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学前教育的地位──学前教育问题初诊
幼儿教育一直是教育改革中主要议题之一,譬如1983年教育部成立「改革学制研究小组」,该小组曾对幼儿教育之发展提出近程、中程、长程之实施方案;1994年第七次全国教育会议议题中也将幼儿教育列为主要革新领域之一。从各首长的施政方针或是上述重大改革议题来看,看似幼教的发展极受重视,但若回顾过去有关幼儿教育的实际发展情形,将会发现其实幼教一直是政客们做秀时的一项点缀式的政见而已。妇女以及幼儿一直是社会中的弱势团体,在掌控教育经费支配权或是教育发展方向上一直争取不到应得的机会与地位,致使至今幼教发展仍未能走上正常的轨道。本文拟在提学前教育问题所在之前,先阐述其重要性所在。 一、学前教育重要性浅析 1.从社会变迁角度看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由于社会现代化的变迁,使得家庭组织结构与妇女所扮演的角色等型态亦随之改变。在家庭组织结构方面,大家庭已逐渐为小家庭所取代,同时单亲家庭与破碎家庭亦有日趋增加的趋势,在加上家庭计划的推行,一个家庭中多数只有一、二个小孩。此种变迁对小孩所产生的影响是难以获得较多的关怀,以及发展过程中所需的各种「社会情境脉络」的关系与情境。许多人会质疑,以前幼儿多数未上幼儿园不是也发展的很好?事实上,传统大家庭结构中,有许多的关系存在,同时,这些关系的各个角色都扮演着教导或互动的角色;而且,传统家庭结构中,生活与教育是结合在一起的。反观现代小家庭结构,只有亲子间的关系,有的或只再加入同袍的关系,其单纯的程度,实已无法提供 Vygotsky 所强调的社会脉络的学习情境。
在现代的社会里,妇女所扮演的角色由单纯化趋向复杂化。女性已由原本「男主外、女主内」传统角色,转变为负担家庭经济的成员之一。妇女外出谋职加上前述家庭组织结构的改变,更造成幼儿的照顾与教育问题。由于父母大多无法亲自照顾幼儿,只好到处设法找人照顾,若被雇用的对象经常变换,将会造成幼儿安全感与自尊心无法建立的危机,至于各种良好生活习惯、人际关系,以及各种解决问题的办法等能力的培养也都需要合乎水平的学前教育机构,协助现代的父母善尽其养育子女的责任。
目前,我国幼儿之就学率,依1991年6月台北市立师范学院调查数据显示:四岁幼儿有百分之五十四、五岁有百分之八十五、六岁有百分之九十四接受幼儿教育者。由此可见,社会上对学前教育的需求情形。 2.从学前教育的影响力来看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早期探讨学前教育效果的研究指出,学前教育对幼儿认知发展的影响力最多维持到三、四年级,这种发现曾引起教育界对学前教育重要性的质疑。直到Perry School等长期追踪的研究出来之后,才有实证上证据,证明学前教育既深且广的影响力。Perry School长期追踪学前教育的效果,结果发现:有学前教育经验者与无学前教育经验者比较,前者较喜欢上学,愿意花较多的时间去做功课,较有上大学的渴望、较少留级或是上特殊教育班、较少反社会性行为以及较少违规行为等教育效果,从Perry School长期追踪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学前教育的影响力是在全人发展方面,而非唯智主义的发展。 3.从心理学观点看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发展心理学里有一重要的结论,即「个体早期的发展重于后期的发展,亦即早期的发展是后期发展的基础」。此一结论说明了一个人的生理、情绪、社会行为、创造力及认知等各领域的发展在人生早期便已奠下了基础。由此观点来看,愈早期的教育就愈显出其重要性,幼儿教育遂成为一切教育的基础。
又根据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儿童早年的学习、进步最快,可塑性最大。美国芝加哥心理学家 Bloom 博士曾指出:个人智力的成长,有百分之五十在四岁即已完成,从四岁至八岁又发展了百分之三十,其余的百分之二十,乃是八岁以后所发展的。同时,后皮亚杰学派的研究指出:个人的能力会随着不同的领域而改变,亦即不论人的年龄大小,只要在某一特定领域的既有知识相同,则每个人的知识建构历程几无结构性质上的差别。换言之,只要幼儿与成人某一特定领域具有对等的知识,那么幼儿和成人皆可以相同的认知结构解决问题(譬如:公平分配的问题、权威概念的问题)。若仔细观察、分析幼儿生活中所面临的情境实与成人大同小异,譬如:现今社会均在强调建立公平、正义的社会,因此在征税时有着不同理念的主张,或是主张平等主义,或是仁慈主义或是绩效主义。在幼儿的生活情境中也常面临到公平、正义的事件,譬如:有五颗糖,二个人分时,怎么分才算公平?成人如何处理这种问题将会深刻地影响幼儿未来处理类似问题的模式。类似上述的例子,在幼儿生活中俯拾即是。
