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儿童的游戏与生活――由苏联的游戏理论引发的思考

来源: data.06abc.com  0人参与

苏联的游戏理论把游戏看作是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形式,强调游戏在儿童和儿童集体的发展中的巨大作用。[1]苏联的游戏理论是关注生活的,一方面把游戏作为儿童重要的生活,另一方面强调儿童游戏反映社会生活。对生活如此强调,在游戏理论体系中是不多见的。
受文化历史学派的影响,苏联的游戏理论强调游戏在文化及社会中所起的作用。克鲁普斯卡娅就非常强调游戏的社会性,认为游戏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并把游戏视为联系周围现实生活和扩展对现实生活认识的手段。
在苏联的游戏理论中,儿童游戏具有社会性,是由儿童生活在社会中这一基本现实决定的。儿童的游戏其实是儿童参与成人社会生活的愿望与儿童自身能力不足之间矛盾调和的结果。因为儿童从小就希望跟周围的人交往,参与现实生活,但又缺乏参与的能力,无法实现参与的愿望,因而转向游戏,在游戏中模仿成人的活动,感受成人的喜怒哀乐。这样,游戏就成了儿童介入、感受社会生活的一种特殊方式,成了儿童进入社会生活的一种演习和准备。马卡连柯就曾指出,游戏在儿童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具有与成人活动、工作和服务同样重要的意义,儿童在游戏中怎么样,当儿童长大的时候,他在许多方面的工作中也会怎么样。因此,未来活动家的教育,首先在游戏中开始。[2]
在苏联的游戏理论中,人们的社会生活、儿童的生活条件及家庭是儿童游戏的基本源泉;游戏的基本特点是儿童在他们假想的情景中反映周围生活,即反映人们的活动和相互关系;儿童在模仿和再现现实生活时融入了自己的想象和理解,在游戏中,现实生活不再是原来的样子,已经被儿童改造和加工了;现实生活的时空关系甚至人际关系在游戏中可能已经是另外的模样,但游戏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这一游戏的起点是确定的。
苏联的游戏理论不只是强调游戏反映社会生活,还把游戏看作是儿童真正的生活,并提出要把游戏作为组织儿童生活的一种形式。乌索娃曾指出,正确地组织儿童的生活和活动就意味着正确地教育他们。各种形式的游戏和游戏时各种相互关系中之所以能够实现有效的教育过程,正是因为儿童在这里不是学习生活,而是过自己的生活。[3]在游戏过程中,儿童所模仿的情景,所扮演的角色,所使用的材料,并不完全反映儿童自己的生活,往往是模仿成人的生活。儿童在游戏中会模仿和呈现社会生活中人们的良好行为,但不一定会内化这些行为,使其真正变成自己的行为,尤其是对一些道德行为更是如此。因此,苏联的游戏理论强调在游戏过程中加强对儿童的指导,使游戏能产生更多的教育成效。
苏联的游戏理论还很重视游戏与劳动及教学的关系,认为游戏与劳动的根本区别是前者没有直接的社会和功利的目的,而后者一定有直接的社会和功利的目的;游戏和教学的目的也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游戏影响儿童的认识能力和求知欲,教学也可以拓展游戏的主题和内容。此外,苏联的游戏理论也强调儿童在游戏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
胡伊青加在《人:游戏者――对文化中游戏因素的研究》一书中指出,由于不是“日常”的生活,故游戏存身于需要和欲望的直接满足之外,它的确打断了欲望的过程。它是作为一种在自身中得到满足并止于这种满足的短暂活动而插入生活的。
