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家园共育“调皮”儿

来源: 浙江学前教育网  0人参与

  生活中,人们常常发现,总有这样一些“调皮”儿童:他们似乎有无穷的精力,玩起来不知疲倦;“鬼点子”多,喜欢做“恶作剧”;在幼儿园里,注意力常常不能很好地集中,上课时做小动作、随便说话是常有的事;在与家庭成员和伙伴的相处中,他们常常表现出霸道、攻击性强等特点,影响了与其他人的关系。父母和教师往往对这些孩子束手无策。该怎样管教这些“调皮”儿童呢?

“调皮”儿童形成的原因可能有多个方面,但是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方法以及教师的教育态度是决定儿童是否“调皮”的重要原因。

有的父母把孩子看作家中的宝贝、父母的精神支柱。在这种意识支配下,他们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要求,让孩子形成为所欲为的不良性格。

有的父母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和隶属品,孩子稍有差错,伴随而来的是棍棒和谩骂。生活在这种环境下的儿童,往往由于内心受到强烈的压抑,攻击性、破坏性行为十分明显。还有一种父母常常有意无意地限制孩子的活动。这也不准玩,那也不准动;走路不能跑,吃饭不能笑。这些清规戒律与儿童无拘无束、活泼好动的天性是格格不入的,必然引起儿童的反抗,令他们表现出更强烈的好动、不听话、不守纪律等行为特征。

另外,教师不科学的教育态度也会加剧儿童的“调皮”程度。

有一项调查表明,虽然有 50 . 59 %的老师承认“调皮”儿童显得“更聪明”,但由于“调皮”儿童常有一些在老师看来不符合常规的行为,惹老师生气,甚至影响老师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因此不少老师从内心并不接受“调皮”儿童,认为班里“调皮”儿童越少越好。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下,“调皮”儿童经常遭到老师的斥责、压制,也就不足为奇了。

调查还发现,有 69 . 41 %的老师曾企图改变“调皮”儿童,但都以失败而告终。

原因主要有四:

一是教师对教育的反复性、长期性、复杂性缺乏心理准备,缺乏耐心,一旦儿童重犯错误,教师常常以简单、粗暴的态度对待。

二是教师对儿童“调皮”的深层次原因缺乏了解,就事论事,不能找出问题行为的“病因” ( 不少行为是属于儿童正常的年龄特征表现 ) ,也就不能“对症下药”,最终未能消除“病根”。三是一些教师的科学儿童观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没有真正内化为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特别表现为不能用已掌握的儿童观指导自己的实践。

四是与老师工作繁忙和本身的师德水平有待提高有一定的关系。繁忙的工作往往使老师产生消极的情绪。

“调皮”儿童便容易成为教师消极情绪的“发泄”对象。个别老师不能从爱的角度教育儿童,而是不管什么情况,一旦儿童作出与自己要求相左的事情,就一味批评儿童,以求得暂时的平静。

如此教育,“调皮”儿童依然调皮如故。

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不管多调皮的孩子,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和父母也部应有对策:

一、树立科学的儿童观

首先教师应树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儿童观,然后再通过教师的影响、宣传使家长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以巩固教育效果。教师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可以通过学习一一研究一实践三个环节完成。园所管理者可选择有关论述儿童观的文章,利用专门的教研时间组织老师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使教师注意对比他人与自己教育“调皮”儿童的做法和经验,展开积极的讨论,逐步领会科学儿童观的本质和内容;然后,选择旨在帮助教师树立科学儿童观和教育观的课题,让具有丰富教育经验的教师作进一步探索,从而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认识和有效的办法,再向全体教师推广;最后,通过教师们的进一步实践,巩固和发展已形成的科学儿童观。

树立家长、特别是“调皮”儿童的家长正确的儿童观,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工作。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委婉、灵活的办法,努力改变家长不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方法。如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建立家园联系卡、与家长个别交谈等方式,帮助、指导家长采取正确的教养方式,逐步树立家长为国教子、养子的育儿观。

特别应该注意的是,教师在与“调皮”儿童家长的联系中,应改变以往那种一味向家长“告状”、报告孩子在园调皮表现的做法,而是主要向家长汇报孩子的哪怕是一点点进步。同时还不应忘记向家长提出配合教育的具体要求,这是取得良好家园共育效果的重要环节。

