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幼儿教育:及时矫正儿童侵犯行为

来源: data.06abc.com  0人参与

  儿童与小伙伴们一块玩时,有时横行霸道、恃强欺弱、想当“小皇帝”,常有对其他人的身体进行打、推、咬、撕、拧、踢、吐口水、用其他物品伤害别人、强夺别人的物品、骂人等统称为侵犯攻击行为,主要是由环境因素逐渐培养形成的:
  自以为是、以自我为中心,处处要求别人按自己的意图做事情,这种性格,是当前我国独生子女儿童的一个特点。只要一不如他的意,他就会大发脾气,甚至殴打大人,大人非但不批评,甚至发笑或即刻满足他的要求。久而久之,儿童就形成了对一切人都采取横行霸道的行为。
  横行霸道或攻击性行为是生活经验中学来的。如果一个孩子攻击或抢他人的东西的时候,被欺负者只是哭着躲开。被欺负学生的退缩、谦让行为对维持横行霸道和攻击性行为起到了重要的强化作用。相反,如果被欺负者一旦采取对抗的攻击行动而获得了胜利,他从中就懂得了只有采取攻击行为才能不受欺侮,因此他也学会了称霸或攻击行为。当幼年经常受欺侮的儿童不再甘心忍受而起来对抗时,他经常会诉诸武力来威胁其他孩子。
  幼年生活缺乏温暖的感情和关怀。父母经常用强制或打骂方式教育孩子;或者父母一方是惟我独尊,谁都要听他的支配,剥夺孩子应有的一切自主权利。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可能模仿父母的行为到外边去发泄自己的压抑,任意欺侮别人、威胁别人。
  现代传媒经常通过武打、暴力等吸引青少年的注意。青少年由于好奇、情绪发育欠成熟(崇尚体力、武力)、爱模仿等特点,学会媒体中的攻击性行为。
  孩子遭受挫折后,常常会表现出某种攻击行为,以发泄自己的愤怒、寻求心理平衡。如果孩子平时自我感觉良好、鲁莽、冲动性大、缺乏生活经验,孩子会将其愤怒的情绪直接发泄到使其遭受挫折的人身上(如同学、朋友、父母等);如果孩子平时缺乏自信心、情绪悲观、力量较弱或自制能力较强,其攻击通常转嫁到其认为可以攻击的人身上(如弱小孩子、父母、自我攻击等)。
  综合心理学关于侵犯行为的种种理论和实证研究结果,可以用以下方法预防和矫治儿童的横行霸道或攻击性行为:
  ——对孩子的侵犯行为进行分析,适当的自卫不应被视为侵犯或欺负,相反应该予以鼓励。如果不问青红皂白,得知孩子在外面与别人有争执了,就将他痛打一顿,实际上是教他用打人来对待自己不满意的人,同时也会使自己的孩子今后变得更加懦弱;
  ——对儿童的日常环境进行适当的控制:尽可能减少学生接触侵犯行为的机会,如观看武打、凶杀、暴力性的影视节目,不让孩子玩暴力电子游戏等;
  ——家长也应杜绝自己的争吵、谩骂或大打出手等侵犯行为;
  ——如果一旦发现孩子在与伙伴的冲突中以非暴力的方式解决问题,家长或老师则应立即给以表扬。
  ——注意家庭抚养方式:爱孩子不等于百依百顺,适当通过一些挫折使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感;
  ——教会孩子发泄自己不满的方法:对着玩具或枕头拳打脚踢、大哭一场、大喊大叫、蒙头大睡等;
  ——平时加强对孩子交往指导,对于孩子的侵犯行为,要予以批评教育;
  ——尽量不用武力对付孩子。你在外面打了别人,回家我就要惩罚你,这种因果式暴力解决问题的方法,会使孩子错误地认为:谁强大就听谁的。成人在打孩子的同时也在教会他们解决问题的暴力手段;
  ——移情感受、模拟感受被侵犯的痛苦:在孩子身上模拟其侵犯的动作,让好打架的孩子受到皮肉之苦,通过“移情”的方法使其感受到对方的痛苦,从而达到行为改变的目的;
  ——关禁闭:每次侵犯别人后,把他关进没有可能导致孩子发生任何意外和危险的房间,平静地命令他:“好好想想你错在哪里。”等他安静下来之后再给他讲道理:重点申明,之所以关他的禁闭是由于他的侵犯行为。
  当然,关禁闭意思是指在儿童不良行为发生后父母用不超过10个字的言语和10秒钟的时间让孩子进入隔离室,关禁闭的时间应是1岁1分钟。暂时隔离适合于2~12岁儿童。必须注意的是,在应用前向儿童解释和演示暂时隔离,隔离时不关注不对话。隔离结束后允许孩子生气,但是家长不予关注。切忌在隔离期间唠叨、斥骂、拉扯、讲道理、威胁、大叫或提醒等。在隔离结束后不讨论,在一段时间后可以讨论。忽视孩子事后的生气。

侵犯攻击行为如果不加以矫正,表面上孩子不会“吃亏”,但孩子会养成蛮横的习惯,将来很难适应社会,甚至会诱发违法犯罪,后果不堪设想。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关键词:侵犯

    暂无...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幼儿园玩教具制作:神舟六号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