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幼儿独享行为”的原因探析及正确引导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aimily 感谢 aimily 上传 0人参与

   摘要:现在的幼儿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成为家庭中所有成人倍加呵护、宠爱的对象。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逐渐养成了凡事都以他为中心的习惯,独自占有、独自享受已成为理所当然的事情,根本不会想到别人的需要和感受。为了让幼儿将来能够适应社会,在社会中生存,我们必须从现在起引导幼儿学会分享,学会与人交往,以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 
  关键词:幼儿独享 幼儿分享 正确引导
  “幼儿独享行为”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主要是指幼儿牢牢的守护着自己喜欢的东西不愿意别人去碰它,即使自己不用也不让别人来碰。感兴趣的东西总想占为己有,具有强烈的自我中心倾向。每个幼儿都会有或重或轻的自我中心倾向,如果这种自我中心倾向没有得到及时、正确的引导,久而久之则容易让幼儿变得自私、狭隘、喜欢独占、独霸,不懂得与人分享,会造成一系列的不良心理和行为,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及人格健康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会影响到幼儿将来能否被社会接纳、能否适应社会、能否在社会中生存。因此,这一问题必须给予解决。要解决“幼儿独享行为”我们就要从小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这对其将来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案例一:
  开学初,新入园的孩子还没有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情绪还不稳定。这天早上吃点心时,保育员阿姨刚把装好点心的小盘子放到桌子上,就被手疾眼快的婷婷一把拖到了自己面前,两只小手紧紧地抓着盘子,面色紧张的看着其他幼儿生怕被别人抢走似的。见到这情景我立刻走上前去开导她,我说:“婷婷是个好宝宝,有好东西要和大家一起分享,你是要把点心分给小朋友是吧?”听到我的话她抓盘子的小手抓的更紧了,身体往后缩,把点心藏到怀里,头埋得很低,努力的用身体保护着那盘点心,一双小眼睛往上翻着非常紧张又警觉的看着我,生怕点心被我抢走。我继续开导说:“婷婷是最乖的宝宝了,老师可喜欢婷婷了,婷婷会和其他宝宝一起分享点心的,来吧!婷婷真棒!”我一边说一边伸手去拿她怀里的小盘子,她一看更紧张了,身子弯的更低了,还举起一只小手朝我打了过来,打我的时候另一只手没有掌握好盘子的平衡,盘子一歪点心全都撒到了地上,她着急的哇的一声哭了起来,一边哭,一边慌乱的去捡地上的点心。

  案例二:
  区域活动时,孩子们都拿出了自己从家里带来的“宝贝”玩耍。这时“哇”的一声传来了孩子的哭声,我赶忙转脸看,原来是安安和小燕在抢一个布娃娃,我赶紧走过去协调,边走边说:“怎么了?”看到我来了他们还是不肯放手,安安一手搂着自己的玩具汽车,一手紧紧地拉着布娃娃的小胳膊,小燕双手紧张的拉着娃娃的一条腿和一只胳膊,两人坚持着谁都不肯放手,我走到面前时,小燕松开了手,哇哇的哭着,两只小手举在胸前,用泪汪汪而又无助的眼神看着我,我蹲下来右手搂住了小燕,左手把安安揽了过来,看着小燕问:“小燕你为什么哭了?”由于哭的伤心小燕只是哭无法表达自己的意思。我又转过脸问安安,安安:“你们怎么了?”安安说:“我要玩娃娃,她不给我。”我说:“你想玩娃娃可以跟小燕商量一下,或者用你的小汽车跟小燕交换着玩一会,不能去抢,对不对?”听到我提到小汽车,安安立刻把娃娃扔到了地上两只手紧张的把小汽车搂到了怀里。
  从以上两个案例中可以看出苗苗班的幼儿自我中心倾向比较强,喜欢独享,缺乏与人分享的意识。在他们眼里属于自己的东西会牢牢的守护住,别人不可以动。而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一定要占为己有,同样别人也不可以分享。那么为什么幼儿会有这种独享行为呢?

