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幼儿的基本功“听说读写”
幼儿作为一个独立个体,作为一个正在成长的人,他们有着与成人不同的身心特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对幼儿的尊重,首先应该是尊重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应该是对他们身心发展特点的充分理解。只有这样,幼儿教育才能符合幼儿的特点和需要,才能有效促进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
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要努力理解幼儿,真正“读懂”幼儿这本书,必须做到以下“听说读写”四个方面:
一、听
听是倾听,即认真细心地听取。教师要蹲下来,用平视的耳光,用心倾听幼儿的心声,了解幼儿真实的想法和感受。教师往往只观察幼儿的行为及动态,对幼儿语言关注较少,或者老师以为儿童不善于语言表达,其实是老师没有学会倾听。倾听的教育价值还没有引起广大教师的积极关注。倾听,不仅是幼儿需要发展的一种能力,也是教师自身需要形成的一种技能。倾听是相互的,只有懂得倾听、乐于倾听并善于倾听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对方,真正达到心与心的交流。瑞吉欧教育体系中的教师十分强调倾听的重要性,认为教师作用的核心就是倾听,借助倾听跟随和进入儿童学习过程中,倾听儿童的语言表达和话语,倾听他们在其他表征方式中的无声语言。在这基础上,教师才考虑如何去鼓励和帮助儿童。
因此,教师要增强倾听意识,利用各种机会倾听,学会倾听,做倾听儿童的有心人。一位大班老师听到班上孩子最近总谈论博物馆,原来幼儿园附近的博物馆刚开放引起他们的兴趣。教师从倾听中发现幼儿兴趣所在,捕捉到新的教育契机,与幼儿共同生成新的活动主题“博物馆”。操场、活动室、盥洗间,幼儿活动场所到处飘荡着孩子稚气天真的话语,如果教师能从中捕捉信息,就可以直接了解儿童的兴趣、情感和语言,为教育提供坚实的依据当孩子完成他的重要创作欣喜地告诉老师:“我画好了”,老师的倾听和不经意赞美就是他的欢欣鼓舞;如果教师能耐心听取孩子的“伟大发现”:老师,我听到小蚂蚁在说话,就可以与孩子分享快乐、体验童真当孩子受委屈或有苦恼向教师倾诉,教师同情目光和聆听指点,将是孩子心灵莫名的安融如果幼儿游戏时,教师能多听听孩子的意见,了解他们的想法,按他们意愿进行游戏,那么游戏将真正成为愉悦儿童身心、发展儿童个性的活动,教师也真正成为守护儿童的天使……
二、说
说是言说、沟通。教师要尊重幼儿的话语权,通过征询、交谈、讨论和辩解等方式与幼儿沟通,了解幼儿的真实想法和意愿。传统中的儿童被认为是没有声音的,他们总被要求“要安静”。孩子其实是爱说的,尽管他们的表达还很稚嫩、还不够规范,但是儿童有权利发出自己的声音。《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创设一个使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教师不仅应努力做到这一点,还要从幼儿充分的言说中获取教育信息。
教师要有计划和随机地与幼儿进行个别交谈和集体谈话,如早上入园时和班上较内向孩子谈谈心,对孩子语言发展、交往和自信心的确立都有帮助。游戏结束后孩子忙着整理,只有小建坐着磨蹭,老师走过去提醒鼓励他快点收拾争取拿第一,谁知他表示不想得第一,理由是早收拾完的还得等待。老师一下子明白了,她从问询和与幼儿的交流中了解了孩子的想法后,及时调整规则要求:收拾好以后可以自由活动一会儿。孩子在活动遇到困难,教师可以询问并给他启发,帮助孩子提升经验获得成功;孩子在游戏中徘徊,教师征求其意见并给他建议,帮助他融入愉快的游戏中;孩子违反规则或犯错时,教师也要给他一个辩解的机会:在欣赏“草地上的小白兔”故事后,一个小男孩兴高采烈地在床铺上来回走,老师看到生气地一把将他抓下来训斥,孩子怔怔地说:“我想看看小白兔的草地软不软……”这给那位老师很大的触动。没有沟通,就没有理解,更谈不上教育。儿童有自己的文化,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教师要走进儿童心中与幼儿进行沟通,要迅速准确地从儿童发出的各种声音中听出快乐、愤懑、喜悦、激动和烦恼等各种情绪情感,同时在教育教学中做出适当的反馈和调整。
