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三独”现状分析与“3D”管理思维
【摘 要】“三独”现状是指当今城市幼儿园中绝大多数幼儿、青年教师、家长均为独生子女的全新状况,由于“独一代”“独二代”有其自身较为显著的特性,由此引发的幼儿园管理问题也越来越呈现复杂化、常态化。“3D”管理思维的提出,正是基于以上现实,要求幼儿园管理者应具有直面三个独生代群体共生的自觉意识,对发生在幼儿园时空动态的各种运动关系加以收集分析,制定和调整应对教育环境变化的管理方案,为幼儿个性健康发展创设适宜的成长环境。
【关键词】“三独”现状 “3D”管理思维
我国自1979年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至今已有三十多年,幼儿园迎来了一个绝大多数幼儿、青年教师和家长均为独生子女的独特现状,它给幼儿园教育管理工作带来的变化,抑或说挑战,显然是不容忽视的。常听基层管理同行慨叹,现在幼儿园管理难度越来越高,教师、家长、幼儿之间矛盾频出,稍一懈怠,就可能影响幼儿园日常工作的正常开展。
案例:冰冰有两天没有来园,小陈老师打电话给冰冰的妈妈了解情况,得到的答复是冰冰有点感冒要在家休息。但是隔天冰冰的父母一起来找园长,说冰冰这几天在家闹着不肯上学,他们希望给女儿调一个班。园长想知道原因,听了半天才知道他们是感觉女儿在原来的班级受了冷落,举的也都是很小的事例,比如有时问孩子上课有没有积极发言,孩子总说举手了老师不喊她;他们来接孩子时看见老师搂着其他孩子谈心,而自己的孩子孤单地坐在一边;这次班级排童话剧,冰冰想演春姑娘却让她做了兔宝宝,等等。园长把冰冰父母的意见反馈给班级教师,没想班上两位年轻教师委屈得不行,说冰冰娇气,平时已经很关注她了,如果家长还有要求,可以直接跟她们沟通,不至于要到领导那儿告状。小陈老师她们带了情绪,冰冰父母更决意要调班:话既已经说开了,冰冰在这个班,我们更不放心了。
类似上述案例,每学期都有可能在幼儿园发生,如果单纯地从家园沟通不畅的角度去思考,并不能解决根源问题,它所折射的其实就是幼儿、家长和教师这三者在幼儿园这个空间环境里的不和谐,而这种不和谐,很大程度来源于作为独生子女个体的他们,对自我社会角色的焦虑和相互之间产生的碰撞。
冰冰作为“独二代”,在家庭与幼儿园集体两种不同生活环境中感受的变化(前者是两三代几个人呵护她一个,后者则是她和许多同伴共同拥有两三名教师),其实是每个独生幼童都要经历的,她所产生的低落或者逃避情绪,只要引导得当,会很容易消解,并成为她社会化过程一个具有积极意义的重要环节,而与此相反的是,一旦缺乏正确的引导,对她的社会化发展甚至心理健康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冰冰父母是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这些“独生父母”在自己为人父母的时候,对自己孩子有更高的期望,也会对自己的养育角色有过高的要求,但却往往因为没有照料经验而产生养育焦虑。孩子有一些不愉快或者小病小痛,他们的情绪反应会更激烈,往往会追究甚至臆测一些很小的或者不存在的问题,比如“老师今天是不是不喜欢你了”“你怎么没站在舞台中间”,等等,其结果不仅强化了幼儿的负面情绪,而且也在不知不觉中为幼儿对集体生活退避寻找到借口。
同样作为第一代“独生子女”的小陈老师们,他们成长过程中相对更多地是享受“被照料”,而较少成为“照料者”,当他们自认为已极尽所能去关爱每一个幼儿,还得不到来自家长的认可,抑或是管理者的信任时,他们对“幼儿教师”这个角色的疑虑就有可能会产生或加重,职业倦怠也随之而来,其结果自然会引发或加深幼儿园工作中诸多矛盾。
D是汉语词组独生代(Du sheng dai)的第一个字母;D也是英文Dimension(线度、维)的字头,3D通常是指三维空间,学前教育的基层管理,同样须有多维度的立体视野。因此本文中3D管理思维既是幼儿园管理者面向三个独生代群体(幼儿、教师、家长)所应有的自觉意识,也是作为思维主体的现代管理者,不能陷于思维的滞后性,而应该打破固定的思维模式,理性认识“三独”现状,能动地、连续性地获取幼儿园全方位、多角度信息,以制定和调整应对教育环境变化的管理方案。
