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幼儿感恩教育的缺失和策略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momo 感谢 momo 上传 0人参与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处处受到社会生活的“恩赐”: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亲人的关爱、他人的服务、大自然的馈赠、祖国的呵护……人人理应感谢生活,但在急功近利、物欲横流、情感淡漠、性情浮躁的社会转型时期,孩子们大多对社会的“恩赐”表现漠然。如何对孩子实施“情感教育”,培养“感恩意识”,净化与熏陶他们的心灵世界,端正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使他们心存爱心、学会感激、学会共处,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迫在眉睫的事。
一、案例引发的思考
案例一:5岁的明明躺在沙发上眼睛盯着动画片,手里拿着遥控器,朝身边的奶奶命令道:“给我洗一个苹果。”奶奶洗完苹果递到他手上,说:“动画片完了之后,让奶奶看看京剧好不好?”明明说:“电视是我的……”
案例二:去幼儿园的路上,果果爸爸一路背着她,看着别的小朋友和家长在一起走着,果果在爸爸的背上很神气。到了幼儿园门口,老师问:“果果,你为什么让爸爸背你走啊?”果果说:“爸爸喜欢背我……”
案例三:小小拉肚子了,家长还是坚持把他送到了幼儿园。老师一遍一遍地给他换上干净的衣服,她却认为理所当然,没有任何表示。从以上案例不难看出,有些孩子对家长、老师的爱,熟视无睹,一种“感受爱的缺失”在幼儿身上很常见。幼儿期是情感培养的重要时期,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知识经验贫乏,思维具体形象,情感的感染作用大,可塑性较强。幼儿若常怀感恩之心,不仅能培养其与人为善、与人为乐、乐于助人的品德,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形成,对其今后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有重要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开展感恩教育。
二、幼儿感恩意识缺乏的原因
1.家长的溺爱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对幼儿过分溺爱,包办了孩子的衣食住行,对孩子的各种要求轻易满足,这种泛滥又单向的爱使孩子养成一种错误的观念,只知道索取,不懂得回报。其次是沟通的缺失。现实生活中,父母为了孩子集中精力学习,不愿意让孩子了解自己的工作压力和艰难,孩子和父母之间缺乏沟通,而只有孩子了解了父母的辛苦,才会理解父母为自己成长付出的一切价值,才会用感恩的心来善待父母。
2.教育的片面
社会感恩教育缺失。在孩子成长所接触的电视、电影等各种公共媒体中,只重经济利益,忽视对孩子的基础教育,如感恩节没有像情人节、圣诞节等其他“洋节”被商家所重视。家长对孩子只重智力开发,忽视进行感恩教育。幼儿园的课程中感恩教育的内容也很少,教师本人也缺乏这方面的意识。
三、开展幼儿感恩教育的策略
1.感恩意识是前提
感恩教育是知恩图报的教育,其前提是让幼儿了解“恩”,体会“恩”。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处处受到恩惠,应让幼儿认识到他人为自己所做的一切,从而学会关心别人、感激他人。有些家长把养育孩子当成自我情感的满足,给孩子创造优厚的生活条件,从来没有想过也不想得到孩子的回报,这种做法只会让孩子变得唯我独尊,不利于孩子人格的完善。教育者要点拨幼儿知恩,通过开展看录像、讲故事、念儿歌等形式丰富幼儿的认知,唤起幼儿心灵深处善良的天性;通过移情和角色互换,让孩子懂得他人的情感,感受父母的无私奉献。如可以为孩子讲述数学大师霍金的故事:霍金没有抱怨命运的不公,依然感谢生活给予了自己能活动的手指、能思维的大脑、终生追求的理想、爱他和他爱着的亲人与朋友。相比身体残疾却依然感谢生活的霍金,我们更有必要让平日里养尊处优的幼儿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2.点滴感恩是起点
“感恩教育”应从发生在幼儿身边的小事做起,让幼儿在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一言一行中学会感恩。让孩子知道,并非大恩大德才叫报恩,对父母点滴孝行,对他人看似微不足道的关心都是报恩,如:主动问候父母,把好吃的东西留给没有下班的家人,帮助家人关心招待客人,对接送自己上幼儿园的老人搀着慢慢走不奔跑,与小客人分享食品、玩具、图书……教育者要引导、教育幼儿将感恩意识转为行动,从小事做起,将感恩之心落实到日常行为之中。
3.成人的榜样示范是关键
幼儿年龄较小,强化和模仿是道德培养的主要途径,所以榜样示范作用尤其重要。首先,老师要以身示范。如幼儿表现出关爱行为时,不吝惜说谢谢;当面对家长时要尊敬家长,家长帮助教师做了什么要当面感谢并在班上当着全体小朋友的面表达对家长的感谢等。其次,要多挖掘幼儿中的典型和榜样,及时表扬。再者,要发挥家庭中父母的示范作用。父母无论多忙,都要在假日带上孩子看望双方的老人。每逢节日或老人生日和孩子一起庆祝,对于帮助自己的人要表示由衷的感激,对于没有帮助自己的人要善于谅解,做好感恩教育的表率。只有这样,才能潜移默化地使幼儿受到教育。
4.各种节日是契机
节日反映着民族的传统习惯和道德风尚。美国每年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是感恩节,人们就会前往教堂做感恩祈祷。我国也有很多带有感恩色彩的重大节日:如国庆节、母亲节、春节……我们要挖掘节日内涵,可以在这些节日里让幼儿了解家乡的特产、祖国的大事喜事;让幼儿为母亲做一些事,对妈妈说声“我爱你”、给妈妈一个拥抱、唱首歌、送句祝福;让幼儿了解健康的民俗习惯、社会礼仪规范……从而激发孩子对生活的美好情感和感激之情,使幼儿都成为一个富有爱心、至情至性的孩子。
5.感恩活动是基础
感恩教育不应停留在表面,要落实到幼儿的行为中,让感恩教育在体验、内化中不断深化,注意其知识经验的增长和认知行为能力的提高。教师针对不同年龄的幼儿,组织开展相应的主题活动,如:小班的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游戏、模仿、学儿歌来体验父母、老师的关怀;中班幼儿去自我中心加速,能关心、同情他人、友好、互助、合作增多,要求幼儿每天做一份感恩作业,如给父母一个拥抱、端一杯水等;大班幼儿,出现了有意的自我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培养他们关爱他人、关心帮助自己的幼儿园、家庭、社区等意识和行为。
6.自理能力和良好行为习惯是保障
幼儿的自理能力和良好行为习惯是进行报恩的基础,我们要教育孩子逐步养成独立进餐、收拾碗筷、扫地、自己穿脱衣服等,培养幼儿独自生活、为他人服务的能力;家长要学会做“弱者”,告诉孩子自己工作的烦恼、辛苦,创造机会让孩子表达他们对父母的爱。同时用游戏、儿歌、故事正面引导、榜样示范,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如用坏的东西修修再用等,通过这些让幼儿从中体会父母、教师的艰辛,在潜移默化中深化感恩之情。
总之,我们应重视实施“感恩教育”,培育“感恩文化”,让我们的孩子成为有情感,有灵性,有爱心,敬畏生命,知耻知荣,知恩图报的人。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多动症患儿与顽皮儿童的区别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