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研工作总结
长期以来,幼儿教育中普遍存在着独生子女自私、任性、攻击、缺少同情……等问题。教幼儿如何做人,如何关心与热爱自己的亲人和周边的人;如何与同伴们友好相处、互助合作;如何培养其在各种不同情况下具有独立处置问题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心理学教育理论认为,活动是幼儿心理发展的源泉。通过活动,能不断激发幼儿主体发展的新需要。同时,幼儿在活动中还能以自己的方式对客观世界产生影响。活动的外延很广,内容很多,我们的课题研究仅以区域活动游戏为活动载体,通过开展特色区域活动,推进幼儿和谐发展。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教育的目标和幼儿发展的水平有目的的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的活动。它是教师从幼儿的兴趣出发,为使幼儿行高效学习,获最佳发展而精心设计的环境;它可以让幼儿自由地进出各个区域,开展游戏活动;它有着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满足幼儿发展的不同需要。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身心发展的经验。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而区域活动正符合这一要求。
如何开展特色区域活动,推进幼儿和谐发展,我想从以下几点说说:
一、创设合理环境,提供层次性材料,满足不同幼儿发展需要
新《纲要》中指出:对周围的事物、想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因此,在各项活动中我们必须借助于所提供的环境和材料让幼儿大胆活动。在区域中,活动环境和材料是活动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与环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孩子才会获得经验和知识。新《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的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根据这些特点,在区域环境的创设中我们既要考虑到幼儿之间能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又要注意彼此之间互不干扰,从而让幼儿专注地投入某一活动,充满自信的探索问题。在区域划分时,我们把相对安静的区域活动安排在室内,相对会发出比较大声音的活动安排在室外或每次根据游戏情况灵活调整。俗话说十个手指有长短,同样,孩子们各方面的认识和知识水平也互不相同,所以在材料的投放时要注意材料的层次性、多样性、开放性和暗示性,使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积累各种经验,提高认识。
例如:在让孩子通过操作将同一瓶身与瓶盖子配对时,我们还考虑到可以根据瓶子的大小、高低、粗细进行排序。所以在收集和提供材料时,我们有意识的选择不同特征的瓶子,来满足他们不同的需要。在当孩子们以给瓶子配对为目的的游戏时,突然发现它还可以用来按不同特征排序,他们是那么的开心与骄傲,不停的与身边的同伴介绍和交流。我想,这样的为游戏提供材料,才能达到纲要中的要求与孩子们的需要。
二、营造宽松氛围,发挥幼儿的自主性
幼儿在区域中活动完全是自由的,他们自主的选择游戏材料,选择活动内容和合作伙伴,按照自己的想法意愿进行游戏。教师在活动中也完全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幼儿创造性地、主动地活动,推动和激励幼儿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进入不同的活动区域,在同一活动区中还可以选择不同的活动形式和活动内容。再例如:我们在游戏中发现幼儿“一窝蜂”现象和在材料的使用上因使用不当给下次使用的小朋友造成不便的情况,我们两位老师不是自己商量该这么办?把大人制定的意见和规则让幼儿执行,而是让幼儿通过自身的体验去寻找答案“怎么样玩才会开心又不会影响别人?”当问题提出,孩子们开始积极讨论,各抒己见,共同总结有效的方法,形成区域活动规则,也只有通过幼儿自己的体验形成的规则才会转化为幼儿活动中自觉遵守的行为。
三、以合适的身份参与活动,提高幼儿的积极性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自由选择活动,这样能更好的按照自己兴趣、能力来进行活动能使幼儿体验成功、愉快的机会,从而激起他们对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不等于老师在一旁做一个旁观者,如果这样,不仅不能发挥幼儿潜在的能力,反而会让幼儿盲目的探索、无目的的操作。因此,在活动中教师的任务不光停留在材料的提供上,还要适时的给予孩子适当的启发、引导、激励,让孩子积极主动的活动,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自己去发现、总结,促进幼儿的自主性的发展,积极性的提高。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区域或中,教师应留意观察每个孩子的兴趣操作情况和交往能力,针对出现的问题,选择恰当的时机参与到幼儿的活动去,与孩子们一起探索、操作、发现、讨论、解决问题,真正体现孩子们的主导地位,而不是在发现问题时,把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强加与孩子,让他们被迫接受你所认为的,那样幼儿的积极性就会大大下降或者出现厌烦的情绪。