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设计节日活动探索新形势下幼儿道德建设
思想道德建设是未成年人培养教育的基础。有道是,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从增强爱国主义做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发展。情感、志向、习惯、素质这些都是未成年人成长的基本课题,也是一个人安身立本的基本方面。这些基本课题,基本方面解决得好,对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极其重要。
幼儿时期是个很特殊的时期,对道德教育来说,也是个很重要的时期,是孩子品质及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抛开其科学性不言,其中反映出的道理多少还是有些启示的,所谓“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正因如此,自古以来人们就十分重视儿童早期的道德教育,如孟母为子择邻而居。我们这个时代更加强调对德性的弘扬,2001年1月,江泽民同志明确提出了“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的治国方略;2006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一、道德教育的内涵和本质
道德是一种难以捉摸的人格品质,一种社会意识,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群体、社会乃至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教育是人们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系统有条理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使受教育者的思想品质达到人们希望的、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要求。道德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相比,有它特殊的本质特征。道德教育在教育中的特殊职能是根据社会要求培养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它的特殊矛盾是教育者以一定社会的道德规范要求受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原来就有的思想品德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过程,就是把教育者提出的道德要求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实施道德教育,就是矛盾不断的产生和不断的解决,从而使教育者的思想品德不断提高。幼儿具有好模仿,思维具体形象,生活经验少、理解能力弱、道德情感不稳定、可塑性大,又缺乏分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等心理特点。因此,对幼儿实施道德教育时, 我们应摆脱长期以来把德育当作道德知识传授的错误观点,因为幼儿一旦把道德理论、规范、准则作为知识掌握,获得是外在的“关于道德的观念”,而不是内在的道德行为和情感,其结果是幼儿有道德之知,而无道德之行,表现为 “知其善而不为,为其恶而不改”。在实施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幼儿的主体性、差异性与道德意义的自我建构,从幼儿接触到的、易于理解的具体事物入手,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家、园、社会一起提高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加深道德情感的体验,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二、节日活动中,对幼儿道德教育的策略
幼儿园节日活动就是幼儿园根据教育目标的要求,在传统节日里组织各项有意义的教育活动。节日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我们在挖掘和发挥幼儿园节日活动功能的同时,为幼儿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和提高创造条件, 精心设计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载体,形成一批主题鲜明、新颖生动、富有趣味、感染力强的教育活动。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融入各种活动之中,使幼儿从身边的人和事中体验,在身体力行中认同,在潜移默化中熏陶,从而养成良好习惯。
(一)精心设计节日活动,尊重幼儿的主体性
