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早期阅读的实践研究
早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就在对6岁儿童的阅读研究中发现,具有一定阅读能力的儿童求知欲往往比较旺盛。与同龄人相比,他们不仅善于运用语言大胆与人交往,而且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对自己充满信心。许多学者认为,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将与其以后学习生活的成功密切相关。在我国,早期阅读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在此背景下,我园于2001年开始了对幼儿早期阅读的研究与探索。借鉴同行们的成功经验,结合本园实际情况,不仅丰富了早期阅读教育的内容,而且优化了学校环境,从各个方面促进了学校的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环幼特色的早期阅读之路。下面我就从幼儿、教师、家长三方面的发展情况向各位领导做一汇报。
一、“完整语言”教育观引领下的特色教育,促进了幼儿全面素质的提高。
自我园开展早期阅读研究以来,始终以拓展早期阅读的内涵和外延为主要宗旨,渐渐摆脱了早期阅读以识字、读书为主的单一概念。从而确立了一种早期阅读研究中的“完整语言”教育观。它是以当前国外儿童语言教育的思潮,特别是以当前国外“全语言”理论作为理论依据,是建立在近些年对儿童语言发展和语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主要强调语言教育目标应当是完整的,幼儿语言教育的内容应当是全面的、完整的,幼儿语言的教育活动应当是真实、完整的交流环境。鉴于此理论,老师们在活动中把教育理论转化为教育行为,确立幼儿为主体的观念,遵循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和语言规律,同时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1、倾听。文学活动的听赏活动。自小班起,孩子们就开始听赏优美的经典童话。《睡美人》、《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举不胜举。那充盈着浓浓情意的故事,那恬静、优美的词句,那让人放飞心灵的故事意境,以及可爱、鲜明的人物形象,给人以遐想,给人以回味,时时萦绕在孩子们的耳边。这种听赏活动我们以小班为侧重点,每月制定欣赏内容,期末开展“我和童话来对话”的回顾活动。通过这类活动,孩子们接受了规范的文学语言熏陶,形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提高了语言的理解能力和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力。
2、表述。《纲要》中指出:“孩子的语言是在运用过程中发展的”。所以说,大量文学作品的熏陶,各类知识的积累,为孩子的表述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我们老师这时为孩子创设了各种表述的机会。
(1)新闻发布会。如以中大班孩子为主的某某主播时间,各班根据幼儿实际情况,定时定人主播各类新闻,有故事类的,时事政治类的,幽默小品类的,也有家庭琐事类的,每周一次在蓝猫电视台播出,全园幼儿观看,并加以点评。
(2)小小记者团。以中大班幼儿为主的采访团。根据各班开展的主题,小小记者带上“话筒”,手持“采访机”,穿梭于各个地方,有老师办公室、各个班级、家庭以及附近的社区,如菜场、敬老院、小吃店等。主要目的通过活动前大量的知识储备,为班级的主题开展做好信息发布工作。这是孩子运用语言最频繁的活动。
(3)各类挑战赛。在大班,每学期都举行“排图讲述”比赛。目的在于通过分析、推理、归纳综合等方法,提高幼儿有序思维能力。孩子们通过“排图讲述”的方法,让创造想象与迁移经验有机结合,扩展了幼儿经验表现的范围,培养了幼儿有序思维能力。“故事大王”挑战赛。这是我园孩子最踊跃参与的活动。每学期各班进行预赛,选出最佳选手闯入全园的决赛。孩子们在进行故事演绎时能运用眼神、动作、声音扮演不同角色,收放自如地表演故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3、阅读。在早期阅读中,我们通过多元的活动方式,落实阅读目标,提高幼儿阅读兴趣,发展幼儿以阅读为特点的综合能力。
