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幼儿园“活动区”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来源: 06abc.com 作者: 林佩芬 感谢 林佩芬 上传 0人参与

呼唤有价值的教育,培养有个性的幼儿,已成为当今幼儿教育改革的主旋律。但如何从园本出发,如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彰显幼儿的个性,如何使原本就拥有不同特质的孩子们都能得到最适合其自身的发展,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些都是我们幼儿教育改革的核心命题。
近年来,我们一直在追寻如何建设适合孩子们成长的活动模式,在实践与探索中,我们确立了以“活动区”为主的教育,旨在让每个孩子在活动中成长起来,让”我能行”伴随每个孩子的成长,摒弃教育盲点,是对“活动区”教育的最好诠释。
一、“活动区”教育的理论支持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为指导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要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需要”,“使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发展”。这不仅告诉我们幼教工作者的一种责任,更体现了当前培养儿童发展的全新教育观。首先,对幼儿个体而言,我们培养的应是一个全面和谐发展的完整儿童,决不能忽视孩子的多种需要;其次,对幼儿整体而言,教育要面向全体,决不能面向少数儿童,要关注每一个包括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再次,应更多涉及运用集体教学和个别活动去体现发展的可能性和差异性的问题。
2、多元智能理论的优势
从多元智能的角度去观察和谈论幼儿,使我们惊奇地发现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为了让每个孩子能健康和谐地成长,我们需要了解孩子如何生活、活动,这样才能达到培养幼儿的最佳效果。从多元智能的角度去培养幼儿是一种关注幼儿达到最佳活动效果的好方法。通过参与并分享孩子们的游戏,使我们更为迅速地了解孩子们各自的优势。多元智能理论既告诉教师需要了解每位孩子最擅长和最薄弱的智能分别表现在哪些方面,又告诉我们教师有责任去创设各种课程与环境,培养孩子的多元智能,使孩子们强项更强、弱项渐强地成长起来。
3、认知发展理论的观点
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知识构建,必须由儿童通过自己的操作活动去完成。知识来源于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发展来源于孩子们的动手、探索和实践。因此,活动区的创设不仅仅是多增设一个区,而更重要的是创设能鼓励幼儿自由选择、便于操作、大胆探索的环境,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对“活动区”教育的实施
“活动区”教育的确立不是一蹶而就的,而是在教育实践与研究中“成长”起来的。任何一项研究,它并不是孤立的,更不是单一的,为此我们对“活动区”教育的框架建构、目标确定、策略实施及反思重构作了研究,使其更具生命力。
1、建构框架,体现教育整合
如何凸现“活动区”教育的优势,如何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富有个性地成长,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这是我们研究的核心。鉴于此,我们把“活动区”教育与“五大领域”教育内容,与“多元智能”及“幼儿认知发展元素”结合起来,构成一个主体框架,指导“活动区”教育,体现教育整合的思想(见下图)。把“活动区”教育看成是一种自然的、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能满足不同幼儿不同需要的教育。
 
