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论文:浅谈幼儿园歌唱教学的规范和创新
【摘要】本文提出了在教学研究多样化的今天容易被忽视的基本问题——教学规范问题,分析了教学规范与教学创新之间的关系,介绍了以幼儿园的歌唱教学为切入点进行教学规范和创新的实践探索成果,认为歌唱教学规范应该包括教学设计合理、教学准备充分、教学过程规范。同时提出一些创新性的实践措施:优化情景、设计有趣的游戏情节、渗透其他领域教学、巧用录音机等,认为这样可以使幼儿园的歌唱教学更生动有效,更能促进幼儿歌唱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 歌唱活动 教学规范 教学创新
在当今这个倡导素质教育、自主教育的新时代里,很多人听到教学“规范”一词就会把它和“死板”、“老土”联系在一起。大家容易出现片面的认识,认为教学规范就是把教师的思想给框得紧紧的,没有给教师创新的机会,只是按照死板的步骤组织教学,只会影响教学的有效实施。其实则不然,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笔者认为幼儿园教学规范就是:幼儿园对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的举止行为和教学方式提出要求和约束,或从正面作出明确的可参照的规范。良好的教学规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特别是在对新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上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纲要》就是我们幼儿教育总的规范指导,“《纲要》是遵循我国宪法和教育基本法的精神,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幼儿园工作规程》而制定的对全面幼儿园教育进行宏观管理和指导的单行法规文件。”[1] “《纲要》是在总结了近年来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经验,并充分吸收了世界范围内早期优秀思想与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定的。”[2] 可见,教学规范和教学创新是相融合的,教学规范是在一次次的改革、创新实践中提炼出来的。
本人所提出的歌唱教学规范正是把《纲要》进一步向局部的细化、向实践层面的转化。希望能结合教学案例,从个人的观点谈谈幼儿园歌唱教学规范,使我们的幼儿园歌唱教学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努力提高音乐教育教学质量。
一、我们的歌唱教学中缺少规范
现在的幼儿园教学活动大多提倡综合教学,不分学科,因此很多教师就容易出现“半桶水”的现象,就是什么课都上但什么课都上不精;教育思想开放了,但只看重幼儿的自主学习,不重视教师如何去教,活动的重点容易偏差,总的来说就是不够重视教学的规范化。我们的歌唱教学同样存在这些问题:
幼儿园里一位教师要开展一个小班的歌唱活动《两只小小鸟》,请我帮忙指导,我欣然接受了。可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在活动中出现了很多常规性的教学问题:①活动进行了10分钟,教师还没开始唱歌,让人误以为是语言活动;②幼儿的学唱只有一遍,就让幼儿开始表演了,以致于幼儿只会做动作还不会跟唱歌曲;③伴奏音乐在整个活动中只出现了两遍;④整个活动时间用30分钟,其中花在小鸟飞的动作上的时间竟然有18分钟。
在大家的印象中,这位老师工作认真负责、温柔、声音动听,由她来组织小班的音乐活动应该会很不错的。在这次的活动中,教师提供幼儿自主的游戏机会,幼儿玩地很开心,可关键是幼儿在活动中学到了什么呢?他们的音乐能力提高了多少?活动的目标达到了多少?这不由让我对本班的孩子产生了担忧,对我们的教学产生了担忧,教师是否能把握住孩子的唯一的童年?这也更让我觉得教学规范是创新前提和基础,没有教学规范的要求,所有颇具创意的活动和游戏只能成为一种形式,华而不实,而且常常引起一阵阵“乱动”和“动乱”,我们非常需要有一套较完整的歌唱教学规范来指导我们的歌唱教学。
二、我们的歌唱教学需要怎样的规范
教育规范所显示的是在一定阶段内广大教师结合《纲要》和《幼儿园工作规程》的学习,而对教育规律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认识。了解和运用教学规范有助于教师“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较快地借鉴和吸收他人的有效经验,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以下所介绍歌唱教学规范的是本人对照中小学教师歌唱教学规范及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指导下,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中总结而来的:
(一)教学设计合理
1、教学目标明确
综合知识、技能、情感三维目标,使之清晰准确,具体可行。明确、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开展的前提,是我们组织活动的“舵手”,如果大方向定错了,我们的活动就没有了原来的价值。就如在《两只小小鸟》的歌唱活动中,那位教师把学小鸟飞当成了重要目标来看待,使得歌唱活动变成了律动教学。因此,在每次歌唱活动时,教师都应依据课程标准及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同时,我们还要突出重点,能抓住关键突破难点。