(1)阅读经验活动。这是按早期阅读目标开展的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内容较为集中的教育活动。其中有大、小图书阅读活动、排图活动等。大图书阅读以小班为主,小图书阅读以中大班幼儿为主,最终达到自主阅读的要求,让幼儿在看书过程中自己感受、体会,不断获得独立阅读的经验,成为成功的独立阅读者。为此,大班上学期开始每两月举行一次“私人藏书展览会”,孩子们自己商讨会展的程序,制订看书的规则,并举行“藏书冠军排行榜”“我最喜欢的图书排行榜”“最容易受伤的图书朋友排行榜”等。通过这样的活动,激发了孩子的阅读兴趣,书香校园环境在园内悄悄地延续、渗透。
(2)以阅读经验为主的综合活动。
自编图画故事书、诗配画活动:这是在教师指导下,让幼儿运用已有阅读经验和绘画技能,将自己创编的故事、诗歌配上与其情节、内容相符的画面,组成图画故事书和诗歌集,培养幼儿不同符号的转化能力和创造思维。
听音乐编故事:这是阅读经验与音乐素质相结合的活动。幼儿通过感受、理解音乐,将其转化成语言符号,用故事形式讲述,并配上画面,组成音乐图画书,在发展幼儿阅读能力的同时,发展了其他能力。
(3)多媒体阅读活动。利用投影、VCD、电脑等手段,进行阅读活动,目的在于激发幼儿兴趣,拓宽信息渠道,全面深入理解阅读内容。多媒体教育手段具有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特点。它以直观生动的形象,使幼儿身临其境,深受其感。
4、“写作”。加登纳说:“孩子有一百种语言”。在我们早期阅读的研究中,鼓励孩子用“百种语言”表达表现。于是,形式多样的表现方式成了孩子们表现、表演、迁移作品、创造性运用语言的活动。在课程的发展过程中,孩子们的这种表述能力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1)图书、报纸制作活动。在课程的发展阶段,孩子们经常会用图书、报纸的形式来记录问题的产生和发展。如大班的《虫虫,虫虫飞》主题中,孩子们一起制作了“虫虫报”,记“虫虫日记”,做“虫虫头饰”,开“美丽的虫虫PARTY”,在制作、表演的过程中享受到了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乐趣。如在《再见了幼儿园》的活动中,孩子们进行了《我们的班级》的图书接力赛,这本书传递在班级的每个孩子手中,相互采访,相互学习,尝到了被人关心、被人重视的滋味。最后名为《我毕业了》的毕业海报,更使课程的发展达到了高潮。那些感人肺腑的话语,那些诚挚的祝愿,怎能不让人驻足,怎能不让人感动。当然,像这种写作活动还有很多类型,如日记画、每月续编故事、剧场演出海报等,都是孩子们写作能力的多种表现形式。
(2)主体性表演游戏。这是我们近一年多来潜心研究探索的幼儿又一种表现形式。这种表演游戏是幼儿在教师支持下的自主活动。教师不为幼儿的表演游戏预设框架和标准,它将在教师和幼儿的互动过程中逐步发展与完善。今天我们给大家展示的就是小(1)班的生成活动“逃家小兔”中的一个片段。活动开始时以环境创设导入,接着以质疑、推断、想象展开故事内容,在与孩子的互动中逐渐完善脚本,形成故事对白,并通过分析人物特点,融合音乐、舞蹈、儿歌、表演等形式进行主体性表演游戏。在一年多的探索中,出现了《萝卜回来了》《新编三只蝴蝶》《蜗牛搬家》《天上的星星》《七色花》《老桃树下的故事》《星星被》等剧本,与以往不同的是,它是幼儿、教师、家长共同创作的脚本,是具有环幼特色的剧本。
二、主体性发挥下的特色教育,锻炼了师资队伍,塑造了一批特色教师。
师资队伍建设是特色学校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创建特色学校过程中我们充分认识到教师在建设特色学校中的主体作用。但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使其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我们做了如下尝试。
1、转变观念,形成特色教育的良好氛围。
在主体性表演游戏的探索研究中,观念的解放至关重要,老师们只有不断转变教育思想,接受新的教育观念,才能防止在特色教育中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时时为特色教育注入新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只有帮老师将正确的教育思想转化为正确的教育行为,才能确保特色教育的方向正确,确保幼儿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和提高。