独生子女本来是针对中国某一特定阶段家庭而言的,独生子女所具有的某些特异性,多年来已得到广泛重视,并且随着城市在园幼儿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的现实,对独生子女儿童进行有效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学前教育领域业已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期望通过不断改革来满足独生子女现象对幼儿园教育提出的新需求,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但上述的实践探索仅止于将在园幼儿作为单纯的独生个体,来变革幼儿园教育教学。事实上,目前“独二代”儿童,他们的教育环境日趋复杂化,一方面是来自“独一代”的父母和幼儿园教师,另一方面也来自转型时期社会的大环境。我们对“三独”现状分析及以“3D”管理思维采取后续管理措施,其目的主要还是为每个幼儿创设他们健康发展的适宜空间。
一、舒缓压力,平衡关系
对于现在一般独生子女幼儿来说,有三个家庭(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的经济供给做后盾,同样也有三个家庭的希望寄托。物质极大的丰富与精神心理的重压,使孩子所承担的往往超出了他们年龄所能适应的。
幼儿园里经常通过在幼儿成长表上贴小五角星来奖励幼儿在某一方面的进步,一般情况下教师为让五角星发挥激励作用避免滥发,都会依据对不同幼儿的教育需求而有所选择,令班级教师哭笑不得的是,常有家长藉口担心幼儿自尊心受损为孩子要五角星,或者干脆让孩子第二天带上几版的五角星,幼儿一边在班级里发给同伴一边说他妈妈可以买很多这样的五角星。“独一代”父母由于久已习惯于所处的特殊地位,一般都自视甚高,在他们眼中,自己的孩子在各方面无疑都是最好的,也不能容忍不是最好的,因此他们看重的是五角星的表彰功能而不是教育功能,教师想通过小五角星鼓励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就感的教育设想,便在父母干预下失去了效用。前文案例中冰冰的父母,之所以感觉孩子在幼儿园受了冷落,也有他们心理中把孩子定位于幼儿园集体里一个特殊位置的因素,这种心理暗示对冰冰自然也有一定影响,认为自己应该事事优先,否则就会产生挫败感。
还有许多情况下,受互联网强大传播功能影响,“独一代”父母喜欢通过母婴网站、论坛等获取育儿信息和帮助,并将这些信息知识用于育儿实践中,有时对比他们还年轻的幼儿园教师日常教育方法举措表示质疑并加以指点,但大众传媒上的信息更多是快餐式的、缺乏专业化的连贯性和深入性。面对看似什么都懂的家长,一些幼儿园教师不免自嘲自己真像在主人家庭被指点怎么照料孩子的保姆。
诸如此类家长对幼儿集体生活不恰当的参与,的确困扰了幼儿园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有些教师干脆也将本该在班级完成的教育任务“下放”给了家长,比如将幼儿没学会的数学问题、手工制作回家让父母帮着教;幼儿与同伴发生争执后第一时间喊来父母处理。至于让家长帮着做教具学具、节庆日装饰物、种植园换花换草等,也是教师在反正家长会为孩子付出一切的心态下做出的顺理成章的安排。家长则为了自己的孩子不落后于他人,不计成本不惜精力,班级里或许就成了家长“角力”的场所,幼儿园工作也越发纠结难解。
因此,幼儿园管理者完善家园互动的工作重点,不在于家园活动开展的多少,而是要把握关键时机引导家长、教师厘清并平衡幼儿园教育环境里的幼儿、家长、教师三方关系。一方面需要通过家园协商会、专家讲座、亲子活动,让年轻的父母认识到幼儿是成长的个体而非他们炫耀的家私,应该有自我发展的空间与时间,哪怕是出现错误、遭受挫折,都是孩子成长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从而缓解家长不必要的担忧,明白他们做什么说什么对孩子今后的人生更有益;另一方面则是要搭建平台积极展示幼儿教师的保教素养,树立应有的专业人才威信,才能真正让家长称心、放心。
