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有效性分析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meidy 感谢 meidy 上传 0人参与

  近年来,人们对学前教育机构功能的认识发生了一些转变,即幼儿园不只是单一的专职保教机构,而应是具有多重功能的社区综合性服务机构。这一认识的转变促使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关系也在发生变化,幼儿园与家庭不应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幼儿园与社区不应是互不相干的关系,三者应加强联系,构建合作共育平台,共同承担保教责任,形成正向的互动关系,从而保证儿童的健康发展。意大利瑞吉欧教育体系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教育完全融入了社区这个广泛的空间,让家长充分地参与到教育过程中去,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借助家长发挥的各种潜能和提供的资源,开展可行的社区幼儿教育。换句话说,瑞吉欧教育体系之所以成为“全世界最好的学前教育”就在于他们形成了高效的家、园、社区共育关系。因此,分析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有效性,提高三者合作共育的成效,是构建三方共育平台的重中之重。 

  一、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表现形式及其成效 
  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教师、家长及社区人士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三者合作共育的方式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什么样的合作方式才是最有效的,什么样的共育模式才能真正产生应有的效果,对此应进行深入分析。就目前来说,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三种,其成效也各不相同。 
  (一)公事公办式 
  回顾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共育的历史可以发现,在社区概念尚不明确时,看到的只是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共育,这种合作共育与我们现在提倡的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共育还存在一定差距,它其实是一种互相联系、互相交流。这种联系与交流的目的虽然也是为了保证儿童的健康成长,但其方式比较单一,如家长会、家访、接送交流、家园联系栏等,这些方式还谈不上双方的合作,只能说是信息的告知、报告或交流。幼儿园与家庭还远未达到合作共育的状态,双方是一种若即若离、公事公办的关系。在这种方式下,很难产生积极有效的合作共育成果。家长往往不能完全理解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也很少主动为幼儿园提供帮助。幼儿园则认为家长不懂教育,没有发挥教育作用,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双方的误解。因此,传统的公事公办的家园关系是无法产生积极的教育成效的,其合作共育的程度还十分欠缺。 
  (二)互动交流式 
  由于家、园、社区三方有着共同目标和利益,三者在长期相处过程中便会形成一种互动交流的合作方 
  式。如,幼儿园利用自身资源对社区可以起到教育辐射的作用,社区的人、财、物、信息等资源可以为幼儿园所用,家庭与幼儿园则可以进行具体教育活动上的互动。在这种状况下,幼儿园、家庭、社区形成了更为紧密的互动关系,其合作共育的有效性大大提升。一方面,幼儿园不限于单纯履行保教职能,可以为社区提供多种优质服务;另一方面,家庭和社区通过互动交流可以进一步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理念,从而主动为幼儿园提供各方面的支持与协作。由此可见,与公事公办的共育方式相比,互动交流的合作共育能够产生更大的教育成效,也体现出三方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共育。 
  (三)渗透融合式 
  幼儿园、家庭、社区仅从形式上进行合作是不够的,必须像瑞吉欧那样向着全方位、深层次渗透融合的模式发展。例如,我国一些发达地区积极借鉴国外的做法,由当地政府部门加大投入,扩展学前教育的服务对象,使优质的教育资源向“处境不利”的儿童倾斜,服务内容从教学扩展到为儿童和家长提供早期教育、保育、健康和家庭支持等,使幼儿园、家庭、社区形成一体化的教育服务网络,为儿童的早期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可以说,全方位渗透融合是最为有效的合作共育方式,但在操作上却存在着一定难度,还需不断探索。 

