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孩子不完全是夸出来的——关鸿羽教授访谈录
有一个女孩,小时候很乖、很听话。因此,不仅父母经常夸奖她,就连亲朋好友见了,也免不了要夸上几句:“这孩子真乖,真懂事,将来一定有出息!”小女孩上学后,学习自觉,成绩也很好,时常受到老师的表扬。父母更是将“赏识”奉为法宝,天天“赏识”、处处“赏识”,即使她做错了什么,也舍不得说一个“不”字。渐渐地,她一天听不到表扬,就心神不定;看不到父母赞许的目光,就什么都不想干。如今,无论干什么事情,一旦听不到周围人的表扬,就立刻退缩。心理医生认为她是鼓励焦躁症——从小受到的鼓励、表扬太多,于是,总希望做得更好,从而导致心理压力更大,形成了焦躁的恶性循环。不可思议,表扬、赏识竟有如此大的副作用!
其实,从教育心理学和少儿心理发育的角度来说,适量的、及时的表扬和鼓励是正确的,但要把握“度”。具体如何做,我们特请关鸿羽教授给大家解答疑难。
记者问(以下简称问):近年来,有人过分强调夸奖、赏识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甚至将赏识片面化、绝对化。不少家长纷纷效仿、盲从,于是,家庭教育变成了清一色的赞扬、赏识:孩子做得对、做得好,家长大加赞扬;做得不好,甚至做错了,家长依然给予赏识。作为专家,您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关鸿羽教授答(以下简称答):应当承认,夸奖、赏识确实是非常重要的教育方法。美国心理学家丝雷说:“称赞对鼓励人类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没有它,我们就无法成长开花。”现代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曾指出:“人最大的需要就是被了解与欣赏。”可以说,需要赞美是人的本性,深深地植根于每个人的灵魂之中。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也说过:“一句精彩的赞辞可以作我十天的口粮。”有人认为,赞美、赏识不仅是对某一行动的认可和鼓励,而且是世界上最具震撼力的营养品。成人需要,孩子更需要,孩子是最在乎家长赞美、赏识的。恰到好处的赞美、赏识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润滑剂。家长学会使用这种方法,沟通就会进入良性循环。 赞美、赏识不仅可以激励孩子再接再厉,而且能培养孩子自尊、自信,促使孩子发挥最大的潜能,同时也是促使孩子超越自我和体验成功的最佳方法。一般说来,大人做某件事大多是在理智的支配下,是认识到其重要性、出于责任感去做的。孩子就不同了,他们更多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和承认,特别是父母的赞美。这说明赞美、赏识确实有很强的激励作用,对于培养健康人格、挖掘孩子多方面的潜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好孩子不是夸出来的,而是教育出来的。教育既包括表扬,也包括批评。不能把赞美的作用过分夸大,把它绝对化。儿童犹如正在成长的小树苗,要长成参天大树,就需要园丁不停地为其浇灌、施肥、剪枝和除虫。如果把表扬、鼓励、赏识当作施肥浇水,那么,批评乃至惩罚就是剪枝、除虫。
有人片面强调赏识教育,还提出了一个口号: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认为这个观点太极端了,起码是不全面的。教育必须讲究辩证法,不能提极端的口号。实际上,教育并不排斥批评,适度、合理的批评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影响。家庭教育也包括家长的身教、家庭的环境、科学的教育方法等,此外还要实践的锻炼、严格的训练等,只是赏识,是出不来好孩子的。
问:如果家长只是一味地表扬,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什么副作用呢?
答:一味表扬,副作用有三。一是容易使孩子骄傲自满。多而不当的表扬,会使孩子误认为自己什么都对,什么都好,慢慢滋长骄傲自满情绪。二是导致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差。没有原则的表扬,会造成孩子听不得批评意见,一受到批评就大哭大闹,甚至出走、自杀。三是使孩子将来难以适应社会。孩子长大以后,无论干什么,不可能永远都得到表扬,总靠表扬才干活,那是不现实的。可是一旦没有表扬,孩子又怎么适应呢?