三、读
读是解读幼儿的行为。行为受动机驱使,儿童行为背后总蕴涵着某种未被人所了解的动机。教师通过观察看到孩子的行为表现,对幼儿的行为不能“就事论事”,不能只看到其行为本身和行为表面,还要分析隐藏在这种行为后面真正的意图和动机,了解儿童为什么这样做。如幼儿的破坏行为,一个孩子把区角中的万花筒拆坏了,原来他想看看万花筒里面是怎么样的,这是幼儿好奇心驱使下的探索行为;当然有的幼儿故意破坏玩具,教师不仅仅是批评他,更重要的是找出缘由。又如幼儿的攻击行为原因很复杂,如果这孩子受到不公正待遇或挫折,可能转而攻击他人,教师要有针对地进行引导;也许他的“打人”行为只是他与同伴交流的特殊方式,教师就要抓紧指导其社交技能。有时孩子故意捣乱、违反规则,教师就要注意反省自己是否经常忽视他,才使幼儿采取非常规方法来吸引老师的注意,教师就要注意满足其受关注的情感需求,引导他采用恰当方式与老师互动。教师要在一种接纳和平等的心态下分析解读孩子的行为,发现他们的思想和差异。
有教育专家指出,对儿童的行为不能简单断定它是善的或恶的。笔者深以为然。孩子作出某种行为必定是有原因的,其根源甚至还在于环境与成人!如活动空间狭窄、玩具数量过少容易诱发孩子之间的冲突,幼儿某些社会行为是观察模仿成人的结果。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是一味干涉或终止孩子的行为,而应该分析幼儿的行为,解读其行为动因,了解他们背后的故事,发现其行为内在、本质的东西。教师还要从图画、手工、语言文字等孩子行为的产品中分析儿童的行为状态和个性特点,并关注幼儿在活动中表现与反应,以儿童的视角去理解儿童,敏锐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恰当地作出回应。
四、写
写是记录,即教师要写观察记录并进行反思。通过各种手段如文字、图画、图解、录像、录音对儿童学习行为或方案活动的进程进行系统的书面记录,使每一个教师成为研究的主体。瑞吉欧教育体系的教师也非常重视收集和保存幼儿学习过程中的具体事例,并做细致生动的记录,借此了解儿童是怎样学习的、学到了什么、还能学什么,即“让儿童的学习看得见”。这些记录可以成为理解儿童学习的宝贵研究资料,也是教师籍以反思自己教育行为是否适宜的切实文本。如一位小班老师在其观察笔记中写到:初入园的幼儿哭闹是很平常的事,可小颖开始几天并没有哭,反而其他孩子减少哭泣她却闹得很厉害。今天早上,她又哭得很伤心,抱住妈妈不放手。她妈妈很着急,不停地哄劝。我也帮忙开导。等小颖情绪稍稳后,我听见她清楚地对妈妈说,“我哭了,老师就来抱我了,跟我玩了。”这件事引起该教师的反思,深切感受到教育面向每一位孩子的重要性,认为不仅要安抚那些哭吵的孩子,对适应较好的孩子也不能忽视对他们的关心。
写反思记录不仅是教师的一种教学方式,也是一种研究方法。一个善于记录的反思实践型教师不是记流水帐,而是有感乃发,以敏锐的眼光观察幼儿的言行举止,以反思的视角来审视自己的教育策略,并进行反馈和调整。在反思的过程教师提升了经验、获得了发展。因此,写,不应当成为教师的额外负担,应当成为教师工作不可分割的部分,应当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
手工材料
关键词:基本功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