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推进课程改革,积极贯彻《纲要》精神
来源: 浙江学前教育网 有0人参与
_uacct = UA-670247-6; urchinTracker(); [ 摘 要 ] “十五”期间,山西省在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 纲要 ( 试行 ) 》 ( 以下简称《纲要》 ) 中,以进行幼儿园 课程改革 为核心内容,针对长期以来幼儿教育小学化、幼儿园课程随意化等问题进行了实验研究,初步建构了包括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管理与评价的幼儿园课程体系,对提升全省幼儿教育水平、推进幼教改革的进行,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 关键词 ] 《纲要》;幼儿园课程改革;课程体系 2001 年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 试行 ) 》颁发后,山西省幼儿教育中心组织省内幼教界各层面的专业工作者,在北京师大、华东师大、南京师大等单位有关专家的指导下,以“十五”山西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山西省幼儿园课程改革实验研究”为依托,开展了贯彻落实《纲要》的一系列改革活动。 一、改革背景与研究思路 我省通过“八五”和“九五”“实施幼儿素质教育的实验研究”,在学习和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的同时,增强了幼儿园及教师组织教育活动的目标意识和自主研究意识,很多幼儿园纷纷引进各种课程模式,但由于缺乏正确指导和深入理解,仍然停留在形式模仿上,课程模式本土化滞后;同时,受利益驱动,一些幼儿园“盲目跟风”“急功近利”,例如:大量的早期识字、双语教学、珠心算、艺术特长及名目繁多的各种特色教育等充斥在幼儿教育课程中。 基于以上情况,我们确定了山西省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从山西省实际出发构建幼儿园课程体系,既增强对不同社会文化、不同经济条件、不同发展个体的适切性,又保证国家幼儿教育总目标、总方针的落实;既保证山西省教育决策部门对幼儿园课程的宏观导向与引领,又有利于广大幼儿园教师及其所在地区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科研部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通过课程改革,实现社会、家庭、幼儿园的教育资源整合,促进在园幼儿全面、和谐、可持续地发展以及广大园长、教师的专业发展。 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一是力求体现《纲要》基本理念,关注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强调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幼儿园的环境和幼儿一日活动之中,重视幼儿的主动活动、活动过程和课程的整合;二是注重幼儿园课程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促进教师的教育观念向教育行为转化,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二、建构课程体系与推进课程实施 ( 一 ) 建构幼儿园三维课程目标体系 在课程建构中,目标体系的建构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它直接影响到教育活动的展开及评价指标的确定。我们在进行山西省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建构过程中,深入领会《纲要》精神,结合我省幼教特点,从幼儿的年龄特征、学习内容 ( 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 ) 及幼儿发展目标 ( 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 ) 这三个维度建构了完整的三维目标,旨在体现各领域目标、各类型目标及各年龄目标的整合。 从年龄这个维度,我们将目标分解为 3 — 4 岁、 4 — 5 岁、 5 — 6 岁三个年龄段的目标,一方面体现目标的阶段性,突出各个阶段的不同特征,另一方面体现目标的连续性,突出各阶段目标的相互衔接。 从学习内容领域这个维度,我们将《纲要》中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学习领域进行了相对的划分,具体划分如下表: 学习内容:领域目标及类别 领域 目标分类 健康 情绪情感 生活习惯 身体锻炼 安全保健 语言 倾听欣赏 表达表现 前阅读前书写 社会 自我意识 社会常识 人际交往 科学 科学态度与方法 科学常识 数形时空 艺术 感受欣赏 表现创作 从幼儿发展这个维度,我们力求每个领域及每个年龄的目标与主要内容都体现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目标,并用不同的方式表述。情感态度类目标的表述方式一般是“体验”“感受”“愿意”“乐意”“喜欢”“对……感兴趣”“大胆”“关注”等;知识技能类目标主要用“知道”“学习”“了解”“会”等方式表述;能力类目标则综合反映在各类目标中。 在具体目标的建构过程中,我们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1 .充分体现《纲要》精神。