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再谈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chuicy 感谢 chuicy 上传 0人参与

幼儿园教育是通过教育活动来实现的,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是保证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之一,它不仅为幼儿系统地提供新的学习经验,而且是帮助幼儿把学习经验系统化、引导其心理水平提升的重要手段。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教学活动如何达到有效性?这是当前幼儿园课程改革探讨的核心问题。所谓有效,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的教学,需要教师采取相应的教学准备策略、教学实施策略和教学评价策略。教学活动的设计是对一个活动的具体行动规划,是教师进行教学的蓝图,也是教师取得良好教育效果十分必要的准备工作,它是构成教师教学准备策略的重要内容。可见,教学活动设计的好坏,是教学活动是否有成效的关键。
一、活动的命名要规范化
活动的命名看似简单,但实际上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教育理念。活动名称应反映该活动的内容,一般包括课程模式(主题活动、领域活动、综合活动)和具体的课程内容两部分。
主题活动的活动计划,写法较为简单,可直接点出其主题,如“主题活动:秋天”;其二级网络的具体活动可以写为‘活动一:秋天的天气’“活动二:秋天的水果”“活动三:秋天的叶子”等。
领域活动的活动计划,要先说明该活动属于哪个领域,最好直接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的五大领域(健康、社会、语言、科学和艺术)来命名。但在幼儿园教育实际中,我们发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教师习惯于沿用以前的“六科教学法”来命名。如将活动直接命名为体育活动、语言活动、科学活动、数学活动、音乐活动、美术活动。二是命名不规范。如将社会领域的活动命名为社会性活动、数学活动命名为计算活动。三是命名非常混乱、多样。有的以内容类别来命名,如语言活动直接命名为儿歌:《数鸭子》、故事:《小黄鸡借伞》;音乐活动直接命名为歌曲:《坐飞机》。有的以活动类别来命名,如听说活动:春天来了;看图讲述:小猫钓鱼。早期阅读活动:三个和尚。下面列举几个案例进行对比。
※案例一
不适宜的命名――歌曲:《大树妈妈》;歌唱活动:大树妈妈;音乐活动:大树妈妈    适宜的命名――艺术活动:大树妈妈(歌曲);艺术活动:大树妈妈(歌唱活动)
※     案例二
不适宜的命名――故事:春天的电话
适宜的命名――语言活动:春天的电话(故事)
※案例三
不适宜的命名――讲述活动:小猫生病了
适宜的命名――语言活动:小猫生病了(讲述活动)
※案例四
不适宜的命名――计算活动:5的组成
适宜的命名――科学活动:5的组成
二、活动目标的制订要具体化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所能达到的教育效果,它包含认知能力的发展、动作技能的掌握、兴趣态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等。活动目标的制订与表达要具体,这样便于教师的把握,使其能观察、评定幼儿活动的情况。如中班数学活动“美丽的序列”的活动目标:尝试根据物品的不同特征,进行ABB、BBA、AABB排序;感受序列的规律美,体验装饰表演道具的快乐。
当前,幼儿教师在制订活动目标时都能考虑到目标的三维性,但在实际活动中,教育活动目标的制订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笼统、抽象;二是出现手段性、途径性的多余表述。下面列举案例进行分析。
※案例五:小班早期阅读活动“小海龟”
活动目标:
1.通过讲述故事、阅读大书、做游戏等多种形式,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体验小海龟的情感世界。
2.学习运用简单句式“××看见了××"进行完整表述。
3.激发幼儿的想象和大胆表达的愿望。
目标分析:
该活动目标存在三个问题:一是活动目标的行为主体不统一,目标1和目标3以教师为行为主体,目标2以幼儿为行为主体,在同一个活动中,表述的方式不统一是不恰当的。二是出现手段性、途径性的多余表述,如目标1的“通过讲述故事、阅读大书、做游戏等多种形式”。三是目标表述较为笼统抽象,如目标3的“激发幼儿的想象”。
三、活动准备的考虑要全面
活动准备的撰写,一般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活动材料的投放;知识经验的准备;学习情境的创设。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幼儿教师一般只考虑到活动材料的投放,而忽略了知识经验的准备和学习情境的创设。
(一)活动材料的投放
