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幼教人的故事:华丽的冒险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yuanjing 感谢 yuanjing 上传 0人参与

1974年4月的某个清晨,一位母亲醒来看着未满月的女儿酣睡身边,她会想些什么呢?我敢肯定,她不会想到这个看起来需要她呵护一生的娃娃若干年后也会和她选择同样的职业,像她一样在幼儿园对别家的孩子呵护备至。因为在母亲心里,这个女儿怎么呵护也不够。以后的日子,女儿的日常起居全由这位母亲料理得妥妥当当。母亲不让女儿插手一丁点儿家务。女儿读书后,母亲为了让她早上多睡会儿,恨不得连被子也帮她叠。要知道,大多数中国孩子都曾经把起床不需要叠被子当作梦想之一,像我就一度强烈希望发明一种可以自己打卷的被子。甚至女儿刚上一、二年级的时候,母亲总是在一大清早就扛着墩布、拎着抹布,赶到女儿班上替她做完值日,再回到一墙之隔的幼儿园上班。旁人想到,母亲36岁才有她,那份宠爱也理所当然。

但是,生活让你在某处笑,总会在另一处让你哭。这么解释,主人公日后的那么多眼泪也许看起来才合情合理。因为我怎么也不信有人天生爱哭,比如林黛玉,比如这期《人物》的主人公吕华莉―――北京市丰台区方庄一幼的一位老师。

爱哭的“小孩”

长到16岁还要被别人喊“小孩”,一方面说明这个人天真单纯、招人喜欢,但也说明她身上有股散之不去的孩子气。

1989年,考入北京幼师的吕华莉属虎,在班上最小。第一个星期回家,吕华莉就和母亲抱头痛哭。二年级时,八百米达标不合格,吕华莉破天荒头一遭要参加学校补考。学校按规定扣了她一个月的助学金。她越想越难过,跑去练琴房大哭一场。三年级时,正好学校安排她们和一年级一起军训。第一天凌晨紧急集合,每个人都必须把被子打包,在楼下待命。母亲为吕华莉准备的被子在班上最厚,整整六斤。好容易打上包,已经是最后一个冲下四楼,可让吕华莉抓狂的是跑了两圈被子居然散了。于是,她只能抱着被子跑,狼狈万分,当时眼泪就下来了。慢慢地,同学、老师都喊她“小孩”,半带亲昵半带好玩。

现在回忆起幼师生活,吕华莉更多则是感激。住宿锤炼了她的基本生活能力,一定程度上了也培养了她性格中的独立。不过,工作伊始,这独立的一面还并不突出。刚工作时,吕华莉自己都快把自己当成小孩。舞蹈不错的吕华莉总是在演出中扮演“小丫头”的角色。到现在,园里的老师说起她刚工作那几年的舞台形象,还是津津乐道于那个扎着两个羊角辫的小女孩。比吕华莉早一年来园的钟老师,还清楚记得当年的她“总爱梳两条小辫,真是一个特可爱的娃娃”。同事们也纷纷报料,“吕老师最喜欢穿带蕾丝花边的衣服”,“尤其喜欢Hello Kitty”。

在幼儿园工作,保持童心不难,但是掉眼泪的机会却更多。实习时,吕华莉第一次给孩子上课,居然紧张到记不住琴谱。入园不久,吕华莉还是学生心态,总是忍不住把师傅当成班主任,把工作要求当作业。“开始,幼儿园缺保育员,年轻老师轮流担当。我们保健医查卫生特别严格。一点点边角、玻璃、任何你想不到的地方,她都能随手找出点灰尘来。我们的教室又特别大。那时候,觉得这种检查简直太苛刻了。检查后,一旦保不住流动卫生红旗,我也会掉眼泪。”

“每个人的调节方式不一样,我不是那种一遇到事情就要找人说、发泄的。我觉得那样不好。哪怕难受的心情多少会影响工作状态,我也更愿意把什么事都放在心里。真的要说,有些事儿还是愿意告诉好朋友和家人,宁可在我妈面前掉眼泪。” 眼泪不能解决问题,但也是调节心态的一种方式。在人生的跑道上,吕华莉每次哭过后,都能再爬起来,而且跑得更快。

 “娃娃”看娃娃

爱哭、孩子气,这样能当好老师吗?别说我们,连吕华莉自己一开始都怀疑是否入错了行,“我干到现在,对自己都挺有意见的,因为觉得自己不是那种特善言谈的老师。”素来,我们习惯将幼儿教师的形象定位在活泼外向、能歌善舞上。除了善舞,吕华莉似乎真的“不像名幼儿教师”。第一次上公开课,老园长的点评是“严肃有余、活泼不足”。身边的同事形容起她也更像是搞研究的,“严谨、内向、逻辑性很强、做事有条理”,“说话腼腆”,“想什么事儿,总跟别人不一样”,“低调、不张扬”。

