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门口的“生离死别”
晶晶已经快4岁了,但是每天早上送幼儿园都让妈妈感到头疼。因为晶晶总是哭闹着抓着妈妈的衣服不放手,无论妈妈和幼儿园老师怎样连哄带骗,最后妈妈还得在晶晶撕心裂肺的哭声中一步一回头地离开。像这样的“生离死别”的场景几乎天天上演,不但晶晶妈妈弄不明白,连幼儿园老师也一头雾水:为什么别的小朋友都能很愉快地和妈妈道别?晶晶究竟有什么地方跟别人不一样呢?
为啥不让妈妈离开
其实,晶晶妈妈所遭遇的难题正是传统的家教观念不能解决的“蛋壳”文化问题。随着城市化,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断增多,但是邻居之间来往却不断减少。家里的电视和电脑游戏等足以让孩子足不出户就可以愉快地度过一天。这样造成越来越多的孩子不愿走出家门,也不愿意与同年龄孩子来往,除了电脑、电视,他们对周围的一切都失去了兴趣。这种情况必然严重地影响孩子社会心理的发展和健康心理的形成。
孩子三四岁了,却一刻也离不开妈妈,这主要是由两方面原因造成的:
一个是母亲对孩子过分照顾。母亲对这样的孩子常常是溺爱、关心过度。孩子即使很大了,母亲也为孩子的一些简单生活行为提供帮助。最终,孩子形成了很强的依赖心理,一旦离开了妈妈,孩子就会觉得心里没底,自己什么都不能独立完成。
二是因为孩子缺少游戏伙伴及沟通环境。有些父母出于安全考虑,对孩子在外面玩不放心,自己出门也要把孩子反锁在家中,导致孩子缺乏与他人沟通交往的环境。结果使孩子根本没有机会与周围邻居的小朋友接触,逐渐养成了孤僻和对母亲的过度依恋。
随着年龄的增大,孩子的独立性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种“离不开妈妈”的情况会慢慢地改变或自然地消失,但是有时也会影响到孩子入园、入学。如果这段时间过长,就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与同伴和师生的关系,因此,父母应该采取必要措施去提高孩子的分离承受力。
不可培养“心头肉”意识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不让孩子发现自己是父母的“心头肉”。爱子之心,是普天下父母所共有的。但是,父母对孩子的疼爱,要尽可能地恰到好处。让孩子在平凡之中体会生活的酸甜苦辣,这对于他们的成长是有好处的。
有的父母为了让孩子好好地待在家里,对孩子反复交代。父母以为这对孩子是好的,但其实会让孩子觉得独自留在家里是很危险的,会因此增加不安全感。正确的做法是与孩子愉快地说“再见”。还有的父母怕孩子纠缠,就常常采用“欺骗”的方法,悄悄地溜出去。这样也是不好的,一旦让孩子发觉,且反复如此,孩子就会认为父母常常都在欺骗自己,并且会更加害怕父母离开,死死地缠着父母。
父母要有意识地、长期地培养孩子的自我照顾能力,比如自己收拾房间、整理自己的图书和玩具等。同时父母还要培养孩子的分离承受力。而这不是一两次就可以完成的,要循序渐进,一步一步地推进。慢慢地,孩子就可以离开父母了。
营造环境,给孩子创造独立的机会
家长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和机会很重要,如果孩子平常只和电视和电脑游戏相伴,那么他适应社会的能力也将受到影响。家长要多带孩子走出家门,去接触外面的世界,让孩子多与小朋友和大朋友打交道,或者可以请他们到家里来,在与人交流中,培养孩子开朗、独立的性格。
另外,在实际操作中,家长创造条件让孩子“再坚持一下”很重要。美国心理学家对150名有成就的智力优秀者进行研究后发现,智力潜能的发展与3种性格品质有关:一是坚持力;二是善于为实现目标不断积累成果;三是有自信、不自卑。
对此,建议家长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为其制定短期和长期两种目标。短期目标要具体明确,让孩子明白只要努力,一定会达到。而长期目标要定得高、远,最好有具体榜样,这样对于孩子来说,更易理解和接受,以促使他为之努力。当孩子心目中有了目标,他就会为实现目标去努力,表现得坚毅和勇敢,做事更具独立性,进而也就不会惧怕与父母的短暂分离了。
手工材料
关键词:幼儿园
- 幼儿园里真好玩 2024/09/29
- 幼儿园科学活动《趣玩扑克牌》教案 2021/01/28
- 幼儿园开展暑假假期安全教育活动 2020/07/01
- 幼儿园卫生保健检查小报道 2020/07/01
- 幼儿园空中课堂 2020/07/01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