二、加强对父母和教师的爱心教育

儿童是弱小的,须依附于成人,因此成人对他们的热爱和关怀是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充满爱心是做好一切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对于“调皮”儿童的调皮行为表现,教师首先应以冷静的态度对待;然后,对儿童的调皮行为作深入细致的观察、了解,以寻找其行为背后的原因,并分别对待。如果是儿童正常的年龄特征表现,教师应给予理解、支持与引导;如果是产生于家长不科学的教育方法,就应把工作重点放在家长身上,努力改变家庭的生活环境;如果是出自于教师自身的原因,教师就应勇敢正视、尽力改正,努力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总之,所有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应建立在有利于“调皮”儿童的健康成长上,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对儿童的爱。

三、努力发现,利用“调皮”儿童身上的“闪光点”

事物是对立统一的,每一个人都是积极和消极的混合体。“调皮”儿童虽然有不少不尽如人意的表现,但肯定也有许多积极、可贵的地方。如好问、好探索、聪明、有创意等等,只是由于教师的主观看法及儿童常有的消极表现,这些优点往往被忽视了。如果教师能以平静的心态,换一个角度看待“调皮”儿童,就不难发现他们身上具有许多“闪光点”。充分挖掘、利用这些“闪光点”,是被实践证明的教育“调皮”儿童的有效方法。

从教师角度说,应善于利用“调皮”儿童身上的“闪光点”,为班级服务,并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发扬这些“闪光点”。还应利用儿童身上的“闪光点”克服他们身上所存在的缺点,以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如有的儿童调皮,但喜欢为班级做事、爱劳动,教师就应提供机会,多安排他们为班级做一些诸如扫地、做值日等事情,并以信任、期待的态度鼓励他们。在任务完成后,教师应及时表扬,以强化其积极的行为。同时,鼓励他们在其他方面也做好。在这种情况下,儿童往往愿意接受教师的要求。

四、创造条件,让幼儿有“发泄”的机会

“调皮”儿童往往“精力过剩”,需要以一定的方式“发泄”出来,因而常常表现为活泼好动、爬上跳下,即使已满头大汗,仍在不断地运动,不知疲倦。如果成人给予压抑,不让他们把“过剩的精力”消耗出去,就可能会对儿童产生不良影响,像不透气的蒸汽锅发生爆炸一样,结果更加严重。因此,成人一方面应创设条件,允许儿童把“过剩的精力”发泄出来。如允许他们跑、跳、动等;另一方面,成人应善于把儿童的调皮行为引导到有益的活动中去,以减少儿童因“发泄”过剩的精力而出现的破坏性、攻击性等不良表现。如儿童表现出好问、好探索的特点,成人应尽可能启发他们开动脑筋,通过想一想、比一比、看一看、做一做,一步一步引导他们去寻找问题答案,把幼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变成发展他们智力的动力;对于喜欢激烈运动的儿童,可组织他们去踢足球、练武术、赛跑等;¨对于喜欢叫嚷吵闹的儿童,可让他们去朗读、表演。一旦儿童有事可做,就不会再胡闹、“瞎”跑了。

五、重视个别教育工作

由于生理、教育、年龄、个体发展、家庭环境等方面的不同,“调皮”儿童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的“调皮”儿童所表现出来的类别差异进行教育,也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一条重要对策。

对于“活动量大、自制力差”的儿童,除了满足其正常的需求外,可通过师生约定的行为规范来约束他们。

对于“淘气、爱做恶作剧”的儿童,教师应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因为他们常常是觉得好玩而为之。同时,应让他们明。白,搞“恶作剧”是不尊重别人的表现;是别人不喜欢的。

对于“霸道”的儿童,则可运用榜样和说服诱导的方法,着重对他们进行礼让教育。

对于家园表现不一致的“调皮”儿童,除了加强家园协调统一教育外,学校,应着重纠正其在校所表现出来的霸道。攻击性、注意力不集中等方面的行为。

对于“调皮”男孩,教师主要应在常规方面向他们提出要求。而对于“调皮”女孩,教师则应利用其“鬼点子”多的特点,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她们想办法加以解决,通过成功地解决问题,让她们体验简快,增强对自己的信心。

总之,“调皮”儿童不是洪水猛兽,家长和教师应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对于他们身上的优点,应予鼓励、引导、发扬;对于他们存在的不足之处,应相信他们是能改变的,并创设条件,帮助他们一起克服,以促进他们健康、和谐地成长。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幼儿故事:跳蚤和教授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