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香港的早期普通话教学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bobo 感谢 bobo 上传 0人参与

    一、早期普通话的定位 
  对早期普通话在香港的定位是进行早期普通话教学一个重要的环节。黎欧阳汝颖(1997)认为“普通话对香港人来说,既不是第一语言(母语)又不是第二语言(外语),而是界乎其中的第一个半语言”。香港在本质上是一个广州话的社会和社区(何国祥,2005),幼儿的母语为粤语。普通话与粤语都是现代汉语,属于同源异流的关系(方小燕,2003),语音和口语表达方式是主要的区别。而第二语言(外语)的语言体系则与母语完全不同,学习中需要关注听、讲、读、写等方面。那么,在开展早期普通话教学活动的时候,普通话对于幼儿而言,是否是一门全新的语言,对听和讲都是陌生的呢?与母语教学有什么实质上的不同呢?在实际教学和观摩中笔者发现以下特点: 
  1 幼儿能够较快理解与粤语发音相近的普通话词汇 
  普通话与粤语有部分声母和韵母相同。普通话的三十九个韵母中,二十六个是粤语中也有的(程炳仁,2001),声母中也有相像之处,但是粤语的声调比普通话要丰富,有九个声调。已有的母语经验可帮助幼儿在聆听中理解语义。例如“狗”字,粤语与普通话发音近似,教师出示狗的图片后,幼儿可很快理解并能够辨别普通话语音的不同。掌握发音。当再次重温图片的时候,部分幼儿已可以不经教师提醒而掌握“狗”字的普通话发音。 
  2 幼儿需要专门地学习普通话 
  虽然句子的理解先于说句子(黄瑞琴,1998),幼儿可以借助母语的经验来理解普通话,在故事或者活动中理解语言。但如果需要语言的输出,即运用词汇或者是进一步使用完整的句子来表达,则需要在教学活动中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和“学”语言的过程。幼儿需要一个认知的过程来认识普通话发音。特别是粤语和普通话差异明显的词汇,理解其字、词和句子所表达的含义。同时还要有足够的机会来模仿语言,才能进一步在情景中有意义地使用语言。 
  3 粤语作为母语也会干扰普通话的发音 
  粤语虽然和普通话同属现代汉语,但有时候会对幼儿普通话的学习产生干扰。例如幼儿学习普通话数字“一”和“二”的时候,有部分幼儿较容易受到母语(粤语)的发音干扰,因为粤语“二”字的发音容易与普通话的“一”字的发音混淆。如需要掌握普通话的发音则需要教学活动环节中不断熟悉和重温,才能不受母语的干扰,准确而熟练地运用新学习的语言。 
  对于香港幼儿的生活而言。普通话在聆听和理解方面不一定是完全陌生的外语。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幼儿需要对“听”和“说”进行专门的学习,循序渐进地掌握普通话的语音、语义、语法和语用。在这个层次上,香港地区的早期普通话学习与第二语言的口语目标相似,可有效地运用第二语言教学理论来探讨适切的教学方法。 

  二、开展早期普通话活动的形式 
  2006年香港中文大学普通话教育研究及发展中心发表的一项报告中显示,受调查的90间幼稚园中91.11%都开设了普通话课程(张美灵、张励妍,2006)。对很多幼儿教育机构而言,普通话教学活动已不是全新的经验,笔者在此列出在香港开展早期普通话教学活动的三种主要形式(胡馨允,2008): 
  1 专科式早期普通话教学较为普遍,即由普通话教师根据主题安排教学进度,每星期进行一至两次教学活动,每次大概20至30分钟左右。以普通话口语教学为主要目标。主要培养幼儿的普通话听、说能力。通常在教学设计中有明确的语言学习目标,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2 浸入式早期普通话教学,即教育机构一日或者半日所用的教学语言和生活语言全部为普通话,幼儿被“浸泡”在目标语言环境中。普通话不仅是学习的目标,而且是作为学习其它领域的工具。 
  3 不同类型的课外普通话兴趣活动。幼儿机构也会采用多元化的方法开展普通话活动。例如,儿歌和诗歌朗诵活动,普通话戏剧活动,普通话亲子活动,星期六的课外活动,另外也有机构会使用普通话来进行早会,或者是在宗教活动中使用普通话等。 

