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在小专题研究中构建“伙伴共生”的专业群体

来源: 浙江学前教育网  0人参与

      教研组作为离教师最近的组织, 其功能是否能够真正发挥, 对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 我们在实践中, 试图通过年级组开展小专题研究的方式, 在构建“伙伴共生”式的教师群体的基础上, 来提高教研工作的实效, 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所谓 “小专题研究”, 是指针对平时教育教学中遇到的, 但容易被忽视的小问题、小现象, 甚至小技术、小环节进行剖析和研讨, 以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它是一个群体内教师共同参与解决一个共性问题的过程, 强调教师的主动参与、集体反思、合作互助。小专题研究为教师提供了形成并提升集体专业力量的平台, 是构建“伙伴共生”的专业群体的良好途径。       我们认为, 一个教师群体要形成“伙伴共生”的群体文化, 最为关键的是: 坚持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形成研讨专题; 开展以分享为目的的主题研讨, 在研讨中共生。       下面以我园中班教研组“幼儿谦让品质培养”的小专题研究为例, 介绍我园开展小专题研究的具体策略。       1.寻找问题, 开展基于问题的叙述       问题意识是一个人创造性的基本体现。为此, 我们要求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 中养成“问题纪录”的习惯。当这样的问题成为组内教师的共性问题时就形成了有价值的研究专题。       比如, “幼儿谦让品质培养”小专题的形成就是源于一次故事式的中班活动。一位老师在问题研讨中叙述了自己在中秋节习俗活动——分月饼中遇到的问题: 当幼儿发现老师切的月饼不一样大时, 有不少孩子举手大喊“我要大的, 我要大的。”要教育幼儿谦让, 还是应该引导幼儿去竞争? 面对幼儿的举动, 该教师不知所措。她的故事引起了同伴的共鸣, 也引发了同伴的争论。由此, 一个关于幼儿谦让品质培养的专题在叙述和争论中逐渐浮出水面。       2.确立专题, 开展相关案例的分析       迈克·富兰在《变革的力量》中曾说过:“当不同的观点发生冲突时, 便会产生思想的火化。在一个良好的组织中, 这种火化就是创造力的源泉。”案例来自于教师平时的实践, 集中反映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和困惑。而案例分析就是教师围绕某一问题和想法开展交流、讨论, 在不同教师的思想火花的碰撞中, 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比如, 在“幼儿谦让品质培养”的专题研讨中, 我们开展了以下相关案例的分析:       首先, 针对专题采用讲故事和对话辩论式研讨相结合的方法, 让老师们在这些事例的分析和思想碰撞中各抒己见、相互辩论, 在观点的交换中提升认识。       案例: 一天, 餐后吃苹果。我观察发现, 先走到苹果盘前的孩子仔细地端详一番后, 伸手拿走了其中的大苹果, 只有几个不爱吃苹果的孩子拿了小的,等到最后几位小朋友去拿时, 盘中只剩下了几个小苹果。我就在想,难道孩子们不懂得相互谦让? 没有分享的意识? 针对这一情况, 我向全班幼儿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现在有两个苹果, 一个大, 一个小, 那么你拿哪个呢? ”令人惊讶的是, 几乎所有幼儿都说:“我把大的给别人, 把小的留给自己。”       讨论: 孩子们会说, 但并没有这样做, 这充分说明了幼儿品德发展中出现了言行 不一致的状况。要让孩子们言行一致, 将分享与谦让的意识转化为幼儿自觉的行为, 还需要我们进行反复训练和指导。       以下是老师们紧紧围绕“谦让与竞争的关系”这个话题展开的辩论片断:       教师 1: 我觉得两者并没矛盾, 谦让是每个人都需要的, 也是我们必须教育下一代的。竞争也非常必要。我们要让孩子既懂得谦让, 又有竞争的意识。       教师 2: 我们这代人受传统观念的教育, 认为谦让是善, 竞争是恶。然而, 现在是竞争社会。我在网上看到这样的例子: 在湖南某企业人才招募面试会上, 一位女考生看见另外一个刚赶到的应考生, 就让他在自己的前面先进行面试, 在别人看来, 这位女考生的谦让值得赞赏, 大家觉得她应该被录选。而企业的领导经过一番考虑, 便放弃录用她。因为企业领导认为他们的工作环境激烈而残酷, 女考生的谦让显然不是他们需要的。       教师 3: 是啊! 现实就是那么残酷! 谦让是对的, 但是要懂得分寸。这位女考生的谦让用错了时间、用错了地方、用错了对象。       