的确,在游戏中,儿童无法得到与真实生活过程相同的物质利益的满足。在游戏过程中,儿童可以假装吃点心,事实上他吃不到点心;他去银行取钱,事实上他取到的不是真正的钱。这些都说明游戏过程是不能满足儿童真实的欲望的,但就是这个过程让儿童觉得很满足,这种满足也许是短暂的,也许像胡伊青加所说的只止于这种满足,但“这种满足”是什么呢?有时它远远超越了“吃点心”和“取钱”,也许与动手的乐趣联系在一起,也许与审美的享受联系在一起,也许与数量的感知联系在一起,也许与内心特定的愉悦或挑战联系在一起。对儿童来说,这就是他的生活,不同于成人的生活,属于他自己的真实经历的独特生活,它是插入儿童生活的,也就是他生活不可分割的部分。“作为一种间奏曲、一种我们日常生活的插曲。然而,作为一种固定出现的松弛,游戏成了一般生活的陪衬、补充和事实上的组成部分。它装饰生活、拓展生活并作为一种生活功能而为个人和社会所需要。”[4]因此,游戏使儿童的生活更丰富、更充实。儿童游戏不是浪费时间,不是虚度时光,而是他们自己的现实生活,是他们生命成长不可缺少的内容和过程。
游戏是一种神圣的活动,它超越了世俗的物质利益和生物需求满足的范围。儿童为了一种显然不可能得到的物质利益在活动,而实际上他们得到了另一种超越了物质利益的利益。其中有社会和文化的因素,如同伴之间合作的快乐和默契,新的挑战的发现和面对,等等。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游戏具有文化意义、社会生态意义。游戏在释放这些意义的同时,也具有了发展的意义、生活的意义、生命的意义。因此,考察儿童的游戏,不应用世俗的眼光,不应用衡量成人社会的价值的眼光,而应用一种长远的、纵深的和广谱的眼光。
对儿童来说,游戏是他的生活。这里的生活,超越了日常生活,甚至可以说,就是儿童的生命。具体的日常生活与游戏、专门的学习等共同构成了儿童的生活。儿童经常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之间跳跃,这种跳跃有时促进了游戏,有时干扰了游戏。而游戏正是在这样一种既受日常生活促进又受日常生活干扰的过程中,不断演进、不断丰富的。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经验,以及先前在日常生活中留下的表象、映象常常是游戏得以展开的基本条件。
在当前具体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因素影响着甚至阻碍着游戏的进程。例如,当儿童的游戏进入高潮时,食堂的餐车推进来了,这意味着游戏必须终止;当“爸爸”和“妈妈”正在配合着给“宝宝”穿衣服时,“爸爸”突然去小便了,或突然离开看热闹去了;三个正在搭积木的儿童停下了建构游戏,因为他们为自己手上积木的多少而争执不止,等等。诸如此类情况经常会发生。在这些干扰中,有些无法转换,它就是干扰;有些可以转换,它虽然影响游戏,但并不意味着对儿童没有价值。
在游戏与日常生括的关系中,游戏往往在时间上延长或浓缩了日常生活,在空间上扩展或限制了日常生活。这与游戏的特性有关。虽然游戏中的角色、行为线索及材料大多来源于日常生活,但在游戏过程中,儿童的扮演和假装又经常超越日常生活,出现一些非日常生活所能想象的现象和结果。一件在日常生活中短时间甚至瞬间可以完成的工作,儿童往往会“缠绵”很长时间;一件在日常生活中极为繁复的工作,儿童会轻而易举地“完成”;一件本该在特定场合进行的工作,儿童在一个让你意想不到的场合进行了,同一空间在很短的时间里充当了很多专用空间。因此,在游戏过程中,儿童经常以物代物,以空间代空间,以角色代角色。这其中,想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儿童在游戏过程中的想象和创造使游戏更顺畅了,使似乎不可能的变成可能的,在游戏中儿童的逻辑战胜了日常生活的逻辑。儿童认可这种逻辑,适应并喜欢这种逻辑,这种逻辑使儿童形成了游戏特定的默契和秩序,从而使儿童热衷于游戏。但是,即便如此,游戏还只是儿童解读、重组、改造和演绎的日常生活。儿童的很多语言和行为都与他日常生活中的经验相关,也与他不断发展的创新和演绎的能力相关。因此,游戏既远离日常生活,又无法脱离日常生活。正是游戏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这种张力,使游戏能以不同于日常生活的面貌存在,并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其中的核心机理就是儿童的需要和想象,基本动力在儿童的精神世界。游戏表达的是儿童的一种成长愿望。游戏达成的是儿童心灵和精神的成长。
(三)
没有游戏,儿童的生活是不完整的,也是不精彩的。没有游戏,就谈不上儿童的幸福生活,也谈不上儿童的生命成长。通过以上关于游戏和生活的分析,我们可以形成以下基本认识。
