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让保育员在互动式教研活动中成长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liuyizhen 感谢 liuyizhen 上传 0人参与

        保育工作是幼儿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今的幼儿教育研究中,大家对教育教学给予较多的关注,而对保育工作的热情却不高,研究甚少。由于缺乏有效指导,在实际工作中,作为保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保育员,她们的工作只是停留在经验水平,保育行为随意性大,保育过程缺乏科学性和规范化,给幼儿的身心健康带来了直接影响。因此,如何提高保育员的保育水平一直是我园的一个工作重点。 
        几年来,我园每两周组织一次保育员的业务学习,除了进行理论及实际卫生操作培训外,我们还关注保育员在实际工作中的需求,尝试通过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研模式,对保育员教育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互动式研讨活动,为保育员提供学习与交流的平台,从具体的教育方法和策略入手,帮助保育员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激发她们参与研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保育员对保育工作的反思和总结,有效地改变了她们的教育观念和行为。下面,是我们一次教研活动实录。 
        地点:幼儿园会议室 
        教研活动主持人颜毅真(后勤副园长) 
        参加人:全体保育员、保健医生 

        一、提出问题: 
        主持人:在上次教研会上,大家汇总了很多想要讨论的问题,小班提出“幼儿不会主动喝水,有的还要保育员拿水喂才肯喝”、“有的幼儿不喝白开水,只喝自己带来的水”;中班提出“每次喝水,都把盥洗室搞得湿漉漉的”;大班提出“在幼儿园,我们从早到晚不断提醒孩子喝水,可有不少家长反映,孩子在幼儿园喝水不够,一回家就急着要喝水”等问题。既然是大、中、小班都普遍存在这种现象,咱们就有必要在一起讨论,找出一个比较好的方法来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喝水习惯。在讨论之前,先请大家看看幼儿喝水的DV录像资料,这里记录了我们经常看到的一些情景,我们一起来找找孩子不爱喝水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想出解决办法。 
        片段一:活动结束后,老师对幼儿说“现在大家拿上自己的杯子去喝水。”保育员在饮水机旁教孩子装水。有的幼儿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有的拿出家里带来的果汁喝了起来,有的跑到杯架旁随便拿起一个杯子就去装水,有的装完水边走边喝,不小心被一旁冲过来的孩子一撞,水就倒掉了一大半。 
        片段二:体育活动后,孩子们满头大汗,很多孩子一进教室,就迫不及待地涌向饮水机旁,争着去饮水。空间并不是很大的盥洗室一下子就爆满了,你挤我,我挤你,还有孩子大叫:“老师,人太多了……”“阿姨,××踩我的脚……”“阿姨,××撞到我了,我的水全洒了。”保育员急忙来维持秩序,要求幼儿排队饮水,孩子们这才慢慢有序起来。 

        二、分析问题: 
        主持人:幼儿各种不同行为的背后都有各自的原因。我们先从片段来分析一下,为什么一个小小的喝水环节,会出现这么多的问题? 