教师 4: 我不同意你们对竞争的崇尚。我觉得孔融让梨的精神非常可贵, 谦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谦让是一种美德。虽然竞争是必要的, 但你看, 有了竞争, 人与人之间尔虞我诈的事情越来越多了。所以我认为我们要重点培养幼儿的谦让品质, 别让我们的孩子长大了都成了冷血动物了。       教师 5: 我觉得你( 教师 4) 的观点不对, 因为现在的家长都是侧重让孩子竞争的, 我们如果单方面培养谦让, 这样家园不一致的教育是不具有实效性的。       教师 4: 难道我们看到孩子争抢玩具的时候也要鼓励吗? 这样的竞争要不要?       教师 1: 我觉得我们首先要把“谦让”和“竞争”两个概念理清楚。竞争并不是说能把别人的玩具抢到手, 而是应教育孩子在好的表现方面超出别的小朋友。       主持: 对! 我们首先应解决“谦让”和“竞争”这两个概念的界定问题。也许理清了概念, 那么两者之间的关系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下面我们就分别去查阅资料……       其次, 是针对专题开展资源共享式研讨。即让教师自己收集与积累资料, 并在研讨中分享。这不仅可以整合资源、达到最优化的利用, 而且能极大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发展主动学习的能力。分享的方式与途径是多样化的。例如在“谦让与竞争”这一主题的资料分享活动中, 教师们分头从网络、书籍、报纸等途径查阅资源, 然后把自己收集的资料以统计表、文档、剪报等方式呈现给大家。       从问题的产生、分析到研究专题的确立, 再到上述针对相关案例的不同方式的研讨, 教研组的老师逐步解决了幼儿谦让品质培养“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认识问题。其作用是, 在对问题分析、讨论、争辩、归纳的过程中达成了思想上的共识, 为后续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3.一课多研, 抓典型课例的研讨       针对某一活动的观摩与分析是最常见的伙伴对话形式。因此, 在中班教研组“幼儿谦让品质培养”的小专题研究进入实践操作阶段后, 我们选择了“一课多研”的方式。       第一次研讨关注的焦点放在活动过程的构想上。活动的重点让幼儿体验与表述“谦让”的心理状态。因此活动流程为: 吃——说心情——听故事——理解故事——第二次吃——评“谦让星”。但是这个活动实施以后, 我们发现幼儿对谦让的理解不深, 他们的谦让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外在的影响( 得到谦让星), 很少发自内心, 德育的实效性不强。于是, 第二次探讨关注的焦点落在了活动目标的新定位上:在对“孔融让梨”的教育价值重新审视后, 我们抓住了故事中一些关键性的细节, 将目标定位在: 谦让为重点, 友爱与公平为引申。同时,对教学活动的过程进行了调整: 吃水果, 体验挤、抢的不愉快——抛出问题——欣赏故事——讨论, 鼓励观点碰撞——联系生活讨论——实践活动。结果, 教育的实效明显有了提高。第三次研讨关注的焦点是对两次教学实践的反思。       在一次次的研摩、一次次的共同反思中, 不仅问题逐步得到了解决,而且还激发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更努力、更持续地自我改善自己的教育行为, 专业水平明显得到提升。       4.拓展思路, 将研究回归幼儿生活       谦让等品质的培养说到底是一种养成教育, 它应该渗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因此, 中班教研组的老师们并没有在辩论、对话、课例分析后停止脚步, 而是更注重日常的教育工作, 展开了一日活动中“幼儿谦让品质培养”的研讨: 解剖一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商量制定了相应的培养目标、寻找一日活动中谦让教育的策略以及争取家长合作的策略, 最后汇总反思, 衍生出新的需要研究的问题。       在小专题研究中, 教师们的体会是: 在合作体验了通过个体的努力所带来的群体的发展的成功感,也深深地体会到了群体对自身专业发展的支持和影响。由此, 营造了一种平等、合作的“伙伴共生”的群体文化。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关键词:在小

    暂无...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律动热身:《The finger family》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