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浅议提升音乐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pingguo 感谢 pingguo 上传 0人参与

  音乐是儿童生活的“灵魂”,大凡健康的儿童生来就喜欢音乐,婴幼儿对音乐具有一种本能的反应。丰富的音响、鲜明的节奏、动听的音调会使他们情绪激动、表情愉快。音乐也是善于表达、激发情感的艺术,它可以使幼儿兴奋,也可以使幼儿镇静,消除紧张感,获得情感的平衡,通过广泛的接触表现不同的情感内容的音乐,幼儿的情感世界将逐渐变得丰富、充实。音乐可以带给人快乐,并将引发幼儿对世间一切的兴趣。 
  幼儿园音乐教学是指教师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幼儿学习的一种活动。教师借助专业性的教学策略和智慧,在课堂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将音乐所要表现的内容巧妙地与生活中或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和动物形象相结合,以此来帮助幼儿理解音乐作品,组织音乐教学活动的。这种“形象化”的音乐活动一方面为幼儿提供了充满生活情趣的画面,又让幼儿在唱唱、跳跳中接受了多方面的熏陶和教育,幼儿正是在这样的音乐声中不断的成长着。幼儿园音乐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促进作用已远远超过我们已有的认识程度。笔者希望通过反思幼儿园音乐教育实践中的存在的一些问题,在传承与发展中找到一些帮助,找到一条提高幼儿园音乐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正确把握音乐活动目标 
  长期以来,许多幼儿园教师把教学目标看成是无足轻重的部分,面对新的教学内容,许多教师习惯于提笔就写教学过程,不仔细思考本次活动的目标(核心价值)是什么;有些年轻的教师唯教学参考书就是一切,认为教材上的就是最高水平,自己不必花心血去设计教案了,往往照本宣科,不重视对教材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手段的分析,失去了正确把握教学目标的机会。长此以往,许多教师逐渐丧失了把握核心教育目标的能力。笔者认为,在设计音乐活动时,教师应采取以下几种策略来把握教学目标。 
  首先,要反复研读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内容涵盖了哪些人文、自然、历史方面的知识。例如大班音乐欣赏《瑶族舞曲》,教师首先要仔细了解瑶族这一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历史概况、自然地理位置及这首乐曲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渊源,等等,为幼儿打开视野有极大的帮助。随着这一系列问题的思考,教师对该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实际上就有了初步的梳理。 
  其次,教师要衡量幼儿的年龄与认知经验,确定科学的教学目标。音乐是在听觉上给人以冲击力,这就要求听者要有一定的认知经验。由于幼儿认知经验少,不一定能感知出乐曲所表现的美在哪里,这时,我们可以借助道具、动作、故事情节等一系列具体可感知的经验让幼儿体会作品的美所在。例如,在《瑶族舞曲》欣赏过程中,我们可以给幼儿看一些瑶族服装的照片及风景图片,做一点瑶族特色的头饰,再放一些有关瑶族介绍的影像资料,等等,深入浅出的引导幼儿来感知音乐中的美。教师也可以根据本班幼儿年龄特征,制定相应的适合本班幼儿的教学目标。 
  最后,教师要考虑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提供相应得教学操作材料,促进幼儿的音乐学习。如在教大班幼儿歌曲《柳树姑娘》时,教师可以提供几枝真的柳条(事先要向幼儿说明不是在公园摘得),让幼儿真切感受歌曲中所描绘的情景,更好的理解音乐中的“柳树姑娘”的美在哪里,激起幼儿学习求知的欲望,有了这样的策略和手段才能引导幼儿更好地自主学习。 
  以上三个方面内容是教师对音乐教学活动中认知对象(内容)、认知主体(幼儿)、认知策略三要素的整合性思考。有了这样的思考,教师才能确切的表述幼儿学什么、怎样学的目标问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才会合理化和科学化。 