        保育员(黄珍雅):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小班孩子刚从家里进入幼儿园,有些不良的喝水习惯是从家里带来的。比如:被动喝水——让大人喂;爱喝饮料,不爱喝白开水二是喝水的常规还没有建立。 
        保育员(彭翠霞):我认为小班孩子的年龄小,动手操作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等方面还不完善,导致了孩子在喝水时状况百出,这需要我们去引导、教育,尽快建立良好的常规。 
        保育员(黄少青):我也认为小班幼儿年龄小,依赖性强,生活能力差,有的对新环境和集体生活还不适应,也会出现拒绝喝水、进食的行为。 
        保育员(陈端庄):孩子好习惯的养成是需要我们和家长的共同努力。我觉得,这里也有一个教育方法的问题,可能我们所采用的教育方法孩子不喜欢、不认同,所以就会出现孩子不爱主动喝水、或抢水喝等不良的习惯。 
        保育员(林慧云):我赞同端庄的观点。 
        保育员(陈丽芬):我认为家长也有一定的因素。首先是家长对我们的要求不了解,其次对孩子在园喝水的情况不了解,所以,不能很好地配合我们的工作。 
        保育员(林慧云):这么一分析,还是我们对家长宣传不够,家长才不了解我们的做法和要求。 
        保育员(陈金华):个别家长缺乏正确、科学的育儿观念。 

        三、解决策略: 
        (一)保教人员方面: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喝水习惯 
        主持人:大家都能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家庭教养方式、幼儿园教育方法等角度客观分析问题,说明大家开始用心去思考问题,找出问题根源,这对于解决问题是非常有利的,这是个可喜的进步。下面我们就先从教育方法人手,就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喝水习惯这一问题进行讨论,请大家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保育员(叶素远):今年我第一次接小班,我发现在新人园的一个月里,很多孩子不喝幼儿园的水。当时我很着急,对他们讲了许多道理,可都不管用。后来,我想,小班孩子都喜欢玩汽车,我能不能通过玩汽车游戏激发他们主动喝水呢?于是,在一次户外活动前,我对孩子们说:“现在,我们都是漂亮的小汽车,但是,小汽车在出发前都必须加油,如果不加油,汽车就跑不快了,还会跑不动。我们每个小朋友都去喝一杯水,就是给汽车加油了,看哪一辆汽车的油加得又快又不洒在车外面。阿姨现在也是大汽车,也要喝一大杯水,我们一起来比赛。”说完,我就拿来一大杯水,咕噜咕噜把水喝光了。然后告诉他们:“加完油后,把杯子放回杯架,跟着阿姨开汽车罗。”孩子们听后非常兴奋,大家非常主动的喝水,放好杯子,跟着我到操场开汽车。之后,我带他们又做了很多次这样的游戏,孩子们慢慢喜欢上喝水了,也变得主动了。 
        保育员(黄珍雅):我也经常采用游戏的方法。我们班也有一些不爱喝水的孩子,我和班级老师想了一个办法,就是在孩子玩“娃娃家”、“餐厅”等游戏中加入喝水的情节,这样一来,孩子们不仅主动,而且扮演“妈妈”的孩子还模仿大人的口气提醒自己的“孩子”多喝水。我觉得这个方法使孩子们逐渐变得爱喝水了。 
        保育员(林慧云):我在我们班最常用的方法是用“卖水”的游戏。我当售货员,站在饮水机旁吆喝:“卖水罗,卖水罗,谁要买水喝?”孩子们被吆喝声吸引住了,都开心地买水喝了。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孩子们就会习惯且主动喝水了。 
        主持人:素远、珍雅、彗云的做法是抓住孩子的兴趣点,利用孩子爱玩车、爱玩游戏的心理,积极引导孩子主动喝水,这正是《纲要》所提出的“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着,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其他保育员还有没有什么好方法? 
        保育员(彭翠霞):我常常用讲故事、讲道理的方法来教育孩子要多喝水,让他们明白喝水的好处可以预防感冒;可以使身体健康、长高;可以越长越漂亮。
        保育员(陈青年):我觉得,道理是应该对孩子讲的,但光讲道理还不行,还要让孩子真正明白喝水的好处和不喝水的坏处。我的做法是这样的:在我们班的自然角里放上三棵水泡的白菜花,我和孩子们做了一个实验,一棵天天浇水,一棵不浇水,另一棵浇饮料,引导他们观察。过了几天,孩子们大声地叫了起来:“阿姨,快看,这两棵小花死啦!”“为什么这两棵死了,另外一棵却活着呢?”“因为这棵死的花没浇水,另外一棵天天喝水,所以活了下来。”“因为这棵花只喝饮料,没喝水,所以也死了。”“你们要象这两棵渴死的小花那样吗?”“不要不要!”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那你们应该怎么做?”“我们要多喝水。”“我们不再天天喝饮料,要多喝白开水。”于是,大家都自觉地拿水杯喝水了,因为他们明白了喝水身体好的道理了。 
        主持人:通过具体的小事来认识大道理,既形象又生动,同时符合幼儿园孩子直觉形象思维的特点,我觉得这个方法很好。 
        保育员(陈金华):平时我和老师会收集一些有关的儿歌,比如:《多喝水,身体棒》、《我和小树同长高》、《我和花儿比比美》等,在儿歌的启迪下,孩子们都争着多喝水,都想和小树一样高,和小花一样美。每次喝完水,她们都会跑来问:“阿姨,我象小花吗?”听到我们的赞赏后,她们可高兴了。在我们的赞美下,她们越来越喜欢喝水了。 
        保育员(王玉英):我是一名新手,刚进幼儿园不久,所以我常常碰到一些不懂的问题。在我班上,孩子们喝水时常会发生像片段(二)中的状况,这时我总是充当消防员,及时到场灭火,可我一走开,战斗就又开始了,我真是不知道该怎么办? 