在目标体系框架的确定上。每一领域将《纲要》中提出的目标作为该领域总目标,在此基础上又分解出年龄段目标与主要内容;在具体目标制订上,力求体现《纲要》中蕴涵的以人为本、生活化、整合化等理念,强调课程目标要有利于幼儿全面发展,强调预设目标和生成目标的整合。 2 .体现目标的可操作性与弹性化。为兼顾我省不同地区和不同层次幼儿园的实际,一方面,目标陈述较为具体,便于大家理解和操作,以适应全省大部分幼儿园教师的素质状况。另一方面,为了满足一些走在改革前列的幼儿园的需要,我们又提出了难度较高的目标整合思想与要求,集可操作性和弹性化为一体。 3 .实现学科逻辑与心理逻辑的结合。我们在三维目标建构中,努力遵循学科知识体系的逻辑结构,以“学习内容”这一维度体现各领域内容的连续性;同时依据幼儿心理发展逻辑,从幼儿发展的年龄特征和发展领域的维度体现目标的年龄适宜性。 4 .重视情感、态度目标。情感、态度目标很重要,但不易量化评价,在实施过程中容易被忽视,所以,在我们建构的三维目标体系中,特别把情感态度置于前列,以体现对此类目标的重视。 ( 二 ) 改革幼儿园课程的组织与实施 1 .重视课程实施理论层面的研究。我们将理论思考的成果反映在《山西省幼儿园课程指南》的“课程组织与实施”中,突出了幼儿园课程组织实施中的教育性、师幼互动性、开放性、针对性、灵活性、创造性等原则,对幼儿园教育环境的创设、一日活动的组织、家园共育、社区乡村资源的利用、教育衔接等五方面均提出了总的要求,并分领域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课程实施要求:一是指出教师在实施该领域课程时应有的观念、知识技能的准备;二是点明了该领域教和学的特点,以便教师设计教和学的方案,提高教与学的效果;三是点明了该领域特别应当注意的普遍性的问题。 2 .着力于课程实施实践层面的探讨。在这方面我们采取“子课题跟进”的方式带动各幼儿园课程的改革。子课题实验园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1) 有效地开发课程资源,解决课程资源贫乏的问题。如:运城市盐湖区实验幼儿园承担的“幼儿园环境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实验研究”就很有代表性。他们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开展让孩子走进田野的活动,让神奇的大自然为幼儿获得对周围世界的感性认识提供天然素材,让幼儿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用自己的方式了解世界,为幼儿提供了探索的空间和实践的园地。这些研究在某种程度上为幼儿园开发课程资源起到了示范性作用。 (2) 将幼儿教育渗透在一日生活和游戏中,解决只重视上课,忽视生活和游戏的教育问题。如:晋中一幼承担的子课题“幼儿科学教育生活化的研究”注重探讨生活化的综合课程,注重在生活中感受科学、在生活中感知数学,注重结合本园幼儿的特点立足于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寻找恰当的教育契机和内容,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推动了教师从教育观念向教育行为转化。 (3) 确立新型的课程实施中教师的角色定位,以改变教师角色定位单一化和单向性的问题。如:汾阳市海洪幼儿园承担了《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角色转换的研究》,首先通过学习新的课程理念,了解新课程对教师角色的要求,又通过案例分析,引导教师发现实践中教师角色存在的问题,再通过观摩活动,分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角色定位,以促进教师的角色转变。 此外,各实验园还探索了课程实施中的“个别化教育”问题、区域活动指导问题、环境创设问题等,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本园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本地及全省提供了借鉴的经验。 3 .加强课程实施宏观管理和实践层面的指导。在各实验园开展研究的基础上,我省幼教行政和业务部门加强了对课程改革的宏观管理及成果的推广工作。如,组织课题开题、中期检查研讨、课题结题评审及经验交流会等,以课题促提高和推广;开展“优秀幼儿园活动设计”、论文评选及省保教能手的评选活动,以评选促提高和推广。 ( 三 ) 确定课程评价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首先,在评价理念上,我们重视评价的发展性功能,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结合,将评价伴随和贯穿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强调评价内容的全面性、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评价手段的多样性和评价情境的真实性,从而使评价与教育过程紧密结合。 其次,我们初步探索了幼儿和教师发展性评价的内容与方法。幼儿发展评价的内容主要注重两个方面:一是评价内容依据幼儿各年龄阶段的发展目标来确定,强调各领域和各年龄阶段的不同评价重点,体现螺旋上升;二是对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等方面予以充分关注。我们主要采用了观察评价、成长记录袋评价、表现性评价、等级量表评价四种方法,力求通过这样的评价来了解幼儿的发展层次,描绘幼儿发展成长的轨迹,把握幼儿今后的发展方向,实现幼儿的个性化发展。 在幼儿教师评价方面,我们主要探讨了“教师教育教学行为评价”和“教师个人素质评价”两方面。