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形式一课多研——让教研更显多元与开放
“Y”形式一课多研是指:第一次研讨过程中,教师们产生了不同的意见和观点,这时不是按照以往的惯例从中选择某一方案,并进行第二研的实践教学,而是按照观点分组交流研讨,以组为单位进行同课异构。各组根据本组的共识调整与优化方案,再推举一人将优化后的方案展示出来,以验证大家的策略,最终揭开研讨中的疑惑。下面,以中班体育活动《小小解放军》一课多研为例来谈。
第一研活动方案
活动目标
1 喜欢参与钻的运动,体验运动带来的快乐。
2 能钻过离地面60厘米的障碍物。
3 提高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敏捷性。
活动准备
1 知识准备:已能熟练地爬和走平衡木。
2 材料准备:两块软垫(长3米)、4个拱门(直径60厘米)、两条平衡木(宽20厘米、高30厘米)、沙包若干、一个碉堡、出战路线图(场地布置图)、口哨一个。
3 场地布置:一个碉堡,到碉堡需经过的草地、山洞、独木桥。
活动过程
1 小解放军操练
①教师以解放军连长的身份带领幼儿扮演的小解放军进行操练。
②准备活动:连长喊口令,小解放军做持枪、射击、瞭望、开炮、投掷等动作,幼儿的积极性非常高。个个神采飞扬。 2 小解放军演练
①谈话导入游戏:碉堡里面有许多敌人,我们接到任务要去消灭他们。到碉堡需要经过山洞。为了顺利完成任务,我们需要学会钻山洞的本领。
②教师以连长的口吻边示范边讲解动作:低头、膝盖弯曲、眼睛向前看,钻过去,尽量不要碰到山洞。
③幼儿排成两排练习钻山洞三次,教师分别提醒幼儿不推不挤,钻时头要低下来,不要碰到山洞等。 3 小解放军出战
①师结合路线图讲解出战方案:我们必须先爬过草地,钻过山洞,走过独木桥才能到达警戒线。我们要出战三次,第一次出战是侦察路线,了解敌情;第二次出战是寻找敌人,开枪灭敌;第三次出战是炸碉堡。
②小解放军们正式出战,一次次完成任务。
4 小解放军庆功
1 小解放军们歌表演《打靶归来》,欢庆胜利。
2 做放松动作。
第一研现场
1 执教者课后反思 整个活动的预设很好,以小解放军操练、演练、出战、庆功四个环节巧妙地贯穿其中,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学会钻的本领,体会成功与快乐。然而整个活动下来感觉非常的沉闷。为什么爱玩打仗游戏的幼儿积极性没有被调动起来呢? 2 参研者互动交流 教师A:我觉得整个活动闷是因为中班幼儿对解放军打仗的游戏还比较陌生,不怎么会玩。如果让大班的幼儿来玩,他们这方面的知识经验比较丰富,就会很投入。我觉得这个活动如果放在大班上,效果肯定很好。
教师B:我觉得中班的幼儿完全能玩打仗的游戏,要解决活动闷的问题,教师只要做两件事:第一,帮助幼儿丰富解放军打仗的经验;第二,整个游戏过程要配上相应的音乐营造氛围,如:解放军在行进时播放斗志昂扬的革命歌曲,打敌人时播放打仗的枪声,炸碉堡时播放爆炸声等。
教师C:我的看法和教师A一样,这个活动搬到大班上肯定很好。因为从游戏设计来看,我觉得打仗的游戏比较适合大班幼儿;从活动量来看,我觉得又是爬草地又是走独木桥又是钻山洞,运动量太大,难度偏高,幼儿累,当然积极性上不去。
教师D:我的看法和教师B一样,我觉得这个活动在中班完全可以上,但是教师要在运动量上做适当的调整。如:草地的高度,独木桥的长度,山洞的个数都要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3 总结两种观点
其一,可以在中班上,但需要做三方面调整:
①经验准备方面:丰富幼儿解放军打仗的知识经验。
②情绪调动方面:每个游戏环节配上相匹配的音乐,渲染气氛调动情绪。
③运动量方面:缩短草地和独木桥的距离,减少山洞个数。
其二,适合在大班上,但需要做两个方面调整:
①目标应该定位在爬、钻、走、投掷等动作的综合练习。
②运动器械的投放应该以适合大班孩子为宜。
4 分组改进定方案
中班组方案:
①知识准备:让幼儿观看解放军打仗、操练的影片。角色游戏和户外活动增设打仗游戏。
②情绪调动:播放音乐营造氛围,操练环节播放《我是解放军》,演练环节播放《红星歌》,出战行进环节播放《地道战》,打仗环节播放《枪声、炮声》,庆功环节播放《打靶归来》。
③运动量:独木桥和草地的距离减短一半,独木桥减掉一个。
大班组方案:
①目标定位:发展爬、钻、走、投掷等综合能力。
②运动器械:平衡木(高30厘米~40厘米、宽20厘米,15厘米)。
第二研现场
(中大班两组各派一名教师执教第一次改进后的方案,看完两个活动后大家再讨论改进的策略是否有效,是否有问题还没有解决等。)
1 执教者课后反思
中班执教者
亮点:幼儿有了解放军打仗的间接经验和打仗游戏的直接体验后,再加上音乐的情景渲染,幼儿的积极性非常高,运动量也适中。
困惑:为了不破坏游戏氛围,让幼儿完全沉浸在解放军的角色中,我们两位老师都淡化了对幼儿的评价,影响了活动的有效性,不知该如何有效渗透对幼儿的评价?