引发儿童游戏的力量可能来自内外两个方面,但儿童内在的力量是主要的,儿童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儿童的好奇心、儿童的模仿和想象都是引发游戏的重要因素。儿童热爱游戏,就是热爱生活,儿童投入到游戏之中,就是投入到生活之中。让儿童过完满的生活,让儿童充分享受童年生活的快乐,其中很重要的一条途径是要充分满足儿童对于游戏的需要。儿童的生活,儿童的游戏,应该让儿童自己去参与和感受,教师的指导不应成为游戏的核心因素,更不应成为游戏的干扰因素。游戏与其他活动的不同点就在于儿童的主动和自发,在于儿童的想象和创造,在于儿童的模仿和假想,离开了这些,游戏就成为刻板的演练,成为完成事先确定的任务。要保持游戏的本质,从根本上说就是要让儿童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要让儿童真正投入和享受游戏过程。
儿童游戏的天性可能是与生俱来的,游戏可能发生于儿童内在的精神需求,但游戏的内容和主题是儿童从现实的日常生活中转化、组合、改造和创新而来的。儿童的生活经历有利于游戏和其他学习活动的展开,不断的游戏有利于儿童积极地投入日常生活,用更敏锐的感觉去关注日常生活。需要指出的是,日常生活可能是儿童直接参与的生活或与儿童直接有关的生活。也可能是儿童关注的他人的生活,儿童从未感知过的生活不是他的日常生活。日常生活和游戏及其他学习活动形成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的循环。在这个循环中,儿童内在的精神成长和心灵需求是重要的,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也是不可缺少的。因此,鼓励、引领儿童关注日常生活。也是丰富游戏的一种手段和途径。游戏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儿童的生活态度和生活能力。不断发展的游戏,不断给儿童带来挑战、思索的游戏,也会引领儿童去关注日常生活,去吸收日常生活中的经验。这样,日常生活和游戏及其他学习活动共同构成了动态的、相互促进的、共生共长的完整的儿童生活,这种生活就是儿童的生命的成长过程。
游戏是儿童重要的生活方式。因此,理解游戏,理解童年,理解儿童的生活应该成为教师和家长的必修课。当游戏展开时,游戏不是他人的,只是儿童自己的。儿童可以抛开他人的见解,可以无视他人的存在,游戏只属于儿童自己,也只为了儿童自己。儿童可以在游戏中宣泄、分享、合作、发现、诉说、同情、想象,这是儿童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儿童精神世界迸发出的核心能量,这一切只是儿童自己的,儿童用自己的逻辑让游戏不断重复、丰富和发展。这就是儿童的生活,与成人的日常生活不一样的生活,对成人的日常生活来说似乎“毫无意义”的生活。但正是这种以游戏方式展开的生活支撑和捍卫了童年,丰富和充实了童年,一切试图让儿童远离这种生活的力量是对美好童年的反叛和背弃。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提出的保护儿童的游戏权,其实就是保护儿童的生活权和生命权。把貌似比游戏更重要的“数学”“经文”“外语”“艺术”当作儿童的生活,用这些“正经”的学问驱赶“只是”玩耍的游戏,那其实是在驱赶儿童心灵中美好的天使,在驱赶推动儿童生命成长的风神。
参考文献:
[1][2][3][苏]B.亚德什科,索欣.学前教育学[M].北京师范大学外国教育研究所,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333,334,341.
[4]胡伊青加.人:游戏者――对文化中游戏因素的研究[M].成穷,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11.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新教师成长历程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