2、教学环节得当
教学环节安排合理,教学节奏感强,教学密度得当。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我们对每个年龄段每次活动的时间都要有适当的考虑:小班活动时间15—20分钟,中班活动时间20—25分钟,大班活动时间25—30分钟左右。特别是对活动中各个环节所需的时间应安排恰当,也可在教案中作出标注,不然容易出现重点偏移或虎头蛇尾的现象。如在小班的歌唱活动《老母鸡》的教学中可对各环节作这样的安排:“一、听音乐律动进活动室(1分钟);二、理解歌词,节奏练习(4分钟);三、学习歌表演:老母鸡下蛋(5分钟);四、游戏:老母鸡下蛋(5分钟)”,虽然只是短短的15分钟时间,但活动仍会在我们的安排下有序地进行,教师就能做到心中有数,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另外,教学环节也并不是越多越好,我们还需处理好主体与支流的关系。有些教师把活动的环节安排的很多、很丰富,但由于时间的限制很容易出现“走过场”的现象,整个活动下来却没有几个环节是落到实处的。
3、教学程序严谨
教学设计科学合理,教学程序严谨。歌唱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层层递进的,前面的环节是为了后面的学习歌曲打下基础。引题、发声练习、理解歌词、学唱歌曲、巩固歌曲、等各环节不求完整无缺,但一定要条理清晰,适合教学内容与幼儿实际需要。引题环节可以激发幼儿兴趣;发声练习可以让保护幼儿的嗓子,让声带为学习歌曲做好生理上的准备,发生练习环节是比较重要的,但在现今的歌唱教学中却又是容易被忽视的环节;理解了歌词的内容会让幼儿学起歌来更轻松,更能表现歌曲。另外,无论是第一课时还是第二课时,我们都要做到都要精心设计,有备而来。
(二)教学准备充分
1、教材烂熟于心
课前认真熟悉教材教案,避免出现知识性错误和音乐技巧的差错。在设计教案的活动中及设计教案后,教师都必须多次熟悉教材,做到教材“烂熟于心”。在设计教案前我们主要是分析歌曲对幼儿的发展有哪些作用、是否适合本班幼儿学习、分析这首歌曲的性质、如何把握重难点等。在设计教案后,我们也不能放松,首先自己要把歌曲唱熟唱准了才能给幼儿一个好的示范,如果出现音乐技巧的差错那可真的是“误人子弟”了!
2、课前准备充分
经验准备适当,教具准备合理充分,富有直观性、趣味性。我们的课前准备主要可以分为经验准备和物质准备两个部分。经验准备可以为歌唱活动作出铺垫,它可以是认识方面的准备、也可以是某种技能方面的准备。如在学习歌曲《买菜》的活动前我们可以作以下经验准备:“参观过菜市场,认识几种菜市场中常见菜的特征。” 这样一来,幼儿对参与歌唱活动的积极性就大大提高了,对歌词中的内容“鸡蛋圆溜溜呀,青菜绿油油呀,母鸡咯咯叫呀,鱼儿水里游呀……”就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对于歌唱活动中教具的准备也要非常充分,但不求多,弄的太花反而会分散幼儿的注意力,所以教具的准备应该是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的,是具体形象的,便于操作的,趣味性强的,对我们的实际教学有帮助的。如在小班歌唱活动《老母鸡》中,教师使用的教具只有一样——人手一个乒乓球,乒乓球圆圆的、黄黄的、很象老母鸡下的蛋,就在这个“蛋”的“诱惑下”每位幼儿都认真的投入歌唱,努力表现好老母鸡的形象,还摆出各种母鸡下蛋的造型,希望自己也能“生”出一个可爱的“蛋”来。在这个活动中教具用的很简单,但很到位,活动的效果自然也好了。
(三)教学过程规范
1、教态自然生动
教态自然大方,教学语言准确、生动、流畅,富有条理性、艺术感。教师是幼儿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着幼儿的表现,教师自然的教态,夸张丰富的艺术表现可对幼儿产生好的感染力,从而激发幼儿学唱歌曲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反之,如果教师自己都不温不火,语言条理不清,孩子的注意力就容易分散,对活动的参与积极性也会大大降低。
2、音乐贯穿活动
突出音乐在歌唱教学中的地位,让音乐充实在活动的多个环节。旋律是歌唱的“灵魂”,没有了旋律就无法歌唱。如在《两只小小鸟》的歌唱活动中,那位老师的伴奏音乐在整个活动中只出现了两遍,以致于在唱歌的过程中出现教师自己跑调,幼儿只会做动作还不会跟唱歌曲的无奈现象。因此,作为歌唱活动,我们要让幼儿有较多的时间熟悉音乐,进行有伴奏的歌唱是非常有必要的。根据幼儿的记忆特点,在每次歌唱活动中幼儿熟悉乐曲的时间最好能多一些,也可以在活动前就让幼儿熟悉歌曲旋律有助于幼儿更快的学会歌曲。另外幼儿学唱歌曲的遍数最好不少于6遍,这样才能帮助幼儿更好的巩固新学的内容。
3、歌唱常规融入
运用琴声或口头指令建立歌唱活动常规,杜绝“喊歌”。一些教师觉得只要增加教学形式的多样性来刺激幼儿参与歌唱的积极性,就能达到提高学习效率和气氛的目标,然而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歌唱常规为基础,即使再优秀的特级教师,也很难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试想一下如果幼儿参与活动时没有相应的纪律和规范,如果一些简单的要求和指令都需要老师不断强调和管理,那我们又怎么能够指望特级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完成自己的教学目标呢?
