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首先我们从内容上来考虑。分析教材要透,要明确教材仅仅起一个桥梁作用,主要是决定于你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教学的方式和方法要为教材的内容服务,要注重对语言理解能力的培养,让孩子听懂作品,并善于把握整体信息。在日常教学选材时,我们就要有意识地寻找,选择一些能诱导孩子创造性思维的文学作品,运用文学作品启发幼儿联想。童话《一朵小花》是一篇内容浅显,情节简单的童话。但它却蕴含着深切的教育意义,让孩子通过故事中小动物对小花的爱护教育幼儿爱护小花、爱护大自然的情感。这个内容的选择是来源于幼儿生活,是幼儿所熟悉的,这样才能让幼儿进行比较、选择各种可能存在的事情,从而讲出与众不同的情节。
除此之外,我们教师还应做个有心人。以整合的教育观来进行一天的教育。当孩子们到户外散步或参观时,可以寻找一些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引导幼儿观察,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从而激发他们的想象讲述。有时,我们还可以选择一些幼儿游戏、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引导幼儿讨论解决的方法,让幼儿在寻找办法的过程中思维向各个方向发散,锻炼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但并不是说有了一个好的教材,就能自然地让幼儿的创造思维得到发展,这里很需要的一点是教师对这一教材的理解和把握,只有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才能从中找出训练幼儿思维的线索,为幼儿在语言活动中提供创造性思维的机会。
其次,要注重提问的设计。提问不能过于模式化,教师的主体地位主要是体现在提问上,你给孩子多大的展示空间?要尽可能地考虑到孩子们的发散性思维,因此在提问的设计上能大则大,能变则变。同时还要鼓励孩子有问题可以提,这样不但能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而且还能使教师的教育针对性更强。作为教师要有找到孩子原有“点”的能力,这样才能促进幼儿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我觉得教师在组织活动中语言的形象、生动是吸引幼儿注意力的有效手段。
在互动中,教师的启发引导,即提问的艺术是非常重要的。提问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孩子思维的开阔与否。教师的主题地位主要体现在提问上。因此我们在设计提问时,首先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也就是说问题要提得大,能变则变。要考虑道幼儿发散性思维,启发幼儿思维的独特性和求异性。不要提一些封闭性的问题。如果一位教师经常问幼儿是不是这样?对不对……经常提一些不必动脑筋的问题,会抑制幼儿的创造,而且还会养成不动脑筋的坏习惯。
而且我们在设计提问时要考虑一些在直接感知的基础上能联想事物之间关系的问题。如:童话《一朵小花》,我们可以这样问幼儿:“你想还有谁会看见它?会怎么说?”启发幼儿即能发挥幼儿想象,又能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其他动物及动物特征与小花之间的联系。我们在进行语言文学活动教学时,如果引导幼儿观察图片时,不但要问幼儿有什么?它们在干什么等,还要经常问幼儿为什么?使幼儿通过究因,在头脑中进行分散、集中、推理。对于有些有争议的问题,教师更应加以诱导,鼓励幼儿发问,诱导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幼儿思维的独特性和独立性。
最后我想还有几个注意点:
1、我们在语言教学中,提问要简洁、清楚。引导幼儿扩散思维是有主线的,必须符合一定的清理或发展逻辑的,必须是有一个发散点,谨防幼儿无目的的发散,使幼儿的思维处于模糊状态。
2、要承认、肯定幼儿的求异想法,不强求一致。只要是符合发散点的,符合要求的都应给予肯定,以激励幼儿的再创造能力。
手工材料
关键词:语言
- 语言活动在阅读绘本时的情况 2013/03/05
- 大班语言活动:我爱你,小猴子(绘本阅读) 2013/02/27
- 小班幼儿语言与科学活动的结合初探 2013/02/26
- 幼儿语言教育的改革与变化 2013/06/23
- 语言教案—故事《圆圆和方方》 2013/02/20
-
暂无...