幼儿的主体性是指幼儿在其对象性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心理研究表明,主体性发展是人全面发展的核心和基础。幼儿期是人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奠基阶段,因而发挥和发展幼儿的主体甚为重要。幼儿有着与成人不同的道德世界,道德教育只有通过内因即幼儿的真实感知、领悟或信服才能起作用,通过他们对经验的操作、交流、反省来主动建构。提倡教师与幼儿平等交流,运用激励、引导、支持、帮助等积极方法,给幼儿主动参与的机会,从而使幼儿由道德教育的听众变为道德教育的主体。我们在设计节日活动时充分考虑到幼儿的主体性,尊重幼儿发展的积极因素,给予其充分活动和自我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如在总结以往庆“六一”活动经验后,2006年我们幼儿园提出了“孩子是儿童节的主体,让每个孩子做节日的主人”的理念,设计组织了丰富多彩的系列庆祝活动:“阳光娃娃”文艺晚会、美术作品艺术长廊展、幼儿自助餐、给幼儿送礼物、活动相片展等。在活动的设计中,我们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所有的庆祝活动都是全园幼儿参与,变少数有艺术特长的幼儿表演为全员参与,变幼儿园自办为家长、社区、社会各届人士等共同协办。要求各班教师在设计本班活动时要调整工作思路,尊重幼儿的主体性,让每个孩子都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和发展的空间,充分体现了孩子是节日的主人。由于教师理念和工作思路的改变,在组织本次活动中,处处体现出尊重幼儿的主体性,幼儿表现出积极参与、大胆表现、大方表演、自主选择,与他人愉快合作、共同为本班争光,从而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及良好的竞争意识。
(二)在活动中激发幼儿的道德情感
幼儿的道德教育首先是道德情感的启蒙,情感是认知的动力,要使幼儿获得对人对事的正确认知和态度,必须唤起幼儿积极的情感经验。要激发幼儿的道德情感,不少专家提倡体验的道德教育,即脱离单纯的课堂文本知识的传授方式,以儿童为主体,以活动为依托,以儿童在活动中体验社会性和道德性问题为切入点,从儿童与环境的互动出发,让儿童在自发自觉的行为中逐步将遵守道德的感受进行体验,从而逐渐将道德的要求内化为儿童个体的自主行为和活动。根据幼儿生活经验少、思维具体形象、情绪易受暗示、感情丰富易激动等特点,移情训练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移情是人际交往的情感基础,没有移情,人就不会有彼此的情感共鸣、同情和分享。如结合“六一”节,我们设计了小班心理健康教育专题活动《节日的礼物》中,引导幼儿说出自己过“六一”儿童节的快乐,体验了节日所带来的快乐和小动物没有节日礼物的忧伤,引发幼儿制作礼物送给小动物的愿望。教师为幼儿提供不同层次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在活动中自主选择材料,自主制作自己感兴趣的礼物,并非常认真地、很高兴地把自己做好的礼物送给小动物,从中学会关心、帮助别人,懂得关心帮助他人是一件快乐的事。
(三)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道德行为
道德教育的基础是实践活动,它不仅是个体道德形成,发展的根源与动力,而且是道德的个体意义或价值实现的根本途径。幼儿道德的形成有赖于幼儿在真实的情景和社会生活中获得感性经验。幼儿只有通过实践活动,产生一种内在的需要,才能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对幼儿来说,道德教育更多的是养成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与行为习惯。而良好道德行为的养成决非一朝一夕所能奏效。我们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不失时机地把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渗透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帮助幼儿领会社会的道德要求与期望,引导幼儿知晓道理,指导他们付诸行动,反复练习,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与习惯。
1、结合节日设计主题教育活动,根据主题活动的需要进行品德方面的教育:三八节开展《我的好妈妈》、《为妈妈送礼物》教育活动,请妈妈们参加,并让孩子们把自己在活动中制作的礼物送给妈妈,对妈妈说一句如“妈妈我爱你”的话。加强了亲子沟通和交流,实践了幼儿对父母的感恩和报答;五一节开展“向劳动者致敬”社会公德意识教育活动;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开展以快乐的节日为主线,设计了《我的老师真好》、《会变的月亮》、《欢度国庆》、《去旅行》等教育活动,让幼儿体会接受与给予、交流与分享的乐趣,初步懂得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让幼儿逐渐学会把自己被关爱感受转化为去关爱他人、爱他人的情感。进而培养幼儿爱父母、长辈、老师,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尤其是在《欢度国庆》中,通过幼儿制作的美工作品及和家长共同搜集的首都、国旗、国徽、天安门等图片,在老师的指导下布置教室环境,让幼儿初步感受国庆节的欢乐喜庆气氛,萌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在《去旅行》的活动中,通过国庆长假幼儿外出旅行所见所闻为主线,让幼儿感受家乡、祖国的大好河山,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结合元旦节设计了《我们的城市》教育活动中,在开展活动之前要求家长带孩子游城区,并帮助搜集具有标示性的建筑物和场所的图片,老师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和幼儿一起把整个教室的四周布置成《我们的桥》、《我们的建筑物》、《我们的特产》、《我们未来的城市》,并以此为主线开展各种教学活动。