《纲要》中指出我们要“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我觉得歌唱教学的常规就是教师和幼儿在长期的歌唱活动中相互形成的一种默契,这种默契体现在教师在教学中点点滴滴的行为、手势、眼神等都能让幼儿有所感应。但这些常规并不是一开始就存在的,是需要我们的日常的歌唱教学中逐步引导积累起来的。如进行科学的发声引导,让幼儿知道注意保护嗓音的好处;引导幼儿不要“喊歌”,明白怎样才是好听的音乐;鼓励幼儿参与合作歌唱游戏,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少了这些无谓的管理,歌唱活动就会进行的更顺利更完美。
4、幼儿主体突出
注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引导幼儿主动学习。《纲要》中强调“教师应成为学习生活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3]因此,在活动中教师应多设计些发散性的问题,引导幼儿自己去思考去想象。教师还要注意观察幼儿的兴趣点,选择合适的内容,多给幼儿提供自主表现的机会。如歌曲《动物猜谜歌》,在教学时,先让幼儿了解谜语的基本形式及动物简单特征的描述,在学会范唱的第一段歌曲后就可以鼓励幼儿自己对歌曲的部分进行创编,如原歌词可创编片段:
│X X X X X │X X X X X│X X X X X │5 1 3 5 4 3│7 5 6 7 1 1┃
脑 袋 大大的,眼 睛 圆圆的,胡子 长长的,嚓嚓嚓!嚓嚓嚓!这是什么动物?”(小猫)幼儿创编:“脑袋大大的,眼睛红红的,耳朵长长的,嚓嚓嚓!嚓嚓嚓!这是什么动物?”(小兔)或“脑袋小小的,眼睛圆圆的,尾巴象扇子,嚓嚓嚓!嚓嚓嚓!这是什么动物?”(孔雀)等。另外,当有幼儿感兴趣的偶发事件发生时,教师不一定要完全按原教案进行活动,可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发掘偶发事件中所含的教育价值。
这些规范看上去是比较普通的、实在的,可它既是我们明白的道理但又是我们容易忽视的问题,如果你是一个工作严谨的教师,能对照这些教学规范,来规范自己的歌唱教学行为,认认真真地落实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相信一定能保证幼儿的歌唱教学质量;如果你还是一位勇于创新的教师,能创新地运用规范,那幼儿的歌唱活动就会更加生动有效。
三、我们要创新地实施歌唱教学规范
“教育活动是有其内在规律可循的,这种内在规律的具体体现应该是千差万别的,随着人们对教育规律的认识的不断深化,教育活动的外在形态也会不断发展、变化。”[4]对于以上规范我们要运用恰当,善于创新,可以根据自身的水平和创新意识加以创造性的运用,让严肃的条文规范变得生动起来、丰富起来。
(一)优化情景,在整体上创新
《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要“注重活动的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5]。教师如果只会遵循歌唱教学规范的表面,按规定的环节机械地把各个环节硬凑在一起,的确会让活动失去一些生动的气息,这里就需要我们去发挥教师的创新意识去激发幼儿学习的欲望。优化情景、实现活动整体环节上的创新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方法。
如在中班歌唱活动《烧菜》中,教师把整个歌唱活动当成一个“烧菜”的情景主题来设计,运用教师的情境性语言,把幼儿自然地带入主题情景,使幼儿成为情景中的主角,引导幼儿自然地从一个环节进入下一个环节(先从买菜请客——切菜——烧菜——再去买菜)。首先,以去做客为由让幼儿律动骑小车进活动室;再设计了“切菜”的环节,通过切三种菜的不同节奏让幼儿主动地、愉快的练习歌曲中的三个主要节奏型,避免了枯燥、乏味的节奏训练;在学习歌表演时,采用情景交融、边演边唱的形式引起幼儿学习的愿望,鼓励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自己想象、创编动作。在活动中,幼儿一直在用所有的感官参与着,在“玩”“乐”“动”的过程中轻松地学、主动地学、快乐地学。
(二)设计有趣的游戏情节,让幼儿乐于学习
在本文上述的歌唱教学规范中提到:“幼儿学唱歌曲的遍数最好不少于6遍,”对于这一点有些老师会有疑问:“让幼儿反复的学唱歌曲,就是最好听的歌幼儿也会不感兴趣了。”所以,这是教师如果能发挥创新的才能,巧妙设计有趣的游戏情节,可以使歌唱活动“锦上添花”,让幼儿边游戏边歌唱,那他们怎么会嫌多唱几遍呢?