开始,全体教师就“幼儿园表演游戏,谁作主”的辩题开展了激烈的争辩。活动分观点陈述、提问答辩、自由辩论、辩题总结四个阶段进行。“表演游戏,幼儿做主!”正方老师观点鲜明,理论翔实;“表演游戏,老师做主!”反方老师结合实例,发人深省。强烈的竞争意识,个性的张扬,团队的协作精神在辩论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通过老师们一番唇枪舌剑的辩论,最后达成共识:幼儿园表演游戏是幼儿在老师支持下的自主活动,孩子是表演游戏的主人,老师是幼儿表演游戏的帮助者、支持者、引导者,幼儿和老师在活动中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形成“交互性主体”。
老师们在参与式培训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了自主、创造的快乐。我们珍惜自己的主体地位并将自主、创造的权利慢慢地归还给孩子,也就是发挥和培养幼儿的自主性。教师在活动中逐渐转变角色:从控制者向指导者转化,从消极向积极转化,从被动、守旧型向主动、创造型转化。
2、多层次学习,教师探讨理论到实践的运用
在特色活动中我们发现两个问题:一是自己在做特色的研究中,常常会觉得自己理论知识储备不足;二是理论到实践运用的脱节。为解决好这两个问题。首先,我们进行了多层次的理论学习。(1)教师勤于学,即自学、小组学、集中学三种。自学即老师养成读书学习的习惯,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提高理论素养。小组学即由年级组长负责的理论经验分享会,各班根据最近活动的开展状况相互交流,取长补短。集中学即以幼儿园为单位的大组讨论式学习,如以课题开展内容为主的辩论会,与教学实例相结合开展的评课活动。老师们在会前作了大量的理论准备,或上网查阅,或读书摘抄,为主体性表演游戏寻找了许多的理论支撑。有《在表演游戏中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表演游戏与幼儿主体性的发挥》、《中、大班幼儿表演游戏的一般规律和年龄特点》以及有关教师在表演游戏中的指导策略、引导作用等等,使老师初步了解主体性体现在哪里,明确什么是主体性表演游戏。(2)教师敏于事。在平时的教研活动中,我们提倡老师要善于关注幼儿的寻常时刻。所以,在老师与幼儿的零距离接触中,探究了幼儿的内心世界,丰富了老师的写作素材。例:陈毓老师的案例“竹笋引起的反思”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大家就如何处理好幼儿常规与幼儿创造性培养这一对矛盾体上谈了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这样的学习方式使教师善于捕捉平凡事例,并变得善于“思”与“写”。因为当我们试图“发现”和“讲述”自己所遇到的对某个环节、某个教学内容进行评价时,需要认真的思考:用什么方式去评价?解决这些问题的总体效果如何等,这需要深刻的反思。在案例记录中,老师们都会在记录中写下自己的教学经验及教育疑虑,并试图通过一次次的事例解决这些问题,如通过头脑风暴的形式,集思广益,旁征博引,使特色不断向前深入。
其次,教师理论到实践的运用,以特色研究中发现的问题为切入点。如:开始搞主体性表演游戏时,我们对“主体性”概念理解模糊,一度使表演太注重教师的指导而忽视了幼儿的主体地位,以至出现表演时老师经常性的干预,而孩子却不知所措。于是,通过辩论会我们对“主体性”的概念作了诠释,明确了“主体性表演游戏”是幼儿在教师支持下的自主活动,是在教师与幼儿的互动中逐步发展与完善的。概念的重新领会指导了老师的再一次实践操作,老师对自己的教育行为有了思考和纠偏的过程。在生成活动“我来演”的活动中,中、大班老师根据班内孩子的兴趣,生成了“萝卜回来了”、“三只蝴蝶”、“国王生病了”、“你好,天上的星星”主题活动,从活动情况及老师的活动反思看,老师逐渐从控制者角色向引导者角色转化,从环境的创设、脚本的形成、角色的分配,以及表演时的技能培养,都体现了尊重孩子、与孩子一起建构活动的原则。如中(1)班的《萝卜回来了》,其中很多活动是在老师与幼儿的共同讨论中产生的。中(2)班的《三只蝴蝶》,老教材,新上法。活动中,老师根据幼儿的质疑,让孩子创编故事,形成了具有班本特色的《新编三只蝴蝶》。正如老师在反思中所写的,如果活动中重视孩子的需要,遵循孩子的兴趣,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会得到无限的发挥,那我们的表演活动定会越来越精彩。确实,特色形成的过程是尝试和反思、失败和成功,理论到实践的循环过程。只有如此,特色促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价值和作用才得以体现。