别急着下判断,好老师的标准千人千面,但是有一条“尊重、理解孩子”,反对意见应该最少。而专家教师和新手教师的一大区别,也恰恰是看她会不会“看懂孩子”。让我打心底里认同吕华莉,也是和她聊到了孩子。最初,我希望她给刚毕业的小老师们支招,毕竟刚踏进幼儿园,新老师也有“入园适应期”。但是,聊着聊着,我发现带着童心的吕华莉似乎更善于理解孩子、反思自己。“走进童心,我还说不上窍门,但是起码要学会和孩子交流,能等待孩子、允许孩子犯错。”

“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对漂亮或不惹是生非的孩子会自然而然地特别关注,对调皮的孩子潜意识上就不喜欢。我遇到过一个男孩。过后想想,这个男孩其实特别聪明,老师讲任何东西,他都领悟得特快。他对教室里的水管、零件、洗衣机和录音机的开关特别感兴趣,经常借着饭后洗手的机会,赖在洗手间里摆弄洗衣机开关、敲敲水管,总是最后一个出来。有一年冬天,保育员开了洗衣机洗衣服。结果,他借着上厕所的机会,把洗衣机的下水管从下水道里拔了出来,弄得满屋子水。老师们都很头疼。我沉住气找他聊。结果,他说,就想看水都流到哪里去了,还告诉我,他发现用手指堵住下水管,可以造出一个喷泉。多聪明的孩子!老师往往在大多数孩子的基础上制定目标,而忽视了这些孩子的接受力。如果老师不调整活动目标,他们会用独特的方式来打发时间。比如,上面那个孩子,集体活动时老爱趴在地上,够钢琴底下,常常骨碌得满身毛屑和灰尘。我问他,够什么。他说,玩活动区往往有积木掉在了钢琴底下,他想帮大家捡出来。假如教师不引导孩子说出真正的想法,而是粗暴解决,那对孩子非常不利,对老师也是,因为走进童心世界,很有意思。丧失了一次理解孩子的机会也意味着失去了一次反思的机会。”

“与孩子交流不能带有偏见,不要先入为主,要善于等待。在教学活动中,每个孩子的能力不一样,要等待孩子自己发现答案。我以前上观摩课缺乏经验,一看到底下那么多老师,就觉得应该按照我预定的思路走,急于把答案告诉孩子,剥夺了他们体验的空间。另外,大班孩子之间容易产生摩擦。其实,大班孩子已经有了解决冲突的能力。但是,老师特别容易考虑到纪律,往往不分青红皂白直接介入。现在,我如果发现了问题,就会先在旁边观察两分钟,静静听一会儿孩子的对话,给孩子留出两分钟时间,很多时候孩子可以自己解决。学会等待,也意味着允许孩子出错,不要轻易否定孩子,对反应特别慢、态度执著的孩子要宽容,不要非要把自己的东西强加给他,允许孩子用他的方法尝试。我们要尽力让孩子的体验保持完整。”

童心与教法

在吕华莉看来,从走进童心到了解、尊重童心,这一过程并不完整;从树立教育理念到落实为教育行为,当中这一步更需要老师们摸索。“以前,只有一套教材,老师备课相对比较轻松。现在,老师手里总有几套教材,组织活动反倒困难了。现在更多需要老师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把握孩子和整体教育环境。”

“刚开始,我特死板,不容易根据孩子的表现在活动中灵活调整教育目标。虽然自己有意识,但是落实到行为中还需要摸索。比如,我以前组织过一个中班体育游戏‘跨小河’,拉两根绳让孩子学习跨跳。一个班30多个孩子能力肯定不一样,如果只设计一个目标那就不合适。当时,有经验的老师就教我,把绳子一端拉宽点,一端拉窄点,目标的调整自然蕴含其中。”

“再有,需要调整活动环节,不断激发孩子的兴趣。现在,一些新老师事先备好了一个个的环节,然后就死死地“上课”。但孩子常常表现得和你事先预想的不一样。原来,我在中大班尝试过图形分割活动―――教孩子学会对折图形,比如1个正方形可以分成2个三角形。一开始,我按部就班,打算从正方形教到三角形,最后教圆形。但是,有的孩子折正方形的时候就掌握了方法。老师完全没有必要按照原先的步骤组织活动,可以适当把小环节合并。否则,就容易出现有的孩子刚开始很有兴趣、但随着活动的开展越来越不投入的情况。活动没有挑战,自然也没了乐趣,让孩子如何喜欢。尤其在组织观摩活动时,组织者一定要眼里有孩子,心中有目标。”

