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用渗透的思维建设幼儿园课程

来源: 浙江学前教育网  0人参与

      编者按:南京师范大学“幼儿园领域渗透课程研究”课题组组织了近二十个幼儿园、数十位幼儿园教师开展了幼儿园领域渗透课程的研究,这是对五大领域课程研究的深入和发展。本课程研究充分借鉴现代课程理论和有关儿童发展及学习的理论,深入分析了领域课程和主题综合课程各自的优势与小不足,力求吸收这两种课程的长处,同时尽可能避免它们的不足。本课程采用以领域为主线,以话题为辅线的研究技术路线,贯彻领域渗透的思想,落实从生活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促进主动的有联系的学习及以多种方式学习等原则,具有整合性和趣味性的特点。       一、百年幼儿园课程发展告诉我们什么       中国幼儿教育百年的发展史,也是中国幼儿园课程百年的成长史。从1903年湖北武昌幼稚园的开办起,应该教幼儿什么,如何组织教学内容,即幼儿园应有怎样的课程,一直是中国幼儿教育领域最受关注的问题。百年幼儿园课程发展的历史,折射出了幼儿园课程研究和实践领域的困惑和迷茫,折射出了中国幼教工作者对幼儿园课程的思考和探究。从1903年到20世纪20年代初,幼儿园的课程主要是课目型的,分类很细,如行仪、训话、幼稚园语、手技、唱歌、口语、游嬉等,明显模仿日本幼儿园课程。后期,本国化的迹象很明显,但总的看来这种课程比较细碎,范围较窄。20世纪20年代开始,中国幼儿园课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历程,其标志是1923年陈鹤琴在南京创办鼓楼实验幼稚园,这意味着关注中国国情、关注中国幼儿的幼儿园课程在实践和实验中产生。鼓楼实验幼稚园的单元课程是中西方文化的汇合,是时代与传统的交融。它以进步主义思想为基础,改变了幼儿园课程细碎、割裂的状况,注重了不同科目间横向的联系。期间,张雪门等教育家的实践和探索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在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的20多年中,关注幼儿的生活,注重幼儿园课程的横向和纵向联系,一直是幼教先驱们努力探讨的课题。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幼儿园课程深受苏联的影响,采用分科课程,将幼儿园课程分为体育、语言、认识环境、图画和手工、音乐、计算等项目,到1981年,课程内容又有新的划分,包括生活卫生习惯、体育活动、思想品德、语言、常识、计算、音乐、美术等八个方面。这种课程,一方面使我们对课程内容系统性的把握不断深入,结合知识的逻辑和幼儿心理发展的逻辑呈现系统的课程内容,这种价值不容低估;另一方面,限于当时的教育观和课程观,在实际的教育实践中不同学科内容之间的割裂情况事实上已经出现。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幼儿教育领域出现了新的活力,综合性的幼儿园课程开始出现,其实这是对单元课程的回归。这种课程强调首先关注幼儿的现实生活,以大自然、大社会中的事件、现象为核心组织课程内容,同时关注知识的逻辑性。应该说,这是一种积极的、有益的实践,但是这种课程从编制到设计都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对综合的观念把握不透,很可能会出现还原到分科课程上来的现象,或者出现幼儿重要的发展目标被遗漏或内容的难易、繁简倒置等现象。20世纪90年代中期出现的领域课程是对分科课程的一种发展,它对课程内容整合的程度大于分科课程。同时,领域课程也开始关注不同领域之间的横向联系,但没有形成强有力的技术和策略。       直至今天,我国幼儿园的课程几乎就是两种生存状态:期待拥有系统性的综合课程和期待拥有横向联系的领域课程,也许在它们之间还存在由于系统性、综合性的程度不同而形成的中间形态。这种期待意味着没有真正完善的课程,这种期待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和动力。我认为,现今课程的研究和优化可以从两条路线切入:一是以领域为实,以话题(或主题)为虚的路线;一是以主题为实,以领域或学科为虚的路线。       二、幼儿园课程渗透的基本思想       本文讨论以领域为实,以话题(或主题)为虚的课程优化路线。