活动材料是教育意图的物质载体,它本身的特性及由这些特性所规定的活动方式往往决定着幼儿可能获得什么样的学习经验、获得哪些方面的发展。活动材料在幼儿的学习中往往起着桥梁和中介的作用,它使抽象的知识能具体、形象地呈现在幼儿面前,使他们能具体、直观地感知和体验;活动材料还可以让幼儿动手操作,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有利于幼儿获得感性经验。幼儿园的活动材料,更多地应该是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物品、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安全的废旧材料,这样可以让幼儿学会珍惜和利用资源;也可以保证数量,做到幼儿人手一套操作材料,有利于幼儿独立操作和自主学习;还能节省教师制作教具的时间;最终节约了幼儿园的物质资源。
(二)知识经验的准备
经验即“经历、体验,泛指由实践得来的知识或技能,它是人在实践中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直接接触客观外界而获得的对各种事物表象的初步认识”。教师准确地找到新的“经验点”,即把握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是活动成功的关键所在。而要找准新的经验点,要求教师在进行新的教育教学活动前必须了解幼儿先期已经掌握哪些与本活动相关的知识技能,具备了哪些能力。教师可以采用“任务分析”的方法,来分析并了解幼儿经验准备情况,并做好相关的经验准备。如小班语言活动“猜猜我是谁”,活动的目标之一是“安静倾听,熟悉同伴的声音,学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在活动前教师要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相互了解、熟悉同伴的名字。
(三)学习情境的创设
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愿望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的,适宜的情境能够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在教学活动设计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幼儿的年龄和生活经验,并借鉴一些常见的生活事件,去创设一个个生动而真实的、可亲身体验的、科学而有效的模拟生活的教育情境,让幼儿与情境中的人、事物、事件相互作用,从而建立起连接教学与生活的桥梁。如在小班“小鸟飞”的美工活动中,教师设置了“小鸟飞来了"的情境:在油画棒的顶端贴上一幅小鸟图,以画纸为天空,用油画棒在纸上自由地画直线或曲线来表现“小鸟飞”,由此激发幼儿的兴趣。
四、活动过程的设计要确保有效性
活动过程是指教师与幼儿在共同实现教学任务中的活动状态变换及其学习流程。由相互依存的教和学两方面构成活动过程,从形式上看,只是表现了某一个教学活动从开始到结束的程序,但实际上却蕴涵着一定的教育指导思想,体现教师的设计能力。在活动过程的设计中,要追求活动过程设计的有效性。
追求活动过程设计的有效性,就是强调教师要有“目标意识”,在基于对教学内容分析和对幼儿的了解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活动的每一环节,避免为了追求“场面的热闹”“方法的多样”“活动的丰富”和“花样的翻新”等去设计一些与目标和内容没有直接关系的环节。如某位教师设计的中班艺术活动“小青蛙找家”(歌唱活动),活动目标是“学习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一××一和×××一×××一的节奏,初步学会创编歌曲。”活动过程分六个步骤:第一步,听《森林音乐会》音乐人场;第二步,向幼儿讲述自编故事《青蛙的成长过程》,从而引起幼儿兴趣,引出新歌曲;第三步,学习歌曲;第四步,学习用不同的声音、以不同速度来巩固歌曲;第五步,学习创编歌曲;第六步,歌表演《春天在哪里》,结束活动。从该活动目标来看,该活动的重点应该在第三、第五步骤上,而其他步骤与本次活动的内容及目标都联系不紧。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类似这样的活动设计为数不少。
在设计活动过程时,教师要有目标意识,始终思考“儿童在活动中要获得什么”“我应该如何设计来促成幼儿的发展和目标的达成”,并以这两条线索去设计活动,写明“让幼儿做什么,怎么做,达到什么目的”或“教师做什么,达到什么目的”。如大班语言活动“桃树下的小白兔”,活动过程为:欣赏春天的图片,让幼儿感受春天以及桃花盛开的美景;听录音完整欣赏故事,引导幼儿初步感知故事的主要内容;结合贴绒教具进行分段讲述,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迁移作品的经验,引导幼儿讨论并表述“你会把桃花瓣当成什么”,发展幼儿的想象力。从这个活动案例可以看出,该活动在活动步骤的设计和表述上是较为有效和明确的。由教师指导的教学活动应该是结构性较强的活动,它的主要特点就是活动的整体性,强调目标、内容、方法、步骤的一致。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尽可能避免与活动内容和目标没有关联的活动步骤。
总之,一个好的教学活动方案的设计既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成果,也是教师综合能力的再现,更是教师教育观念的体现。只要教师努力学习、潜心研究、勤于思考、不断反思,就会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设计出一个个成功的教学活动方案。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认识人民币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