大班执教者
亮点:整个活动上下来,验证了这个活动确实适合在大班上,幼儿完全投入在游戏的氛围之中。
困惑:整个活动似乎都是我在发号施令,幼儿在服从命令,大班幼儿有能力解决问题,如何给幼儿更多自主的空间?
2 参研者互动交流
教师A:旧问题解决了,新问题出现了。我觉得这两位教师的反思水平都非常的高,亮点和困惑也正是我想说的。游戏氛围固然重要,但是评价绝对不能忽略。
教师B:全班幼儿是一个学习的共同体,通过评价可以产生幼幼互动,好的互相学习,不好的引以为戒。我觉得评价可以自然地渗透到游戏当中,如发现某个幼儿动作很标准,教师可以以游戏的口吻说:“这个小解放军钻的动作非常标准。,,然后请他示范表演让大家学习,发挥榜样的作用。又如发现某个幼儿违反了游戏规则,教师应该以游戏的口吻提醒。
教师C:大班这个活动,我觉得教师的自我定位存在偏差,教师没有把幼儿放在主体的位置,师幼之间缺少真正有效的师幼互动,因此,幼儿没有自主探究的空间,失去了自我建构的机会。
教师D:大班幼儿独立思维能力强,教师应该把一些问题抛给幼儿,让幼儿面对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师幼互动、幼幼互动的有效性。
3 分组改进定方案
中班组方案
两次游戏后教师都要根据幼儿的表现将评价自然地融入其中。
大班组方案
①模仿中班的活动,增加背景音乐渲染气氛,调动幼儿的情绪。
②两次游戏后教师都要根据幼儿的表现将评价自然地融入其中。
⑧化被动学为主动学。教师不再自己示范,而是先让幼儿自主练习钻,然后请钻得好的幼儿直接示范,教师在旁边做简单的讲解。
④增加一次讨论的环节。操练完组织讨论:我们如何战胜敌人?分几次打?每次的目的是什么?
第三研现场
(中大班两组各派一名教师执教第二次改进后的方案,看完两个活动后大家再次讨论改进的策略是否有效。是否有问题还没有解决等。)
1 执教者课后反思
中班执教者
这次活动的效果相比第二研有了明显的提高,由于我关注对幼儿的有效评价,使幼儿的动作更加规范到位,使游戏的开展更加顺畅深入。如:一位“小解放军”钻的动作非常标准,我就请他示范。借助这个榜样的作用,模仿能力强而又不服输的幼儿都全力以赴,使整个活动的三次游戏发展呈现递进性、上升性。
大班执教者
上完这个活动,我感觉二研提出的策略是完全有效的,在和谐的氛围中,幼儿投入地游戏,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明显得到了提高,他们积极思考、互动交流、主动探究,真正实现了知识的自我建构。
2 教研组共同感悟(五个关注)
A 合适的器械:提供适合幼儿实际水平的器械,才能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教师应该了解幼儿的实际水平,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提供符合幼儿的器械,让幼儿“跳一跳摸得到”。
B 适宜的运动量:活动的运动量太大或不足都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把握好运动量是上好一节体育活动的关键。
c 和谐的氛围:我们在活动中,可以借助音乐的特殊魅力,营造运动的氛围,激起幼儿主动运动。
D 探究的空间:在活动中要始终注重营造探索的空间,让幼儿自主地进行探究,让他们在探究中不断地进行知识的自我建构。
E 有效的评价:有效的评价能使幼儿产生递进性的自我提升。教师应根据观察到的学情对幼儿进行积极的评价,让幼儿分享同伴的优势资源,并在反思的过程中产生跳跃性提升。(庄婉娉)
手工材料
关键词:教研
- 让保育员在互动式教研活动中成长 2013/01/25
- 幼儿园吸引家长参与教研的意义与模式 2013/01/16
- 幼儿园教研活动的开展与反思 2013/01/03
- 在“雁阵”理论启示下,有效建设幼儿园教研组 2012/12/22
- 浅议幼儿园的教研活动促教师组织实施能力提升 2012/12/13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