“教师教育教学行为评价”的内容主要是:目标是否建立在了解本班幼儿现状的基础上;教育内容、方式、策略、环境条件能否调动幼儿积极性;教育内容要求是否兼顾群体需要和个体差异;教师指导是否有利于幼儿主动、有效地学习等。我们提倡将幼儿行为的评价作为教师教育活动质量评价的依据之一,但反对将幼儿发展评价作为教师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的惟一依据。“教师个人素质评价”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专业理念 ( 专业情感、专业态度、目标意识、保教并重 ) 、教育能力 ( 一日活动安排、活动设计、游戏组织、区域活动、观察评价、应变能力、教育内容与方法、言语表达、艺术技能、创设环境、家园合作、教育研究 ) 、专业知识 ( 知识结构、信息技术 ) 。 三、改革的成效与反思 ( 一 ) 初步构建了山西省幼儿园新课程体系 “十五”期间,我们组织省内外幼教科研力量和一线的优秀人员,研究编制了《山西省幼儿园课程指南 ( 试行 ) 》,为省教育厅提供了决策依据。我们边研究、边实验、边编写、边修改,设计和编制了山西省幼儿教师指导用书《幼儿园课程改革理论指导》、《幼儿园课程改革实践指导》、《幼儿活动材料》、《幼儿发展评价记录》以及辅助材料。以上“指导用书”初步构建起山西省幼儿园新课程体系。 1 .通过《幼儿园课程改革理论指导》,帮助教师了解课程改革新理念和国内外较前沿的课程模式及发展趋势,以拓展教师视野。《幼儿园课程改革实践指导》重在指导、启发教师创新,为教师提供多样化的活动思路、活动设计以及多角度的实施建议,帮助教师解决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行为的问题。 2 .编了《幼儿活动材料》,旨在为教师进行教学改革提供相关的操作材料。首先从《幼儿园课程改革实践指导》中提炼出“核心经验”,让教师明确每一课程领域应当给予幼儿的学习经验,并通过适当的活动材料来实施。其次,明确幼儿活动材料的功能定位,注重幼儿学习的生活化、游戏化,便于幼儿操作探索,便于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力求丰富和拓展幼儿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发展幼儿的多元智能。第三,注重所呈现内容的适宜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在内容的选择上力求体现山西的地方需求和地方文化特色,关注农村幼儿。第四,在分领域编写的基础上注意领域的整合,并以多样化形式呈现。 3 .编了《幼儿发展评价记录——连接教师与家长的纽带》一书,旨在引领评价幼儿的正确方向,克服对幼儿进行评价时的乌莹—化、刻板化和片面化、“惟智化”现象。此外,还在此基础上,从《幼儿园课程改革实践指导》和 (( 幼儿活动材料》中选取重点内容,编了辅助材料,主要是录制了录音带,分做事.儿歌》、《歌曲·乐曲》两类,《歌曲·乐曲》还增加了伴奏曲,既帮助教师和幼儿从多种角度来进行教学和学习,也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教育内容,方便家长指导孩子,以充分发挥“教师指导用书”和“幼儿活动材料”的功能。 ( 二 ) 进一步促进了山西省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 通过 5 年课程改革的探索、研究和实践,我省幼儿园课程改革取得了初步的效果。首先,为山西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引领了正确的方向。初步建构了本省幼儿园新课程体系,填补了长期以来山西没有针对本省幼儿园教师的指导用书的空白,对规范我省各级各类幼儿园的办园方向,扭转“小学化”倾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其次,为广大教师贯彻落实《纲要》精神、改善教育行为提供了专业支持。从课程理论学习、教育实践指导、幼儿经验建构等方面全方位地为广大幼儿园和教师理解、落实《纲要》铺设了不同的阶梯,不同层次和水平的幼儿园、教师都能从中获得帮助和指导,提高了课程实施的效果。第三,为开展课题研究和园本教研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促进了我省幼教研究人员和幼儿园教师的合作学习和共同发展。第四,为促进每一个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在新课程方案的实施中幼儿的自主性得到发挥,情感体验、习惯养成、探索精神和社会性发展得到重视,家长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也成为教师密切关注的对象。 虽然改革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诸如农村和民办园的课程改革问题、幼儿园课程方案和课程实施过程的评价问题、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幼儿园教育进一步适应和满足家长和社会需求的问题、家长和社会的幼儿教育观念进一步转变的问题、幼儿园教育改革的成效问题等还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李志宇 山西省幼儿教育中心)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关键词:努力
- 努力打造民办园师资队伍 2012/07/23
- 努力成就自己的幸福人生 2008/03/15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