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精彩感动等
为精彩感动
近日来,在幼儿教育优秀教育随笔评选活动中,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有幸阅读了近百篇来自全市教学一线教师撰写的教育随笔。这些“随笔”的触角伸向了孩子们多姿多彩的世界:伸向了孩子们尝试探索的过程,也伸向了教师对孩子纯美心灵的触摸与呵护。这些记载着教师在日常生活及教育教学中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思的那份真实令我感动不已。这些平凡的故事,没有扣人心弦、荡气回肠的情节,没有神采飞扬、华丽词藻的装饰,但却像一块块未曾精雕细琢的玉,让人爱不释手;更像一杯杯缕缕飘香的茶,让人回味无穷……
在随笔《观察的喜悦》中,有这样两段描述:近段时间,阴雨较多空气潮湿……我们组织孩子到户外活动时,浩泽又独自在后花园中低着头找着什么。突然他被一个小小的蜗牛所吸引。看他捉住一只在手中摆弄很长时间。我才走到他面前问:“你找到了什么?它长什么样子?”“它喜欢吃什么?”
……
第二天一大早,浩泽兴高采烈地来到了幼儿园。他一看到我就滔滔不绝地讲起来,告诉我,蜗牛喜欢吃黄瓜、小青菜……其实蜗牛还喜欢吃好多东西,但我没有告诉他,我希望他能在自己的探索中找到更多的答案。我不禁为之击掌叫好!没有教师的等待,哪有浩泽的精彩?
我感动于教师的希望,更感动于教师为了希望所付出的精彩“等待”。传授是教育,等待也是教育,有时候“等待”的教育往往比传授更直接、更有效、更传神,因为等待的过程蕴涵着孩子自主建构与探索的智慧和体验。
滴水藏海,一件件看似细微,举手即做的小事看起来可能很平凡,但却蕴涵着教师的爱心与耐心、智慧与策略,一篇篇精彩之作。之所以让我感动、收获、成长,是因为教师不仅仅写得精彩。更在于她们做得精彩——精彩于她们的用心观察、精彩于她们的用心体会、更精彩于她们对孩子亲历成长过程的守候与支持。
致敬,卢安克
又是一年教师节。
做了十多年的幼儿教师,我已经从最初过教师节时的骄傲、自豪、激动,渐渐变得疲惫、冷淡,甚至一丝抱怨。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校园里的老师们日渐感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自己的世界很无奈。面对飞涨的房价、巨大的教育和医疗负担,有多少教师能坚信“安贫乐教”?坚守教师岗位的同行们。又有几人能逃得了职称评聘的压力、来自家长社会舆论的压力?
不过,对于今年的教师节,我有不同的感受。因为卢安克。
这个来自德国的年轻人,自从十三年前到中国投身志愿教育以来,关于他的各种猜测从未停止。最新消息是,十多年未领一分钱工资的他,因为既“没有获得正式的志愿者身份,也没有获得中国的教师资格”,为了和那些与自己命运相连的“留守儿童”呆在一起,也为了自己喜欢的生活,不得不更低调了。他关闭了自己的博客,完全隐身于广西的乡村。
除了感佩他坚定的信仰,作为教师。更让我佩服的是卢安克的教育实践。在广西当过几年教师的卢安克,对中国教育的印象是:教育。只是为了满足一种被社会承认的标准,不是为了小孩。小孩在满足这个标准的过程中。脱离了他的天性,脱离了他的生活。“教育难道是只为了获胜?我不想继续跟学生一起奔跑着参加这场竞赛——这场一直匆忙地奔跑着,最后自己都不知道跑的路是不是属于自己的竞赛。”为此他默默地寻找新的教育模式,开辟新的生活课堂,让一个人学会做几亿人都能算出的数学题不是他想要的目的,改变他们的思维,自己创造生活才是他教育的最终目的。
正如《南方周末》评论员戴志勇所说:“这个时代最缺乏的,不是伟人,不是圣徒,而是一大批拥有起码精神修养,能包容不同价值追求,理解一切美好与善意的平常人。他们对生命意义的领悟,对幸福的理解,建立在人之为人的天性与良知的基础之上,而不是建立在利欲的计较、权衡与满足之上。他们随时可以为了生命的自由,选择独特的生活方式,放弃不必要的物质羁绊。”
这才是教育的精神。这才是教师的价值。以卢安克为对照,我的心突然安静下来——疲惫、冷淡、抱怨,皆因我们找不到方向和价值。在新一个教师节来临的时候,我想我是喜悦的,教师与教学其实都很简单。简单到只有一个字:爱。爱你所能给予的,也爱你所要承受的。
手工材料
关键词:感动
- 美国幼儿园让我感动的9件小事 2012/12/23
- 幼师随笔:感动给我幸福和快乐 2011/04/28
- 幼儿园笔记:令我感动的事 2011/07/20
- 感动,是一种美好的情愫 2011/07/07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