新《纲要》中指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和反应,敏感的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应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的师生互动。在活动中,教师要给孩子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幼儿在自我尝试、探索和大伙交流、讨论中学习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促进自主学习,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对他一生的发展有重大的意义。
学前教育的改革发展生机勃勃,新世纪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我们要为幼儿的的生存能力、自主自信、人际交往、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乐学、好学、巧学的能力提供宽松的施展空间,而区域活动正是如此,它能让幼儿自主的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情感、想法、意愿,做一个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社会的主人。
区域活动是幼儿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自由选择、自主展开、自由交流的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充满灵性、活力的区域将会给幼儿一片更加自主,快乐的发展天空。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及能力自己选活动,没有心理压力,可获得充分的活动体会。让幼儿有直接体验的机会,并体验成功的愉快,增进交往,发展社会性以及健康的人格。所以,区域活动有利于幼儿个体充分自由的发展。我们大三班这次的区域活动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
在幼儿园各项教学活动中,区域活动有着它独特之处,它不仅深深吸引着每位幼儿,而且还使幼儿在其中得到发展。因此重视区域活动,合理开展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必将使每位幼儿得到更深的发展。走进童心世界,不仅仅是尊重、了解、理解幼儿,还应努力促进其发展。然而"养料"从哪里来,仅仅靠在集体教育活动中汲取的那些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一是幼儿们对该教育活动内容不一定会充满兴趣;二是在集体教育活动中幼儿们动手参与的机会太少。这不免让他们觉得乏味,于是幼儿的积极性就不是很高,这就需要教师通过观察与分析,找到一种使幼儿得到发展与提高的途径,这种途径便是区域活动。因为区域活动有着它优越的条件:1.参加区域活动幼儿完全是自愿的,幼儿可以自主行为,不受控制,没有被强制之感;2.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各方面的潜能
得到发挥和体现。由此可见让幼儿在温暖、友好的空间中发展和成长,可以推进幼儿和谐发展。
通过一年的实验研究表明:大三班幼儿在活动中的亲社会行为比之其他班幼儿在活动中的游戏活动中,表现出较多的合作、谦让、帮助等亲社会行为,并且其活动中表现出较强的规则意识、创造意识和自我良好表现意识等个性品质。而其他的班级在游戏开展过程中,幼儿表现出一些追追打打、喊叫争抢、自我中心等问题。对比观察其他班幼儿的实际表现,我们认为,进行积极的区域活动能够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通过一年的研究证明:区域活动有助于幼儿个体接受更多的交往锻炼,更加能使幼儿体验感受到人与人之间良好社会关系的重要性,从而认识到与同伴友好相处、互助合作的意义。在师幼、幼幼之间的互动活动中,幼儿的不良行为得到了积极的干预与矫治,其亲社会行为得到肯定与发展。而亲社会行为的培养、发展,更有助于创造一个相互依存、互帮互助的人际关系环境。实验的结果使我们“开展特色区域活动,推进幼儿和谐发展”的假设得到了肯定的验证。德育工作处于幼儿园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在德育工作实践中,我园把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作为加强和改进园德育工作的基础来抓,并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今后的新《纲要》实施工作中,我们将以人与环境互动教育为切入口,成立《人与环境互动教育,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研究》课题组,通过人与环境的互动教育,促进幼儿主体发展的新需要,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形成一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校园精神氛围。
手工材料
关键词:大班教研总结
- 大班教研组学期总结 2012/06/21
- 大班教研组学期工作总结 2012/06/21
- 幼儿园大班教研组总结 2012/06/21
- 幼儿园第二学期大班教研组工作总结 2012/06/21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