 2、确立目标,凸显和谐发展
“活动区”教育的目的在于要了解和解释发展的个别差异,使教育有的放矢,最终目标是促进幼儿个体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实现身心和谐发展。“活动区”教育的目标应突出以“五大领域”教育内容为核心,以“项目支持”为内容,以幼儿全面发展为目标,并注重幼儿年龄的连续性,使研究更具系统、科学和现实。孩子们的发展是整体的,是互通的,在活动中,他们每天都能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在获得、存储、加工和使用的过程中,生成了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并转化为知觉、注意、记忆、元认知等的发展,铸就问题解决的能力。目标的确立应着眼于孩子们的整体发展。(发展目标见附表一)
3、实施策略,摒弃教育盲点
(1)创设环境,彰显活动功能
“活动”是一切生命体的本质属性。如何彰显“活动区”教育其独特的功能和教育价值,如何让每一个孩子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是活动开展的核心思想。鉴于此,创设一个有利于激发每个孩子潜能的活动环境、活动内容、活动材料、活动方式、活动评价等显得相当重要。
     ①创设利于激发孩子潜能的活动环境
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知识构建,必须由儿童通过自己的操作活动去完成。只有孩子自己才能激发其心底深处的活动愿望。因此,认知活动的活动环境应突出活动自主、情绪愉快、身心舒展、个性张扬、大胆探索、成功分享等特点,环境不仅吸引每个孩子,还应适合每个孩子的发展。把活动环境还给每个孩子,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②组合利于激发幼儿活动兴趣的活动内容
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发展所需,寻求活动内容旨在不同水平将活动目标进行物化,便于每个幼儿操作;内容强调对事物和现象之间关系,引导不同水平幼儿去探索;内容注重生活化,让孩子们都能感知;内容体现各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促进孩子们的发展。 
③投放利于激发幼儿探究的活动材料
活动区活动中材料的投放是决定幼儿活动质量的重要因素,它直接影响着幼儿的活动兴趣,使幼儿在玩耍中巩固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增强学习的效果,以利提升学习经验。材料不但要突出科学性、价值性、趣味性、综合性、主题性、多元性及功能性原则,还要把握选择形似性材料以延长幼儿探究的时间、选择隐秘性材料以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选择可选择性材料以训练幼儿思维多变性、选择障碍性材料以锻炼幼儿的坚持性、选择新奇性材料以培养幼儿创新能力、选择运动性材料以增强幼儿思维灵活性、选择工具箱以激发幼儿自由探索、选择同一内容,难易不同的活动材料,以保证每个孩子获取成功、选择平面铺开、同一格调的材料,以吸引更多的孩子在同一时间活动,达到互通信息的教育目的。
④采取支持、引导、互动、协同的活动方式
在活动区活动的环境中,每一个幼儿都能受到教师的关注,教师与幼儿的频繁接触,犹如亲子关系,在情感上给予支持和安慰。在互动上尽量做到人格上平等、能力上帮助、交往上尊重,帮助孩子发展。
为了让各有差异的孩子都有不同水平的提高,我们在建构活动区活动时根据活动与幼儿的发展所需对活动群体做了重新组合。即:
●同班群体:主要由同班幼儿分小组进行活动区活动,适宜在活动开展的初始阶段。
●同龄群体:主要打破班级界限,进行平行班的活动区活动。
●混龄群体:由不同年龄的幼儿集结在一起活动,让幼儿可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自由的结伴,适宜主题性活动。
这三种形态的群体灵活组合,适当调整,更好地提高每一个不同水平幼儿的活动能力。同时让孩子们在同班、同龄、混龄三个维度中得到了更多关于社会交往、社会性情感的经验。
⑤采用有活力的活动评价
加德纳认为:在一般的环境中,没有任何一种发展与别人无关。的确,我们是通过与别人的关系来认识自己的。因此在评价中有自我、有同伴、有老师,评价方式抛弃“划一性”,追求差异性,摒弃肯定性,追求开放性,并从以下几种评价方式入手。
▲档案评价:建立幼儿“成长记录档案”
把孩子们在活动区所知所获全部存入档案,并归类显示,内容有在园活动、宝宝在家、宝宝的本领、宝宝的特长等。在一个月或一个学期后进行汇总评价,并向家长汇报展示。
▲行为评价:建立幼儿进入“活动区”活动记录卡。
表一:幼儿进区活动观察记录表(对个体)

观察日期
 
班级
 
指导教师
 
观察者
 
  幼儿姓名
观察线索提示
 
 
幼儿所用材料
所在区域
 
 
名称
幼儿操作
兴趣点
使用情况
持续状况
言语表现
幼儿交往
与教师关系
与同伴关系
能否发起活动
当日活动总体状况评析
 
 

表二:幼儿进区活动记录卡

班    级
 
姓    名
 

表三:幼儿进区活动记录汇总表

日  期
 
班  级
 
记 录 者
 
    区名
幼儿姓名
 
 
 
 
 
1、
 
 
 
 
 
2、
 
 
 
 
 
……
 
 
 
 
 
总  计
 
 
 
 
 

表四:幼儿参与活动区活动观察记录表

观察时间
 
班级
 
指导教师
 
观察者
 
 区名
学号
 
 
 
 
 
备注(作简要文字说明)
1、
 
 
 
 
 
 
2、
 
 
 
 
 
 
……
 
 
 
 
 
 
总  计
 
 
 
 
 
 

表五:活动中幼儿活动情况观察记录表(对群体)

观察时间
 
班级
 
指导教师
 
观察者
 
    活动区
观察线索提示
 
 
活动主题
 
 
活动材料
典型行为
交往情况
持续状况
新颖性
简要评析
 
 

▲阶段评价
为了审视我们在活动区教育建设中实施的情况,每个月对幼儿进行随机性的情况测查,内容有:认知、语言、音乐、体育、常识、美术、交往、社会性情感等。
幼儿发展水平评价表    幼儿姓名:        

智能
模式
语言
音乐
身体
运动
数理
逻辑
视觉
空间
人际
交往
自我
认识
常识
美术
分立式
 
 
 
 
 
 
 
 
 
情境式
 
 
 
 
 
 
 
 
 
共享式
 
 
 
 
 
 
 
 
 
串线式
 
 
 
 
 
 
 
 
 

三个例子:A情景式:在活动区活动随机取样评价情况
          B共享式:在角色区使用自我认识智能评价
C串线式:在活动区重视用身体运动智能和视觉空间智能评价
幼儿发展水平汇总表

 智能
姓名
语言
音乐
身体
运动
数理
逻辑
视觉
空间
人际
交往
自我
认识
常识
美术
总分
 
 
 
 
 
 
 
 
 
 
 
 
 
 
 
 
 
 
 
 
 
 

在评价中不断对幼儿的近期发展作出判断,为下阶段“活动区”教育的发展奠定研究基础。
(2)整合元素,形成活动网络
根据幼儿的认知发展规律,同时使“活动区”教育不步入误区,我们非常注重领域渗透于活动的结合,使活动凸现整合,融汇于一体。
以活动“时间”为例,活动网络呈现为:
 