        保育员(童冬梅):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不过后来我灵机一动,没作声直接站到了孩子们的队伍后面,孩子们看到这一举动,都自觉的接在后面排好了整齐的队伍。经过几次这种事情后,我们班幼儿喝开水排队自觉多了。这件小事,给我的启示很深我觉得我们的一言一行时刻都在影响着孩子,我们要用榜样来带动他们。 
        保育员(洪节花):我们幼儿园盥洗室的空间很小,特别是我们中班,这给孩子们制造了拥挤的机会,所以也常常发生这样的事。盥洗室的格局我们已经没有办法改变了,那还有没有其他好方法来解决拥挤吵闹这一现象呢?我就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就是在饮水机前贴上“小脚印”,然后组织孩子讨论“盥洗室里多了一对小脚印,这是怎么回事啊?是不是想告诉我们什么呀?”“是告诉我们要排排队。”马上有孩子回答到。“为什么要排队呢?”我又问到。“因为每次喝水我们都是挤来挤去的。”“是呀,所以小脚印来帮忙了啊,那你们知道我们怎么来排队吗?”“我知道,我知道。就是我们站在小脚印的地方排队接水,这样就不挤了。”果然,自从有了“小脚印”,以前那种拥挤吵闹的现象再也没有发生了,孩子喝水很有秩序。我觉得这种隐性标志真是帮了我的大忙。 
        保育员(黄珍雅):我也用过这个方法,效果不错。 
        其他保育员:都点头说这是好办法。 
        主持人:我们所面临的情景是千变万化的,它挑战着我们的智慧。当我们遇到难题时,要懂得抓住时机随机、及时地调整行为,采取恰当的方法进行教育。冬梅和花花在发现问题时,能巧妙地用自己的行为间接地给孩子提出要求,用智慧化解了孩子的冲突,这就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艺术。 
        保育员(黄少青):我觉得给孩子创设一个舒适的饮水环境也是必不可少的。让孩子们听着优美的音乐,接杯水坐在小椅子上慢慢喝,还可以跟别的小朋友聊天,这种温馨的氛围肯定会让孩子们觉得喝水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这样,不仅培养了良好的喝水习惯,而且会提高他们喝水的主动性。 
        保育员(陈端庄):我们大班的孩子比较有竞争的心理,所以我和老师就针对他们这个特点设计了一个“谁爱喝水”的比赛。方法是:在墙面上和孩子一起布置一个记录栏,孩子每喝完一杯水,就拿一根吸管插在记录栏相应的位置上,一天下来,组织孩子评选,看看谁的吸管超过5根,谁就可以得到一面小贴图。这种方法挺有激励作用,孩子们喝水的主动性明显增强了。 
        保育员(陈青年):我们也有采用这样的方法,也有一定效果。不过,我也发现了一个现象,就是有的孩子求胜心切,装水只装了一点点,喝玩后也插了一根吸管;有的整天一直喝,导致尿裤子,所以让我们很难判断孩子的喝水量。 
        主持人:现在又出现了新的问题了——如何了解孩子的饮水量呢? 
