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实施和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从单科教学转向综合课程和区域活动的教学,幼儿在这样的活动中,可供选择的活动空间大,自立性更强。区域活动更有利于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其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综合智力技能,不仅需要思维能力,而且需要技能技巧,还需要将思维能力表现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这种能力可以在区域活动中得到好的培养和发展。
区域活动强调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价值,它要求教师尊重幼儿、解放幼儿,把幼儿当成学习的主动者,使幼儿的天性得到满足潜在能力得以发挥。让幼儿在满足需要、发展个性的基础上形成一种积极探索的态度,并对自己充满信心。
一、利用区域活动的趣味性,为幼儿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培养和发展幼儿的能力
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都非常强。新颖有趣的材料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吸引他们去探索。让他们在不停地看、听、摸、问中,好奇心得到满足。作为教师要善于捕捉幼儿的兴趣点,提供探索条件和机会,通过关键性提问,促进幼儿与材料的相互作用,引发幼儿探索,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个幼儿都会用自己的方式发现、了解世界,获得相关经验,教师不要急于告诉他们结果,要在操作过程中让他们主动发现,从而学会学习和解决问题。例如在做“爱心屋”的过程中,孩子们开始尝试将硬纸上画的房子直立起来,试了好多次都以摔倒告终。于是他们找来了很多支撑物,一件件实验,最后选中了饮料瓶,房子站起来了而且有了立体感,可新问题又来了。有人经过房子边,房子就会倒下。孩子们又开始寻找原因,是太轻了,怎么办呢?他们运用已有经验在瓶子里放进水或土,房子终于站立不倒了。通过操作,孩子们一次次根据自己的经验尝试,一次次的失败在错误中积累经验,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进行探索和发现,建构了新的经验,解决了自身感兴趣的问题。
二、利用区域活动的探索性,教师要恰当引导、掌握方法,提高幼儿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使用的材料能从多角度去感知、观察、思考和操作。幼儿通过和材料的相互作用去分析、解决面临的各种问题,积累多种经验。但因活动形式的多样化,使教师指导有了相对的灵活性和机动性,而这种方式使幼儿获得的知识经验是零散的不完整的。要使幼儿获得较全面的、完整连贯的知识,教师应积极引导幼儿用多种方法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通过恰当的引导,帮助幼儿掌握科学的方法,提高幼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小小话剧团的活动中,幼儿为谁来当狐狸发生了争执,谁也不愿意当狐狸,都说他是又狡猾又凶残的大坏蛋,这时作为教师怎样来引导幼儿认识真正的狐狸呢?我启发大家来说说自己认识的狐狸是怎样一种动物,它在怎样的环境中生活,它们都吃什么样的食物。幼儿把问题带回家,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在下次的区域活动中,孩子们介绍自己的答案,分享经验。通过整个活动,幼儿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形成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积极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在区域活动中科学地投放材料,合理地运用互动性,发展幼儿各方面综合能力
在区域活动中,所谓互动性就是幼儿与操作材料之间,师幼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他们是相互影响的、交互作用的。教师通过设置情境,营造氛围,将信息传递给幼儿,同时幼儿与幼儿在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又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解决问题的,集体交流能够生动再现幼儿的探索过程。幼儿自己不会运用或掌握不好的材料,可以从同伴活动中得到启发,习得有益的经验和方法。例如,在拼摆游乐场活动中,孩子们纷纷拼出自己喜欢的玩具,有过山车、林中飞鼠、摩天轮、流行吊车等。活动结束了,可孩子们兴趣依然浓厚,教师这时组织孩子们说说自己是怎样拼的,在拼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怎样解决的。引导幼儿讨论这些游戏在玩的时候有危险吗,通过讨论,孩子们争着表达自己的想法,孩子介绍经验是过程的再现,从中让所有幼儿得到了经验的共享和梳理,同时又为下次活动提出来解决问题的设想。这种交流活动,可以帮助幼儿反思自己是怎样解决问题的,从而促进幼儿相互学习,拓宽解决问题的思路。
区域活动是幼儿表现自己已有经验和获取新知识的过程,是幼儿与教师、幼儿与幼儿、幼儿与环境材料之间互动的过程,使幼儿的认知情感、社会经验得到发展,培养和提高了幼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区域活动还增加了教师了解幼儿和与幼儿交往的机会,幼儿也能感受到教师的关注,有效促进幼儿多方面发展。
手工材料
关键词:解决问题
- 学会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2013/02/27
- 帮助教师分类解决教育教学中碰到的问题 2012/11/27
- 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2/08/02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