  三、幼儿学习普通话时的发展过程和阶段 
  尽管每个幼儿学习第二语言的沟通技巧不同,但是研究发现,其发展过程阶段相当一致(Tabors,1997)。笔者根据香港幼儿学习普通话的情形列出以下四个发展阶段。当然由于幼儿、教师、教学方法等方面的不同,幼儿学习普通话的进度也会有所不同,存在个人差异。 
  1 沉默期:沉默期通常出现在学习第二语言的初期。例如在早期普通话活动开展的初期,幼儿还未能主动地用普通话来表达,幼儿不能完全明白教师所使用的语言,但可在活动中明白教师的要求,并能够在教师的示范和指导下参与教学活动。幼儿在这个阶段需要对新的语言有一个吸收和熟悉的阶段,在需要时幼儿也会在课堂中使用自己母语与教师交流。 
  2 模仿期:幼儿开始模仿教师的语言,例如普通话词汇、句型和儿歌等。在此期间,活动以直接教法为主,直接教普通话词语的发音、句型,在活动中培养幼儿聆听和模仿的习惯。教师会刻意夸张地模仿语言,并且鼓励幼儿尝试模仿和重复语言。例如教师在活动“小猫,小猫,喵喵喵”,会停下来要求幼儿跟随教师重新跟读,或者透过动作扮演,让幼儿刻意地聆听和模仿普通话的发音。在这个阶段,部分幼儿处于从“沉默期”到“模仿期”的过渡期,幼儿在某些教学环节中不会主动地跟随教学进度进行语言的模仿,而只是在教师要求下刻意重复语言。 
  3 简单回应期:幼儿能够明白教师的要求,对教师的提问,给予简单的如“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知道,不知道……”等回答。幼儿能够认读教学活动中出现过的一些目标词语,例如提问“这是什么?”幼儿可以回答教师,但回答的语言中以单字和词汇为主,并不能够流利地进行交流。 
  4 流利对答期:幼儿能够在教学活动中理解大部分教学内容,与教师沟通,使用普通话来回答问题。这个阶段的幼儿普通话发展差异比较明显,部分幼儿的语言适应能力较强或有普通话经验,可以更加踊跃地与教师交流,回答问题也比较积极。但是也有幼儿仍然处于“沉默期”阶段,很少主动表达。另外,也有部分幼儿会模仿和重复教师的语言,尚未达到流利地交流程度。 

  四、早期普通话教学的未来愿景 
  香港课程发展议会幼儿教育委员会发布新编订的《学前教育课程指引(2006)》中第一次在语文部分提及普通话教学,文中提到“针对本地语文学习情况,口语方面有母语(广州话)和普通话,书写文字则只有一种”,“有关听、讲、读、写的学习目的和教学原则,同样适用于母语和普通话的学习”(页22)。虽然普通话属于口语的类型,但是在实际的教和学的过程中,又有其学科的特点。通常情况下,在有限的普通话课堂中,幼儿很难运用所学到的语词和短句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需求,更别提如同母语般流利地运用普通话进行沟通、交流和分享经验。因此,笔者认为早期普通话在教学目的与教学原则方面应区别于母语教学中的“聆听和说话”的活动。 
  目前早期普通话活动中,以口语学习为目标,注重普通话听说能力的培养。程炳仁(2001)曾建议将幼稚园中开展普通话活动称为“介绍普通话”,不需要把具体语言的学习作为重点,更不应开展拼音的认读,应该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让孩子轻松愉快地认识语言。这一观点也与香港的第二语言(英语)在课程指引中的观点相似,认为第二语言可以让幼儿有机会接触不同的语言,丰富幼儿的语言经验,扩阔幼儿对不同文化的接触和认识,但开展活动当中应充分关注幼儿的能力、兴趣和需要。 
  笔者认为早期普通话教学的目的不应只强调语言的目标,如普通话语言知识、技能、态度和情感方面的内容。而是综合地融入文化的内容,在幼儿喜爱的活动和游戏中培养语言交流的基本能力,现尝试提出以下四个早期普通话教学目的:1 培养普通话语感;2 通过聆听故事、唱游活动等多元化的活动来培养幼儿对普通话的听说兴趣;3 通过普通话认识不同的文化;4 能够使用普通话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 
  应更多关注幼儿对语言的认同感,在愉快的故事和唱游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语感和听说兴趣,关注幼儿学习的兴趣。将生活化的语言带人早期普通话课堂。另外笔者提出将文化的认识与交流作为学习的目的,这也是语言使用的一个初衷,用于交流,用于沟通,让幼儿可以有机会在自然的语言游戏中学习语言,并使用语言。幼儿对新鲜的事物充满兴趣,普通话教学的内容也可以融入普通话地区的多元文化内容,让语言成为感受文化、理解文化的途径。普通话教学也可有机地与母语教学结合,补充母语教学的内容,避免只是用普通话来重复幼儿母语课程中的内容而使活动缺乏吸引力和挑战性。 
  目前,对于香港的早期普通话的教学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探索中发现幼儿机构在开展早期普通话教学过程中面临一些困境和挑战(张美灵、张励妍,2006;胡馨允,2008)。本文对早期普通话在香港地区的教学情形进行初步探讨,今后还需对幼儿学习普通话的过程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另外课程的设计和教学法也需要不断完善。(胡馨允)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我国幼儿园男教师资源缺乏的归因及对策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