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正确对待家园合作中不同类型的家长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gugo26 感谢 gugo26 上传 0人参与

      [摘要]家长是孩子的保护者,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但家长也是普通人,文化背景各不相同。有的家长可能不够关心孩子,有的可能会刻意与托幼机构保持距离,有的甚至可能有自觉不自觉伤害孩子的举动。托幼机构要提高保教质量,更好地促进儿童发展,就要研究、了解和理解家长,为家长提供个性化的家园合作服务。 
  [关键词]家长;托幼机构;教师;家园合作 
  对于家长来说,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要。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出生起就能接受优质的教育。许多家长寄希望于优质教育机构,认为为孩子选择了优质教育机构,就基本完成了自己对孩子的教育使命。而对托幼机构来说,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教育质量,这是其必须坚持的宗旨。在这个层面上讲,托幼机构与家长的愿望和努力目标是一致的。因此,家园合作越来越受到托幼机构和家长的重视。 
  当前,在家园合作中主要存在着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大多是单向的,即家长处于被动状态,家长无条件地配合幼儿园和教师;二是教师对所有家长的要求是统一的,不考虑每位家长学历水平、经济状况、职业及教育理念的不同。幼儿园的家长工作应该体现个性化的服务理念,这样才能提高家园合作的质量,真正促进每个儿童的健康发展。 
  要开展个性化的家长工作,教师首先要了解家长。但是,作为教师,我们了解家长多少?不同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不尽相同,对教育孩子的看法也不尽相同。教师只有尊重家长的这种差异,才能更好地开展家园合作。可见,认识家长是托幼机构教师开展家园合作的第一步。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深入认识家长。 
  一、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家长 
  家长文化背景的差异使得家园合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为不同文化背景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与教育方式不同。每一种文化都有它自己的价值观和是非观。作为一名社会成员,家长教育子女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长大成人后的信念、价值观和行为。因此在开展家园合作时,教师首先要了解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背后的文化习俗。教师有责任了解、尊重并理解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的教育理念和行为,并且要清楚地知道如何调整教育计划和教育行为才能化解因为文化差异造成的托幼机构与家长之间在儿童教育问题上的不和谐因素。教师还应该清晰地认识到家长的教育理念和行为中哪些是因社会文化背景不同而产生的,哪些是个别家长的想法和行为,从而区别对待,更好地处理家园合作中出现的问题。 
  二、扮演不同角色的家长 
  家长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扮演着多种角色。家长最基本的角色是子女的保护者,家长有义务保护自己的孩子。如果有家长不履行这一职责,就会被认为是不合格的父母。同时,家长又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大部分家长都非常关注孩子最初几年的发展,他们迫切地学习各种先进的教育理念,但是有时各种教育理念之间的矛盾冲突又让他们无所适从,以至于家长们只能遵循自己认为正确的教育理念来为孩子的未来发展确定方向,结果导致托幼机构的课程似乎并不为所有家长认可,与家长为自己的孩子设定的发展目标不一致。托幼机构的教师应该认识到,虽然家长对孩子和教育的看法往往被爱、期望、担心以及对儿童发展和学前教育不完整的认识所误导。不完全正确,但是教师的看法和观点也并非万无一失。尽管教师有着儿童发展的专业背景,但教师有时也会犯错。因此,教师应该相信家长是教育自己孩子的专家,因为家长可以长时间地从不同角度观察孩子,掌握孩子的详细情况。在这一点上,教师是无法与家长相比的。教师首先应该肯定家长在子女教育上的长处,同时承认自己在儿童教育上的不足,然后才可能与家长平等交流,共同为儿童发展服务。 
