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托班游戏活动的案例分析
来源: 浙江学前教育网 有0人参与
编者按:看得出,写这篇“反思笔记”的教师是位有经验的幼教工作者,对教师组织的游戏活动进行的反思是对教师们有启示的,值得我们一读。但是,本文作者还谈到:“可能是因为没想到我去的原因,看的出 茅 老师有些紧张,她匆匆地介绍游戏名称和规则……”作为幼儿园的业务指导人员,在不与当班教师打招呼的情况下,突然出现在班级中,并较长时间内都不再离开,这是否合适?这个问题在读完本文后也可作进一步的反思。
今天到小小班去看活动, 茅 老师组织的是一个体育游戏<天晴了,下雨了>,目标是孩子能根据听到信号(老师说下雨了)跑到指定的地方(老师的旁边来)。 茅 老师是一位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新教师,但她工作非常认真,这不,为这个活动她还作了不少准备呢:她给每个孩子做了精致的小鸡头饰。 活动开始了,由于活动前老师已戴了母鸡头饰,所以 茅 老师就直接问孩子: 我是谁? 孩子们争着说: 鸡妈妈,鸡妈妈…… 那你们就是我的鸡宝宝了。 可能是因为没想到我去的原因,看的出 茅 老师有些紧张,她匆匆地介绍游戏名称和规则: 今天我带你们做个游戏<天晴了,下雨了>,天晴了妈妈带你们到外面找虫子,听到妈妈说下雨了就要回到妈妈的旁边来,行吗? 孩子都说: 好! 于是 老师发头饰,组织游戏: 天晴了,快跟我到外面找虫子吃 孩子们纷纷地四散蹲下来找吃的, 下雨了,快到妈妈身边来! 孩子们就马上跑回鸡妈妈身边。游戏反复了二、三次,我注意到总有那么几位孩子在自己位子旁边跑来跑去,全然不管鸡妈妈的 热情呼唤 ,而且我从大多孩子的表情中发现,孩子对这个游戏兴趣不是很高,匆匆几次后,老师也就结束了活动。 应该说这个活动目标确定比较恰当,活动内容也符合 托班 幼儿的年龄特点,同时教师也准备了能引发孩子参与活动的材料,可为什么孩子兴趣不高,游戏不投入呢?活动后,我 和茅 老师及当时的配 班 老师坐了下来,一起帮着分析原因。 首先,托班孩子的游戏必须具有非常强的情景性,因为此时的孩子对游戏自主活动能力很弱,依赖于成人所引发的假想情景中,这就需要老师创设一定的情景,通过适宜的材料,用教师自身的夸张语言.表情.动作来引发来诱导孩子进入游戏的情景中,让孩子感受游戏,促进发展。在游戏中, 茅 老师准备了材料试图创设鸡妈妈带鸡宝宝吃虫子的情景,而她自身的语言,动作和表情却又冲淡了这些情景性:今天,我带你们做个游戏叫┈┈。如果此时教师边叫嚷着“咯咯哒,咯咯哒”,边走母鸡步进入活动室,这样活动一开始就能很好的诱发孩子的假想。老师也无须再用一般的语言描述法来介绍游戏玩法了,孩子们自然地就能进入游戏的情境地。 其次,小小班孩子的游戏还具有非常大的随意性,常常会根据自己的突发奇想来改变游戏的方式。我注意到有那么一个孩子(尽管后来和他一样跑的孩子较多,但他是首先发起者),总是在小鸡们吃虫子时他就象开小火车一样跑来跑去,等到老师说下雨了,就坐到位子去。 茅 老师也关注到了这个孩子,然而在指导上却没有很好依据托班孩子游戏特点采取有效策略,而是先进行了简单的干涉:“怎么回到位上去了?快到我这儿来!”在干涉不起作用情况下,则采取忽视和放任——不限制,不支持,也不关注,任凭孩子的突发奇想,孩子的兴趣自生自灭。其实此时我想孩子一定有他很好的理由,我猜想他一定认为这样出去找虫子很慢,还不如开火车去的快,或者是虫子抓的太多,用火车装回去,或者什么也不是,因为托班孩子的很多的假想很多的突发奇想有时是缺乏逻辑性的,但尽管如此,孩子也会乐在其中。此 时 老师可以顺应其需求,巧妙地利用其需求:下雨了,晨晨开着小火车跑到妈妈这儿可真快。这样既鼓励了孩子的新变化,使孩子获得心理和生理上的满足,又间接对孩子施加影响,效果一定不错。当然,老师还可采用玩伴干预的策略,运用情绪化的语言,来影响孩子游戏的方向,帮助孩子积累积极的游戏经验:教师摸摸这些孩子的衣服,着急地说:不好,不好,你没有跑到妈妈这儿来,所以衣服淋的这么湿,这下要感冒了,这下又要打针了。相信这孩子在你的情绪感染下,也会转换游戏内容,同时也不会出现那么多孩子的盲目跟随了。 当然,我还认为,一个活动,那怕是一个简单的游戏,我们都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挖掘其内在的有意义的教育价值,在这个游戏中,老师有带孩子吃虫子的情节,对于这个"吃"字,托班孩子很少能发准这个音,老师自己可以一边吃一边念:吃虫子,吃虫,真好吃┈┈而孩子也一定会模仿跟着你念,这样一定也不会影响游戏的趣味性,当然,在游戏中你可别忙着纠音。同时,由于托班孩子游戏具有非常强的从众性,使他们在游戏中容易受其它人影响,就象看到那个孩子开小火车,很多人也跟着去一样,那么此 时 老师也可以添加一些随手可得的材料,如红积木,黄积木等洒在地上,教师说:那儿有红虫子,我们找红虫子吃,这样既可以丰富游戏内容,吸引"追从者"的分流,又进一步感知了红色黄色。 通过这次的讨论,我 和茅 老 师及胡 老师都意识到,只有了解托班孩子的特点,才可能较好的带出有价值的托班活动,也只有不断反思,才能使自己和孩子都得以成长和发展。 茅 老师表示,这个活动她还会到平行班去试一下,我相信,下次她一定会有更大更多的收获。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关键词:一个
- 一个幼儿园毕业生家长的回顾 2013/02/03
- 一个幼儿园教师的教育札记 2013/01/28
- 一个弱视幼儿引发的教育故事 2013/01/14
- 2012年幼儿园小班保育员工作总结 2012/07/02
- 一个吻比大苹果更有力量——幼儿园教育笔记 2012/03/25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