二、建档立案,知己知彼
孩子在家庭中“万千宠爱在一身”,是“独二代”这一整体投影,其实对于每个幼儿来说,他们身处的家庭,受纷繁浮躁的社会大环境影响,不少已失去传统家庭稳定单一的结构,尤其是特立独行个性张扬的80后“独一代”父母,更让幼儿成长环境充满变数。
中国最大育儿网站宝宝树发布的第二届《 中国家庭育儿方式研究报告 》,调查发现近六成家庭采用“白天老人带,夜里妈妈带”的育幼方式,并称中国“80后”孕育全新的育儿模式,妈妈“迷网络”,爸爸则是“打酱油”(指跟他没什么关系)。[1] 而《 中国妇女 》杂志进行的“双独生子女婚姻”问卷调查显示,超过70%的“双独生”年轻父母“只生不养”,将孩子的养育交给双方父母。在近几年我们从幼儿园调查了解的数据中也显示,日常起居由祖父母辈照顾的幼儿占很大比例,一是现在祖父母精力旺盛,主动请缨为忙碌或者异地工作的独生子女承担养育下一代的任务;二是一些“独一代”父母在上代无微不至的呵护下,自己还是心智没有完全成熟的“玩童”,把对子女的养育责任一并依赖于上代人。抚养过程的杂乱无章带来的幼儿发展问题,如教养要求不统一、父母缺位带来幼儿性格上的缺失等,直接影响着幼儿园教育工作的成效和进一步的开展。
案例:梦阳是个聪明活泼的小男孩,但进入中班以后,跟班的老师明显感觉梦阳变得畏缩胆怯,能为一点儿的小事哭很长时间,原来喜欢的故事、游戏活动,无论老师用多少方法引导他,参与的热情也不高。有时又表现得很暴躁,故意损坏图书玩具,攻击座位旁边的同伴。梦阳父母很少来幼儿园接孩子,每次来都急匆匆领了孩子就走,常来接孙子的奶奶只是向老师抱怨梦阳妈妈不顾家不问孩子,直到学期快结束的时候,梦阳父母离婚了,班级老师才知道梦阳近半年来一直经历着父母的离婚大战。
梦阳的幼儿园老师很可惜没有早一点对梦阳施以援助,她们囿于幼儿园其间寻找教育举措,收效甚微,半年时间,约占幼儿期的1/6,虽然幼儿园无力改变幼儿家庭的变故,但是幼儿在园时间如果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疏导,对梦阳今后的身心发展一定会有所帮助。随着离婚率的节节攀升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有些离婚直接导火索就是两个“独一代”父母家庭争夺孩子的姓氏权,或者年轻父母无法适应增加孩子后小家庭的变化。孩子无端地陷入了事件的漩涡中心,而年轻父母离婚后遗留的最大问题也是这些年幼弱小的儿童。有一学期我园某一班级统计结果,来自父母离婚家庭的幼儿高达10个,占全班人数将近1/3,跟同轨班相比,这个班级幼儿发展参差不齐程度更明显,面临的班级常规管理问题也更多。幼儿园的管理工作如果无视这部分孩子所处的特殊家庭环境,教育效果自然也会大打折扣。
《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要求“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我们日常更多关注幼儿能力的差异,幼儿档案资料大多也停留于记录幼儿在园生活的表象。然而只有追根溯源才能寻找到促进幼儿个性发展的正确举措,幼儿园建立幼儿发展档案,不能局限于某一时段幼儿的生活、学习技能是否提高,不能满足于幼儿会画多少画、会讲多少故事,而要科学地构建内容,全面细致地追踪可能影响幼儿生理、心理健康的每一个因素,其中包括幼儿的家庭结构、抚养方式,生活中有无同龄玩伴以及家长的综合素质,当然也包含班级人文环境(教师的教养方式、态度等),并真正发挥其作用,引导教师将班级幼儿个案分析深入化和常态化,做到知己知彼。幼儿园在此基础上才能有的放矢地调整相应的教育措施,选择实施课程活动内容、家园联动方式等。
三、摆脱陈见,因势利导