        保育员(叶素远):要了解孩子的饮水量,首先应让孩子知道平时每次喝水要喝多少。我们班有一个做法——在饮水机旁贴上一张指引图:如在图中杯子的1/4处画一条小红线,并附上小朋友漱口的照片,表示漱口需要的水量;在杯子1/2处画上一条小红线,表示喝半杯水;在3/4处画上一条小红线,旁边贴上笑脸娃娃,表示多喝水可以保持健康。这样,孩子们都明白喝水的量了。 
        保育员(王玉英):我们小班孩子年龄小,每天不是喝太少了,就是喝太多了尿裤子。我的做法是——除了定时间、定小组轮流组织她们喝水外,在晨间活动的前、后提醒;午睡前、后;下午户外活动前、后提醒及课间进行提醒。 
        保育员(王亚梅):我的方法是注意观察孩子的身体状况,有生病、咳嗽的、小便发黄的、提醒他们多喝水。 
        保育员(童冬梅):我们班也是用记录的方法来观察孩子的饮水量。为了更细致地观察,我们把记录的小花分为红色和绿色,上午喝水后贴红色的小花,下午贴绿色小花,这样我们在检查时就一目了然,清楚地知道这个孩子上午喝了多少水,下午喝了多少水,指导时更有针对性。 
        主持人:大家介绍的方法都很好。那么,幼儿一天的饮水量到底需要多少呢?今天,我们也请保健医生参加研讨,下面请她为大家说说这个问题。 
        保健医生:人体一天要有1600毫升~1800毫升的水才能满足全身各系统的需要,保证幼儿摄取足够的水量是重要的。大多数幼儿因为贪玩不主动喝水,有的幼儿甚至把水倒掉,所以在定时喝水时,我们最好亲自督促孩子装水,每次要让他们喝150毫升以上。幼儿喝水也不能过量。人体需要水量的多少是由许多因素造成的,像所吃食物的结构、种类,外界温度的变化,活动量等。水量不足会导致消化不良、体温升高;但是水量过多,又会导致胃胀、食欲减退。保证人体一天有1600毫升~1800毫升的水就可以了。
        刚才大家已经谈了很多方法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喝水习惯,在这里我还要提醒大家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水温不能太热,太热了孩子喝不到嘴,又影响他的活动,他们就会失去了喝水的欲望,也不安全。幼儿最好喝温开水。这点我们幼儿园已经给每班安装了控温的饮水机,所以不用再准备。2、幼儿喝水时,要教育他不要玩水,以免水洒落在桌面上、地面上,要一口一口地喝,不要太急,不要说话。3、幼儿吃饭时不要喝水。食物在嘴里混合上唾液,经过牙齿的咀嚼,才能分解、消化,才能很好地吸收。吃饭时喝水,水全把食物很快带走,不但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还对孩子的咀嚼能力有很大影响。4、幼儿剧烈活动后不要马上喝水。剧烈活动后幼儿心脏跳动加快,喝水会给心脏造成压力,容易产生供血不足,所以,大量活动后一定不要马上喝水。 
        主持人:刚才大家讨论得非常热烈,都能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好的做法,比如:游戏法、实验法、故事法、记录法等,大家说的都比较完整,有些方法连我也没有想到。保健医生也从卫生保健的角度阐明了幼儿喝水应注意的事项。总之,培养孩子喝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需要我们去反思、实践才能够找到最好的办法。 
        (二)家园互动方面:如何取得家长配合和支持 
        主持人孩子喝水的问题,看起来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问题,但是孩子喝水的问题却牵动着许多家长们的心。我们所有的措施,要落实到位,必须要有家庭教育的理解与配合。那么,如何才能取得家长配合和支持呢? 