问:有些家长也批评孩子,可为什么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呢?
答:家长要培养孩子的是非观,能正确地评价自己,正视错误,学会反思。我的观点是:表扬为主,批评为辅。严爱结合,刚柔并济。哪怕98%是表扬,也要给批评留2%的位置。
一个孩子没有受过批评,甚至没有受过委屈是很难成才的。挫折教育在培养孩子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新加坡到现在还保留着鞭刑,犯了罪要拿鞭子抽。当然整天批评也不对,批评要少用、慎用,但是不能不用。
问:您认为,批评孩子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不少家长在批评时方法不科学,当然起不到应有的教育作用。他们通常以唠叨、生硬、严厉的训斥代替批评,结果越批孩子越对着干。其实,批评未必要义正词严,未必要话中带刺,更不能以泄愤为目的。批评的目的是为了使孩子丢弃坏毛病,养成好习惯。因此,家长批评时必须掌握科学的方法,讲究艺术。批评要有明确的目的,尊重孩子的人格,让孩子知道自己为什么挨批评,怎样做才不会再犯相同的错误;要注意批评的态度,公正合理,恰如其分,一分为二,不要全盘否定;批评要具体,对事不对人,掌握好批评的时间,抓好批评的时机,选择批评的场合、地点;要注意批评的次数;不“揭疮疤”,不“算老账”,不“揪辫子”;要善于等待,允许孩子有个认识过程,适当增加身体接触。
问:有些家长由于在孩子面前不能以身作则,结果不管是表扬还是批评,都不奏效,这该怎么办?
答:榜样的力量是很大的,家长的榜样作用很重要,特别是道德的榜样,所以家长必须做到两点:
其一,以德育德。要培养道德高尚的孩子,家长的品德必须是高尚的。200年前在美国的康涅狄格州,有一个名叫爱德华的人,博学多才,是神学家、道德家和哲学家,他很重视自己的修养,也要求后代加强自我修养。在他的后代子孙中,出现了众多杰出的人才:13人当了大学校长,14人创建了大学或专科学校,100多人担任了大学教授,60多人当了医生,80多人成了文学家,100多人当了牧师,18人成了报社、杂志社的主编或负责人,20多人成为上下两院议员,1人当了驻外大使,1人就任副总统……尽管他的后代成龙成凤有很多原因,但这些还是可以说明长辈的修养对晚辈产生很大的影响。 在个人品质方面,家长的影响是很深刻的。孩子会从父母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中体会到大人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喜欢什么、厌恶什么,并且总是努力做父母所喜欢的事。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形成相应的善恶、是非、荣辱等道德价值观念。 为了孩子,家长应该积极向上,具有正确的世界观,坚定的信仰,崇高的生活目的,有理想、有追求、有责任感。这些对孩子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其二,以行导行。孩子有一个心理特点就是善于模仿,他们可塑性强,跟什么样的家长就受什么样的影响。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在孩子活动的世界里,每个成人都应约束自己,不要以为是细枝末节就放松要求,这比老师在课堂上讲话的影响更深远。 有些家长平时脏话、粗话不离口,甚至当着孩子的面讲低级趣味的话,有的家长不求上进,无所作为,经常沉湎于吃喝玩乐中,长期如此,就会降低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宋庆龄说过:“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作为父母,用什么样的言行去影响孩子,就是最重要的教育因素。
在一定意义上说,品德只有靠品德去培养,性格只有靠性格去锻炼,情感只有靠情感去感染,行为只有靠行为去指导。要提醒家长的是,光给孩子做榜样还不行,必须用榜样去教育孩子。榜样的力量虽然很大,但不是无穷的。有的家长天天给孩子做勤劳的榜样,洗衣做饭、收拾房间,什么都替孩子干了,可这家的孩子最懒。所以说,榜样加教育的力量才是无穷的,家长为孩子做榜样时,要适当加以教育,使其正确理解你的榜样作用。
手工材料
关键词:访谈录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