  二、影响幼儿园与家庭、社区有效合作的因素 
  (一)缺乏合作共育的长效机制 
  偶尔的合作,短期的合作不能产生积极有效的成果。就目前来说,虽然幼儿园对家园合作充满期待,但限于人力、物力、时间、空间的有限性,无法与家庭和社区达成长期的共育关系,三方的合作总是在一些特定的时机和状态下进行,一旦过去,下次的合作总会变成未知数。这样一来,合作共育便会流于形式,变得表面化、肤浅化、庸俗化,看似有合作,却无法产生长期的持续的效果,导致三方的合作共育无法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二)社区教育理念欠缺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教育是幼儿园的工作,家庭是儿童生活的场所,社区是服务性的机构,三者各自为政,没有共同利益。随着教育社会化观念的不断加深,虽然很多人已认识到教育不应只局限于幼儿园之内,应扩展到家庭和社区,但这种社区教育理念并未真正深入人心,或受人们自身文化素质的影响较大。当大多数人对社区教育理念没有完全理解时,那么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合作共育便被看作是可有可无的事,对其也就不会重视了。 
  (三)政府统筹管理与支持不足 
  幼儿园、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目前处于“民间”状况,政府并未“统筹”管理。这样一来,公众对家、园、社区合作共育的理解便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三方的合作不仅没有资金的支持,也缺乏积极的政策导向,由此,要得到全社会对这一工作的关注和理解,便十分困难了。 

  三、促进幼儿园与家庭、社区有效合作的对策 
  (一)成立专门的社区教育机构,管理和协调社区教育 
  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缺乏权威的管理机构,这使得三方的交流与合作比较随意,难以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因此,可由政府主管部门牵头,成立专门的社区教育管理机构,负责协调整个社区教育。专门的社区教育管理机构可以使家、园、社区合作纳入政府管理范畴,改变目前比较松散的合作状态,使社区学前教育质量有所保障,职能更加明确,使经费和资源得到最佳配置,从而让家、园、社区真正发挥各自的优势,并产生最大的整体效益。 
  (二)幼儿园走进社区,走向社会,建立合作共育的长效机制 
  幼儿园作为教育机构,应积极行动起来,发挥自己的优势,与社区教育相结合,为创建持久的合作关系而努力。首先,幼儿园要主动为社区提供服务,如,有的幼儿园为解决社区内小学生中午用餐难的问题,专门在幼儿园开设“家庭小饭桌”,收取低廉的餐费,让小学生在幼儿园用餐和午休,这不仅可以为家长解除后顾之忧,还扩大了幼儿园在社区的影响力。幼儿园在与社区交流的过程中,应坚持互利互惠、平等交流的原则。在开发社区教育资源的过程中,幼儿园要及时了解社区对教育的态度,只有社区重视教育,理解并接受正确的教育观,幼儿园与社区的共育才能长久而顺利地进行。此外,幼儿园要致力于改善社区教育环境,协助社区建立和发展社区教育网络,并发挥幼儿园的教育辐射作用,达到长期的资源共享,互相服务。 
  (三)鼓励家长主动参与园教,优化家庭教育 
  家长对教育的理解不尽相同,很多家长甚至缺乏科学的育儿经验,家长们重视教育但不懂教育的现象比比皆是。家、园、社区共育便是改变这一现象的重要途径。幼儿园应与家长建立起情感交流、信息互动的多渠道合作模式,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园教,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亲子活动,逐渐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念,走出教育误区。家长则要带头学习,营造爱学习的家庭生活氛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孩子,不断优化家庭教育。 
  (四)幼儿园与社区共同关注低收入家庭,确保教育机会均等 
  社区中的低收入家庭子女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受教育状况将对社会产生重要影响。在家、园、社区共育的背景下,更要关注低收入家庭子女,在教育上向他们倾斜。可以由社区牵头,幼儿园参与的方式,开展针对低收入家庭的上门指导服务,为低收入家庭免费提供早教信息,举办讲座,让特困和散居儿童随班就读等等。总之,社区应积极协调,满足居民对教育多方面的需求,保证所有儿童都能享受优质的早期教育和服务。 
  综上所述,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虽然已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从有效性上看来说还需要不断加深和完善。只有积极探索三方合作共育的最佳途径和方式,结合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加大社区教育投入力度,使合作共育向着深层次、全方位、规范化的方向发展,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三方合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李生兰. 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 黄志敏.家园共育的教育价值探究[J].山东教育.2007,(4). 
  [3] 方海英.实施家园共育,促进幼儿发展[J].贵州教育.2006,(5).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种子发芽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论证启新程,共“研”途繁华开 ——长兴县煤山镇中心幼儿园开展2024年度课题开题论证会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