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泥土与幼儿教育的密切关系
童年时我最快乐开心的时光就是与小伙伴们,攒三聚五,房前屋后,与泥土相伴。雨后,用小刀把地面抹得光光的、亮亮的,然后在上面粘各种植物的叶子和花瓣,看印在上面的“叶子和花瓣”,或者划一小块地,和小伙伴用小刀分地。每每此时,快乐的阳光会洒在每个人的心田。
我是一名幼儿教师,也是孩子的母亲,对孩子喜欢玩“泥土”多了一份理解。儿童对泥土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似乎他们能够感知泥土的秘密,并赋予泥土不愿与外人道的种种心事。我们现在教的孩子从小生活在城市里,他们也喜欢玩泥土,他们平时玩的泥巴是买来的橡皮泥,五颜六色的,十分艳丽,玩时也很方便。孩子们的手很灵巧,他们根据自己想象,捏出各种各样的形状:十二生肖、赛车、水果,姿态各异,惟妙惟肖。今年暑假我带孩子回农村老家,接触到原生态的泥土。在宽阔的庭院中,孩子和邻家的伙伴们兴奋地玩起了我儿时熟悉的游戏,手揉一揉、脚踩一踩,发现泥太干不能搓成球,要加点水;水多了,变成浆,也不成球。就这样,在不断地尝试中,他们发现泥巴可以通过捏、搓、捶、打,随心所欲塑造自己需要的物体。
我们班上的孩子和我的孩子年龄相当,他们也像我孩子一样喜欢玩泥土。有时间我就带上孩子们去后院中玩沙土。孩子们拿着小水桶、小水壶、铲子、耙子、筛子等玩具,在它们的辅助下,孩子们的想象力更容易变成现实了,有的孩子用小碗装上半湿的泥土,倒扣在地上,然后插上小树枝,蛋糕、饮料、牛排……有的孩子把泥土想象成城堡,在城堡里挖曲曲折折的通道,再在泥土中加入水,用手推出两个小山丘,并在山丘上钻出小洞,然后再尝试以手指穿过山洞,和孩子们勾勾手指,再编个奇妙的探险故事。有的时候孩子们面对泥土,一时没有玩的“方向”。我便对孩子稍加引导,为孩子们准备一些废旧形状多样的盒子和瓶子,将半湿半干的泥土放入其中填满,然后把盒子和瓶子倒扣。这时孩子就想象出了在这个土“盒子”、土“罐子”上画上鼻子,像小朋友或小动物的头脸,于是他们就赶快行动起来,用笔、树枝条等辅助物给各种形状的土“盒子”和土“罐子”画上“鼻子”“眼睛”,一个小朋友或小动物的形象就出现了。
看到孩子们如此的喜欢泥土、泥巴,于是我开设了泥工教学,在活动中让孩子们自己动手,自由地发挥;在想象与制作中,体验快乐。泥工活动开展以来,幼儿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常规意识,能积极地参与,整齐有序地收拾整理。在活动过程中,我使幼儿不断提高技能,逐步提高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首先,从幼儿的兴趣入手:泥工就是以粘土(黄泥、白泥、橡皮泥、面团)为主要原料,橡皮泥孩子虽然喜欢,但制作起来会限制他们的思维,所以我选用孩子喜欢的泥巴。每次泥工教学的选材,我都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园开展的主题活动来制定,使活动做到科学性更强,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在活动时,先让幼儿认识泥土的特性再引导幼儿辨别泥土,有时还组织幼儿亲自动手挖土、收土,在收集的过程中孩子们会主动地观察到一些东西,并且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既开阔了视野,又增长了知识。
其次,引导幼儿在活动中掌握基本技能——搓条、团圆、压扁、粘合。为了让孩子轻松地掌握技能,尽情地玩泥巴,我选择了孩子们熟悉而感兴趣的物体开始制作,如:冰球,先把泥土放在手心,团圆,使其呈光滑的球状,个个做好后晾干,然后,涂上好看的颜色,一袋冰球就做好了;还可以团圆再拉长些,又出来一根根的火腿肠;多搓几下,变成一根根面条;卷一卷,变成孩子们喜欢的甜圈。在这些有趣生动的活动中,孩子们大胆地动手操作,感兴趣了,掌握知识技能就会更快。
再次,在活动中引导幼儿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在幼儿掌握技巧的基础上,进行由易到难的过渡,并及时给予他们肯定和鼓励,使孩子们以饱满的热情和精力进行制作。首先,让孩子掌握单个形体的基本捏法,如在椭圆形的上面加几根搓条,可以变成“香香的面包”。形体组合对孩子来讲较难,在组合造型小鸡和小鸭时,我把它编成儿歌:椭圆身上捏尾巴,圆圆头上粘眼睛,尖尖小嘴变小鸡,扁扁嘴巴是小鸭。这样在孩子们制作的同时,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进行多个组合练习时,需要教师引导他们去创造,在一次泥工活动中,孩子们创作“鸡妈妈”,造型是一只鸡妈妈,鸡窝里有两三个鸡蛋,还有小鸡,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并编出了一个好听的故事,与伙伴分享了成功的喜悦,孩子们的创造能力在玩中得到了提高。
孩子们玩得如此投入,不亦乐乎。我看着他们,泪眼模糊仿佛回到了童年快乐的时光。
人们常说“心灵手巧”。心灵,手才能巧;手巧,则心更灵。作为父母,我们要尽量给孩子提供机会让他们走进自然,放松身心,在玩中培养兴趣,启迪思维,健康快乐地成长。
手工材料
关键词:泥土 教育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