机。在“化人”式教育这个特定的情境中幼儿可以在自己体验过的原有成功经验基础上进行活动,幼儿对自己能达到某种预期结果所需实施的特定行为能力有较强的信念,这样就会产生付出更大程度努力去实现自己预期的欲望,其情感、心理也很容易与“化人”文化产生共鸣而契合,所以,“化人”式教育有利于激发幼儿产生较高的自我效能感。 

  二、“化人”式教育开发幼儿各种潜能,滋养幼儿自我效能感 
  研究表明:有专业性、权威性和吸引力影响的人评价劝说及自我规劝是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又一信息源。“化人”式教育是教师真正以“幼儿为主体”,隐匿教育目标和教育角色,设置有利于激活幼儿原有认知结构中知识经验的情境文化,设置有利于幼儿利用周围文化的情景因素,来激活幼儿各种天赋和智能,提升幼儿感性认识周围事物多种特征能力的一种教育方式;是教师利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浸润”式文化“场”同化、熏陶幼儿,来激发幼儿积极的情感和态度,唤醒幼儿主体意识,提升幼儿用富有个性的方式体验解读文化,自主建构和选择自己生活活动方式的能力,丰富、提高、开发幼儿的各种潜能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育方式;是教师利用暗示诱导、启迪,“润泽”、“抚育”幼儿的教育机智,来激发幼儿用自己的强项带动弱项展示自己的潜能和才华,以锻炼幼儿整合自己认知文化、调节自己认知冲突顺应文化的能力,提升幼儿的成功感,增强幼儿的自信,促进和发展幼儿可持续发展的优势智能,最终达到素质全面提高与个性充分张扬统一的一种教育方式。在“润泽”、“抚育”过程中,教师能在新旧知识的联结点、关键点、幼儿理解的疑难点、思维的转折点,巧用“顺、诱、拨”的援助方法(即:“顺应”幼儿活动,让幼儿按自己意愿进行探究;“诱导”幼儿持续不断地辨析、推敲;适时“点拨”让幼儿新旧知识相互作用),让幼儿自然而然地将“新知”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来促成幼儿知识迁移、建构自己认知结构。教师的观察、援助和适时的暗示诱导和催化,可以启发和丰富幼儿经验,帮助其体验认知结构的变化,自主建构和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教师“濡化”、“润泽”、“抚育”的方法,积极影响幼儿“探究体验,自主建构”行为,促进幼儿和谐、健康富有个性的发展。
      在“润泽”、“抚育”、“化人”活动中,当幼儿在做一项工作的过程中开始感到举步维艰或是怀疑自己、或是想要放弃自己的时候,总有教师的诱导、援助,当幼儿主动获取知识或是取得成功的时候,又有教师提供的空间让他体验成功的快乐,这样幼儿在教师的诱导下遇到认知冲突时都会主动做到“五勤”:勤思(解疑难)、勤动(自主操作)、勤质疑(找规律)、勤解疑(想思路)、勤交流(讲结论),让外在的知识和信息转化为自己自身的需要,能主动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转变观念重建认知结构,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并能用自己的方式表现、表达主动体验成功的快乐。因此在“化人”式教育活动中,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自主性、专注性;幼儿整合自己认知文化、调节自己认知冲突的能力;主动丰富、提高、发展自己各种潜能以及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能力这些学习品质的构建,有利于滋养幼儿较高的自我效能感。 

  三、“化人”式教育提升幼儿社会化能力,润泽幼儿的自我效能感 
  研究表明:从观察别人所得到的替代性经验对自我效能感影响很大。在“化人”式教育活动中,教师将身上所承载的“化人”文化、经验,不是居高临下的“倾泻”,而是“儒化”;不是灌输,而是“润泽”,它一方面为幼儿提供了最大限度的选择活动的自由,有利于激发主体活动的需要和动机;一方面为幼儿提供了“探究体验、自主建构”的空间,有利于诱发幼儿改造、充实、丰富、创造自己。在活动中教师还以诱导者和幼儿的伙伴身份参与“化人”活动过程,以积极的文化情感感染促进幼儿与文化环境、幼儿伙伴的相互作用,引导幼儿目中有物,并有所用心,激发幼儿与文化、教师、伙伴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
      在“润泽”、“抚育”的“化人”活动中幼儿会与外界“浸泡”式文化、教师及伙伴之间发生积极的相互作用。当幼儿对自己某方面的能力缺乏现实的判断依据或知识时,教师积极的情感和暗示诱导、同伴间的相互学习和模仿就可以为幼儿对自己能力的评价和检验提供合适的参照物,幼儿看到与自己相近人成功的间接经验可以增加幼儿实现同样目标的信心,可以促进幼儿“乐学”、“勤学”、“善学”、“会学”,幼儿学习方式的转变及个体发展的可能性也转化为现实性,有效地润泽了幼儿自我效能感。(张晴)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关键词:化人

    暂无...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美食区:奶茶店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