 
 
 
 
 
 
并以网络内容分布于各相关的活动区,保证活动富有整合地开展。(此网络相关议题所涉区域分布见附表二)
4、反思重构,确保活动有效
我们对“活动区”教育的实施进行不断地反思与重构。即反思(存在的问题)→探索(教研活动研究的主体)→重构(活动区的实施)→提取信息(交流探讨)→找问题→重构……
⊕在反思中找问题---提供怎样的环境元素去促进幼儿的发展。
⊕在反思中提取信息---从幼儿活动元素看环境的创设和教师的引领价值所在。
⊕在反思中不断重构---注重递进式的重构。
在实践中,“活动区”教育基本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见下图),每个阶段都是在反思与重构中渐进的。
 
 
 三、“活动区”教育实施取得的成效
1、研究与实践为教师们提供了专业成长的平台
在“活动区”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过程中培养了一大批年轻有为的青年教师,他们在实践中用活动教育的理论与观念培养着每个孩子、指导着各项活动。在研究过程中,全体教师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并获得了骄人的成绩。研究中有近百篇论文在各级别获奖与发表,有十多位教师分别被评为市名师、省、市、区教坛新秀、区学科骨干及走上园长和幼教干部的行列。
2、研究与实践促进了孩子们的素质发展
用教育的发展观来看待每一位孩子,我们发现每一个孩子都是那么独特,那么独立,富有个性。在“活动区”教育中,孩子们的各项素质发展良好。他们会把在活动中所获得的经验转化为用语言表达、用图形表达、用排序表达、用有趣的规律等来表达对周围事物的认知态度、情感和意志,大大促进了孩子们的身心发展。
3、研究与实践奠定了幼儿园的发展
幼儿园近几年在“活动区”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首先,教育改革方面取得了较大的突破,由北师大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幼儿认知发展与教育》获第十四届中国图书奖、由宁波出版社出版的《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实践与研究》上、下册,宁波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纪幼儿园说课精选》畅销于幼教界等,都是在“活动区”教育研究中孕育出来的,它不但奠定了教改的内容,还改进了教学方法,更体现了教师们强烈的教育效能感。
其次,由于加强了教改,把握幼儿素质教育的主脉络,教育工作赢得了家长的支持和认同,家长们一致认为孩子们各方面成长了,特别在认知方面尤为突出,根据幼儿园孩子入小学的追踪调查,我们江东中心幼儿园的孩子认知能力都很强,各项指标均达98%以上,为同龄儿童的前茅,为此,幼儿园生源大增,每年来园人数高达3:1的录取率。家长的支持与社会的认可为办好幼儿园奠定了良好的基石。
第三,研究与教改促进了幼儿园办园质量的提高。幼儿园在近几年来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的声誉。分别被评为全市首家六星级幼儿园、全市首家文明单位,首批市现代化幼儿园、市优秀保健先进集体,省市科研先进单位、市巾帼文明示范岗和全国家庭教育实践基地等。
四、对“活动区”教育的几点思考
我们对“活动区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旨在如何以最优化的教学去促进每个孩子的发展。实践告诉我们“活动区”教育的实施是可行的,也是可持续发展的,为使其更富有教育价值和生命力,我们作出如下思考:
1、              把握一个重点
以发展幼儿各方面为重点。教改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促进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无论是课程目标的设置,还是课程内容的制定,都应紧紧围绕幼儿的发展而展开。
2、              坚持一个根本
以提高幼儿的整体素质为根本。课程改革的目标应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使每个孩子的生理素质健壮、体魄强健、发育正常良好,使他们时时有幸福感、安全感、信任感和快乐感。
3、              突出一个主体
“活动区”教育其突出的就是“以人为本”的主体性思想,不仅应该将幼儿看作一个独立、完整、主动的个体,而且有他们自己的需要和尊严。只有让每个孩子都获得充分发展,才能摒弃教育盲点。
4、              提供一个氛围
活动区环境的氛围决定着孩子们活动的水平。首先,要营造一个轻松民主的活动氛围;其次,要营造一个丰富的活动环境,让孩子们去想象、创造;再次,要提供一个自信的心理平台,让孩子们积极的自我表现。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把温情、喜欢、关怀、尊重、认可、关爱称为积极的关注,并把它看作是人类的普遍需要和自信的源泉。那么,我们对“活动区”教育的探索与研究,就是要以最大的热情去关注孩子们的发展,以最大的期盼盼望孩子们的成长。让每个幼儿在活动中用他们的智能起学习和分享他们知道的东西,促进其在原有基础上有个性的发展,这是我们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由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出版;
2、张玲译:《多元智能与学习风格》  由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8月出版;
3、兰祖利、里斯著:《丰富教学模式》  由华东示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出版;
4、方富熹、方格、林佩芬编著:《幼儿认知发展与教育》 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出版;
5、B.莫海尔德等著:《学习与认知发展》  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出版;
6、方富熹、方格著:《儿童发展心理学》   由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4月出版。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配乐成语故事mp3:闲时不烧香,急时抱佛脚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