3、搭建平台,交流互动,在实践与反思中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教师是特色研究的实施者,是幼儿园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力量,是高品质幼儿教育最主要、最直接的创造者。马克思说过:“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他直接和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实践证明,建构和发挥教师的主体性是发挥幼儿主体性的前提条件。围绕主体性表演游戏,我们为教师搭建了多种平台,让教师通过质疑解惑,实际参与,研讨交流产生呼应,促使教师专业化成长。
(1)定期开展特色教育阶段性现状分析。由于研究是在动态的过程中进行的,随时都可能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因此,针对问题,及时进行现状调查与分析就显得很重要。我们本着教师参与式培训的原则,开始开展了《表演游戏,谁做主》的辩论会,期中围绕生成活动“我来演”进行了反思交流分享活动。期末围绕《幼儿主体性表演游戏得失谈》的头脑风暴活动。老师们在活动中积极主动,团结合作,分析问题深刻,源于实践,提出意见诚恳、实在,一股浓厚的研究氛围已悄然形成,为我们的下一步研究指明了方向。
(2)为教师搭建成长舞台。教师与孩子一样,身上蕴藏着丰富的宝藏,需要我们去挖掘、去欣赏。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同样需要成功的体验。为此,我们设计了音乐中的想象系列活动,由施特劳斯的《波斯进行曲》引发了教师创作的灵动,诞生了《半个月亮》《小偷落网记》《国王嫁女》《追》《小人国与乞丐国》等优秀童话故事。接着,老师们把其中的三个优秀剧本搬上了舞台,老师们自编自导,自演自看,动用了所有可用的材料:如布匹、斗篷、皱纹纸、靠垫、小动物头饰、大鼓、棍子、横幅等,一眨眼工夫,舞台上出现了一个个鲜灵生动的形象,有娇柔可爱的公主、英姿飒爽的王子、端庄肃穆的黑布林先生,以及活泼、调皮的各个小动物。老师们把这些人物演活了、演像了。我们真正在活动中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表演的乐趣。老师的积极参与,亲身体会,为班内开展主体性表演游戏提供了真实的范例,并把这种自主、创新的精神延续给了孩子,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特色研究使我们的老师和孩子共同成长。
(3)分层次的教学观摩活动。俗话说:活动促发展。老师们根据参加工作年限,实际业务水平,制定了教师成长计划。最年轻的老师每月上一次模仿课,5—8年的老师每二月上一次公开课,其他老师根据自己的特长上二节精品课。有的年青教师结合课题和自身实际认真研讨。从选材到备课到活动准备再到组织活动过程,已能独立操作,并出现了一些好课。如王老师执导的《新年礼物》,选材好,思路清晰,活动设计有创意,获得片赛课第一名。徐老师的《生日礼物》,通过创设情景,让幼儿玩中学,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获得市赛课二等奖。还有徐燕老师的《新编白雪公主》,充分展示了老师自身良好的综合素质,不管是课的整体设计,还是老师的语言组织,都让人有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在课题中期展示中获得大家一致好评。还有蒋老师的《大闹龙宫》,用京剧表演的形式组织教学,赋予了语言活动新的内涵。这些多不失为创造性的教学方式。
在主体性表演游戏的引领下,老师们也逐渐尝到了特色教育的甜头,开展活动变得自主、有创造性了,团结合作精神也逐渐凸现。
三、参与互动下的特色教育,激发了家长的助教热情。
在特色创建过程中,我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幼儿活动。所有这些活动,主角都是孩子,幕后却少不了老师,更少不了家长的支持。天下的父母都有同一个梦想,那就是孩子的成材。这些活动,不仅促进了孩子能力的发展,更促进了家庭、幼儿园的密切配合。
