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公德意识 ,孩子人生的第一课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zhangjianrong 感谢 zhangjianrong 上传 0人参与

        社会公德是人们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约定俗成的、最基本的公共生活准则。公德意识是现代文明社会公民的基本素养。培养孩子的社会公德意识,必须从娃娃抓起。孩子就像一张纯洁无瑕的白纸,如何为孩子的人生涂抹上社会公德的色彩,需要父母独具匠心,妙笔生花。 

        以身作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第一公德标准。父母的言行举止,包括说话的语气、待人的方式、做事的态度等等,都将成为孩子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在长期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价值观的形成和生活方式的确定。生活中,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往往无形中误导了孩子的行为,成为孩子公德意识养成的“拦路虎”。比如,横过马路乱闯红灯、随意采摘路边的花朵、随手丢弃用过的纸巾……成年人这些“司空见惯”的小事,很可能让孩子日后随意违反公德变得“习以为常”。因此,父母应该特别重视以身作则,自觉做孩子公德的榜样,而不是“反面教材”,否则不守公德的孩子就是不守公德的父母的“翻版”。 

        以文导行 
        道德认知是产生道德行为的基础。孩子的年龄尚小,缺乏生活经验和积累,对是非、善恶、美丑难以分辨,道德认知非常肤浅和有待开发。作为父母,可以通过讲故事、读美文,让孩子多懂得一些社会公德准则,以此指导孩子的具体行为。比如,每天给孩子声情并茂地讲一个中华传统美德故事,既能给孩子以道德的熏陶,为孩子幼小的心灵播种道德情感的种子,又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拓宽孩子的知识视野,可谓一举多得。 

        以理服人 
        孩子的社会公德意识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特别需要父母的正面引导和情理迁移。对于孩子日常生活中有违社会公德的行为,要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切忌“强加于人、粗暴行事”。比如,孩子与同伴发生争执甚至动手打人时,父母不能若无其事,也不能简单训斥,更不能以暴制暴,而应该在采取适当方式有效制止的基础上,明确告知孩子为什么不能对别人动粗,耐心分析这样做有什么不好的结果,并且指导孩子应该如何与人相处和解决纷争。如此教育孩子,才能收获举一反三、以点带面的效果。 

        以行养德 
        孩子的公德意识不可能在虚拟世界里建立,最终只有在生活实践中才能切身体验和逐步形成。父母要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孩子在具体行动中养成道德行为。购物时与孩子一起排队,可以建立孩子的公共秩序;遇上乞讨之人时让孩子投放一枚硬币,可以培养孩子的爱心;在图书馆提醒孩子轻声慢步,可以让孩子学会体贴他人;引导孩子向主动让座的叔叔阿姨说声谢谢,可以教会孩子懂得感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当孩子做出这些举动之时,父母应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久而久之,孩子自然能从小就树立公德意识,成为一个文明的现代小公民。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关键词:公德意识

    暂无...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小班语言活动:刷牙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