  家长同时也是家庭的经济支柱,是家庭生活费的提供者。“我想为我的儿子提供最好的生活”。有时这就意味着家长工作的压力,也可能意味着家长一心要为孩子创造最好的物质生活,有意无意地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给了托幼机构。家长知道自己是家庭生活费的提供者,他们要为孩子的成长储蓄教育基金,支付孩子各个方面的开支。单亲家长可能会感受到更大的经济压力。尽管每个家庭的经济状况不同,但是作为托幼机构消费者的家长通常都会对托幼机构寄予很大的期望,并且会考虑托幼机构的教育是否物有所值。有的家长愿意倾其所有,让孩子受到最好的教育。 
  三、作为普通人的家长 
  家长与托幼机构的教师一样都是普通人。没有人生来就是一个完美的父母。家长面临着不同的挑战,需要用不同方法来协调和平衡现实世界中的工作和生活需要。在现实世界中,家长扮演着很多角色,比如职员、学生、配偶、爸爸或妈妈、儿子或女儿,有时家长会很难确定自己是否要把子女的需要放在首位。对于教师来说这是很容易的。因为教师的工作任务就是始终把儿童放在第一位。但对家长来说,始终把子女的需要放在第一位,这不太现实,有时候也不可取。家长每天都面临着自身工作与家庭生活之间的矛盾冲突,有时候很难作出最佳的选择。因此,教师在与家长互动时要体谅家长的处境,不能用托幼机构的工作标准去评估家长的行为。教师应该理解家长的选择,支持家长的选择,在此基础上再与家长协商,找到促进儿童发展的有效途径。 
  四、“不关心”孩子的家长 
  “他们不关心孩子”或“他们不够关心孩子”,这也许是许多幼儿园教师对家长的看法。然而即使在托幼机构中,由于机构自身的软硬件原因,托幼机构有时也会有工作上的不足,无法满足儿童的全部需要。但教师通常会说,“虽然还不完美,但我们正竭尽所能为儿童服务”。同样,教师也应该认识到,在现实生活中家长会面对很多矛盾冲突,有时很难意识到什么样的选择对孩子的发展最有益。如果因为自己的不当做法影响了孩子的发展,家长会为此内疚很长时间。因此,作为托幼机构的工作人员,教师要理解“不关心”或者“不够关心”儿童的家长。家长也想做到最好,只是有时候心有余而力不足。 
  五、与托幼机构亲疏关系不同的家长 
  家长与托幼机构的亲疏关系是不同的。有些家长愿意与托幼机构多接触,想要了解大量的关于托幼机构的详细资料,并希望有更多的机会与教师分享教学活动,而有的家长则与托幼机构保持一定的距离,很少分享托幼机构的资料和活动,也很少与教师联系,但这并不表示这些家长不关心孩子,不关心托幼机构。家长有权确定自己与托幼机构的职责界限。家长与托幼机构保持一定的距离,很少参与托幼机构的活动,有的可能是因为他们对托幼机构的情况非常了解,或者他们非常相信托幼机构为孩子所做的一切,㈣有的则可能是因为害羞或者对为人父母的角色没有自信心,还有的可能是因为有些教师自认为拥有丰富的教育经验而对家长的意见和建议漠不关心,导致家长游离在托幼机构之外。面对不同的家长,教师要采取不同方法,吸引家长参与托幼机构的活动,让家长感到他们的意见是受欢迎的,并让他们确信教师真的想听到他们对托幼机构的建议和意见。  
  六、“伤害”孩子的家长  
  大多数托幼机构都将不可避免地面对父母忽视儿童甚至虐待儿童的问题。在高竞争压力下。许多家长会拒绝履行照顾孩子的责任,放弃照顾孩子,还有一些家长则会过分地管理和控制孩子,这都是对孩子的“伤害”。一旦发现涉嫌虐待或疏于照顾儿童的事件,托幼机构和教师必须依据国家法律。依法报告。托幼机构需要对教师进行这方面的培训,以确保儿童得到保护。如果托幼机构和家长之间能相互信任,建立一种良好的伙伴关系,那么托幼机构和教师就可以支持家长更好地履行家庭教育的责任。  
  以上几点对家长的认识,有助于托幼机构和教师重新审视当前的家园合作工作。首先,不仅仅是儿童,家庭(家长)也应该成为托幼机构的直接服务对象,这种服务不是管理家庭或代替家庭,而是补充和扩大家庭的教育功能。托幼机构的工作是与家庭一起满足儿童在家庭背景下的发展需要。高质量的托幼机构应该满足家庭和儿童的个性化教育要求。真正成功的教育也只有在托幼机构与家长的配合下才能实现。其次,家园合作工作应该是双向的。教师与家长之间要加深了解,教师有时要换位思考,从家长的角度来考虑托幼机构的教育工作,更好地理解家长的处境和想法;家长也应该更多地参与托幼机构的活动。尤其是亲子活动。教师要及时与家长沟通,采纳家长的建议。再次,托幼机构的家长工作应该遵循个别化原则。针对不同的家长开展工作时,工作的方式方法可以有所区别,内容、要求可以不同。以满足不同家长的需要。此外,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形式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了解家长对幼儿园教育及儿童发展情况的看法。比如教师可以利用每天家长接送孩子的时间,及时与家长沟通;在活动室门口张贴每天的活动计划和内容;为每个幼儿建立发展档案;在活动室建立家长园地,让家长可以随时张贴自己对教育的感想和建议,并及时作出回应;定期举行规模不一的家长交流会,让家长交流育儿心得、教育建议。  
  总之,为了儿童发展的共同目标与家长建立伙伴关系,这可能是托幼机构和教师最具挑战性的工作。做好这一工作的基础是托幼机构要服务于家庭,与家长进行良好的沟通,而这一切始于教师对家长的研究、了解和理解。 (作者:张晖)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小班亲子手工活动:节日快乐帽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论证启新程,共“研”途繁华开 ——长兴县煤山镇中心幼儿园开展2024年度课题开题论证会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