(1)“爸爸义教”活动。在以女性为主题的幼儿园里,“爸爸老师”的出现无疑为孩子们多彩的童年生活锦上添花。“爸爸义教”作为我园首创的特色活动,旨在让孩子拓展知识面,塑造完美人格,培养交往能力。来自各行各业的爸爸们,在稚气十足的孩子们面前大施拳脚。瞧,那男性独具磁性的声音,那幽默俏皮的话语,那渊博的知识面,以及铿锵有力的动作,我们老师自叹不如。这些爸爸老师时而活跃在驾驶座上,和孩子们讲解关于汽车的构造;时而又活跃在大操场上,用嘹亮的哨声、有力的口号带领孩子们学做解放军;时而也会坐在孩子们身边,给他们读报讲新闻,如“论中国和日本的关系”“连战中国行”“伊拉克之战”等等,是爸爸老师的睿智、博学给孩子们的学习注入了新的血液。听的范围扩大了,孩子们眼中的世界也越来越大了。每学期,孩子们定会制作爸爸老师的版面展览,把对爸爸老师的种种爱慕之心流于笔端,或画,或写,或说。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方式进一步激发了爸爸老师的参与热情。
(2)多种形式的亲子阅读。语言教育离不开家庭环境。父母是孩子最接近最信赖的人,在家里,孩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对象大多是父母,可见家庭对孩子进行语言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自小班开始,我们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家长会。有以“早期阅读之我见”的家长头脑风暴活动,有专家指导的讲座活动。老师还给家长制作了亲子阅读卡,定期发放阅读材料,定期进行阅读指导,定期进行意见反馈,和家长共同探讨亲子阅读方法。最终,我们形成了几种亲子阅读的指导方法,有朗读感受法,观察理解法,故事表演法,创编情节法,拾遗改错法,自主阅读法,讲做结合法,点读识认法,讨论交流法,随机引导法等。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与家长共同成长。
(3)内容丰富的亲子创作。写作活动作为早期阅读中的重中之重,当然离不开家长们的鼎立支持。家长们和孩子一起追随我们的课程发展,和老师一起填写成长档案记录表,和孩子一起收集材料、寻找素材,忙得不亦乐乎。在期末开展的亲子活动“制作图书”活动中,家长们与孩子共讨论、同制作,一本本精美的图书诞生了:“宝宝成长记”、“小猫钓鱼”、“我的梦”、“特别的我”等等,有的图书郑重其事的写上“作者:XXX小朋友”,“策划:妈妈XXX”,“工艺:爸爸XXX”。有的写上以孩子姓名为名的出版社,在定价后面写上了“无价之宝“!可见家长的用情用意之深。在我们的主体性表演游戏中,家长们更是使出了浑身解数,和孩子一起制作道具,分析角色特点,扮演故事角色,制作演出海报,自告奋勇加入孩子们的演出,家长、孩子、老师在主体性表演游戏的引领下自主性、创造性、能动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在围绕早期阅读教育研究的一系列亲子活动中,增进了孩子与父母的感情,让家长重温童年彩色的梦,伴随孩子一起成长。在围绕早期阅读教育研究的一系列教学活动中,培养了广大教师的追求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他们在开拓幼教事业的同时,努力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近年来,我园自编了科研论文集、案例集、表演游戏集。教师撰写科研论文的水平不断提高,其中有十多篇论文在省市级中获奖,多位教师的语言活动在市级开课,获得大家好评。特色教育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在互动中享受快乐!在快乐中学习阅读!在阅读中悄悄成长!”这是我们的口号。
“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成功者”是我们环幼每一位教职员工的心声,我们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环幼的全体教工将在新的起点上,不懈努力,让环幼的每个孩子真正成为成功者。
手工材料
关键词:
- 小班体育活动教案《独轮车运球》 2024/11/17
- 排队安全我知道 2024/10/21
- 彩色糖果罐 2024/10/21
- 我会穿鞋子 2024/10/09
- 用爱陪伴孩子成长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