许多有关婴儿的味觉、视觉、听觉、模仿能力等的实验,给予我们一个崭新的观念与一个肯定的事实,那就是幼儿不是一个任凭摆布,对四周毫无知觉、毫无感受的小动物。美国幼儿教育家Gallapher曾指出:「幼儿不是一个无助的小家伙,……自始他就是一个学习者,抉择性的刺激反应者;他所发展出来的反应类型,对儿童的后期及其成年期,有深远的影响」。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提示了我们,幼儿学习的潜能以及重要性。 二、对学前教育重要性之质疑的原因分析
许多教育立法者,决策人员均认同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但每当碰到处理教育问题时,学前教育的顺位总是处于敬陪末座的地位,何以如此?笔者拟从「需求面」和「效果面」二个角度提出个人的看法。 1.需求方面予人欠缺「迫切性」的感觉:
当全球艾滋病患者急遽增加时,许多医学上的相关研究经费大增,其原因即在艾滋病严重且急迫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命:目前教改呼声中,重点多放在国中、小阶段,何以十年前大家看到的是高等教育的发展,而现在则认同国中、小教育需改革的问题?其原因之一即在「迫切性」上。而学前教育目前尚未予一般人迫切需求的感觉。但就幼教人士而言,却已感到其迫切性的问题。如前所述五岁幼儿有百分之八十五,六岁幼儿有百分之九十四已接受幼儿教育。目前由于政府介入学前教育太少,致使其质量良莠不齐,这表示,不管幼儿教育的权利与义务是否属于父母,现在已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幼儿在接受着良莠不齐的学前教育。许多幼儿在劣质的学前教育质量下,其生命的特质──好奇心、主动性、探索性等已逐渐地被扼杀了,许多幼儿在入小学时即已是一位缺乏生命力的个体了,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感到心焦与心瘁的事情啊! 2.效果方面予人欠缺「立即性」、「明显性」以及「价值性」的感觉:
一位医生医术的好坏常常可以「立即」地、「明显」地看出来,因此医生的「价值」性很容易定位。而学前教育之效果往往欠缺立即性以及明显性,譬如前面引述之Perry School学校的研究是花了十五年以上的时间才追踪出学前教育的长期效果。在唯智主义的教育体制中,很难体会「全人教育」的价值性所在。事实上,这次教改会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国中小阶段,而不似过往只强调高等教育,主要原因依笔者看,是因为自九年国教以来,教育走向唯智主义多年后,症状明显化了,才受到大众的注意,也才开始体会到中小学教育对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教育的历程是一连续性的过程,没有好的学前教育又如何能有好的初等教育?现今若不重视学前教育的价值性,保证十年、二十年后一定会看出它明显性的后果,到时它可能将成为教育界的另一个必须「立即」处理的大瘤。 三、当前学前教育的问题及其症结所在
当前学前教育问题极为繁杂,究其根结原因也相当盘根错结般的复杂。但基本上笔者认为问题症结在于对「学前教育」的「定位」问题。
所谓「定位」问题可分两个层次来看,一个层次是指政府对学前教育政策上的定位;另一个层次是指实施学前教育之机构是否为学校,观念上的定位。针对政府对学前教育政策上的定位问题而言,所需讨论的是权利和义务的问题。究竟应该由谁来负担幼儿教育的责任?换言之,学前教育经费该由谁来负担?父母?政府?还是父母和政府共同负担?分配负担的比例是什么?以1994年度台湾省各级学校总预算经费、每年龄层平均预算数,与每生成本数分析情形来看(参表一),可以看出我国目前教育经费不平等的现象(如图一所示),学生数最多的学前教育阶段所得的教育经费最少,而学生数最少的高等教育阶段,所得的教育经费最多。这样的经费分配情形背后隐含着政府对学前教育政策上的定位观点,是否合理、公平,此亟待各界人士从哲学与社会学层面上去剖析了! 表一 台湾省各级学校1994年度总预算经费,年龄层平均预算、与每生成本数分析表 项 目
手工材料
关键词:正视学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