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幼儿环保教育
——浅谈幼儿周围环境教育 一、背景介绍: 环境是指: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野生植物、水生生物、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生活居住区等。游泳池、厨房、餐桌旁、汽车里、户外游憩场所等等都是我们周围的环境。 二、思路: 环境教育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个很陌生的词。环境教育到底是什么呢?从不同的角度得出的答案是不同。有效的环境教育应该是渗透式的,相联系的。环境教育是要帮人们了解他们生活的真实环境,并且培养他们的发现力。环境教育要帮助人们自己决定生活方式。使人们从实际生产、生活的实例出发,从身边用到的、看到的物品出发,体会“周围环境教育资源与我们”的密切联系。 一年有四个季节:春、夏、秋、冬。我们每个人都是很熟悉的,对于幼儿园的孩子们来说更是熟悉不过了。4月正逢春天万物复苏的时节,无论是从气候的变化,动、植物的生长,还是人们自身,都真切地感受到春天的特征。幼儿对于春天很感兴趣,在散步时他们会说:“看呀,花开了。”“小草变绿了。”等等。因此结合《规程》中“充分利用周围环境的有利条件,积极发挥幼儿感观作用”的组织要求,我们进行“春天来了”这一主题活动。 三、如何利用周围环境: 1、利用幼儿环境资源,让孩子在玩耍中学习。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活动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也是最容易获得知识的活动。在玩中,让幼儿自己去发现春天的变化,如:小草变绿了;迎春花开了;树叶发芽了,长出来了等等。为了让幼儿了解大自然,培养他们对动植物的兴趣,发展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我们还在自然角里种了许多常见的蔬菜,饲养了鱼、蟹、小蝌蚪等等。对于这些动植物孩子们接触多了,观察多了,就会发现许多问题,引发的思维也多了,这一活动既是在幼儿的兴趣之下自发产生的,又是在老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下进行的。通过活动,孩子们的社交思维、语言表达等能力都得到了发展,而且初步感受到了科学的客观实在性。在认识春天的过程中,每位幼儿都有记录本,当幼儿通过日常点点滴滴地观察记录,资料收集,不断丰富有关春天的信息。他们所知道的春天不仅仅是它最直观的,还知道了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春天是容易感冒的季节……这些是幼儿自己真正有兴趣的知识,幼儿不仅在教师的组织下学习,而且也是在自己的兴趣下组织自己探索的学习。由于周围的环境为幼儿提供了充足的资料、资源,因而无论是教师,还是幼儿都摆脱传统“教师教、幼儿学”的模式,而是鼓励幼儿更多的尝试,体验不同的学习策略,利用多通道的参与,使幼儿更积极,更专注于自我实践获得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幼儿获得知识的过程,获得学习方法、策略的过程,我们引导幼儿通过绘画的形式在记录本上记录春天的各种变化。对于集体中的每位幼儿在主题实施过程中,他们都是活动的主人,都是参与者、设计者、收益者。 2、利用社区环境资源,带孩子走向社会。 在教育活动中,我们经常带领幼儿走出幼儿园,来到大自然,让孩子们在大自然、社会生活中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孩子们在春游活动中感到无限的快乐与惊奇,露出愉快的神情,这使他们对家乡,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通过走向社会的活动,孩子们增强了辨别是非,分清美丑的能力,也增强了孩子参与社会生活的自信心和做社会、生活的主人的意识。 四、环境教育课程资源组织实施的几个特点: 1、新颖性、趣味性: 环境教育课程资源可以追随幼儿的经验与生活,环境教育课程资源可以与周围环境紧密结合,环境教育课程资源可以由师生共同构建。幼儿熟知的大自然和他们周围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各种资源,幼儿在这些熟知的、新颖多变的环境中,幼儿的经验受到了真正重视,幼儿的学习与他们真实的生活紧紧的联系在一起了。 2、多元性: 其一,孩子更容易从各种不同的环境中提出问题并获取环境信息,更有机会与他人沟通环境知识,并成为家庭成员、社区成员的带头人及好榜样。 其二,在环境教育过程中,教师不再只是讲授者,而是幼儿学习和自我教育的观察者,环境教育再也不是一种空洞的教学。 其三,在环境创设过程中,更能体现互动性,在幼儿的主动参与环境创设中,充分培养了幼儿的劳动意识,并能体现出自我劳动的价值。 五、点评: 在活动过程,我们并不强调幼儿对某些特定知识技能的习得,而是将知识与概念隐含于幼儿乐于参与的环境中,引导幼儿在环境中探索与实践,主动地习得知识和技能。通过实践,我们感到我们身边的环境是很好的课程教育资源,有利于教师的观察与指导,更利于幼儿的参与与实践,大大提高了师幼互动的质量,让每位幼儿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 总之,我们只要以《纲要》精神为指南,充分利用社区资源、环境资源,结合本土文化,带幼儿走进社会,走进大自然,走进生活,有目的地整合各方面的教育资源,就能有效地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