  一、 幼儿独享行为的原因探析
  1、家庭结构因素。现在幼儿园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往往在一个家庭中是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在家庭中被众多人宠爱着、呵护着,成为家庭中被关怀照顾的唯一对象。家中没有能与之分享物质和情感的兄弟姐妹,属于他的东西不需要与别人分享,不属于他的东西大人会千方百计的为他准备好。以及现代住宅的封闭形式,使孩子孤立的生活在自家的小天地里,很少有机会与其它幼儿交往。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逐渐养成了他们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他们产生了为我独享、人人为我的心理要求,有什么好东西自己占有、独自享受已成为习惯,具有强烈的自我中心倾向。在遇到事情的时候他们已经习惯了只想到自己,只关注自己的感受,根本不会想到别人感受。
  2、年龄特点因素。幼儿以自我为中心是一个必经的过程,是由于幼儿心理发展的局限性使得他们在认识和适应外部世界时总是不自觉的指向自己,这是幼儿的心理发展的规律,所以“我的”是两岁左右的幼儿常常会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常常会把东西看成是自己的,他们自我意识和占有欲相对强烈一些,这是他们这个年龄阶段的特点。两岁左右的幼儿还处在一个从内在出发去感知世界的阶段,这个时候让幼儿建立分享的概念,去给予、去分享,还为时过早,他们的心理发展还没有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他们还无法理解分享的含义,他们必然也不愿意分享,这个不愿意是自然的,并不说明孩子的品行有问题,更不能说是一种自私行为。所以很多两岁左右的孩子有好吃的、好玩的不与别人分享、不让别人碰,是他们的年龄发展阶段的特点。
  3、父母教育观念和行为因素。两岁左右的幼儿正处在身体、才智迅速增长的时期,他们的体力、活动范围和活动量等日益增强,但道德认识水平和道德感还处于低级阶段。父母是幼儿在成长过程中最亲密、最直接的朋友与伙伴,父母的行为对幼儿的成长有着直接的影响。幼儿不是生来就大方或者自私的,父母的榜样和教育态度、教育方式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幼儿。有的父母认为幼儿把玩具或好东西给别人就是自己吃亏了,教育孩子玩具不能给别人玩等。就这样在无形中给孩子灌输了“独享”的概念。像这样的父母很难培养出乐于分享的幼儿。反之如果父母总是让幼儿无条件的分享的,给幼儿建立起这样一种原则,会让幼儿有一种不安全感,让他们错误的以为分享就是失去,会有一种难以割舍的痛苦,造成幼儿恐惧与别人分享。他的所有权没有得到尊重的,那么他们也就不会去尊重别人的所有权。

  二、 幼儿独享行为的正确引导
  1、对幼儿进行正面引导。幼儿很难自觉的产生分享行为,而大人的榜样作用很重要。这就需要成人的正确引导。父母、老师可以在生活中、学习中做好榜样,在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中为幼儿渗透分享的意识,幼儿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体验到分享的乐趣,进而表现在行为上。同龄人行为的影响也非常关键,幼儿会下意识的去模仿同龄人,因此,要引导幼儿多与大方懂得分享的幼儿交往并学习他们的优点。有时候幼儿对自己喜欢的物品表现出强烈的占有欲是这个年龄段幼儿的固有特点,不应让幼儿的分享在父母的强求和专制下进行,我们可以用快乐的情绪引导幼儿去分享,对幼儿的每一次小进步都要及时的给予肯定和表扬,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孩子的分享行为,让孩子慢慢的习惯并乐于分享。
  2、对幼儿进行正面强化。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父母、老师可以通过故事、游戏等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形式向幼儿灌输分享的概念,让幼儿了解跟别人分享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当我们看到幼儿的分享行为时应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幼儿知道自己的哪个行为做的很好,得到了父母或老师的表扬,也让其它幼儿有了模仿和学习的榜样。幼儿的分享行为及时的得到大人的肯定和表扬,就会自觉的产生分享的动机和行为。父母或老师还可以在幼儿活动时主动参与,并适时的表扬幼儿,让幼儿得到大人的表扬而感到快乐和满足,而更加愿意萌发分享的行为。
  3、为幼儿提供分享的机会。在日常学习和生活的各个环节中,父母、老师要积极为幼儿创设分享的机会,多参加一些与人交往的活动,在活动中引导他们相互亲近、相互友爱,彼此信赖培,通过活动向他们渗透分享的意识,逐步培养幼儿关爱他人的意识,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分享,让他们体验到分享的乐趣。
  孩子分享行为意识的建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良好的分享意识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幼儿良好的社会行为形成的重要因素。同时良好的分享行为是一种综合性行为,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从小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让幼儿体验分享带来的喜悦和满足感,体验与他人之间相互关心、爱护的情意,让每一个幼儿都在爱和分享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关键词:独享

    暂无...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幼儿园亲子游戏三则:辨颜色/发现了/亲子欢乐操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