        保育员(黄珍雅):今年我接的是小班,刚开学时,有很多家长让孩子带饮料来,所以,一叫孩子们喝水,这些带饮料的孩子就不想喝开水了,其他孩子看到了还会向我们要。后来,老师就这个问题与家长沟通,家长也理解了,也就没让孩子再带饮料了。这里我有个建议,不知道能不能采用。我觉得在开学前,每班不是有召开家长会吗?我们可以在这时候向家长发张调查表,了解一下每个孩子在家的饮水习惯、饮水量,以便一开学,老师和我们好针对每个孩子的不同特点、习惯来进行教育培养。同时这张表上可以向家长介绍一下我们幼儿园在幼儿饮水方面的要求,请家长配合。我觉得这种方法是不是更主动,更有效些? 
        保育员(陈金华):我个人觉得这个方法还不错,可以试试看。 
        保育员(陈端庄):在和家长沟通方面,我也有一点心得。我们可以通过每班门口的“家长园地”,向家长介绍培养孩子喝水的要求和方法以及一些幼儿卫生保健的常识。 
        保育员(王亚梅):我们班也是这么做的,还是挺有效果的,家长还要求老师平时多发布一些家教的知识呢。 
        保育员(陈丽芬):家长们常常对我说的一句话是:“陈阿姨,麻烦你让我的孩子多喝点水。”说句实在话,即使家长不提醒,我们也经常提醒孩子们喝水。看来,和家长沟通是非常必要的。后来,我通过班级喝水记录表,让家长每天都能从中看到孩子在园的喝水情况。喝水记录表设置在走廊,每天孩子离园时,家长都能方便、清楚地看到孩子的饮水情况了。 
        保育员(陈青年):我们还可以把饮水记录法延伸到家庭中。首先,可以让老师通过家长会向家长讲解用这种方法的作用、教育价值,然后请家长在家督促、提醒孩子。这样家园配合坚持一段时间,我想孩子的喝水行为一定会得到强化、巩固,慢慢的将喝水变成自觉行为了。 
        保育员(洪节花):我觉得离园时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可以在家长接孩子时,针对孩子的不同情况对家长进行反馈,请家长配合。 
        保育员(黄梅莲):幼儿园门口不是有个对外宣传栏吗,我们可以定期张贴一些幼儿保健知识的材料进行宣传,使家长形成正确的科学育儿观念。 
        保育员(黄珍雅):班级教师也要注意这方面的沟通。可以利用《周计划》让家长了解班级工作的目标、计划、措施;了解习惯培养的教育措施,使家长与我们幼儿园达成共识,形成强有力的家园教育合力。 

        四、总结: 
        主持人:今天大家就如何培养孩子喝水习惯展开了非常热烈的讨论,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大家对这次活动的重视。因为你们在活动前作了充分的思考和准备,所以讨论时都能结合自己的教育经验,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体会,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我认为大家的发言不仅很精彩,提出的策略也非常有实践意义。今天讨论之后,大家要把讨论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出哪些方法适合你班孩子,然后把它应用到实践中去,以尽快建立起良好的饮水习惯。在此,给各位一点建议:幼儿常规纪律的培养是一门艺术,它不是一朝一夕便能收到成效的。我们要积极、平等地对待每位幼儿,应以鼓励为主。如果幼儿做得不对,我们可以说:“我知道你能做好”,或者“你能做到这点,老师就非常高兴”等。通常鼓励的言语更能激励幼儿按规则办事,而太多的惩罚、批评会带来反效果。要记住一点:“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五、活动反思 
        本次的教研活动是我们征集保育员在实践工作中的“经典”问题而展开的互动研讨活动。这种学习模式,我们从保育员的工作实际出发,挖掘出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中的“小问题”,组织她们“小题大做”。面对这些熟悉的问题,她们主动去思考,查资料,认真反思工作中的方方面面,大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以自己教育实践中所积累的经验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总结经验,在交流研讨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促使大家重构和扩展自己的经验和理论,使得原来属于每一个个体所有的经验和观点成为一种共享的群体资源。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小班的蒙氏教育尝试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