《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性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这意味着课程不能单单关注领域,也要关注领域划分的多种可能,还要关注不同领域间的相互渗透。没有相互渗透的领域是背离当今的教育观和课程观的。什么是相互渗透?相互渗透就是不同的课程领域之间产生有机联系,就是实现课程的整合。整合不只是综合性主题课程的任务,而是所有幼儿园课程的共同任务。充分的、合理的、相互渗透的领域课程,就是拥有横向联系的领域课程。其实,领域间相互渗透的思想,陈鹤琴先生早就提出过。陈鹤琴先生把幼儿园课程中健康、语文、社会、科学、艺术等五大领域活动称为五指活动。把幼儿园的五大领域比喻为人的五个手指,同生于一掌,血脉相连,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联系的整体,这是陈鹤琴先生对五大领域相互渗透作出的形象而生动的解释。       三、如何实现课程的相互渗透       以领域为实,以话题(或主题)为虚的课程研究和优化路线应该关注以下几个基本问题:       1.熟知领域。 幼儿园课程的领域不只是一个知识系列,它应是充分反映不同年龄阶段幼儿发展特点和学习特点的经验的系列。从这个意义上说,熟知领域关键是熟知幼儿的发展特点和学习特点,了解我国幼教界长期以来研究、总结的适宜于幼儿的活舌动和经验,深入分析幼儿生活的特点,按照从易到难、由近及远的原则,选择和组织各领域教育经验。对不同领域内容的熟知,是课程设计和实施的基本前提,也是保证课程内容纵向联系的关键所在,更是保证幼儿发展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所在。       2.寻找话题。 话题作为课程设计和实施的虚线,并不直接呈现在课程文本之中,文本中可见的只是领域,但话题对课程组织的作用却是不可或缺的。说到底,话题的作用就是使不同的课程领域在保持领域自身系统性的同时,与其他领域产生横向关联。什么样的话题能够使不同领域的内容产生关联?我们认为,越是生活化的话题,越能把不同领域的课程内容联系起来。生活是课程内容产生有机联系的背景和根源,幼儿的发展特点决定了幼儿的学习本来就是整体的、生活化的,话题使领域课程进一步回归生活。       3.话题内的领域渗透。 熟知领域和精心选择话题,使不同领域在保持领域系统性基础上的横向关联、渗透产生了。领域间的渗透体现了不同领域经验的一种必然的、固有的联系,渗透使这些联系恢复和还原。当然,不同的话题可能与不同领域的关联程度是不同的,在同一个话题中,有些领域的渗透程度高些,有些领域的渗透程度低些。但是,一个真正反映儿童生活的话题必然能让所有领域产生关联。       4.一日生活间的渗透。 幼儿园课程的渗透不只是话题内的渗透,还包括一日生活中日常生活、专门的学习活动及游戏等环节之间活动和经验的渗透。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都是课程实施的重要途径,一日生活中的有益经验就是幼儿园课程。关注一日生活不同环节之间经验的渗透,有利于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5.活动内的渗透。 活动内的渗透是课程渗透的关键。没有只能进行某个领域学习的活动,任何活动都可以实现领域间的渗透。对活动中具体、感性的经验经常无法也没有必要作领域区分,不同领域的经验有机地胶着在一起,幼儿获得的经验是整体的。活动内的渗透必须是有机的、随意的,而为渗透而进行的渗透则可能是漫无边际的,也可能是拼凑的。总之,领域渗透课程是解决当前幼儿园课程发展遇到的瓶颈之难的一种有益尝试。这种尝试的成效取决于课程设计者和实施者的渗透意识,有渗透的意识,有渗透的习惯,有渗透的能力,是幼儿园渗透式领域课程实施者的重要素养之一。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关键词:用渗

    暂无...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有趣的指印画》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论证启新程,共“研”途繁华开 ——长兴县煤山镇中心幼儿园开展2024年度课题开题论证会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