  二、积极开展音乐探究活动 
  歌德说过:“一件艺术品是由自由大胆的精神创造出来的,我们也尽可能的用自由大胆的精神去观察和欣赏。”音乐是声音来塑造形象的艺术,但在音乐形象体系中并不存在音乐形象与现实形象的对应关系。因此,只有通过各种艺术手段,才能让每个幼儿能更好的理解音乐,宣泄情感。 
  1.以文学为辅助的渗透教育。在实践中,我们会发现语言和音乐有许多相通之处,如形象、情节的回旋和夸张;重音、节拍、节奏的变化;声调的轻重、快慢、高低的变化,给人带来美的享受,等等。由此,我们可以以文学为桥梁,恰当渗透音乐的元素,尝试通过文学作品和音乐的整合教育,从作品关键的审美因素中引导幼儿去感受、聆听、想象和表达,在文学作品的渗透下,更好的触发幼儿对音乐作品的艺术感悟力,同时也通过具体的故事形象,帮助幼儿更透彻的理解音乐所带来的美的享受。如在教学打击乐《小红帽》时,就可以很好的同故事“小红帽”结合起来,在听故事的同时配以音乐,给幼儿一个初步的感知,同时也激发了幼儿的兴趣。给了幼儿一个具体的人物形象“小红帽姑娘”,再进行打击乐的教学,那一定会容易的多了。这就是先让幼儿实现艺术感知,进行情感体验和经验积累,有效的促进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力,使他们获得更加丰富的审美意象和艺术感悟。当然,还可以通过儿歌、童谣、诗歌等各种文学形式,渗透到音乐教学活动中,只要我们教师有心加细心,一定会找到更好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2.以快乐为基础的渗透教育。喜爱音乐和舞蹈是幼儿的天性,听到有规律的节奏,他们会手舞足蹈;听到喜欢的歌曲,他们会拍手跟唱;看到别人唱歌和舞蹈,他们会积极模仿。这些“生理本能”正是向幼儿实施“快乐”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提高幼儿学习兴趣是关键,因为兴趣是快乐的源泉。如教孩子学习基本动作时,只凭讲解练习,幼儿很快就会感到乏味的,如果我们插入形象的语言或动作,效果就会完全不一样了。教垫步时,可以用“弹簧短,弹簧长,一短一长真漂亮……”的儿歌,让幼儿边说边做动作,既加强了节奏感,又使动作准确到位,幼儿感到很有意思,就乐于去练习,在练习中获得知识、技能和快乐。在音乐教育中,快乐是发展的必要条件,提倡“快乐教育”是幼儿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应当引起每位教师足够的认识。将快乐渗透到教学中,不但给孩子带来幸福与欢笑,也会让每位施教者感受到生命的愉悦的,两全其美的事,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三、有效开展音乐教学评价 
  对幼儿园课堂文化的关注,促使教师对教学评价的语言进行了多元化的革新,在我们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评价显得有些空洞和落入俗套,文化含量和技术含量都有所欠缺。 
  “唱的真好,大家为他鼓鼓掌吧”,“嗯,不错。”等等,这些都有些公式化了,评与不评没多大区别,教师的评价语言相对匮乏,同时反映出了教师文化底蕴的相对欠缺。其实只要你认真去观察,每个幼儿的特点都会不同的,我们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个体特征给予他们相应的评价,如“你这一句唱的很好,把休止符唱出来了,你们听听?”“你唱歌时真有表情!”“这位小朋友在唱歌时创编的动作可真好,我们一起来学学好吗?”等等,这样的评价有助于幼儿在学习上共同提高,从而使教学评价动态化、人文化,而不是机械的应答来反馈幼儿。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教师应即时关注和评价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反应,在幼儿与多种教学要素的互动中,分析、判断幼儿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且及时为幼儿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帮助,让每个幼儿在“最近发展区”内获得有效的发展,不断引发幼儿新的学习生长点。(王秀峰)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优质课:取出冰中的玩具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