华莉的冒险

十多年的教师生涯让吕华莉对教学、班级管理这些日常工作还是颇感得心应手,对自己也很有信心。可是,上学期的寒假中,吕华莉突然信心全无,因为领导找她谈话,希望把她提到管理层。“整个寒假,我都诚惶诚恐,因为之前的何园长特别强,带领我们取得了不少成绩,我们都觉得很难超越她。这种心态给我的压力特别大。整个寒假,我脸上一直冒疱。”但是,吕华莉的一贯作风是,对领导交待的工作绝不会在口头上大喊困难而推托,虽然有压力也会硬着头皮努力做,譬如最早接下观摩课。这次,临到最后,吕华莉咬咬牙对自己说,干一个学期试试看,大不了回来做老师。这话除了家人谁都不知道。吕华莉现在之所以愿意告诉大家,也是希望大家能体味到她当时的压力。


吕华莉说,自己敢于冒这个险,还因为有何园长和很多老师的支持。“有时候我也想,假如把我调到一个新的单位,尽管人生地不熟,但恰恰容易树立威信。但现在把我从身边的老师中提了出来,怎么处理好和原来同事的关系,开始还真有点不容易把握。”这时,何园长启发吕华莉,试试帮助老师解决教学中一些特别实际问题。“我原来对每个班的情况都很了解。比如,这个班的自然角缺一些好的设计。我会给他们一定的提示。聊的时候,我不会直接提问,而是会说谁的班级发现了自然角一个什么问题,那么解决很好。等到各班班长、园长到各班检查,我一看自己的意见被这个班级采纳了,那我会在大家面前表扬想法不错,但不会张扬是我想的。我这样来暗暗支持老师。而老师们也慢慢开始支持我的工作。”


幼儿园也好比一个小社会,人和人总有走得比较近的。原来的吕华莉好恶分明,“觉得和谁投缘、有接近的想法和能力,就和她相处不错。否则,我真的就见面打个招呼。没办法,我的内心想法全在一张脸上。”寒假里,领导就提醒过她这个问题。吕华莉自己也觉得,如果个人倾向还这么明显,怎么服众。“恰恰是我原来在教师岗位上疏远的人,会盯着我。我的解决方法是,改变我原来为人处事的脾气。我应该多给他们创造机会,在过程中给他们帮助,发现了进步及时肯定,让他们感到整个幼儿园的信任。对待老师和对待孩子,在很多地方很相似。”


对于原来的好朋友,吕华莉自信友谊还维持得不错,“也可能我上来的时间短,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利益冲突。我事先就跟几个好朋友私底下说我的担忧和压力,直言不讳地告诉他们,我希望既能做好新岗位工作,又能维持友谊。坦率反而让我赢得了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一学期过得很快,吕华莉也给自己做了个小结。“我感觉,这一学期来我的思想、观念都在悄悄变化。最大的转变是主人翁意识增强。以前,看到问题,更多关注自己的班级、孩子和老师。但现在,发现问题会更多考虑园所的发展。”


日常生活虽然重复和平淡,但往往给我们安全感。教师的教学、工作何尝不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我从不主张把工作与生活分开,因为在人的中青年时期工作占据了大部分时间。如果说这不是生活的一部分,那么我们的生命也所剩无几。回到安全感这一话题,重复、平淡的教学因为熟能生巧,也会给老师以安全感,至少不至于出错。可是,正是这种惯于熟悉、惯于重复、习惯成自然、习惯成麻木的教学、工作方式和日常生活磨灭了我们天性中的活泼、敏感、活力和创造力。


所以,采访后,我也大胆假设了一下,对于专业上发展到一定高度的老师,无论是提升一下她所处的平台,布置给她新的工作,还是激发出她在教学、带班等日常工作中的创造力,使其朝着成长为专家教师的方向努力,都在间接改变她的日常生活和她自己。这是不是会对老师的专业成长更有益处?


日常生活中的我们也需要新鲜的空气,就像吕华莉必须经常给她养的那缸热带鱼加氧、换水。不妨也让我们自己多些冒险的经历和精神。生活中的冒险往往只是一点点改变,最多不过是阶段性地挑战自己,给自己换换生活、工作的空间,也许只是改变一下工作、生活的方式。这样的冒险往往没有华丽的过程和眩目的结局。但又何妨?真正的冒险往往不计较结果,冒险的过程往往就是快乐的享受。对于生命意义的追求,早已给冒险披上了华丽的外衣。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大班语言教案活动:《无字书—颜色》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