如在歌曲《扮家家》的教学中,教师设计了“圆圈邀请舞”的游戏让幼儿自然主动地多遍学唱歌曲。游戏的规则是:“请男孩子(当爸爸)先围一个大圆圈站好,再请女孩子(当妈妈)在圈里找一个男孩子面对面站好,大家一起表演一遍后,在前奏音乐声中男孩子造型不动,请女孩子找到新的好朋友继续游戏,第三遍时同样的方法继续找到新朋友游戏。”游戏的规则简单明了,幼儿在和不同同伴的合作游戏中体验着游戏的快乐,学唱的积极性也得到了很好的保持。同时要说明的是,游戏的进行离不开幼儿良好的歌唱常规。
(三)渗透其他领域教学,实现综合创新教育
由于“艺术教育在‘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中发挥中介的作用”[6],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还应尽量兼顾发掘歌唱与其它教学领域的联系,使幼儿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其他能力也能得到提高。
如在进行大班歌唱活动《黑狗熊算术》中,教师巧妙地把数学活动和歌唱活动结合在一起,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规定在每表演完一遍歌曲后,幼儿保持造型不动,如果动了就要计算老师手上的一道数学题卡,除了在答题的幼儿,还能吸引全体幼儿都来认真计算题目,使幼儿在巩固歌曲的同时,无形中也巩固了加减运算能力。当然,数学题卡上的题目是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不断更换的,在延伸活动中,这个游戏还能作为检测幼儿数学能力的良好手段呢。
(四)巧用录音机,让常规的歌唱教学多一个有力帮手
日常的集体歌唱教学活动不同与我们的观摩课、公开课,请别的老师来辅助伴奏不太现实,一般都是由一个老师来组织教学,有时边弹琴边教唱会觉得顾不上来,对于每次活动所需的歌曲我们也不常进行多遍录音,对于已有的录音带我们总是要反复的倒来倒去,非常不方便。在此,教师如果稍加创新运用,“录音机”这个并不算太现代的电教资源也可以成为我们歌唱教学中的有力助手。
方法一:我们在教室里配一版空白录音带,选择安静活动或集合时把今天要教的音乐用琴多录上几遍。在录音时可以用引导幼儿欣赏乐曲的方式使幼儿保持安静以保证录音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有助于幼儿倾听能力的提高也能使幼儿对新教的歌曲有了初步的熟悉过程。用这种方法录制的音乐可能没有原版的好,但使用方便,幼儿也会有新鲜感。
方法二: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可把幼儿演唱的片段录进录音机里,让幼儿自己评价对歌曲的演绎情况,知道怎么演唱歌曲会更好听,也会使幼儿对歌唱活动的兴趣得到激发。
【参考文献】
1、李文馥.新《纲要》与幼儿艺术教育改革.《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
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4)
2、钟启泉、张华.课程与教学论.广州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270-305
3、许卓娅.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10)
关键词:
- 小班体育活动教案《独轮车运球》 2024/11/17
- 排队安全我知道 2024/10/21
- 彩色糖果罐 2024/10/21
- 我会穿鞋子 2024/10/09
- 用爱陪伴孩子成长 2024/10/08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