在诸多的“三独”现状和相关的管理案例中,幼儿园管理组织直接面对的管理对象就是“独生代”青年教师。不久前去外省参加某教学研讨观摩活动,领衔示范课程的是一个资深的幼教专家,有三十多年学前教育的教学经验和管理经验,看她带孩子上课如行云流水,在座的园长教师无不叹服,然而对她稍后在小范围内议及她手下的一帮青年教师,却引起笔者深思。她能对一群幼小的孩童不厌其烦、循循善诱,却给“80后独一代”贴上散漫、眼高手低、协作性差等的标签,“我们年轻时候为了工作无论起多早睡多晚都觉得是平常心,现在让她们加班或者多做一件事,脸子都有可能沉下来的。平时活动室里有电子设备就让钢琴闲着,能下载课件就不自己制作课堂教具,活动方案网上找找修改修改就是自己的了……”她讲的情况让周边不少园长随声附和,都似有恨铁不成钢的懊恼。其实笔者听那些青年教师的课,一样有不同的精彩。
作为当今幼儿园的管理者,许多时候是困惑于独生子女的生活态度、处事方式、工作观念等与对幼儿教师传统要求产生的冲突。但是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他们喜爱的教师又哪里会有什么固定的条条框框呢?幼儿园需要培育个性发展的幼儿,也更需要有自我特色的新一代教师。因此建立清晰的、适合当下青年教师心性与文化的幼儿园“3D”管理思维方式,才能达到提升个人管理水平与组织管理成效的目的。
幼儿园“独一代”青年教师表现出的良好专业技能、创新意识、对新知识的广泛接受能力,以及她们身上散发出来的现代活力与自信,都预示着学前教育领域正在或者终将成为她们一展身手的天地。就像我们很自然地接纳自己的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率性而为,对“独一代”青年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同样也应该有包容与赞赏之心。L现在是我们幼儿园骨干教师,非常受小朋友的欢迎,每学年都有家长慕名来申请让孩子上她所在的班级。谁都想不到几年前她差点与幼师这个职业绝缘。L家庭条件富裕,她最初选择学前专业学习是因为她喜欢与孩子一起玩,父母则更想让这个独生女从事艺术工作,加上刚来园时班级杂务令没有弟弟妹妹、从未做过家务的她手忙脚乱,与家长、与一起搭班的同事又常起言语冲突,L自己都产生她做幼师适合与否的疑问。
幼儿园管理者要敏锐地察觉教师的发展需要,“做敏感的观察者和懂得尊重教师的倾听者”。[2] 对于大多数像L一样“独一代”的青年教师来说,一方面需要挑战的往往是其缺乏的交往、合作等社会化能力以及保育技能,但是另一方面,他们的才艺、求知精神、自我表现能力以及与儿童天生的亲和力,又使他们在幼儿面前收放自如,吸引孩子追随的眼光。幼儿园管理者如果居高临下套用旧有的常规评价,只会令青年教师产生自我贬低或无所适从的心态,而一旦他们将这些负面情绪带给朝夕相处的孩子,也只会出现更多的矛盾与问题。因此,管理者应设身处地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做出鼓励与积极的姿态,突出其个性色彩,放大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强”中好的一面,带领他们感知付出努力后孩子的进步,体验职业的成就,并让成就感激发他们继续争强上进,根据职业要求逐步完善自己的不足。
“三独”现状下的现代幼儿园管理,面对着形形色色的独生代幼儿、家长、教师,遭遇的问题将会远远超于上述举例的内容和范围。管理思维决定管理思想,管理思想指导管理行动,因而也最终决定管理效率和效果。“3D”既然是相对于只有长和宽的平面(2D)而言,那么本文阐释的“3D”管理思维,就是期望能摆脱平面化局限,将“三独”作为改革发展幼儿园教育管理的重要参数之一,从一切为了孩子的原点出发,尽可能延伸三条轴线,对发生在幼儿园时空动态的各种运动关系加以收集分析,采取适宜的幼儿园管理行动,为当今学前教育管理理论发展和改革积累生动、有效的实践经验。
手工材料
关键词:三独与3D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