幼儿通过亲自动手布置环境,动手设计我们未来的城市,在环境中观察体验家乡的变化和新的面貌,品尝家乡的特产,培养幼儿对家乡的情爱和自豪感,从而萌发建设家乡的美好愿望。元旦节举办迎新年冬季运动会,开展 “我为班集体夺金牌”教育活动,增强幼儿的集体荣誉感。通过开展这些活动,不仅调动了幼儿参与教育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也锻炼了幼儿良好的品德行为。
2、培养幼儿行为规范,促进幼儿良好的社会性发展。我园幼儿行为规范的内容是:①尊重国旗,升旗时立正、行注目礼。②对人有礼貌,见到长辈、同伴要问好,学会使用礼貌语言,不说脏话、粗话;客人来时会热情接待。③爱父母、爱老师,尊敬长辈,不乱发脾气,主动帮助别人做力所能及的事。④和同伴相亲相爱,乐意帮助有困难的同伴。⑤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节约用水;会正确使用餐具、毛巾、手帕和纸巾。⑥不吮咬手指,保持手脸干净,保持衣服整洁。⑦爱惜粮食,不挑食,不剩饭粒,爱惜公物。⑧爱学习、不懒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认真做好每一件事。⑨在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不攀摘花草树木,不乱涂墙壁,不乱扔果皮纸屑,不损坏公物;损坏东西要赔偿,拾到东西要交公。我园把以上的教育内容贯穿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教育活动及教学活动中。在重大节日的庆祝活动开幕式上及每周一举行的升旗仪式中,规范幼儿升旗时立正、行注目礼的行为,培养幼儿从小会对国旗行注目礼,对国旗、国徽、国歌的崇敬感。又如在“六一”文艺节目编排中,我们设计的大班舞蹈《冲向2008》。排练前的谈话活动内容为:2008年奥运会在中国举行,作为东道主的中国人,我们该怎样做?幼儿纷纷发言:为我们中国运动员加油,让我们中国运动员得多多的金牌;要做一个有礼貌的中国孩子;讲卫生,不乱扔东西,不乱摘花草树木等等。于是就顺势引导,带领幼儿进行讨论,让幼儿懂得自己行为规范的标准。我们除了进行集体教育活动外,每周我们利用两个下午时间进行同年级的跨班自选区域活动,每个幼儿胸前挂着有本班标示的牌子,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由选择到同年级班级的区域,自主选择玩伴、自行分配角色和别班幼儿共同游戏。各班教师在本班教室观察、指导、协调小客人们的游戏;引导他们与同伴友好地交往合作,学会使用礼貌用语,注意公共场所的卫生,遵守社会秩序,遵守游戏规则,爱护公物等社会性行为;让幼儿在身心体验中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
3、榜样是培养道德行为的重要手段。教师要精心设计与提供可汲取精神营养的实例。从现实生活中,选择有教育价值和说服力的榜样,引导幼儿观察,使他们所代表的道德观念、价值和行动方式能为幼儿所理解与接受;同时,可以适当的讨论、批评、分析负面榜样所引起的后果;并及时注意家长、教师、同伴和电视中的人物形象对幼儿行为的影响。教师头脑中应储存一批良好行为的范例,学会合理地组织幼儿系统化、多样化的观察学习。
4、鼓励同伴交往。让幼儿与幼儿之间展开充分的对话和沟通,让幼儿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聆听、理解他人的想法;学会把自己的观点与别人的观点相比较,从而认识到自己的观点与他人观点的区别,学会相互接纳、赞赏、争辩、分享和互助。
(四)加强幼儿园、家庭、社会在道德教育方面的同步化
幼儿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幼儿园和家庭中度过的。因此,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不仅是幼儿园的任务,家庭和社会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要完成幼儿道德教育的任务,必须处理好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关系。充分发挥幼儿道德教育的整体功能,构建以幼儿园道德教育为主体、家庭道德教育为基础、社会道德教育为依托的立体化德育网络,做到幼儿园、家庭、社区教育相互一致。如果幼儿园与家庭双方的教育不能和谐,甚或有截然对立的观点,孩子可能就会迷失方向,无法树立正确稳固的道德标准。为使家庭和幼儿园都成为幼儿品德成长的优良环境,教师和家长应多加强家园联系,定期召开家长会、建立家园联系册等,及时传递信息,相互沟通,形成合力,实现道德教育同步化。
幼儿的道德教育应该向幼儿的生活世界回归,道德教育的时空应该向幼儿的整个生活开放,道德教育的内容应该以幼儿的生活事件为主,道德教育的目标应该引导幼儿过有道德的生活。这意味着随着时代的变化,随着孩子生活环境的变化,我们应及时调整内容,寻找传统道德与当代新的价值的结合点。这些都应该成为道德教育工作努力的方向。
手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