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美国幼儿教师撰写教案要点

来源: 浙江学前教育网  0人参与

      撰写教案(或活动设计)是每一位教师的基本功。它体现了教师在进行具体的教育活动之前所具备的计划与准备能力。在美国,幼儿园老师撰写教案有规范的模式。下面介绍其中一例。这个教案模表共有十四项内容,每项均要求尽量写得详细准确。       一、活动(课)的信息     此栏包括以下几点:     1.活动的名称;2.教学活动所属的课程领域(如语言、数学等);3.参加活动的孩子的人数及年龄;4.活动的时间、地点。5.活动所需要的时间。       二、活动原理及动机     要表述开展这一活动的充足理由,并回答为什么要选择在这个时间、选择这些孩子做这样的活动;同时还要联系实际,考虑活动的目的是否建立在了解本班幼儿现状的基础上,说明从孩子身上观察到了哪些现象,促使教师觉得有必要开展此项活动。       三、活动的总的教育目的     活动的长远目标是什么?教师希望通过类似的活动培养孩子获得怎样的概念、意识、态度、技能技巧等。如:本活动将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州立大纲     有些州设有本州的教学大纲。在这一栏里,教师要联系实际特别注明,自己设计的活动体现了或反映了州立大纲中的哪一条要求。       五、活动的具体行为目标     此栏的要求比较高。教师的表述不能笼统或概念化,要客观描述孩子在活动中可观察到的、可估量的、可操作的具体行为表现。比如:“通过本活动,小朋友要能在众多类似的图片中捡出正确的一张图片。”这“捡出”一词便是一个可观察、可评估的孩子的具体行为。       六、认知体现的方式     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儿童思维能力发展的过程是一个由低到高、由具体到抽象的发展过程,具体体现为:       1.实物体验方式,通过与实物的直接交流,而获得最初的整体感性认识。以打电话为例,孩子通过拨号、听电话铃声,或观察别人打电话等活动,感知电话。     2.实物索引方式,从对物体部分属性的感知中推知出它的整体。比如,通过电话铃声推断出电话这一整体实物。     3.实物象征方式。用图画来代表实物,或用某一实物来象征另一实物。比如,用电话机的图片或照片取代真实的电话机。     4.文字符号方式。如写出“电话”或说出“电话”二字来代表具体的实物。在这一栏里,教师要根据自己所设计活动的特点,标明四个方式中的一种或多种。如,教师若是用一只真兔子来展开认识动物活动的话,他就可写明这是“实物体验方式”,若用小兔的图片,则可注明是“实物象征”方式。       七、激发孩子好奇心并促使其产生行为动机的方法     写出将采用的,吸引孩子对活动注意及激发孩子好奇心的方法,可包括采用特殊的道具如木偶、小动物,或问一个特别有趣的问题等。       八、活动所需材料     列出活动所需的所有材料。       九、活动的具体步骤、方法     要详细写出活动的整个过程,包括如何开始,如何发展,如何结束的具体步骤及方法。       十、所用参考资料的出处     至少列出三条出处,如参考书、网站、博物馆等。       十一、如何帮助有特殊需求的孩子,如何体现多元文化     要体现对有特殊需求孩子的关爱,如对失明、失聪孩子参与活动所作的特别考虑等。另外,也要使自己的活动尽量反映或融入别国文化及少数民族的内容,让孩子切身感受到文化的多元性。       十二、安全考虑及防范措施     安全第一是对所有活动的最基本要求。老师在实施活动之前,不仅要考虑采用哪些方法防止意外的发生,还要考虑如何排除安全隐患,保障活动的安全。如,事前搬走孩子奔跑路上的有害障碍物,避免用尖刺物为活动材料等。       十三、教学评估的方法     在第五条中,已列出了活动的行为目标,在活动实施后,要通过哪些方式检验目标达成状况?在这里,教师要写出评价和检验活动成效的具体方式(课堂观察法、家长调查法、谈话法等)。       十四、教学反思     对这一栏内容的撰写,往往是在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对自己设计和实施的教学活动作一完整全面的思考、评价及总结。总结的内容包括对活动内容、教学方法、幼儿行为表现的反思,也包含教师对自身行为、教学特点等方面的反思。在此基础之上,写作者还要进一步提出对活动的调整、修正或改变的方案。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分析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缅怀追思 浸润童心 —长兴县煤山镇中心幼儿园开展4月主题党日活动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